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20)
2023(17830)
2022(15015)
2021(14084)
2020(11256)
2019(26053)
2018(25491)
2017(48344)
2016(26237)
2015(29140)
2014(29089)
2013(28589)
2012(26480)
2011(23889)
2010(24234)
2009(22300)
2008(20680)
2007(18152)
2006(16215)
2005(14434)
作者
(74472)
(61581)
(61018)
(57982)
(39240)
(29518)
(27811)
(24018)
(23560)
(21914)
(21207)
(20778)
(19435)
(19420)
(19155)
(18690)
(18068)
(18052)
(17646)
(17556)
(15238)
(15126)
(14773)
(14105)
(13870)
(13700)
(13697)
(13603)
(12380)
(12088)
学科
(106268)
经济(106159)
管理(71280)
(68975)
(54796)
企业(54796)
方法(40505)
中国(38440)
数学(34661)
数学方法(34258)
(32305)
地方(31032)
(27996)
金融(27991)
(26871)
银行(26830)
业经(26202)
(26015)
(25956)
农业(22392)
(21789)
(21213)
(18049)
贸易(18028)
理论(17852)
环境(17504)
(17383)
(16731)
技术(16308)
(16152)
机构
学院(360835)
大学(359481)
(141672)
管理(139453)
经济(138189)
研究(125383)
理学(119601)
理学院(118149)
管理学(116169)
管理学院(115514)
中国(98058)
(78504)
科学(77272)
(65241)
(62191)
(58479)
中心(58283)
研究所(56460)
(54098)
业大(52571)
财经(51564)
(51308)
师范(50861)
北京(50151)
(46720)
(46307)
(45137)
农业(45040)
经济学(42043)
师范大学(41240)
基金
项目(246189)
科学(193506)
研究(183602)
基金(175779)
(152460)
国家(151090)
科学基金(129901)
社会(114914)
社会科(108851)
社会科学(108823)
(97329)
基金项目(94173)
教育(83597)
自然(82757)
(81688)
自然科(80803)
自然科学(80788)
自然科学基金(79291)
编号(76593)
资助(70659)
成果(61995)
(56497)
重点(55176)
课题(53462)
(52905)
(51071)
创新(47501)
国家社会(46769)
项目编号(46307)
科研(46081)
期刊
(161987)
经济(161987)
研究(111152)
中国(76175)
(55094)
学报(54409)
科学(51856)
管理(50426)
(47978)
教育(45698)
(43835)
金融(43835)
大学(41501)
学学(38744)
农业(37754)
技术(31521)
业经(28109)
经济研究(24892)
财经(24195)
问题(22170)
(20644)
图书(20404)
(18751)
理论(17620)
科技(17298)
资源(17122)
现代(16973)
(16810)
技术经济(16494)
(16214)
共检索到548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中华   李旭升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基于城乡社会发展实际,推动我国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城镇空间、乡村空间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代表性。基于新时代背景,构建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内涵和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城乡发展核心问题研判,提出以“中心城镇拉动”“乡村崛起推动”等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从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乡产业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健全城乡要素流动保障等方面探索关中城市群适宜性发展路径,助推关中平原城市群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中华   李旭升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基于城乡社会发展实际,推动我国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城镇空间、乡村空间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代表性。基于新时代背景,构建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内涵和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城乡发展核心问题研判,提出以“中心城镇拉动”“乡村崛起推动”等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从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乡产业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健全城乡要素流动保障等方面探索关中城市群适宜性发展路径,助推关中平原城市群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关中平原城市群包括陕西、山西、甘肃三省部分区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要求,深化《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发展壮大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方向路径和任务举措。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晓灵  康铭敏  
明确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间的协调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对2008-2019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引力模型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空间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样本期间,关中平原城市群资源环境综合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增长综合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内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均衡;(2)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不断改善趋势,城市间耦合协调度分级明显,仅西安属于良好协调类型,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有较大提升空间;(3)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耦合协调引力程度较低,西安的引力强度最高,天水、平凉和庆阳的引力强度相对较低。据此,建议加强空间联系,通过推动经济良性增长和优化资源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林  
都市圈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的重要空间战略,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过程中,必须推动成渝两大都市圈由"背向"发展转向"相向"发展,经济合作逐步取代区域竞争成为"主旋律",区域市场逐步由"散乱"走向统一。新时代,为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应当以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创新体系协同和交通网络体系连接贯通为重点,打造成渝两大现代化都市圈,引领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思崟  刘秋金  林镇江  董丙瑞  张瑞琛  
