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0)
- 2023(13909)
- 2022(12002)
- 2021(11243)
- 2020(9175)
- 2019(21047)
- 2018(21124)
- 2017(40463)
- 2016(21728)
- 2015(24396)
- 2014(24176)
- 2013(23812)
- 2012(21717)
- 2011(19512)
- 2010(19484)
- 2009(18024)
- 2008(17020)
- 2007(14998)
- 2006(13097)
- 2005(10941)
- 学科
- 济(86095)
- 经济(86003)
- 管理(58922)
- 业(57832)
- 企(44017)
- 企业(44017)
- 方法(37626)
- 农(33943)
- 数学(32587)
- 数学方法(32236)
- 中国(24108)
- 农业(22741)
- 业经(21534)
- 财(21278)
- 地方(20553)
- 学(18462)
- 制(15307)
- 贸(14500)
- 贸易(14490)
- 理论(14106)
- 易(14030)
- 环境(13895)
- 和(13453)
- 教育(12350)
- 发(12321)
- 银(12303)
- 银行(12266)
- 务(12176)
- 技术(12112)
- 财务(12103)
- 机构
- 学院(298953)
- 大学(296629)
- 管理(119086)
- 济(115577)
- 经济(112859)
- 理学(103202)
- 理学院(102093)
- 管理学(100295)
- 管理学院(99774)
- 研究(98288)
- 中国(72491)
- 京(62938)
- 科学(61266)
- 财(52141)
- 农(50996)
- 所(47985)
- 业大(45682)
- 中心(45458)
- 江(43843)
- 研究所(43635)
- 财经(41489)
- 范(41049)
- 师范(40708)
- 北京(39331)
- 农业(38654)
- 经(37695)
- 院(36141)
- 州(35934)
- 经济学(33717)
- 师范大学(32546)
- 基金
- 项目(207914)
- 科学(162855)
- 研究(155995)
- 基金(148868)
- 家(128515)
- 国家(127357)
- 科学基金(109638)
- 社会(97369)
- 社会科(91862)
- 社会科学(91840)
- 省(82529)
- 基金项目(79563)
- 教育(71284)
- 自然(69930)
- 划(68242)
- 自然科(68241)
- 自然科学(68228)
- 自然科学基金(66952)
- 编号(66050)
- 资助(60125)
- 成果(53336)
- 重点(46117)
- 部(45054)
- 发(44965)
- 课题(44845)
- 创(42944)
- 创新(39941)
- 项目编号(39824)
- 国家社会(39311)
- 科研(39300)
- 期刊
- 济(131543)
- 经济(131543)
- 研究(87273)
- 中国(58873)
- 农(51211)
- 学报(46390)
- 科学(43220)
- 管理(41455)
- 财(38309)
- 教育(37191)
- 大学(35599)
- 农业(34744)
- 学学(33245)
- 技术(26300)
- 业经(24804)
- 融(24565)
- 金融(24565)
- 经济研究(20196)
- 财经(18849)
- 图书(18112)
- 问题(16948)
- 经(16037)
- 业(15369)
- 版(14813)
- 科技(14541)
- 理论(14384)
- 技术经济(13840)
- 现代(13419)
- 实践(13325)
- 践(13325)
共检索到435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元胜 崔长彬 唐浩
实践表明,大多数撤村并居是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缺,而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推行的土地治理运动。这种撤村并居不符合大多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没有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侵害了农村的土地发展权利益,是土地驱动型的扭曲的城市化。应当将经济发展视为推进撤村并居的内在驱动力,清晰的权利界定与完善的法律规定是规范撤村并居的主要保障。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撤村并居 城市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旺君 吕昌河
该文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剖析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探讨其实施的必要性。通过理论和文献分析,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目前土地制度下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统筹城乡用地安排的一项机制创新,能够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的流转,使其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政策存在城乡之间、村集体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和耕地质量、农民生计持续性等问题,但是在完备的保障措施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具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问题 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绍静 安菁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自推出以来受到地方政府的盛情欢迎,在该政策的幌子下,许多地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拆村运动,增减挂钩影响到农村的终结。针对增减挂钩政策异化的现象,文章对该政策的本体形态进行了反思。增减挂钩政策本身是发展主义范式下思维方式的体现,缺少对权利和自由的敬畏,忽视政策造成的社会影响。事实上,城乡建设用地需要慎重挂钩,是否施行该政策需要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尊重农民的意愿、合理分配土地收益、注重城乡统筹等。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公共政策分析 反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小平 黄蕾 谷晓坤 孙滋英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是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如何科学规划挂钩项目区布局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引入级差区域指数,建立挂钩供需能力评价指标,并以山东省东明县挂钩规划为实证,探讨了挂钩规划的方法。结果表明:①挂钩供给区域和需求区域的级差区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位条件"、"经济状况"、"社会环境"3大因素,具体指标的选择因挂钩供、需区域的任务不同而存在差异;②东明县建设用地需求存在828 hm2的缺口,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达6 346.41 hm2,说明东明县实现数量上的挂钩是可行的;③东明县挂钩供、需求区域级差地租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需求区域的高级差地租区分布在东明县北部...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规划 级差区域指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鲍家伟 陈霄
