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0)
2023(9671)
2022(8103)
2021(7202)
2020(5493)
2019(12381)
2018(12101)
2017(22080)
2016(11791)
2015(13322)
2014(13527)
2013(13445)
2012(13123)
2011(12532)
2010(12881)
2009(12001)
2008(11488)
2007(10382)
2006(9716)
2005(9159)
作者
(36711)
(30864)
(30800)
(29132)
(19683)
(14698)
(13868)
(11981)
(11744)
(11231)
(10684)
(10179)
(10144)
(10036)
(9756)
(9352)
(9029)
(8813)
(8802)
(8706)
(8154)
(7609)
(7524)
(7333)
(7072)
(6905)
(6765)
(6714)
(6367)
(6068)
学科
(78777)
经济(78715)
管理(29163)
(28511)
地方(25224)
中国(21947)
方法(20596)
(20580)
企业(20580)
(19944)
数学(17636)
数学方法(17545)
业经(17434)
地方经济(15516)
(14515)
农业(14208)
(12919)
(11250)
金融(11246)
(11059)
(10521)
(10419)
银行(10397)
(10248)
环境(10122)
发展(9883)
(9851)
(9690)
贸易(9678)
(9165)
机构
学院(184264)
大学(182226)
(85784)
经济(84048)
研究(73016)
管理(62308)
中国(54840)
理学(52007)
理学院(51264)
管理学(50392)
管理学院(50053)
科学(42697)
(39428)
(37943)
(37275)
研究所(33962)
中心(31067)
(30998)
(29617)
财经(28593)
经济学(27664)
(27508)
师范(27274)
北京(25798)
(25760)
(25723)
经济学院(24382)
业大(23973)
(23910)
农业(23546)
基金
项目(111798)
科学(87775)
研究(84168)
基金(79181)
(68272)
国家(67612)
科学基金(56874)
社会(55678)
社会科(52578)
社会科学(52568)
(44744)
基金项目(40982)
教育(37745)
(36766)
自然(33208)
编号(33133)
自然科(32399)
自然科学(32392)
自然科学基金(31814)
资助(31779)
(31224)
成果(28169)
发展(25893)
重点(25637)
(25482)
课题(25104)
(24108)
国家社会(22967)
(22840)
创新(21308)
期刊
(114218)
经济(114218)
研究(64392)
中国(44562)
(32099)
学报(27845)
(26948)
科学(26928)
管理(26367)
教育(22927)
农业(21804)
大学(21354)
学学(20132)
(20131)
金融(20131)
经济研究(19041)
业经(18323)
技术(16548)
财经(15553)
问题(14256)
(13689)
世界(11002)
技术经济(10691)
(10608)
(10477)
商业(9878)
国际(9683)
经济问题(9377)
统计(9103)
经济管理(8849)
共检索到307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彩玲  李建建  
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整个人类社会城乡关系的发展脉络,形成了系统的城乡关系思想。随着我国城乡差距的日益扩大,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给予了关注,进行了不少的梳理和研读,并从中获取了颇多有益的启示。但目前学术界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进行解读时,往往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冯永泰  
城乡分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通过乡村城市化城乡又将走向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和拓展、城乡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变革与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由于制度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城乡融合发展还面临着发展制度的区隔性、要素流动的单向性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偏向性等现实问题。要立足于中国城乡关系实际,着眼于未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基础,以深化城乡产业融合为关键,以提升乡村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皇甫鑫  唐依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对城市和乡村及其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了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差别、城乡融合的经典论断。反观当今中国,城乡分离、对立、差别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愈演愈烈,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瓶颈,要想跨过这个瓶颈达到城乡融合的良好态势,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城乡发展的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提升城乡命运共同体的关系联结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根平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批判资本主义城乡关系异化以及对前人的城乡理念进行"扬弃"的结果。其主体内容包括城乡融合的逻辑必然、本质内涵和实现条件,最终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成功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从理论层面、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石玉顶  
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城市的扩张所引起的城乡对立和矛盾的现实,提出了丰富、系统且富有科学预见性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学习和领会这些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保民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城乡就业一体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为各有侧重的阶段性特征:雇佣劳动就业方式的城乡一体化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阶段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就业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任务,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辩证发展过程。他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思想系统、深刻和富有科学预见性,对于城乡就业一体化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盛辉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研究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撷取空想社会主义的城乡关系发展的相关理论,形成了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城乡融合及其发展思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提;发展和协调布局生产力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基础;以城带乡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途径;工农产业融合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客观要求;科学技术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推力。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郭殿生  宋雨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城乡分离和对立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城乡对立进一步强化。实现城乡融合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条件,而这一条件也是从现有的生产力发展需要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理论价值主要包括它高扬了人的核心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验证了方法论的科学性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加快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城乡融合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对立的制度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法规划,统筹协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密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等早期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泛分工论的视角剖析了城市与乡村的分离运动与城乡关系的历史本质。城乡的分离与对立,是分工与所有制发展的必然后果与私有制条件下分工导致的社会历史矛盾的症候体现。因而,消灭城乡分立并实现城乡在更高历史阶段的融合发展,就构成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在趋势与要求。就如何超越城乡对立的现实举措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大工业发展的基础性与必要性,但在"农业与工业的结合"等具体举措尚显空泛。这也显示了泛分工论视域下的城乡发展观内在的逻辑困境与理论局限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其中的发展思想包括六个方面,即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与进步的实质,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旨归,社会实践是发展的根本,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前提,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关键,人与自我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基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秦春花  
刚刚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元璋教授的专著《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发展思想导论》(以下均简称为《导论》),与迄今为止的国内外所有研究马恩经济思想的专著相较,无论在研究的目的、视角、体系方面,还是在研究的内容方面,都颇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一是研究的目的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作云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党人理论所做的概括,不仅规定了《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人的基本任务,而且揭示了《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人思想体系的根本特征;不仅体现了共产党人党纲、党章的阶级性、战斗性,而且内含着唯物辩证法方法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它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分析、评价及态度,不仅为区别真假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标准,而且为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战略策略原则。践行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人理论的这一概括,不仅是共产党人永远保持其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根本标志,巩固和加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领导的基本前提,而且为共产党人带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斌彬  
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并非是波斯纳等西方法经济学者的专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己的多部著作中早就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法经济学思想。与西方法经济学相比,马恩法经济学思想虽也关注法律效率,但它却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内核,运用整体主义方法论来探讨人类社会法律制度的整体变迁,较为宏观抽象。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开创了法经济分析的唯物主义先河,而且还为西方法经济学学科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他们两人堪称法经济学的伟大先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克思、恩格斯论股份经济(九)在一定发展阶段上,这种形式也嫌不够了;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他们中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