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2)
- 2023(10019)
- 2022(8233)
- 2021(7671)
- 2020(6367)
- 2019(14432)
- 2018(14015)
- 2017(26557)
- 2016(13839)
- 2015(15147)
- 2014(14764)
- 2013(14112)
- 2012(12559)
- 2011(11028)
- 2010(10363)
- 2009(8902)
- 2008(8180)
- 2007(6668)
- 2006(5385)
- 2005(4163)
- 学科
- 济(61057)
- 经济(61008)
- 管理(39040)
- 业(35990)
- 方法(28826)
- 企(28704)
- 企业(28704)
- 数学(26468)
- 数学方法(26101)
- 农(18608)
- 财(15418)
- 业经(14066)
- 中国(13425)
- 农业(13114)
- 地方(11689)
- 学(9915)
- 务(9199)
- 财务(9164)
- 财务管理(9147)
- 企业财务(8744)
- 制(8493)
- 贸(8363)
- 贸易(8360)
- 易(8140)
- 技术(8057)
- 环境(7694)
- 和(7297)
- 银(7166)
- 银行(7156)
- 发(7091)
- 机构
- 学院(181599)
- 大学(180993)
- 管理(75943)
- 济(74271)
- 经济(72889)
- 理学(66988)
- 理学院(66351)
- 管理学(65060)
- 管理学院(64739)
- 研究(55747)
- 中国(42646)
- 京(35579)
- 科学(34690)
- 财(33500)
- 农(28921)
- 中心(28589)
- 业大(28124)
- 财经(27771)
- 经(25682)
- 江(25478)
- 所(25258)
- 经济学(23653)
- 研究所(23498)
- 范(22729)
- 师范(22486)
- 农业(22342)
- 经济学院(21668)
- 院(21322)
- 财经大学(21157)
- 北京(20796)
- 基金
- 项目(139689)
- 科学(112442)
- 基金(105220)
- 研究(100393)
- 家(92420)
- 国家(91720)
- 科学基金(80449)
- 社会(66317)
- 社会科(63058)
- 社会科学(63044)
- 基金项目(56567)
- 省(53489)
- 自然(52812)
- 自然科(51698)
- 自然科学(51689)
- 自然科学基金(50720)
- 教育(45525)
- 划(45447)
- 资助(41225)
- 编号(39654)
- 重点(31453)
- 部(30951)
- 创(29641)
- 发(29635)
- 成果(29572)
- 国家社会(28802)
- 科研(27876)
- 创新(27732)
- 教育部(26919)
- 人文(26499)
共检索到243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焦林申 张敏 秦萧 孔宇
对空置住房进行精准感知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华北X县2019年全县居民用电大数据构建了一种精准的空置识别和空置率计算模型。结果显示:该县出现过空置的住房占比高达33.81%,年空置率为21.64%;月空置率在一年中随月份小幅规律波动,波谷出现在2月和8月,波峰出现在5月和11月;村空置率具有空间自相关属性,县城为空置率高值集聚区;全年性空置为1931种空置节律模式中最主要的一种。将空置成因归纳为举家迁移和入城团聚等新流动模式促使全年空置和春节空置增多;扩展家庭内部住房过滤引发老旧住房空置;县城住房城镇化导致中心城区出现空置。应重视空置识别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基础作用,客观看待乡村住房空置现象,高度警惕县城的高空置率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苏峡 邱建秀 莫兴国
利用线性拟合、小波分析、Mann-Kendall方法对华北平原104个测站空间平均的近56年来的逐日风速资料进行了倾向、周期、突变等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1年~2006年间,华北平原风速呈减小趋势,变化率约为-0.016m(/s·a),四个季节中冬季风速降低趋势最为明显,递减率也最大-0.022m/(s·a),而夏季风速递减趋势最不明显。风速的长期变化还具有一定的突变性,年平均风速在1980年前后出现明显的突变点,从各季节平均风速来看,夏、秋季突变出现的时间稍早于春、冬季节,且夏季突变情况较复杂,出现多个突变区域。到90年代时,各季平均风速的M-K统计量UF的平均值都超过或接近0.05...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光辉 杨丽芝 聂振龙 申建梅 王金哲 严明疆
本文针对华北地下水评价中偏重资源而对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立足于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从地下水的自然属性切入,以综合发挥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为目标,应用系统论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地下水功能的基本理念及其评价关键技术,包括如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成果区划应用分析方法,将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统一在水循环系统中科学评价,以达到充分发挥地下水主要功能的综合效益最佳的目标。最后,以华北滹沱河流域作为示范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划分以资源功能为主或以地质环境功能保护为主的适宜区域,这为调控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艳敏 欧阳竹 王淑芬
利用校正过的棉花模拟模型COTTON2K对华北平原和新疆的棉花生产和耗水进行了模拟,分析2个地区棉花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在水分充分供给条件下石河子的耗水量为655 mm,而禹城的耗水量为541 mm;石河子的平均产量几乎为禹城的2倍;同时分析了2个站点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期耗水规律和降雨的同期性,结果表明禹城的降雨能满足棉花80%的需水量,灌溉时期主要集中在苗期和蕾期;石河子的降雨仅能满足棉花需水的21%;另外,石河子的水分利用效率大于禹城,但是新疆的棉花生产基本依靠灌溉,成本较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莫兴国 薛玲 林忠辉
