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2)
- 2023(14210)
- 2022(12213)
- 2021(11095)
- 2020(9085)
- 2019(20917)
- 2018(20620)
- 2017(39527)
- 2016(21286)
- 2015(23648)
- 2014(23813)
- 2013(23802)
- 2012(22037)
- 2011(19918)
- 2010(19911)
- 2009(18361)
- 2008(17547)
- 2007(15501)
- 2006(13823)
- 2005(12170)
- 学科
- 济(108651)
- 经济(108554)
- 管理(61887)
- 业(58875)
- 企(47086)
- 企业(47086)
- 方法(43082)
- 数学(37559)
- 数学方法(37217)
- 农(28125)
- 中国(25990)
- 地方(25066)
- 财(24226)
- 业经(22914)
- 学(21850)
- 农业(20080)
- 制(15957)
- 地方经济(15146)
- 贸(15060)
- 贸易(15050)
- 理论(14619)
- 和(14494)
- 易(14462)
- 环境(14278)
- 务(13274)
- 财务(13210)
- 财务管理(13188)
- 融(12691)
- 金融(12690)
- 发(12599)
- 机构
- 大学(315014)
- 学院(312684)
- 济(135190)
- 经济(132475)
- 管理(124519)
- 理学(108516)
- 研究(107782)
- 理学院(107287)
- 管理学(105522)
- 管理学院(104972)
- 中国(77386)
- 京(66602)
- 科学(65309)
- 财(58642)
- 所(53782)
- 研究所(49017)
- 农(47806)
- 财经(47550)
- 中心(46678)
- 业大(45173)
- 江(44567)
- 经(43252)
- 北京(42212)
- 经济学(41852)
- 范(41522)
- 师范(41178)
- 院(39190)
- 经济学院(37405)
- 农业(36784)
- 州(35875)
- 基金
- 项目(214181)
- 科学(169233)
- 研究(157081)
- 基金(156484)
- 家(135767)
- 国家(134640)
- 科学基金(116168)
- 社会(101470)
- 社会科(96170)
- 社会科学(96144)
- 基金项目(83160)
- 省(82406)
- 自然(74144)
- 自然科(72412)
- 自然科学(72396)
- 自然科学基金(71125)
- 教育(71003)
- 划(68802)
- 资助(64465)
- 编号(62909)
- 成果(50853)
- 重点(47572)
- 部(47282)
- 发(46265)
- 创(43583)
- 课题(43261)
- 国家社会(42057)
- 教育部(40916)
- 创新(40621)
- 科研(40412)
- 期刊
- 济(153336)
- 经济(153336)
- 研究(96011)
- 中国(56990)
- 学报(48400)
- 管理(45993)
- 科学(45651)
- 农(44575)
- 财(43002)
- 大学(37100)
- 学学(35147)
- 教育(31108)
- 农业(30975)
- 技术(26939)
- 经济研究(25385)
- 财经(24073)
- 业经(23521)
- 融(23495)
- 金融(23495)
- 经(20656)
- 问题(19611)
- 技术经济(17011)
- 理论(14970)
- 图书(14805)
- 业(14477)
- 现代(14316)
- 科技(14226)
- 商业(14033)
- 统计(13939)
- 版(13818)
共检索到456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晶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理论方面,经济结构可以构建成为一个关于城乡收入差距和劳动力质量的多元函数,从函数关系中可以发现,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劳动力质量都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证方面,以陕西省为例,发现一定程度的城乡收入差距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但劳动力质量水平滞后,难以满足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力质量 经济结构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沈坤荣
本文从劳动力供给视角出发,将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引入跨期模型来揭示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劳动力质量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运用中国1995—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初始财富水平较低的农村居民无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制约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由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较低质量的劳动力只能在传统部门从事生产,这不仅不利于传统部门自身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且也减少了进入现代部门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劳动力质量影响了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力质量 经济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文 尹继东
基于经验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实证地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性。江西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彻底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云章
针对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出现了观点分歧;本文通过基于我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只存在由收入差距到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单向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馈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甫宁
本文试图首先揭示分解收入差距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区别劳动收入和总收入的基础上重新估计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指出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在年龄结构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为全面理解劳动力市场在调节城乡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和局限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劳动力市场 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红恒 李大毅 王翔宇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数理角度对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理论上加以界定,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揭示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关系。无论是数理分析还是实证检验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红恒 李大毅 王翔宇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数理角度对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理论上加以界定,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揭示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关系。无论是数理分析还是实证检验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私营及个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蔡武
构建城乡分割体制下的二元经济模型来分析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机制,并基于省区数据建立交叉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乡劳动力流动率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随农民工工资和城镇化水平的临界值由扩大转为缩小;(2)近年来超过三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由城市就业市场对农民工歧视产生的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价值带来的。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华臣 卢华
本文采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64个地级市数据,从地市内迁移、省内其他地市迁入和外省迁入三个维度检验了劳动力迁移对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地市内迁移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省内其他地市迁入和外省迁入对迁入地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相反,但影响均不显著。基于分位数回归的稳健性检验表明: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劳动力地市内迁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天阳 刘慧
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和社会公平是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目标。基于特征事实的描述发现,国企依赖与劳动力流动呈反向变动关系,而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呈反向变动关系。理论研究发现:(1)三部门的生产模型表明,由于国有企业过于倚重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地方对国企依赖会大大降低对劳动力的吸纳,不利于劳动力流动,从而对城乡收入分配产生客观不利影响;(2)劳动力流动模型表明,劳动力流动越充分,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地方对国企的过度依赖,会通过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不利于劳动力流动而对城乡收入的分配产生客观不利影响。这启示我们,既要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也要毫不动摇发展民营企业,要同时兼顾国有企业的发展效应和民营企业的就业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金阳 周应恒 黄昊舒
通过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区分农地产权的两种效应——生产率改进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成本降低效应,分析其对农业-非农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以及最终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农地产权强化未必能促进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部门转移,但是能够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如果城乡的资产分配状况不改善,仅仅依靠劳动力流动,城乡收入差距难以有较大改观。分别运用RUMi C微观调研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检验农地"大调整"和"小调整"对家庭非农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及省级层面的征地补偿费用(指代农地产权状况)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结果倾向于支持强化农地产权能够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尽管作用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锋 薛姣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U型关系,整体上营商环境改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异质性方面研究看,东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U型关系;从营商环境分类指标看,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国际环境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与整体一致,法治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并不显著。此外,就业结构与创业能够负向调节营商环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延缓U型曲线拐点的出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宁华 堵溢 洪永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拉大的趋势。我们建立了"纯净"的动态增长模型和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部门效率差异的一般均衡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进行了校准和分析。"纯净"的动态增长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的特征事实,但是,数值模拟结果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事实不相符合。接着我们用一个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和两部门之间效率差异的一般均衡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建模。结果表明,可以在这个一般化的框架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及其与各种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变量的关系提供合理的解释。运用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方法,我们...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武 吴国兵 朱荃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城市生产函数中引入集聚空间外部性,利用均衡模型推导出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程,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路径与内在机理,认为伴随城市产业集聚规模效益的变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轨迹呈现倒U型的阶段性特征。随后基于模型方程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等因素通过影响本省区城乡差距,进一步将作用传递和迭加到相邻省区城乡差距之上;(2)城市产业集聚过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目前尚处于极化效应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加速城市产业集聚扩大了城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嘉伟
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特征,通过建立无限生命周期(Ramsey)模型,讨论了个人劳动能力随机性差异经济中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问题,并基于我国部分地区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变化,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经济中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力异质性 财政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