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7)
2023(10989)
2022(8743)
2021(7901)
2020(6009)
2019(13839)
2018(12635)
2017(24094)
2016(12057)
2015(13235)
2014(12729)
2013(12553)
2012(11323)
2011(10332)
2010(10616)
2009(10248)
2008(9191)
2007(8561)
2006(7826)
2005(7068)
作者
(33484)
(27860)
(27429)
(26200)
(17534)
(13147)
(12365)
(10762)
(10294)
(10012)
(9423)
(9382)
(8771)
(8757)
(8719)
(8591)
(8146)
(8085)
(7917)
(7590)
(6893)
(6807)
(6467)
(6433)
(6407)
(6208)
(6196)
(5859)
(5700)
(5397)
学科
(54155)
经济(54115)
管理(32702)
(32455)
(26751)
金融(26750)
(25950)
企业(25950)
(24026)
银行(24020)
中国(23498)
(23394)
(18914)
方法(18746)
数学(16582)
数学方法(16382)
(15436)
地方(15344)
业经(15188)
(14326)
农业(12921)
中国金融(11258)
(9792)
贸易(9775)
(9486)
(9030)
财务(8994)
财务管理(8985)
(8918)
企业财务(8671)
机构
学院(167514)
大学(164709)
(73967)
经济(72352)
管理(61352)
研究(56875)
中国(52153)
理学(51465)
理学院(50966)
管理学(50066)
管理学院(49748)
(37595)
(34187)
科学(29997)
中心(29117)
财经(29085)
(26759)
(26500)
(26161)
(25120)
经济学(24834)
研究所(23588)
经济学院(22513)
(22178)
财经大学(21843)
(21753)
金融(21753)
北京(21743)
(21597)
(21073)
基金
项目(108587)
科学(86239)
研究(84420)
基金(78593)
(67208)
国家(66577)
科学基金(57960)
社会(55756)
社会科(52993)
社会科学(52976)
(43011)
基金项目(40681)
教育(38163)
(34929)
编号(34118)
自然(33900)
自然科(33188)
自然科学(33183)
自然科学基金(32563)
资助(31221)
成果(27734)
(25145)
重点(24701)
课题(24588)
国家社会(23860)
(23729)
(23537)
(22092)
创新(21874)
(21756)
期刊
(86044)
经济(86044)
研究(55567)
中国(40259)
(35895)
金融(35895)
(28836)
(25932)
管理(24347)
学报(22315)
科学(21201)
教育(20025)
大学(18495)
学学(17201)
农业(16728)
财经(15294)
技术(15140)
业经(14975)
经济研究(14313)
(13243)
问题(10615)
(9374)
理论(8871)
国际(8429)
(7872)
实践(7850)
(7850)
技术经济(7773)
商业(7766)
统计(7547)
共检索到274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乐  舒帮荣  石晓平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已成为共识,然而分割的市场也存在正效应。本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分割效应"和"融合关键"的辩证思考提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路径",认为统一市场构建要以维持正效应和减少负效应为原则,避免产生新问题。因而,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市场分割条件下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弥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正效应,另一方面要从法律上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待遇、实践上明确统一市场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健全凭证管地用地制度和协调征地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冲突,减少融合后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乐  舒帮荣  石晓平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已成为共识,然而分割的市场也存在正效应。本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分割效应"和"融合关键"的辩证思考提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路径",认为统一市场构建要以维持正效应和减少负效应为原则,避免产生新问题。因而,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市场分割条件下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弥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正效应,另一方面要从法律上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待遇、实践上明确统一市场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健全凭证管地用地制度和协调征地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冲突,减少融合后的负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操小娟  
研究目的:分析和探讨中国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法律路径。研究方法:法律文本分析法。研究结果:公权力、私权利,以及相互之间的冲突,导致中国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研究结论: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需要理顺公权力与公权力之间的关系,确认和保护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利;理顺私权利与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实现统一市场中主体平等;理顺公权利与私权利之间的关系,促进统一市场中城乡建设用地的竞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小映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可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未来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土资源部和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合作项目"土地政策、公共服务与振兴中国农村"课题研究的成果认为: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选择应是平等保护、同等待遇、平等开放、城乡一体。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玉龙  牛德利  郑财贵  
通过系统分析土地增值类型、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分配环节、分配形式等,揭示当前城乡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为目标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路径。研究表明:土地增值类型与马克思地租分类相对应,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均为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和社会管理人,国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隐取得、轻保有、重转移"的问题,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手段单一。研究认为:土地增值收益应按照"谁贡献、谁收益"的原则,不同增值类型分配给不同主体,合理确定分配比例,并从平衡各环节及不同入市方式的分配比重、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税收立法并统一分配税费形式等方面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建建  戴双兴  
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与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相对应,我国一直实行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制度。我国法律严格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出让、转让或出租,必须先征收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在市场上流转。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快速增长,与日俱增的建设用地需求与二元分割的城乡土地市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慕平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要真正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面临的问题一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前提条件受到制约。与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与矛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萌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不断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从而使符合规划直接进入市场的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固有土地一样,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着力破除城乡二元制,释放土地改革的红利,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必将使我国城乡统筹进入一着棋动、全盘皆活的新时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忠好  马凯  
与政府垄断土地市场相比,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分割制度是当事人基于特定环境的最优选择,但是,与城乡土地市场整合状态相比,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分割制度又潜伏着效率的损失。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由分割走向整合能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诱致着经济当事人进行制度创新,并最终实现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由分割向整合的变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焦永利  叶裕民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这一过程需要理论上的充分探讨。在理论建构部分,论证了城市合约理论与全要素效率改进观,之后运用经过修正的经济学模型展开分析,运用修正后的"效用—福利"模型分析了土地征用制度,运用修正后的土地供需均衡模型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的运行,重点运用并推广"佃农模型"提出了"超大城市非土地要素效率损失假说"并进行了检验。模型推导及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紧张、房价上升等现象具有内生于当前制度安排的特性,改革的方向也就此明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舟  吴次芳  谭荣  
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的构建即将全面推动,政府应当如何治理这一市场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对城郊和边远集体建设用地在"传统的土地征收""增减挂钩政策下的间接入市"和"假定完全自由的直接入市"三种模式下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变化的研究发现:完全自由的土地市场实现不了改革初衷,增减挂钩政策也尚存改进空间。应以土地用途来明晰"间接入市"和"直接入市"两种模式的界限,将直接入市的土地限制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在增减挂钩政策中要尊重农民意愿并纳入独立工矿用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倪维秋  俞滨洋  
由于我国一直实行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现行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各种流转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因此,城乡统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进而实现城乡统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高春亮  
建设新农村需要内生的持久的机制。城乡市场分割是我国新农村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性障碍,农民无法平等参与市场活动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内生机制最为根本的是市场制度创新。创新的市场制度的基本功能能够有效地克服要素流动的障碍,并能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保障农民收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永秀   何昊  
百年变局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旨在实现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科学方案和全球共享发展的智慧方案进一步协同联动,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以及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清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农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的关键维度,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是推进二者融合的关键实现路径。要围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贸易、科技、投资、数字农业和政策沟通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农业国际合作水平,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加稳定、协调、绿色、开放的融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小刚  
允许并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是国家经过深思熟虑、谋划已久的顶层设计,也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公平配置城乡要素资源,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收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内涵与特征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内涵。首先在于统一的对象,即通过土地"市场"交易配置的、有偿使用的城市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其中集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