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8)
2023(8238)
2022(6596)
2021(6122)
2020(4720)
2019(10524)
2018(10375)
2017(20211)
2016(10974)
2015(12005)
2014(11682)
2013(11981)
2012(11048)
2011(10027)
2010(10120)
2009(9298)
2008(9007)
2007(8264)
2006(7479)
2005(6423)
作者
(31010)
(27100)
(26470)
(25294)
(16438)
(12939)
(11606)
(10541)
(10125)
(9256)
(9227)
(8907)
(8453)
(8388)
(8362)
(7912)
(7701)
(7641)
(7526)
(7519)
(6733)
(6697)
(6538)
(6249)
(6179)
(6125)
(5832)
(5827)
(5480)
(5350)
学科
(52719)
经济(52662)
(48896)
(34997)
农业(32822)
管理(20670)
方法(17298)
业经(16946)
数学(15914)
数学方法(15763)
(13653)
企业(13653)
中国(13561)
地方(13507)
农业经济(12516)
(12413)
(11288)
收入(10307)
(10154)
(9770)
(9558)
农村(9542)
发展(9495)
(9486)
土地(9224)
(7769)
贸易(7764)
(7679)
及其(7639)
(7581)
机构
学院(157561)
大学(149231)
(68991)
经济(67681)
管理(57728)
研究(56748)
(50945)
理学(50056)
理学院(49561)
管理学(48704)
管理学院(48444)
中国(44677)
农业(38393)
科学(35244)
业大(31504)
(30502)
(29411)
(29262)
中心(27047)
研究所(26559)
(25007)
农业大学(23491)
财经(22766)
(21147)
(20790)
(20716)
师范(20575)
经济学(20465)
(19769)
经济管理(19455)
基金
项目(107948)
科学(85307)
研究(81061)
基金(78510)
(69279)
国家(68599)
科学基金(57600)
社会(53187)
社会科(49853)
社会科学(49842)
(43594)
基金项目(41891)
(35359)
自然(35039)
教育(34495)
自然科(34114)
自然科学(34110)
编号(34015)
自然科学基金(33482)
(30285)
资助(30251)
成果(26465)
(26279)
重点(24630)
(23991)
课题(22707)
国家社会(22541)
(21787)
发展(21375)
(21365)
期刊
(84958)
经济(84958)
(58053)
研究(44661)
农业(39362)
中国(33764)
学报(26485)
科学(25847)
业经(21191)
大学(21028)
(20651)
学学(20587)
(17889)
(16734)
金融(16734)
管理(15069)
农业经济(14832)
农村(14299)
(14299)
问题(12606)
教育(11980)
技术(11848)
经济研究(11207)
(10803)
财经(10431)
资源(10217)
世界(10029)
经济问题(9702)
农村经济(9622)
(8935)
共检索到237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鲍海君  
研究目的:探索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措施,减少城乡利益冲突并增加利益互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浙江省800位农民的调查,表明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背景等各类群体农民对征地增值收益分配有不同的反应和需求,但他们对于失地后生活的担忧以及分享增值的要求则是共同的。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地转用增值利益分配经验,提出减少城乡冲突、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途径。研究结论:农民有权参与分配土地转用增值、分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分享的比例应在30%—50%之间。为与现行政策衔接,这30%—50%的土地转用增值可以通过提高土地补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玉龙  牛德利  郑财贵  
通过系统分析土地增值类型、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分配环节、分配形式等,揭示当前城乡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为目标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路径。研究表明:土地增值类型与马克思地租分类相对应,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均为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和社会管理人,国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隐取得、轻保有、重转移"的问题,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手段单一。研究认为:土地增值收益应按照"谁贡献、谁收益"的原则,不同增值类型分配给不同主体,合理确定分配比例,并从平衡各环节及不同入市方式的分配比重、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税收立法并统一分配税费形式等方面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会苹  
农地征收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甚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地加速向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转移,围绕农地征收产生的巨额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成为焦点。目前,我国现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补偿制度设计尚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是导致农民得到的征地补偿偏低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应完善土地征收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建立健全政府行为监督约束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文  
征地制度改革是调整我国城乡利益格局的根本途径,但鉴于此项改革涉及各方利益关系的复杂性,若不能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贸然放开则很可能导致新的利益失衡。本文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征地制度改革可能触及的相关利益方及矛盾点,指出规划限制会给不同用途土地权利人带来不平等待遇,建议通过税收方式和土地发展权交易进行收益调节,以实现各方利益均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利蕊  
