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
- 2023(17)
- 2022(4)
- 2021(10)
- 2020(3)
- 2019(9)
- 2018(10)
- 2017(14)
- 2014(4)
- 2013(3)
- 2012(3)
- 2011(7)
- 2010(4)
- 2009(9)
- 2008(4)
- 2007(7)
- 2006(2)
- 2005(3)
- 2004(3)
- 2003(5)
- 学科
- 农(71)
- 农业(57)
- 济(56)
- 经济(56)
- 业经(51)
- 农业经济(48)
- 发(40)
- 发展(39)
- 展(39)
- 建设(37)
- 经济建设(36)
- 业(26)
- 中国(19)
- 镇(19)
- 企(17)
- 企业(17)
- 中小(16)
- 中小型(16)
- 乡(16)
- 乡镇(16)
- 乡镇企业(16)
- 小型(16)
- 小型企业(16)
- 工作(16)
- 地方(14)
- 农民(13)
- 农民工(13)
- 民工(13)
- 管理(10)
- 产业(8)
- 机构
- 学院(116)
- 大学(99)
- 管理(44)
- 济(42)
- 经济(41)
- 理学(40)
- 管理学(40)
- 研究(39)
- 理学院(38)
- 管理学院(38)
- 农(35)
- 省(34)
- 中国(27)
- 江(25)
- 农业(23)
- 师范(22)
- 范(22)
- 科学(21)
- 业大(20)
- 中心(20)
- 京(19)
- 州(18)
- 业(17)
- 发(16)
- 村(16)
- 社会(16)
- 财(16)
- 发展(15)
- 湖(15)
- 南(14)
共检索到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段澄清 陈天佑
英山位于鄂皖交界,北靠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临白莲河水库,在历史上就被称为“皖鄂之咽喉,江淮之要地”。全县总人口38.5万,总面积215.7万亩。行政区划为;县辖镇8个,乡辖小集镇42个,共计50个,基本代表了全县政治、经济、生活的总体水平。它以占全县5%的面积、23%的人口、30%的劳力,创造了全县90%以上的工业产值,交换了全县93%的商品,教育着全县30%的在校学生,拥有全县95%的科技、文化、事业机构。在振兴山区经济、发展商品生产中,起到了大中城市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邵祁峰 朱喜钢 宋伟轩
"苏南模式"开启了苏南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局面,但当前乡镇企业发展主导下的城乡"混沌空间"已开始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苏南小城镇当前空间发展的困境,提出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应当从建立城乡空间新秩序、实现城乡空间与功能同步转型、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及全面提升城乡空间品质等四个方面着手,引导城乡空间健康发展,以促进包容性增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建成
城乡统筹发展不仅是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苏南要实现高水准、高效益的城乡统筹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理念,转换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探寻发展规律,把双向支持、优势互补、和谐共赢作为实现苏南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
苏南城乡 一体化 统筹发展 战略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民
发挥城乡两个优势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刘志民一辽宁省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大中城市多,大中型企业多,非农业人口多。在全省4000多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占一半左右。全省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耕地345.2万公顷,人均不足0.086公顷。辽宁省资源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春燕
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两个就业群体。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劳动力开始出现下岗失业等现象,他们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吗?实证研究发现,行业间城乡劳动力的关系是有差异的,他们之间或是互补,或是替代。其中农林牧渔,批发和零售业,信息、计算机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即农村劳动力的进入会使得这些行业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量下降。为使得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程持续、和谐地推进,需要相关的政策扶持在这一进程中利益受损的城镇劳动力。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城镇劳动力 互补 替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书明 徐玉红 黄嘉涛
近年来 ,机制相对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面对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我国即将加入WTO ,所有企业都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形势 ,乡镇企业要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 ,必须进行机制创新 ,再造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 ,以提高其竞争能力。
关键词:
机制创新 乡镇企业 资产运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明萍
长期以来,学界和政策界主张通过弱化或消灭小农经济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继而推动快速城市化。然而,现实中小农经济不但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而且为中国的人口就业压力提供了弹性空间。弹性就业、精耕细作的生产优势和不愿放弃土地的农民成为小农经济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结构性动力。小农家庭"半工半耕"的弹性就业机制维持了城乡政治稳定,"接力式进城"模式塑造了有机融合式而非对抗式的城乡关系,"中农"为主的乡村善治格局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保障。事实证明,小农经济不是城市化的障碍,而是城乡有机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远莉
城乡融合是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能够实现地区内城乡资源的生产要素有效流通和互动,对于城市与农村地区体育发展而言,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城市体育资源与农村地区体育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特别是随着城乡居民更加重视体育锻炼,为实现城市与农村地区资源互补性合作提供了可行性。因此,应该以城乡融合为契机,借助全民健身战略有效实施,有效促进城市与农村地区体育资源合作发展,进一步提升全民身体素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萍 余思琪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已成为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要素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为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城乡"生态、经济、安全、社会"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权法测算并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生态协调与安全协调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基于此,应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与安全为路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协调发展 四维系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萍 余思琪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已成为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要素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为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城乡"生态、经济、安全、社会"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权法测算并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生态协调与安全协调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基于此,应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与安全为路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协调发展 四维系统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萧子扬
随着2020"后脱贫时代"的到来,以"乡风文明"为关键旨趣的乡村文化振兴将占据重要地位,因而需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充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内涵,从而有效缓解"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与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文章基于"优势视角"和"优势治理"的理论逻辑,初步探讨了"制度优势何以服务乡村文化振兴"这一重要议题,以期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思想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香伶
在进入了老龄化的 2 1世纪 ,中国的养老保障已成为日益严峻的一个社会经济大问题。关于养老保障的有效实施 ,在我国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 ,这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老年人城乡分布比例的不平衡 ,城乡观念习俗的差异等 ,都形成了城乡养老保障的不同特色。应客观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 ,科学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养老保障模式 城乡养老保障 养老保障特色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璐 杨静波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是尊重现代化建设规律和积极推进落实高质量生活部署的关键一步,农业银行作为扎根"三农"的专业银行,更要抓住惠农、助农的战略发展契机,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机制,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契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加快形成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格局中发挥中坚力量。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三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杜志雄 张兴华
农村的发展情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察,其中之一就是城乡关系的发展状况。城乡关系从理论上讲,就是反映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二元(城市现代工业与农村传统农业并存的结构)经济社会结构问题。因此,农村发展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逐渐弱化以致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