当前,实现土地利用从增量供给向存量挖潜转变是必然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存量挖潜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从土地、农民心理和资金的三个平衡来审视增减挂钩的利与弊,认为其还将在"严格规范"之中,朝着去弊得利的方向行进。要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就应当:强化增减挂钩的平衡控制;重视增减挂钩的土地权属保护;增减挂钩应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平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国斌 蔡为民 吴云青 赵元强
挂钩工作是一个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有效方法。在系统梳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理论对于挂钩工作的指导作用,并从决定挂钩政策实施必要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影响因素,指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是开展挂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析挂钩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关系到挂钩工作的健康、可持续推进,可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创新挂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俊鹏 王婷 欧名豪 刘震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是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提出挂钩指标是挂钩中土地发展权转移的载体,并将挂钩的实施分为挂钩指标的生产与使用两个阶段,指出"项目制推进"的实施方式是挂钩制度实施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一是挂钩指标在生产过程中整拆整建,导致挂钩运行成本大、安置补偿不合理、农民被动参与、权益严重侵害;二是挂钩指标的使用封闭运行,导致挂钩指标使用效益低、指标供需区域不匹配。因此,制度创新的关键路径:一是在挂钩指标生产阶段构建闲置宅基地退出机制,将目前挂钩指标的"整拆整用"转变为"零拆整用",鼓励农民主动参与,降低挂钩运行成本,促进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南聪强 杨明 韦佳君 王威伟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保护耕地资源、优化用地空间布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本文系统梳理了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实施成效,分析了其在新的政策背景和要求下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改革思路,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增减挂钩政策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世全 李汉敏
2004年以来,国家在土地管理方面相继提出并试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人地挂钩政策(以下简称两个挂钩),这是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是破解"两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区分清楚两者关系,对实施两个挂钩政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林丽 刘锐
学界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存在误解。土地指标的价格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近郊土地的增值收益有关。增减挂钩政策的出台与国家偏紧的建设用地指标供给策略有关,它是彻底的政府再分配,不是市场行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央地目标的博弈,地方指标的分配方式,官民利益的互动等有关,不仅仅是政策设计有漏洞、产权改革不彻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性质和实践逻辑决定了其很难实现"保统筹、保发展、保红线"的目标。要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须直面农民的公共品诉求问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蒋敏 李芹芳 刘涛
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及综合分析法,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资金筹措、土地整治三方面,设计了生态移民模式、"空心村"整治模式、城镇化模式和村镇体系化模式4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并深入研究各模式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模式符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因此,可在拓展农村发展空间、缓解城市发展对土地用地需求的同时保护耕地和完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产业布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展与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作为一项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权宜之策,正向绩效与负面问题同在。该文在分析增减挂钩制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结果,深入探讨增减挂钩实施的正向绩效与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增减挂钩作为一项国土管理创新制度,在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压力、统筹城乡发展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正向绩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违背农民意愿、耕地质量难保障、利益分配不公平、实际操作缺乏监督等。在此基础上,认为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实施都不可避免存在问题,正视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柴季 蓝希
基于对59个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证研究,从生态效益、耕地占补平衡、农户利用耕地等角度对当前中国盛行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山区实施的合理性进行了辨析,并分析了其给山区农村、农民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导致了山区生态用地的损失,在耕地占补平衡、农民利用耕地等方面也存在着占优补差、增大耕作半径等诸多弊端与不合理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政策启示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