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划分并整理林业产业及其他19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应用产业特征分析法与产业关联分析法,测度林业产业的特征指数与关联指数,探索林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具有显著的出口生产自主性,而且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逐渐提高,对批发零售业的推动效果最为显著;林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攀升,加强产业融合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因此,林业产业应结合产业关联优势,积极实现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以"融"提"质",地方政府也需加强对人才、科技的重视,为林业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驱动力保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唐文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取得一定进展,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与此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有待加强等,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高质量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健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健全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唐文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取得一定进展,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与此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有待加强等,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高质量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健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健全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申现杰  袁朱  
现代化后发赶超要求以城市群作为主体空间形态,实现效率增进、功能跃升、均衡发展和开放合作。城市群正日益成为托起中国现代化的巨擘,目前我国19个城市群之间规模结构差异较大,以东部城市群发展质量最高。城市群发展失衡的原因在于,城市群城镇体系不合理、公共服务一体化存在障碍、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城际间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亟待完善。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我国需要在城市群加快推动形成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与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都市圈为载体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与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包容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群的开放发展水平,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彪  林拓  
新时期区域竞争的焦点逐渐由资源禀赋竞争向创新能力竞争转变,而缺失一体化发展的“凝聚核”,则是制约关中平原东北部地区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短板。在长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韩城已经成为关中平原东北部事实上的中心城市,但在“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基础上,将县级韩城市简单地划归地级渭南市下辖的改革过程中,韩城与其经济腹地开始出现分离且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渐收缩,县级行政框架与其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名城现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同时,“市管县”背景下的体制不顺加剧了渭南市存在的“小马拉大车”问题,导致关中平原东北部的“增长极”缺失,由此产生的大面积连片贫困化现象进一步造成了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困境。在分析其问题表现、发展意义和关键症结的基础上,相应提出了“韩渭分治、等级提升、沿黄统筹”的改革思路,建议将县级韩城市的现有行政建制进一步升格,强化与周边县市协调联动和差异互补的发展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卫  肖琳子  朱有志  
本文对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和新经济地理学三个理论传统以及国内有关城乡发展理论进行回顾,结合城市群的一般特征,构建了基于城市群中城乡劳动力报酬差异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型,以长株潭城市群1978—2007年的经验数据对主要结论进行实证,最后提出城市群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爱萍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因此,智慧城市群建设也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的研究较多,对智慧城市群的研究还很少见。但是,在城市群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研究必然引向智慧城市群研究。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代表性城市群,应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群走出一条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目前,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建设面临着人本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弱、空间紧凑度低、服务体系开放度不高等问题。要以人本位发展、协同发展、政企合作发展为战略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放、统筹数据资源,推进产业智慧化、集群化发展,提高核心技术国产化率等路径,加速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书红  武亚俊  陈西芳  
为分析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应对攻击时的韧性变化特征,该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韧性城市理论,构建了考虑吸收能力、缓冲能力和可恢复能力3个维度的网络结构韧性评估模型,并通过空间向量模计算网络结构韧性值。基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公路、铁路客运数据构建了城市群客运网络,并借助空间网络分析工具ArcGis和Ucinet探讨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拓扑特征;考虑节点位置及其与周边地区交通的联系,提出了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典型节点选取方法。结果表明:典型节点受到攻击后,网络的缓冲能力都处于较低状态,尤其是蔡家坡站点失效后,网络缓冲能力下降到0.388 9;节点度大的站点失效后,网络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差;普铁站和高铁站失效后对网络结构韧性的影响远大于公路客运站;结合典型节点特征和模拟结果,可针对性地提出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宋昌耀  殷婷婷  
我国文化和旅游"十四五"相关规划明确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内容和路径,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建设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还需要在这些纲领性规定基础之上,围绕高质量文旅融合进行学术和实践的再思考、再探索。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沈路  钞小静  
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在梳理多元要素流动影响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选取全局与局域莫兰指数检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特征,采用3种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R&D人才流、R&D资金流和信息流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0.433,经济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明显偏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局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2)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出以长沙为核心的单极化发展趋势,长沙的各要素流和综合流强度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3)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R&D人才流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与R&D资金流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协调发展与环境友好发展在城市群内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