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7)
2023(13654)
2022(11314)
2021(10442)
2020(8162)
2019(18653)
2018(18114)
2017(32289)
2016(18637)
2015(20446)
2014(20406)
2013(19641)
2012(18518)
2011(17182)
2010(17542)
2009(15863)
2008(15618)
2007(14093)
2006(12771)
2005(11370)
作者
(54864)
(45865)
(45704)
(43059)
(29211)
(22094)
(20629)
(17918)
(17756)
(16468)
(15799)
(15314)
(14894)
(14510)
(14288)
(14011)
(13944)
(13564)
(13300)
(13192)
(11676)
(11606)
(11091)
(10642)
(10379)
(10332)
(10277)
(10189)
(9299)
(9236)
学科
(77262)
经济(77086)
(44924)
管理(44759)
(34326)
企业(34326)
中国(29168)
方法(27900)
(26403)
数学(22518)
地方(22343)
数学方法(22286)
业经(20797)
教育(20768)
(18439)
农业(18100)
(16986)
(15226)
理论(15081)
(14057)
贸易(14046)
(13529)
(12873)
技术(12617)
(12338)
环境(12297)
发展(12207)
(12171)
金融(12169)
(12138)
机构
大学(266708)
学院(264251)
(101395)
研究(100423)
经济(99166)
管理(91692)
理学(79054)
理学院(77894)
管理学(76316)
管理学院(75821)
中国(68874)
科学(63201)
(58515)
(52255)
(52184)
研究所(47734)
(46038)
(45850)
师范(45581)
中心(43153)
业大(41919)
(41865)
农业(40829)
北京(37605)
师范大学(37256)
教育(37231)
财经(36077)
(35652)
(33207)
(32761)
基金
项目(175490)
科学(138845)
研究(129512)
基金(124182)
(110277)
国家(109125)
科学基金(91251)
社会(83456)
社会科(77821)
社会科学(77797)
(70753)
基金项目(65565)
教育(64983)
(61529)
自然(57532)
自然科(56198)
自然科学(56178)
自然科学基金(55190)
编号(52840)
资助(48486)
成果(44715)
(43633)
重点(41283)
课题(40235)
(39226)
(37048)
发展(34408)
创新(34203)
(33825)
教育部(33526)
期刊
(119007)
经济(119007)
研究(86301)
中国(64753)
教育(56651)
(50188)
学报(47473)
科学(43013)
大学(36135)
农业(34278)
学学(32972)
(32791)
管理(32737)
(22931)
金融(22931)
技术(22795)
业经(21793)
经济研究(18806)
财经(17830)
(17004)
问题(15642)
(15398)
(14301)
职业(13401)
业大(12724)
科技(12716)
商业(12526)
(12466)
论坛(12466)
(12332)
共检索到409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兆海  邬志辉  
总体来看,我国城乡社会是一个社会等级空间,并经历了社会生产管理分区、社会生产与资源配置功能分区,以及社会结构性互动与资源配置紧张等三个阶段。城乡教育发展也依次经历了秩序维护与等级教育的互构、功能区分与差异供给的强化、以及个体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冲突等三个阶段。因此,目前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应是立足于保障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增强对农村教育资源供给,逐步破解城乡社会等级空间的过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毛德松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在对比城镇和农村居民幸福感差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在形成城乡居民幸福感差距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收入的提高对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提升并没有显著影响,而社会关系网络在居民的幸福感决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关系网络加重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差距,这不仅在于城镇居民拥有更丰富的社会网络,而且更在于其能够感知和利用社会关系网络带来的幸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于莎  刘奉越  
城乡关系是影响和理解建国以来乡村教育演变逻辑的重要维度。建国70多年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实践经历了计划性城乡二元结构、市场性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融合等不同阶段,乡村教育在这些历史阶段中曲折发展,并且呈现出不同特征。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时代背景下,针对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乡村教育发展将会呈现新的态势,即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增强教师资源供给水平、注重质量提升和彰显乡土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星群  文军  
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建构的新型农村社会关系,在促进农村家庭和谐、促进农村社会交往由"利益"向"利益"与"情感"并重转变、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受重视不够、支持保障欠缺、自身能力限制的制约,本文认为应当从提高乡村微型旅游企业重要性认识、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促进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世定  
乡镇企业发展中对非正式社会关系资源的利用刘世定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乡镇企业在整个80年代及90年代初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支撑这样高速的增长不能没有大量资源的投入,而问题是:大量的资源是怎样聚集到乡镇企业中的?一种解释是,改革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朝明  马文武  
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经济模型,将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联系起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理论上支持了现有文献观点。还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均得出的结论是:在经济和教育发展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条件下,城乡教育向更均等化方向发展虽然会放缓城镇化速度,但有利于促进城镇化质量提高;同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对城镇化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这两个张力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明华   张边秀   李倩   王哲  
