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8)
- 2023(13306)
- 2022(10970)
- 2021(9778)
- 2020(7894)
- 2019(18095)
- 2018(17668)
- 2017(34334)
- 2016(18325)
- 2015(20650)
- 2014(20558)
- 2013(20630)
- 2012(18848)
- 2011(16969)
- 2010(16604)
- 2009(15079)
- 2008(14490)
- 2007(12422)
- 2006(10849)
- 2005(9192)
- 学科
- 济(83656)
- 经济(83569)
- 管理(54831)
- 业(54189)
- 企(43689)
- 企业(43689)
- 方法(40428)
- 数学(35824)
- 数学方法(35518)
- 农(24793)
- 业经(22565)
- 财(22399)
- 中国(20358)
- 农业(17605)
- 地方(16629)
- 学(15484)
- 贸(13466)
- 贸易(13461)
- 易(13020)
- 产业(12754)
- 务(12669)
- 财务(12612)
- 财务管理(12588)
- 环境(12472)
- 技术(12158)
- 理论(12003)
- 企业财务(11998)
- 制(11964)
- 和(11862)
- 信息(11020)
- 机构
- 大学(269872)
- 学院(267647)
- 管理(112129)
- 济(108134)
- 经济(105845)
- 理学(98708)
- 理学院(97710)
- 管理学(96226)
- 管理学院(95744)
- 研究(84525)
- 中国(61397)
- 京(56344)
- 科学(51935)
- 财(48913)
- 所(40387)
- 农(40342)
- 财经(40322)
- 业大(39684)
- 中心(38375)
- 研究所(37012)
- 经(36926)
- 江(36389)
- 北京(35323)
- 范(35012)
- 师范(34737)
- 经济学(33090)
- 农业(31200)
- 院(31001)
- 财经大学(30318)
- 经济学院(30223)
- 基金
- 项目(192144)
- 科学(152396)
- 研究(141938)
- 基金(141356)
- 家(121888)
- 国家(120886)
- 科学基金(105500)
- 社会(91369)
- 社会科(86724)
- 社会科学(86700)
- 基金项目(75254)
- 省(73811)
- 自然(67566)
- 自然科(66005)
- 自然科学(65993)
- 自然科学基金(64825)
- 教育(63906)
- 划(61651)
- 资助(57788)
- 编号(57668)
- 成果(45752)
- 部(42368)
- 重点(41886)
- 发(40356)
- 创(39830)
- 课题(38429)
- 国家社会(38163)
- 创新(37008)
- 教育部(36887)
- 科研(36592)
- 期刊
- 济(111446)
- 经济(111446)
- 研究(76660)
- 中国(44347)
- 学报(41148)
- 管理(38306)
- 科学(37928)
- 农(37191)
- 财(34929)
- 大学(31670)
- 学学(29785)
- 教育(26711)
- 农业(26298)
- 技术(22029)
- 融(20127)
- 金融(20127)
- 业经(19195)
- 财经(19177)
- 经济研究(17989)
- 经(16135)
- 图书(15950)
- 问题(14736)
- 理论(13897)
- 技术经济(13219)
- 实践(12828)
- 践(12828)
- 科技(12805)
- 业(12311)
- 版(11934)
- 商业(11846)
共检索到369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全球信息化潮流势不可挡,中国信息化进程也在大步迈进,伴随着信息化出现的城乡数字鸿沟却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障碍,其对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数字鸿沟同方向变动,城乡数字鸿沟扩大1%,城乡收入差距就会拉大0.013%,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可小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全球信息化潮流势不可挡,中国信息化进程也在大步迈进,伴随着信息化出现的城乡数字鸿沟却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障碍,其对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数字鸿沟同方向变动,城乡数字鸿沟扩大1%,城乡收入差距就会拉大0.013%,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可小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金雨 周明生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显。本文利用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鸿沟指数,以泰尔指数衡量中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探讨由接入沟、使用沟和获益沟构成的数字鸿沟对中国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鸿沟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区域和省际层面具有异质性。接入沟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基础性变量,地区经济结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均会对数字鸿沟产生影响。在机制检验中发现,缩小接入沟可以有效缓解数字鸿沟的负面作用,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可以显著改善由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通过进一步便利网络接入、加快发展高质量、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等方式,以有效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兰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数字鸿沟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可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新型城镇化对高分位、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型城镇化可通过缓解一级数字鸿沟及二级数字鸿沟,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检验证实,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新型城镇化的单重门槛效应以及数字鸿沟的双重门槛效应。据此,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农村数字新基建布局、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助力共同富裕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兰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数字鸿沟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可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新型城镇化对高分位、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型城镇化可通过缓解一级数字鸿沟及二级数字鸿沟,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检验证实,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新型城镇化的单重门槛效应以及数字鸿沟的双重门槛效应。据此,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农村数字新基建布局、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助力共同富裕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利 冯大威 易行健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追踪调查(CLDS)匹配数据,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家庭信贷门槛模型与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红利"显著,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低分位点处其边际效应更大。其次,对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MM方法分解结果显示,城乡家庭的收入差距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变量本身的特征差异;城乡两组家庭间的回报差异存在,但主要影响低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对高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影响有限;基于RIF的单变量分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继年龄、户主户口状态、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之后又一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最后,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金融可得性、降低门槛效应这一机制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即使替换不同的关键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数字普惠金融 金融可得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文 吴赢
