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7)
- 2023(15688)
- 2022(13665)
- 2021(12823)
- 2020(10735)
- 2019(25006)
- 2018(24964)
- 2017(48057)
- 2016(26396)
- 2015(29675)
- 2014(30149)
- 2013(29900)
- 2012(27650)
- 2011(25050)
- 2010(24990)
- 2009(23096)
- 2008(22849)
- 2007(20296)
- 2006(17353)
- 2005(15273)
- 学科
- 济(109183)
- 经济(109064)
- 管理(73395)
- 业(71362)
- 企(58850)
- 企业(58850)
- 方法(53199)
- 数学(46010)
- 数学方法(45509)
- 农(31366)
- 财(27695)
- 中国(27210)
- 学(25882)
- 业经(24535)
- 地方(22141)
- 农业(21124)
- 贸(19095)
- 贸易(19089)
- 理论(18981)
- 制(18538)
- 易(18453)
- 务(17352)
- 财务(17281)
- 和(17258)
- 财务管理(17245)
- 企业财务(16358)
- 环境(15936)
- 技术(15765)
- 银(15717)
- 银行(15663)
- 机构
- 大学(386123)
- 学院(383056)
- 管理(150209)
- 济(149431)
- 经济(145987)
- 理学(130997)
- 理学院(129450)
- 研究(127424)
- 管理学(127111)
- 管理学院(126423)
- 中国(92145)
- 科学(82065)
- 京(81848)
- 财(67853)
- 农(65841)
- 所(64904)
- 业大(60090)
- 研究所(59593)
- 中心(57699)
- 江(55236)
- 财经(55151)
- 范(52433)
- 师范(51959)
- 农业(51811)
- 北京(51299)
- 经(50071)
- 院(45985)
- 经济学(45117)
- 州(44915)
- 师范大学(42135)
- 基金
- 项目(263908)
- 科学(206308)
- 基金(190656)
- 研究(190633)
- 家(166675)
- 国家(165285)
- 科学基金(140819)
- 社会(118540)
- 社会科(112170)
- 社会科学(112140)
- 省(103281)
- 基金项目(102209)
- 自然(92646)
- 自然科(90416)
- 自然科学(90388)
- 自然科学基金(88767)
- 教育(87876)
- 划(87325)
- 编号(78420)
- 资助(78193)
- 成果(63943)
- 重点(59146)
- 部(58206)
- 发(55901)
- 创(54042)
- 课题(53705)
- 科研(50893)
- 创新(50373)
- 教育部(49462)
- 大学(48916)
- 期刊
- 济(160280)
- 经济(160280)
- 研究(108869)
- 中国(67151)
- 学报(64756)
- 农(60286)
- 科学(58725)
- 财(51501)
- 管理(50745)
- 大学(48074)
- 学学(45307)
- 教育(42027)
- 农业(41574)
- 技术(32028)
- 融(28851)
- 金融(28851)
- 业经(26987)
- 财经(26541)
- 经济研究(25290)
- 经(22587)
- 问题(21646)
- 业(20760)
- 图书(20148)
- 版(19413)
- 技术经济(18723)
- 理论(18391)
- 科技(18268)
- 商业(17253)
- 资源(16936)
- 实践(16910)
共检索到540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哲睿 甄峰
信息化与区域化加速了城乡要素的多向流动,推动了城乡空间组织的网络化转向。面对多元压力扰动,建构平等互促、长效互补的城乡网络体系是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前瞻性议题。以“科学基础认知—内涵辨析—分析框架建构”为主线,研究表明:中国城乡网络体系已进入快速构筑阶段,对其演化方向进行探讨具有迫切性;国际城市网络韧性、区域韧性发展的大量研究表明,韧性状态是可量化评估与可设计引导的,目标是提升地域空间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基于此,解析了要素流动、空间组织、发展机制3个维度的城乡空间“韧性联结”内涵;尝试性提出以网络韧性评估及提升为核心内容的城乡空间“韧性联结”分析框架以及基于“形”“流”融合思维的韧性联结机理研究路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圆林翰 宋乃庆
高中生媒介素养是高中生对媒介信息进行认知理解、辨别评估、创造应用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品格的综合表现,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以及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究基于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方法,对全国20个省市的1,916名专家进行调研,构建了包括认知理解、辨别评估和创造应用3个一级维度以及感知认识、信息理解、辨别分析、评估验证、创造沟通和传播应用6个二级维度的测评框架,尝试为新时代开展高中生媒介素养测评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光彬 陶然
韧性在财政学领域的应用催生出“财政韧性”这一新概念。文章从韧性概念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对财政韧性的概念和内涵作出界定,提出财政韧性是一个符合当前国内外环境、用于评价财政系统是否健康运行的指标。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存在概念与内涵模糊、测算方法与结果有偏、政策建议不够全面等问题。为推进财政韧性研究进路,文章提出几点未来研究展望:一是从财政制度自身看,财政韧性应分别考察财政收入韧性和财政支出韧性;二是从冲击看,财政韧性作为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需要构建反事实的参照系来捕捉外部冲击对财政韧性的影响;三是从韧性内涵看,财政韧性测度应把握抵抗性、恢复性、适应性和成长性四个方面;四是从财政和经济的源和流的关系看,良好的产业发展战略、合理的财政收支管理结构与有效的政府间层级治理有利于增强事前、事中和事后财政韧性。
关键词:
韧性 财政韧性 冲击 概念辨析 研究进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已经引起了学界、政界等各方面的热烈关注。文章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生态文明的形成和主要内涵,包括哲学前提、时代定位、与现有文明的关系、重大作用等。通过深入剖析和梳理,围绕生态伦理理念和演变趋势,针对目前出现扩大化和泛化的理解误区,总结生态文明的本质特点及意义,提出未来应加强定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建设方向。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伦理 内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宝印 陈艳艳
学位的内涵随着学位制度的发展不断演进,学位及高等教育经历了学术性和职业性两种价值观的变迁和争论。学位及学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显示,学位与学位制度变革是适应不同时期知识生产模式演化的结果。为适应知识生产的需要,学位制度必须不断调整。
关键词:
学位制度 学术性学位 职业性学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庆 彭建 魏冶 王丰龙 姚华松 李禕 王伟 张书海 邓玲 赵雲泰 马学广 戈大专 戴俊骋 朱鹤 张茂鑫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的概念内涵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主要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是复杂的人地耦合系统,具有构成要素多元性、时空尺度嵌套性等特征。需要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维,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系统修复保护,提出基于自然的空间治理方案。(2)国土空间是"流"所构建的网络空间,是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关系空间和为精细化治理服务的可计算领域。需要通过"流空间"进行国土空间的整合,推动区域之间资源和要素的共享,实现协同发展;也需要重视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构,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和谐发展;还需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管控的技术手段,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灵活性与统一性矛盾。(3)国土空间是有温度的空间。需要充分感知国土空间的风险性、适宜性、约束性、可达性,编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国土空间的人文关怀、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4)国土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具体的海洋空间、乡村空间、文化空间等,具有载体属性、资产属性、权利属性等,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资源资产统一管理,彰显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对国土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付丽琴 仇喜雪
基于技术—经济范式分析框架,从微观层面先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案例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商业数据成为一种新生产要素,数据将成为我国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从中观产业层面看,电子商务已成为电子商务服务业的代名词,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层面看,电子商务是指由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服务业以及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互联网设备制造共同组成的虚拟统一大市场,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梦远
区域韧性在中国已成为新兴研究热点,然而国内学者依然将韧性研究局限于均衡论的认识论范畴内。本文首先通过回顾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从认识论层面辨析均衡论和演化论这两种韧性认知视角的本质区别,由此介绍西方经济韧性的演化论转向。然后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阐述演化论视角下区域韧性的形成机制,介绍相关定量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西方最新有关研究经济韧性的理论分析框架。未来研究应该在演化论视角基础上强化演化经济地理、创新地理(区域知识网络)和区域韧性这三个研究分支的联系,还应该加强产业历史演化过程的案例研究,并利用专利数据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鹏军 刘正莹 陈军
协调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世界各国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测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解析了开展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基于对人地关系和国土空间的概念认知,提出了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概念。基于对国土空间规划业务的解析,从资源供需关系、资源资产赋权关系、开发保护关系、用途管制关系4个维度探讨了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内涵。国土空间人地关系既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空间体现,又是面向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地关系调控的业务场景,国土空间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邱明丽 刘殿锋 刘耀林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乡村韧性理论框架与测度体系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乡村韧性作为区域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框架正经历由均衡论转向演进论的转换,呈现出维度多元化、尺度体系化、视角动态化的特点;(2)乡村韧性的测度体系主要包含了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冗余度、多元度、多尺度连结性三个维度,采用质性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函数模型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估。研究结论:面向乡村地域系统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应发展乡村韧性的综合性分析框架,提升情景模拟能力;构建乡村韧性的适应性测度体系,探索动态表征机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海忠 胡桂梅 欧阳建颖