运用熵权法测度2006—2019年我国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借助传统和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究民生发展城乡差距的动态演进特征,并从结构视角揭示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及四大区域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呈下降趋势,表征为“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全国及东西部地区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分别呈“多极—单极”与“多极—两极”分化的演进轨迹,中部和东北地区则呈两极分化趋势。除东部地区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表现出“俱乐部趋同”外,其他地区均呈“向下转移”趋势。全国及东西部地区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结构视角下,全国及东北地区民生发展城乡差距水平的极化趋势由人民生活差距决定,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由生态建设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决定;人民生活差距是全国民生发展城乡差距水平转移的主要成因,而各区域长期转移的形成机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义波  弓路沙  
农村社会关系对于理解中国农村具有独特价值。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是两个主要的理论传统,宗族和共同体研究,以及近期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研究,也有助于在某个面向上理解农村社会关系。随着农村社会由封闭性逐渐走向开放性,当前农村社会关系日趋理性化,但传统因素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然而,如何将农村社会关系研究与社会结构变迁相结合,以及避免研究中存在的层次谬误问题等方面,还需要更多努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骏  
概述了小微物流企业的概念、特点及社会关系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关系网络在小微物流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中的影响,并对小微物流企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瑶奇  
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加深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城乡发展。由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设计、市场作用,使资源、资金、技术在城乡之间、在不同产业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持续发展。并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是本文一再强调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同舫  
全面深化改革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之间关联紧密,理解这一关联性的前提在于准确把握新型社会关系的独特时空内涵。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语境中传统社会关系呈现的同质性时间与占有性空间的内涵,新型社会关系具有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差异性与交互性的时空内涵。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新型社会关系也在不断革新自身的发展目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目标应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民至上的立场相适应。依据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原则,新型社会关系在当前阶段的发展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致性,即将新型社会关系进一步提升至符合当前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需的社会关系形态。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新型社会关系的实践路径,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新型社会关系,既要从整体高度把握系统部署的总体思路,也要从具体层面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重指向实现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目标,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实践魄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雯,吴楚材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在协调城乡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和土地上,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城乡差别扩大,城乡对立加剧。城市化是解决城市矛盾的根本途径。加速城市化,首先必须转变几个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城市化发展现,不能因为就城市人口会增加财政负担、农民进城会带来社会冲突等问题,就不搞城市化。其次,不论大、中、小城市都应在吸收农村劳动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应是不同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应因地制宜,多种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鑫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热点和难点。思维影响决策,进而决定行为,因此,审视教育主体的思维方式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但受中国传统感性思维模式求同性、保守性、封闭性等特征的影响,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概念模糊、二元思维、线性思维和结果思维等误区,为此,教育主体应当在实践中基于系统思维、过程思维与复杂思维,综合运用并合理优化多种思维方式,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切实推进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全功  程蹊  李忠斌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大城市、小县城、乡村三类梯次变化地区的学生接受课外补习情况进行调研,得到城乡补习教育发展的基本结论。城乡补习教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供给者、补习的规模、补习的内容和强度、补习的经济成本等方面。城乡补习教育发展不平衡,将维持、甚至创造着城乡差距和社会的不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