利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机理模型(VIP模型),以GIS背景数据库(土地利用图、土壤质地图和数字高程图)为支撑,在NOAA-AVHRRNDVI数据和气象信息的驱动下,连续模拟了1981~2001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蒸散过程。结果表明:模拟的作物蒸散量与Lysimeter观测值和其他学者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华北平原冬小麦多年平均蒸散量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其中黄河以北地区和山东半岛的蒸散量在200~400mm之间,南部地区在400~466mm之间。对玉米而言,北部的海河低地平原以及津、冀、鲁的沿海地区多年平均蒸散量变化在230~380mm,其余大部分地区蒸散量在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虎 吕贻忠 杨志臣 李保国
【目的】研究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制度对土壤团聚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文采集了华北平原河北栾城试验站经过4年保护性耕作(旋耕和免耕)与传统耕作(翻耕)处理下原状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容重、有机质和粘粒含量等物理性质,重点应用干筛和湿筛法分析了土壤团聚体数量、分布和分形维数。【结果】表层(0~5cm)土壤容重的大小顺序为免耕>旋耕>翻耕,免耕使表层土壤的容重显著增加;旋耕与翻耕的表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但旋耕使10~20cm的土壤容重明显增加。干筛法分析表明,免耕处理下0~10cm土层大于0.25mm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金铮
近代定县土地分配关系,为中国近代乡村土地分配的解释提供了重要例证。首先,自有田产者占绝大多数,自耕农比例居优势,中农、贫农阶层占地比例较大。不仅如此,土地分配的演变趋势也处于分散或稳定状态。可见,传统观点所谓地权日益集中、地主富农占有土地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在此缺乏充分的依据。地权分配之所以没有如此恶化,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地权分散的推动力,如分家析产、惜卖土地、土地购买力不大和家庭手工业经营等。分家析产,使土地规模的保持艰难,近代以后人口和家庭数量的增长更助长了这一趋势;惜卖土地和购买土地财力积聚的困难,使民众之间的土地交易规模极小,土地流转很难出现大规模的兼并现象;从事家庭手工业,则有利于农民...
关键词:
定县 土地分配 分散与集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慧 陈阜
为了揭示农田景观作物种植多样性特征,从景观异质性角度,基于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具有14类景观类型的农田景观格局图,明确了研究区作物和半自然生境分布特点;进一步对6个梯度作物面积比例为1km2农田景观样方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分析了农田景观作物面积比例对景观组分异质性、破碎度和配置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全域1km2农田景观样方作物面积比例和半自然生境比例平均值分别为53.09%和21.55%,呈现高作物面积比例、低半自然生境比例的特点;研究区农田景观作物面积比例提升导致农田景观组分异质性、破碎度和配置异质性显著降低(P<0.05);麦玉两熟斑块面积显著上升和斑块数量减少对华北平原农田景观异质性起决定性作用。综上,在华北平原,降低作物面积比例和缩小田块面积有利于提升农田景观异质性,而机械化和规模化作物生产降低了农田景观异质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诗然 胡琦 和骅芸 邢梦媛 高浩然 刘媛媛 马雪晴 潘学标
利用华北平原具有1961—2020年完整时间序列逐日气象资料的55个常规气象站点及11个辐射观测站点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建立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的太阳总辐射的经验公式,从年代际尺度和年际尺度分析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长季和关键生育期辐射资源(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太阳总辐射值分布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全年总辐射范围为4 519.26~5 488.30MJ/m~2;冬小麦生长季和夏玉米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分别占全年的58.6%和41.4%;华北平原太阳总辐射呈显著下降趋势,1961—2020年研究区周年太阳总辐射平均减少了14.3%(708.24MJ/m~2),其中,河南东部以及河北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气候倾向率达-210.67MJ/(m~2·10a);研究时段内冬小麦生长季和关键生育期太阳总辐射平均减少了10.0%和4.7%,与冬小麦相比,夏玉米生长季和关键生育期的太阳辐射下降幅度更大,分别减少了17.8%和17.7%;年代际尺度上,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冬小麦生长季和夏玉米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与1961—1980年相比,2001—2020年的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冬小麦生长季和夏玉米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分别减少了9.6%、7.7%和12.1%。综上,华北平原的直接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呈下降趋势,散射辐射呈上升趋势,本研究结果能够为华北平原辐射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群 陈学渊 韩晓静 零丽斯 李善伟
