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2)
- 2023(14206)
- 2022(12239)
- 2021(11267)
- 2020(9154)
- 2019(21183)
- 2018(21235)
- 2017(40109)
- 2016(21692)
- 2015(24484)
- 2014(24593)
- 2013(24586)
- 2012(22795)
- 2011(20636)
- 2010(20684)
- 2009(18757)
- 2008(18133)
- 2007(15729)
- 2006(14064)
- 2005(12546)
- 学科
- 济(91818)
- 经济(91730)
- 管理(59915)
- 业(59572)
- 企(45886)
- 企业(45886)
- 方法(36157)
- 数学(30903)
- 数学方法(30573)
- 中国(28143)
- 农(28067)
- 地方(25577)
- 业经(22775)
- 财(20711)
- 农业(19145)
- 学(18816)
- 贸(17129)
- 制(17119)
- 贸易(17113)
- 易(16525)
- 银(15530)
- 银行(15491)
- 行(14956)
- 环境(14718)
- 发(14712)
- 和(14509)
- 技术(14457)
- 融(14452)
- 金融(14451)
- 理论(14072)
- 机构
- 大学(305889)
- 学院(305145)
- 管理(122161)
- 济(120161)
- 经济(117227)
- 研究(105759)
- 理学(104826)
- 理学院(103618)
- 管理学(101984)
- 管理学院(101417)
- 中国(79653)
- 京(66868)
- 科学(65647)
- 财(54099)
- 所(53104)
- 农(50029)
- 研究所(48127)
- 中心(48084)
- 江(45622)
- 业大(45180)
- 范(42859)
- 北京(42845)
- 师范(42494)
- 财经(42417)
- 院(38693)
- 经(38511)
- 农业(38507)
- 州(37915)
- 经济学(34560)
- 师范大学(34281)
- 基金
- 项目(208477)
- 科学(163343)
- 研究(155720)
- 基金(148883)
- 家(128964)
- 国家(127791)
- 科学基金(109580)
- 社会(96921)
- 社会科(91695)
- 社会科学(91670)
- 省(82390)
- 基金项目(79371)
- 教育(70033)
- 自然(69811)
- 划(68830)
- 自然科(68150)
- 自然科学(68138)
- 自然科学基金(66888)
- 编号(65010)
- 资助(60471)
- 成果(53139)
- 发(48474)
- 重点(46270)
- 部(44913)
- 课题(44807)
- 创(43361)
- 创新(40306)
- 项目编号(39806)
- 科研(39194)
- 国家社会(39124)
- 期刊
- 济(139484)
- 经济(139484)
- 研究(93117)
- 中国(65066)
- 农(47423)
- 学报(47048)
- 管理(44876)
- 科学(44096)
- 财(38483)
- 教育(37906)
- 大学(35689)
- 农业(33273)
- 学学(33046)
- 融(28629)
- 金融(28629)
- 技术(26959)
- 业经(24758)
- 图书(21942)
- 经济研究(21529)
- 财经(19607)
- 问题(17941)
- 经(16669)
- 业(16333)
- 理论(15622)
- 科技(15448)
- 书馆(15033)
- 图书馆(15033)
- 技术经济(14646)
- 实践(14502)
- 践(14502)
共检索到463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丽丽
近年来,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银行始终把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城乡支付结算服务"二元化"现象仍比较突出。文章以山西省为例,分析了城乡支付服务"二元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深入剖析了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城乡 支付结算服务 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活质量、要素流动四项维度建构城乡协调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全国31个省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随后,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并借助三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介入后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显现持续上升态势,且呈现东部地区领先、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滞后的空间格局。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在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市场手段介入以后此种提升效应越加显著,该正向驱动作用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渠道体现。根植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搭建农村财政金融支撑新框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流通机制,以此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活质量、要素流动四项维度建构城乡协调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全国31个省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随后,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并借助三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介入后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显现持续上升态势,且呈现东部地区领先、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滞后的空间格局。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在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市场手段介入以后此种提升效应越加显著,该正向驱动作用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渠道体现。根植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搭建农村财政金融支撑新框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流通机制,以此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存华
本文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济南城乡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文章选取地区人均GDP、城乡收入比、城乡工农业产值比、城乡消费水平比等20个指标构建了经济协调状态、经济协调动力和经济协调保障指标评价体系,经过评测,得出济南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尚处于初级水平的结论,并对该结论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城市化水平、交通网落的通达度都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城乡经济 协调发展 实证研究 济南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雪珍
湖南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富民强省、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举措。从湖南省实际省情分析,要实现城乡统筹从而协调发展,提出以"3+5"城市群为主线、"四化两型"建设为切入点、政府为主推力、市场为跟进驱动力、城乡一体化管理为发展机制,同时创新制度,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从而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两型社会 均衡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莉 史旭敏
研究1996年以来全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发展的阶段性与新趋势,支撑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利用计量分析、GIS分析等方法,对全国城乡人口与用地增长阶段、城乡人均用地水平、城乡人口与用地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1996年以来全国城镇化发展经过了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阶段,目前出现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的新趋势。全国城镇人地关系逐渐从不协调走向协调,协调发展地区的范围在扩大,人地失调的程度在降低,人地失调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全国乡村人地失调的程度在加重,范围在扩大。人口在城乡间往返式迁移造成乡村人地关系失调和土地利用粗放,加快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是根本出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晓琴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地理和政策上的得天独厚的便利,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是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
关键词:
城乡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丽霜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区际转移,本质上是东部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的跨区流动与梯度扩散,具有促进西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功能。西部地区应当充分把握和利用其中蕴含的机遇和力量,克服西部城乡协调发展内源驱动不足的缺陷。一方面,积极承接农业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营农收益;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各类涉农资本及其他传统产业实体向西部小城市、县镇及农村有序转移,提高西部城镇对农村的带动能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万慧 景宏军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与OECD国家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效果,结论是:中国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减少地区财政差距的效果都要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但由于中国巨大的地区间财政差异,均等化转移支付后地区财政差异仍然很大。本文认为,地区间财政差异的缩小不仅要依靠均等化转移支付,更有赖于税收政策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宵雅; 张继彤;
文章基于1999-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利用扩展的MRW框架阐释财政转移支付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研究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以绝对差距指标和相对差距指标为基础的实证模型结果均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都是显著为正的,现阶段我国实施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仅没有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反而扩大了差距。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权衡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方面提供参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燕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体系,对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展开理论探究,并以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优化了公共服务供给;高素质人力资本、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较强交互,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公共服务供给可有力协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推动区域城镇化进程,进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且有10%~20%影响效能经由公共服务供给这一中介路径实现。本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积极影响,明确验证公共服务供给的中介传导路径,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新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婉嫕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以及变异系数法测度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并实证研判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积极影响,且该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深入探究可知,公共服务供给是数字普惠金融释放城乡协调发展红利的关键传导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助推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通过门槛检验结果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提供理论和现实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宏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必须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客观必要性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指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必须对城市和农村的相关产业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生 简玉峰
利用广义熵指数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不均衡性进行测度与分解,构建区域旅游产业开发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的静态与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旅游产业开发吸收了大量乡村居民从事非农业劳动和参与相关旅游项目投资,获得相应的劳动收入与投资性收益,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有较大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劳动就业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大。
关键词:
旅游产业开发 广义熵指数 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云婷 徐彬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乡协调 协调发展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