时间导向是个体对时间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心理倾向性感知表现,对个体的诸多行为和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消费者研究领域对时间导向概念的内涵界定存在分歧,还存在众多相关概念混淆使用的现象,国内营销学术界对时间导向的探讨和应用也相对不足。鉴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了时间导向概念的内涵及与相近概念的异同,并依次从人格特质视角、发展性视角、情境性视角、框架视角、跨文化视角五个理论视角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的进展,梳理了主要的研究脉络及研究发现。本文最后结合实际营销案例剖析了时间导向研究对于营销管理实践的借鉴意义,并对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海忠 胡桂梅 欧阳建颖
时间导向是个体对时间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心理倾向性感知表现,对个体的诸多行为和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消费者研究领域对时间导向概念的内涵界定存在分歧,还存在众多相关概念混淆使用的现象,国内营销学术界对时间导向的探讨和应用也相对不足。鉴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了时间导向概念的内涵及与相近概念的异同,并依次从人格特质视角、发展性视角、情境性视角、框架视角、跨文化视角五个理论视角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的进展,梳理了主要的研究脉络及研究发现。本文最后结合实际营销案例剖析了时间导向研究对于营销管理实践的借鉴意义,并对时间导向在营销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抛砖引玉,促进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柏文 曾博伟 陈晓芬
全域旅游是理论与实践互动发展的成果,是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本土理论创新的经典范例。客观上,全域是区域类型的一种具体表达,因此全域旅游理论应该归属于区域旅游理论范畴。从区域旅游理论的视角来看,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促进旅游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旅游生产力,构筑和谐旅居社会为目标的旅游主导型区域包容性发展思想与模式。全域旅游的理论可以归因到旅游罩、区域旅游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旅游乘数效应、旅居社会等系列理论,从而可以构建一个相对完备的全域旅游理论体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尤亮 任晴
培育产业韧性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应然之策,是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实然之举。但其相关研究进展缓慢且研究成果相对分散,已有研究在产业韧性的内涵剖析、影响因素和测度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缺乏系统性的归纳总结。通过梳理产业韧性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剖析、评价产业韧性内涵与测度方式,概述产业韧性的影响因素,发现产业韧性是由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所构成的复杂耦合系统,以产业的抵抗力、恢复力、调整力和更新力为核心内容,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产业韧性研究在理论框架建构、研究对象全面探讨、跨产业综合性分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后续研究留下广阔空间。总之,对产业韧性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深层次理解产业韧性,为推动中国产业韧性提升和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产业韧性 内涵 影响因素 展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曲霞 刘向兵
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的教育和"通过劳动"的教育的有机统一。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既要看到"通过劳动"的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又要看到"关于劳动"的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正确处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与独立设置的关系。基于这一认识,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明确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专门一部分,以全面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建构了"五大目标体系""三大任务体系""1+8实施体系"和"3+1保障体系"环环相扣、有机融入与独立设置相结合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劳动教育 内涵 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