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1)
2023(6123)
2022(4988)
2021(4618)
2020(3541)
2019(8088)
2018(8076)
2017(14203)
2016(7760)
2015(8655)
2014(8444)
2013(8184)
2012(7740)
2011(7079)
2010(7023)
2009(6340)
2008(5956)
2007(5357)
2006(4850)
2005(3841)
作者
(21342)
(18083)
(17736)
(16738)
(11213)
(8630)
(8039)
(6833)
(6726)
(6461)
(6198)
(6015)
(5758)
(5483)
(5403)
(5327)
(5236)
(5223)
(5011)
(5001)
(4373)
(4352)
(4204)
(4171)
(4067)
(3968)
(3934)
(3891)
(3648)
(3561)
学科
(29629)
经济(29607)
管理(23112)
(15824)
(15165)
环境(14343)
地方(12299)
(11210)
企业(11210)
农业(10649)
业经(9708)
中国(9158)
方法(7649)
(7622)
(7572)
(7486)
资源(6939)
(6817)
生态(6801)
(6173)
规划(6062)
数学(6052)
农业经济(6001)
数学方法(5983)
环境规划(5848)
发展(5613)
(5605)
地方经济(4835)
建设(4767)
理论(4623)
机构
学院(103329)
大学(99751)
管理(37197)
(35441)
研究(35333)
经济(34338)
理学(31241)
理学院(30802)
管理学(30233)
管理学院(30048)
中国(26688)
科学(23572)
(22512)
(18424)
中心(17664)
(17362)
(16874)
师范(16765)
(16732)
业大(16152)
(15995)
研究所(15188)
(14038)
北京(13919)
(13874)
农业(13739)
师范大学(13332)
(12308)
财经(12080)
技术(11918)
基金
项目(73003)
研究(57129)
科学(56547)
基金(49620)
(43027)
国家(42569)
科学基金(36215)
社会(35230)
社会科(33017)
社会科学(33006)
(30852)
基金项目(27519)
(24925)
教育(24639)
编号(24589)
自然(22098)
自然科(21284)
自然科学(21277)
自然科学基金(20834)
成果(19407)
资助(18060)
(17554)
课题(17434)
重点(16680)
(14935)
(14751)
(14623)
发展(14245)
国家社会(14178)
(14049)
期刊
(47692)
经济(47692)
研究(27841)
中国(25891)
(19248)
学报(15445)
科学(14974)
教育(14696)
农业(13587)
(12491)
大学(11885)
管理(11214)
学学(10750)
业经(10336)
资源(9543)
技术(9102)
图书(8802)
(6849)
金融(6849)
书馆(6557)
图书馆(6557)
(6518)
问题(6491)
(6049)
(5944)
经济研究(5390)
生态(5369)
科技(5249)
(5147)
论坛(5147)
共检索到159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晓燕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举措,也是重庆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大好时机。为解决现行环保管理体制中建管分割、城乡分离的体制性弊端,必须构建重庆市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统筹管理体制和具体运行机制,完善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补偿机制、节能减排、环境立法与评估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苏杨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主要目标及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文军  石光军  
本文以重庆为例,重点选取化工医药、矿产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三大出口支柱产业,通过ERS综合评价分析,引用三大指标RCA3、TSC和VDE进行外贸工业品出口量与国内外环境保护关系的分析,发现环境保护强度的大小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之间存在一种非规律性的变化关系,对贸易的专业化水平和产品出口比较优势而言,环境保护强度越大,对产品的出口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有利,因此应该加强对产业的生态规划;如果不考虑环境保护政策效果的时滞性,环境保护强度的提高对产品出口增长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小勇  
洁净煤技术对于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种作用集中体现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池进  
本文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旅游区经济发展战略 ,并提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应当考虑的几个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袁仕洪  欧阳昌永  张平  
一、广西环境存在的问题(一)生态系统退化。1.森林面临的问题较多。一是森林林龄结构和树种结构不合理。根据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广西幼龄林和中龄林分布面积多,林龄结构不合理。此外,由于天然林减少,人工林增加,导致树种单一,树种结构不合理。二是森林面临的各种危害较多。2.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和实际调查结果,广西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81.2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淑惠  
中国“渐进式”的转轨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的环境状况却在进一步恶化。由于我国的环保政策多数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及转轨初期制定的,因此已不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当前应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生态作为公共物品的属性,以及我国处于转轨阶段的特殊性,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生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杨  林家彬  周宏春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了主要目标。同时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等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产业政策和治理行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建立“谁治理、谁受益”制度;完善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抓住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这两个重点目标;将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进一步结合起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晓波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看,生态、资源和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和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政府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辽宁是一个老工业基地,长期超负荷的生产和开发使其生态和环境问题尤为严重,甚至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合理利用财政和税收政策,促进辽宁生态和环境改良已经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本文通过对辽宁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近期解决辽宁生态和环境问题可行的财政税收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春  冯长春  孙阳  
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短缺"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重庆市地票为例,对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运行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三个维度:从空间维度而言,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边缘地区支持了核心地区的城市扩张需要;从产权维度,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实质是土地发展权的转移;从收益维度,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显化了土地的级差地租。对置换机理的深入分析,有助于理解置换的理论基础,并发现置换中潜在的风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  丁奇  
本文通过在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村的具体实践,对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村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方法。希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利用技术来改善和恢复农村特有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农村自身的生态价值和地域特色,避免建设就是破坏,使农村变为不伦不类的城市的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瑾  刘志强  申卫博  
道路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中枢,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不但造成沿线的环境污染,而且影响城市开放空间的自然生态过程,妥善处理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已迫在眉睫。文章以南方经济水平较发达地区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仰义至阁巷)为例,从地表植被、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几个主要要素出发,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了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施卫红  
本文通过对大丰市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研究,系统介绍了生态建设框架及生态功能区划,从而回答了大丰市生态建设的优势、目标、建设与保护重点等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令君  
发展现代化城市,首先要协调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当今的城市发展中,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先建设后治理,先污染后保护,先破坏后恢复"的错误发展策略和"哪痛医哪"的补救治疗方式。城市生态建设与保护应该从多方面寻求对策:国家干部损害生态环境需要终身追责;依靠先进技术,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的有效联动;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和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严格执行规划环境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