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8)
2023(9867)
2022(8184)
2021(7772)
2020(6237)
2019(13991)
2018(13567)
2017(25375)
2016(13238)
2015(14580)
2014(13654)
2013(12914)
2012(11809)
2011(10565)
2010(10342)
2009(9745)
2008(8929)
2007(7609)
2006(6662)
2005(5882)
作者
(33851)
(28377)
(28221)
(26888)
(18034)
(13616)
(12804)
(10867)
(10810)
(10008)
(9694)
(9532)
(9062)
(8739)
(8685)
(8537)
(8436)
(8216)
(8215)
(8177)
(6806)
(6711)
(6683)
(6598)
(6491)
(6223)
(6206)
(6117)
(5649)
(5620)
学科
(50277)
经济(50190)
管理(35364)
(31552)
(24880)
企业(24880)
(19024)
方法(15781)
中国(14076)
地方(13745)
业经(13509)
(13303)
数学(13259)
数学方法(13061)
农业(12842)
(11164)
(9510)
(8874)
贸易(8869)
(8539)
理论(7722)
(7675)
金融(7672)
(7629)
环境(7613)
(7604)
银行(7599)
(7310)
(7272)
(6864)
机构
学院(172550)
大学(169231)
(66782)
经济(65275)
管理(63640)
研究(57090)
理学(54868)
理学院(54149)
管理学(53134)
管理学院(52792)
中国(43388)
(35627)
科学(34231)
(32231)
中心(27601)
(26753)
(26708)
(26023)
(25584)
师范(25403)
财经(25184)
业大(24254)
研究所(24089)
(22821)
北京(21847)
(21588)
(21395)
经济学(20657)
农业(20585)
师范大学(20413)
基金
项目(120311)
科学(95174)
研究(92240)
基金(86289)
(74457)
国家(73766)
科学基金(63820)
社会(59413)
社会科(55964)
社会科学(55954)
(47538)
基金项目(46056)
教育(41749)
(39803)
自然(39410)
编号(38784)
自然科(38470)
自然科学(38461)
自然科学基金(37742)
资助(33013)
成果(30956)
重点(27006)
(26813)
课题(26740)
(25598)
(25546)
国家社会(24442)
(24383)
创新(23694)
(23059)
期刊
(80060)
经济(80060)
研究(51069)
中国(35646)
(27135)
(25135)
学报(24501)
科学(23786)
管理(22237)
教育(21176)
大学(19135)
农业(18643)
学学(17915)
(15957)
金融(15957)
业经(15680)
技术(13495)
经济研究(12712)
财经(11898)
(10392)
问题(10346)
资源(9140)
(8902)
(8781)
(8519)
图书(8201)
现代(8019)
(7511)
科技(7510)
商业(7432)
共检索到256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琦  王宏志  顾江  曾菊新  
以城乡景观复杂度为视角,构建包含土地利用现状、权属、产业、土地规划在内的城乡属性要素体系,运用景观复杂度指数,基于G-统计量确定城乡地域范围内城乡景观复杂度高值集聚区为城乡交错带空间界限,对武汉市城乡交错带界限予以空间呈现。研究发现:①城乡景观复杂度在城乡地域之间呈现"M"型分布,城乡交错带景观复杂度最高;②G-统计量确定城乡景观复杂度高值集聚区为城乡交错带空间界限可信度较高;③城乡交错带是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内的城乡属性要素集合体;④应发挥城乡交错带空间功能促进城乡融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荆玉平  张树文  李颖  
城乡交错带中不合理的景观生态格局常常成为城市生态问题的症结所在。利用2005年净月开发区的2.5m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DEM数据和1∶2000正射影像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形维数指数、聚集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数,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分析。采用500m×500m的正方形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切分成909块规则格网,计算每个格网的多样性指数,通过半方差分析研究多样性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净月开发区中农田和林地占有绝对优势;农村居民地的斑块密度远大于其它类型的斑块密度,形成了农村居民地、林地、旱地交织的城乡交错带景观。各类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云  蔡银莺  张安录  
文章先从农地农用价值、农地转用价格和农地社会保障功能3个方面分析了农地所有者在面对政府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时的主观判断,选取了武汉市周边的农户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区域内大部分农户在面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时大多倾向于保有农地。文章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培育农地所有者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其参与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是保障农地所有者利益及今后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应当努力的方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余家祥  索馨  胡海  冯军清  肖康延  
通过对武汉市零售业、批发业、药品流通业、快递业、餐饮业、生鲜电商、第三方物流、平台型城配等八类共20余家重点商贸物流企业开展调研,深入研究武汉市城乡高效配送网络构建、配送车辆管理以及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情况,重点分析武汉市城乡高效配送的代表性模式,提出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创新城乡高效配送组织模式、提升城乡高效配送管理水平等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佑启  
近半个世纪以来,始自工业革命的城市化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郊区城市化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大城市周围都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郊区化”的扩散现象,城市中心的人口、工业、商业与住宅等要素不断向周围地区迁移,直接侵吞着城市附近的农业用地与乡村景观,在城市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部位,出现了一个城市要素逐渐过渡,彼此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各种边缘效应明显,功能互补强烈,性质既不同于典型的城市,又有异于典型农村的中间地带.从特征、结构以及功能看,该地带实质上是在城市与乡村地域之间形成的一个新的独立的地域实体,是在传统城市——乡村二分法的地域体系基础上构筑的新型地域单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天  濮励杰  张晶  朱明  
研究背景:在当今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成为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的城市扩张边缘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研究目的:通过典型研究区域南京市栖霞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探讨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特点和方法。研究方法:模型法、主成分分析法、文献法。研究结果:9a内栖霞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但受到产业发展模式制约,综合集约利用水平仍不高。研究结论: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不同于城镇与乡村的特点。引入PSR模型进行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在研究区的评价实践中是成功的,评价结果能较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云  张安录  高进云  乔荣峰  陈莹  