[目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促进农民增收、乡村产业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华北平原作为重要的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区,是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度集聚区。探讨华北平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发展特征及效率水平,总结其建设经验,对我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区域协调优化和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华北平原5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园区空间特征;通过赫芬达尔指数分析园区产业集聚度;采用DEA-SBM方法对园区投入产出进行效率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方面,华北平原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空间分布呈现“北(偏西)—南(偏东)”的方向特征,并且呈现集聚带状分布特征,主要分布贯穿在京津、鲁苏区域;(2)产业发展方面,华北平原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以畜牧、粮食、水果、蔬菜为主,且具有典型的寡占型特征;(3)投入产出方面,华北平原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呈现整体向好态势,规模效率是制约园区运行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结论]强化集聚区辐射功能,推动园区产业联动发展;完善全产业链环节,提升园区增值增效空间;优化园区要素供给,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金玉 刘晶淼 李世奎 梁宏 廖荣伟 任三学 白月明
用固城试验站观测的紫外UV-B辐射(QUV-B)和总辐射(Q)的资料,对紫外UV-B辐射特征及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外UV-B辐射年变化与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波动的单峰型曲线,冬季1月份为全年最低,夏季6月份为全年最高,春末5月份出现低值。各季典型晴天QUV-B和Q的日变化均呈明显单峰型曲线,日出后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增大,早晚低,中午高。各季典型晴天紫外UV-B辐射占太阳总辐射比值(ηUV-B)在0.15%~0.30%之间。其日变化在冬季和秋季呈浅"U"字型,早晚略高,而春、夏的日变化较平缓,与青藏高原的变化规律不一致。从紫外UV-B辐射增强对生物影响进行了评述,目前华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占彪 王猛 尹小刚 张海林 褚庆全 文新亚 陈阜
利用华北平原4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2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61—2010年冬小麦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生长度日(Growing degree days,GDD)、高温度日(Killing degree days,KDD)、降水量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华北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GDD各省间差异不显著,但其他各生育期各省间空间分布差异显著(P<0.05),华北平原所有地区GDD的气候倾向率均呈正值,高值主要分布在山东东部(莱阳市和烟台市等)、河南东南部(信阳市和固始市等)一带;2)华北平原冬小麦各生育期KDD各省间差异不显著,营养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耀明 任鸿遵 于静洁 姚治君
采用精确的水土资源平衡计算模型 ,辅以田间观测资料 ,分析计算了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量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平衡问题。结果显示 :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 ,本区农田 (884.8万hm2)需水量为744.36亿m3,相应的作物亏水量为309.37亿m3,有效灌溉面积 (653.2万hm2)上的亏水量为228.73亿m3;而1995年水利工程提供的农业总用水量已达261.78亿m3,但仍有116.16亿m3的亏水量 ;文中同时对评价区内农田的有效降水量、灌溉水的田间利用量、毛管上升水量等进行估算。指出 ,虽然冬小麦的平均水分满足率为82 % ,但关键期的水分满足率 (64 % )仍然制约粮食产量的增长 ,...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水土资源 平衡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凤君
本文重点分析了华北平原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及其与水资源利用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观点 :第一 ,城市用水快速增长 ,用水结构从生产、生活并重型向生产主导型转换 ;第二 ,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 ;第三 ,城市用水结构存在明显 4种类型 ,即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低、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高、生活用水比重低—人均用水水平低、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高四类城市 ,各类城市的未来用水需求趋势存在差异 ;第四 ,未来本地区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 ,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建立更有效的城市用水机制和更广泛的区域供水网络将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城市化 水资源 用水结构 用水类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左红娟 白由路 卢艳丽 王磊 王贺 王志勇
【目的】在氮磷钾合理供应前提下,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肥料氮的去向。【方法】采用微区试验的方法,供给小麦高丰度的15N,在小麦收获时,测定15N的去向。【结果】冬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为26.6%—33.6%,对土壤氮的依赖程度在66%以上。肥料氮施入土壤后,小麦当季利用率为22.1%—32.4%,当季肥料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量的29.6%—56.3%,其中60.3%—76.5%集中在0—40 cm土层,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结论】小麦生育期吸收的氮素66%以上来自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28.2%,约40%的肥料残留在土壤中,成为土壤氮库的补充。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去向 15N 氮肥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