当前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其主要原因包括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过低、利益主体分配比例不合理、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不合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监督缺失等。基于此,建议遵循公平、效率、按贡献分配等原则,分别从提高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确保农民共享增值收益、加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监督、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政府行为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来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促使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鹏举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下简称入市)尚处在试点阶段,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仍在探索中,政府分享增值利益的方式存在争议、征收基数和比例不统一、农户与集体间的分配比例及渠道各不相同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收益分配主体集体建设用地增值利益的分配主要涉及3个层次:一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分配;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和其成员之间的分配;三是未入市地区与入市获得增值收益的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其中,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建超  吴群  
分析土地整理给农用地带来的增值效益,以地租理论和利息、利润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和非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农地整理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本文提出了明晰产权、建立WebGIS农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政府引导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收益和农地的合理利用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素兰  高成凤  于丽娟  
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地征用与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从分析土地增值收益内涵、成因入手,针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利益失衡矛盾焦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海  陈乐宾  
研究目的:构建一种调查分析失地农民、政府官员、在耕农民、城市居民、高校学者等相关群体关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共识状况的方法,为征地问题研究和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指数分析、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关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的群体共识与分歧并存,被调查对象总体上处于弱共识水平;(2)关于土地增值收益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的群体间共识度高于规则公平、结果公平;(3)失地农民、在耕农民、城市居民、专家学者、行政官员的群体内共识度依次递减,分别为0.66、0.63、0.59、0.57、0.50;(4)对于是否按照农民意愿进行补偿、是否允许在耕农民分享收益、开发区用地是否属于公共利益等,存在严重的社会分歧。研究结论:应通过社会价值观念引领,制度环境改革完善和建立利益协调沟通机制等增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群体共识,为改革提供有利的社会基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童航  
农地增值收益如何分配直接关系到集体成员的切身利益以及乡村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是否具有本集体成员资格是取得分配资格的前提条件,因此成员资格的取得、丧失和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就成了关键。农地增值收益如何分配,X村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下两种分配机制,即"人地利益变动分配机制"和"精神文明奖励分配机制",这是局部正义理论和"多主体有效参与"乡村治理模式的实践。《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在进行农地增值收益分配的规则设计时可以借鉴X村的分配模式,根据增值收益产生路径的不同,区分为分配的均等性规则和激励性规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曹飞  
基于地租理论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地租增值来源:自然增值、资本投入增值及超额需求引致的虚拟地租,其中后二者占据了地租增值的大部分。地方政府获得了第一次地租增值收益,房地产企业获得了社会平均利润和第二次地租增值收益,农民及农民集体获得农业地租。郑州市惠济区的案例表明:农民及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分别获得地租增值部分的0.6%、58.8%和40.6%。由此说明当前的农地非农化地租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存在不少问题,应当以土地供给制度改革为首,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税制度来优化农地地租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可持续市民化,确保地方政府土地增值收益获利份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申文金  任喜洋  张君宇  李储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中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一项重要工作。而在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理论研究法、博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全面分析“征地”和“入市”视角下土地增值收益的博弈过程,构建增值收益分配动态平衡的联动模型,设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的核算方法,合理测算当地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取得土地增值收益的平衡点,并基于入市和征收均衡的增值收益绝对数、比例、贡献程度,对增值收益调剂金进行测算,科学明晰国家在入市土地增值收益中提取的比例,确保在征地和入市过程中,三个收益分配主体之间实现大体平衡的状态,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的均衡分配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