在借鉴测度数字经济的国际权威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从六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形成2012-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数字鸿沟问题。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相对创业水平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早期,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乡村的创业水平,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其会导致"逆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U型关系,加强数字经济初始发展阶段对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后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作用。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是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惠及农村居民的重要保障,由此形成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政策建言。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曾亿武 孙文策 李丽莉 傅昌銮
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信息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造成了城乡数字鸿沟。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演进,城乡数字鸿沟也在不断变化。智慧城市建设为城乡数字鸿沟树立了新坐标,即由原来的手机、电脑、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普惠金融等信息通讯技术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拓展至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鸿沟、改革鸿沟、治理鸿沟和公共服务鸿沟。城乡收入差距是观察城乡数字鸿沟效应的基本视角,基于中国2001-2019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多期DID回归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创新水平是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传导因素;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加明显。政府应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探索构建“市—县—镇—村”联动机制,使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期成果和经验能够扩散到乡村地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发展。
[期刊] 预测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城乡数字鸿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和谐发展。本文从信息技术的"意识"、"接入"、"利用"以及"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包含17项指标的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然后选取我国31省区为样本并采用客观确定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9年我国整体城乡数字鸿沟呈现逐年扩大的态势,从2000年的1.2527持续增至2009年的4.3012,年均增长幅度为14.739%。(2)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也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差异,西部较大,其次是中部,东部较小。(3)从单个省区来看,历年城乡数字鸿沟最大的是青海,最小的是上海。本研究不但可以为测度城乡数字鸿沟提供科学的指标体系,而且能够为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张杰飞 何轶
伴随信息化出现的城乡数字鸿沟正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阻碍因素。文章从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力效应的外在表现入手,探讨了阻力效应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将城乡数字鸿沟作为冲击变量,应用SVAR模型对阻力效应进行了实证,不但丰富了城市化理论体系,而且为信息时代减少城市化阻力提供了参考。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健 邬晓鸥
本文构建了城乡数字鸿沟的测度指标体系,对重庆市2003-2014年城乡数字鸿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的城乡数字鸿沟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经济因素、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以及地理、制度因素等是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城乡数字鸿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文章通过解读城乡数字鸿沟概念,从网络技术的意识、接入、利用、环境四个层面来构建一套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选取我国31省区为样本并采用客观确定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从单个省区来看,上海的城乡数字鸿沟最小,西藏的最大;2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来看,西部的城乡数字鸿沟较大,中部次之,东部较小,说明我国城乡数字化差距也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差异。本研究能够为政府定量考察城乡数字鸿沟状况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德勇 初晓宁
城乡收入差距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这一差距的具体原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不尽相同。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共同的因素,而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协调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根据1985~2006年全国的数据运用了计量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指标选取和计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金融发展 实证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燕芝 李云仲 胡万俊
本文使用CFPS2014调研数据,在控制个人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信息化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以及信息化对收入影响城乡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在排除个人异质性特征的情况下,互联网使用能够给个人带来14%的收入回报率影响,其中城市能够带来约20%的收入回报,而农村的回报并不显著。进一步对城乡互联网使用进行分析,城乡的互联网重视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回报率的差异主要是由农村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应用与欣赏能力不足导致的。进一步指出了国家在缩短城乡信息化接入差距的同时,要强化农村居民在信息化社会下对信息的应用与欣赏能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燕芝 李云仲 胡万俊
本文使用CFPS2014调研数据,在控制个人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信息化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以及信息化对收入影响城乡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在排除个人异质性特征的情况下,互联网使用能够给个人带来14%的收入回报率影响,其中城市能够带来约20%的收入回报,而农村的回报并不显著。进一步对城乡互联网使用进行分析,城乡的互联网重视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回报率的差异主要是由农村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应用与欣赏能力不足导致的。进一步指出了国家在缩短城乡信息化接入差距的同时,要强化农村居民在信息化社会下对信息的应用与欣赏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