研究农户农地城市流转意愿对实现合理的农地城市流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依据武汉市远城区和近城区33村143户农户实地随机抽样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城市流转意愿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影响远、近城区农户农地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城区农户的意愿还受农地补偿收益的影响。针对影响力最大的因子采取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符合农户意愿,保障农户利益,在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与农户保有农地之间寻找均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静  龚健  李靖业  
论文基于2017年Landsat 8遥感影像,通过GIS技术选取城市地表温度、源汇景观密度、源汇景观贡献度和景观效应指数,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武汉市局部源汇景观格局对城市地表温度的贡献及其效应。结果表明:①武汉市城区热岛(urban heat island, UHI)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热岛强度大、范围广,呈"大"字型分布,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产生的UHI更显著;②武汉市城区平均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在距市中心约8 km处达到峰值后沿城乡梯度逐渐下降,呈现"倒钩型"特征,这一现象与景观密度变化密切相关;③LST与源(正向)、汇(负向)景观密度存在极强相关性,不透水表面是城区热岛的主要贡献因子;④相同密度的水体和绿地,水体更具有削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功能;⑤一般当汇-源景观面积比>0.89(汇区密度>0.47)时,局部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有缓解作用,且局部汇区越集中缓解效果越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逢军  汪忠列  曹国新  田应红  
近年来,农业旅游逐渐成为农业和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城乡交错带是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文章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性及优势,划分了地域结构及范围,探讨了农业旅游的功能定位及产品策划;并以上海为例,提出发展思路及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强毅  陈佑启  许新国  
研究目的:辨析现有文献中"城乡交错带"的有关概念,为其在土地利用科学中统一用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国内外文献中相关"城乡交错带"的概念众多;(2)不同概念的内涵各不相同。研究结论:(1)"城乡交错带"的不同提法,需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分别进行规范;(2)从概念内涵看,"城乡交错带"适用于土地利用科学研究领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利利  佘济云  李锐  陈冬洋  
以海口市为研究区域,利用海口市2012年landsat数据以及海口市2012年统计年鉴,应用引力模型,选择人口密度、农业用地比重、建设用地比重、景观多样性4个指标构建城乡交错带边界界定的指标体系,基于公里网格展开分析,界定城乡交错带的边界。研究结果表明:(1)由城市核心区到外围腹地,引力值逐渐减少,引力值二次变化率存在断点。(2)海口市城乡交错带的内边界出现在距离城市中心10 km左右处,外边界的形状呈长心形,离中心点最远处出现在距离城市中心35 km的地方;城乡交错带外边界最北与海口市行政界线一致,最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华甫  朱玉环  吴克宁  胡晓涛  
研究目的:在北京市1999年和2010年两期Landsat TM数据支持下,提出并验证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假设和动态指标界定城乡交错带边界的新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由城市核心区到外围腹地,土地利用动态度具有先缓慢增加,至城乡交错带内缘时发生突变、急速升高、局部可能发生震荡,到城乡交错带的外缘发生突降至较低水平的特征;(2)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界定城乡交错带实证分析认为,北京市城乡交错带的内缘大部分在三、四环路之间,外缘西部贴近五环路,北、东、南贴近六环路。研究结论:所提出的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特征假设成立,采用动态指标界定城乡交错带边界具有可行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晰  洪瑜  金文芬  陈仕栋  
以长沙市南郊山地丘陵区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撂荒地、苗圃地、坡耕地)研究了城乡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组成主要集中在1~0.05mm和<0.001mm两个粒级范围内,土壤质地以重壤土和轻粘土为主。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减弱,土壤砂粒(1.0~0.05mm)、土壤粉粒(0.05~0.01mm)百分率逐渐下降,<0.01mm的土壤物理性粘粒百分率增加。自然、半自然状态利用方式的林地(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普遍较高,土壤密度低于坡耕地、苗圃地、撂荒地、采伐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段德忠  
基于1989—2011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拓扑空间数据库,引入复杂网络统计特征量对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系统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实证研究。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各拓扑指标值差异日益缩小,节点关联作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化:节点度值空间分布较均匀,呈现点状特征和弱集聚性,表现出一定的"中心—边缘"和"等级圈层"的复合结构;节点紧密度值差异日益缩小,空间渐趋均衡化和离散化,也呈现典型的等级圈层格局;节点介数分布向心极化明显,但存在一定离心化趋势,呈侧"N"形伸展;节点平均路径长遵循距离衰减律,具有明显的时间惯性,与圈域城镇体系空间"靶形分布"一致;网络的集聚性空间差异显著,高簇系数节点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中贵   杨小雪   付琪  
针对乡村水塘因长期缺乏重视与保护,导致大量水塘被填平或废弃,失去原有的蓄洪调蓄功能,反而成为乡村建设中的负担的问题,论文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利用理念,构建了水塘景观生态网络,并优化了调控途径;采用新型水体生态治理技术,有效治理污染水体,提高水塘的整体净化效果。同时,引植符合当地生境及具备艺术性的适生植被,共同营造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乡土特色、景观美感等多层次人工湿地生态景观。进而以武汉市新洲区仓埠镇丰乐村福乐庄园为例,详细阐述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利用理念的应用,得出针对乡村水塘的生境与植物群落景观营造需要协调内在关系的结论。这一研究不仅对区域水塘景观规划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我国乡村水塘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