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3)
- 2023(11627)
- 2022(10060)
- 2021(9484)
- 2020(7733)
- 2019(18135)
- 2018(18023)
- 2017(35027)
- 2016(18852)
- 2015(21240)
- 2014(21442)
- 2013(21316)
- 2012(19568)
- 2011(17517)
- 2010(17293)
- 2009(15668)
- 2008(15040)
- 2007(13062)
- 2006(11467)
- 2005(9584)
- 学科
- 济(80026)
- 经济(79949)
- 管理(52451)
- 业(48942)
- 企(39081)
- 企业(39081)
- 方法(35216)
- 数学(30720)
- 数学方法(30417)
- 农(25198)
- 中国(21005)
- 财(19174)
- 地方(18909)
- 业经(18414)
- 学(18349)
- 农业(17255)
- 环境(12627)
- 制(12358)
- 和(12220)
- 理论(12203)
- 贸(12035)
- 贸易(12026)
- 易(11639)
- 发(10975)
- 技术(10973)
- 务(10873)
- 财务(10804)
- 财务管理(10789)
- 教育(10637)
- 划(10385)
- 机构
- 大学(262481)
- 学院(261539)
- 管理(106921)
- 济(102347)
- 经济(100017)
- 理学(92713)
- 理学院(91687)
- 管理学(90155)
- 管理学院(89695)
- 研究(86852)
- 中国(63632)
- 京(56908)
- 科学(54358)
- 财(46009)
- 农(42497)
- 所(42476)
- 业大(40290)
- 中心(39786)
- 研究所(38708)
- 江(37906)
- 财经(36837)
- 北京(35734)
- 范(35371)
- 师范(35087)
- 经(33572)
- 农业(32824)
- 院(32328)
- 州(30884)
- 经济学(30057)
- 师范大学(28314)
- 基金
- 项目(183948)
- 科学(144219)
- 研究(136691)
- 基金(132449)
- 家(114776)
- 国家(113797)
- 科学基金(97855)
- 社会(85272)
- 社会科(80605)
- 社会科学(80583)
- 省(71941)
- 基金项目(71124)
- 自然(63242)
- 教育(62097)
- 自然科(61691)
- 自然科学(61680)
- 自然科学基金(60542)
- 划(60228)
- 编号(56866)
- 资助(53758)
- 成果(45693)
- 重点(40710)
- 部(40401)
- 发(39397)
- 课题(38931)
- 创(37905)
- 创新(35263)
- 科研(34887)
- 教育部(34548)
- 国家社会(34509)
- 期刊
- 济(113014)
- 经济(113014)
- 研究(76905)
- 中国(52891)
- 学报(40899)
- 农(40535)
- 科学(38789)
- 管理(37718)
- 财(33486)
- 教育(31239)
- 大学(31157)
- 学学(29004)
- 农业(28498)
- 技术(23193)
- 业经(19529)
- 融(19071)
- 金融(19071)
- 经济研究(17249)
- 财经(16965)
- 图书(16437)
- 问题(14797)
- 经(14401)
- 理论(13198)
- 业(13075)
- 科技(12926)
- 技术经济(12658)
- 资源(12563)
- 实践(12219)
- 践(12219)
- 版(12176)
共检索到379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立达 王艳西
研究目的:分析增减挂钩政策中土地权属调整面临的困境,探讨权属调整途径,立足于保障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提出创新和完善增减挂钩政策的建议。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整面临缺乏法律依据、空间约束性强、集中居住区土地性质模糊等困境;集体土地使用权权属调整面临实践与法律脱节、集中居住区土地及房屋产权界定困难等困境。研究结论:在法律层面为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正名并保障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以及建立新型集体经营制度;实践中土地所有权向村集体集中并依法流转、农地使用权以"确权确股不确地"方式交由集体经营、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规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静
研究目的: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集体土地处置方式,提出集体土地权益保护的措施。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和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导致增减挂钩试点中集体土地权益价值未得到全面体现。研究结论:建议通过立法明确集体土地权利地位、全面实施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规范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农村地价管理体系等措施完善增减挂钩政策。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增减挂钩 集体土地 权益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边振兴 齐丽 刘洪斌 靳洪武 曹丽梅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与数量模糊不清,农民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文章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从土地自然增值与人工增值等方面构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确定了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并选择辽宁省典型项目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构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与方法测算结果均有土地增值收益存在,且当建新区用途为商住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高于建新区为工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飞 孔伟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地方政府意志主要表现为以最低成本实现政绩最大化,农民意愿则表现为以最低成本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两者存在一定博弈关系。两者之间博弈状况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地方政府的违规挂钩行为造成农民的损失、农民的抵制成本、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的收益与成本等因素。地方政府发展理念不科学、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造成农民的损失较大、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是目前地方政府意志与农民意愿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促使地方政府树立协调的发展理念;重构增减挂钩机制,细化增减挂钩步骤;完善增减挂钩中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飞 孔伟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地方政府意志主要表现为以最低成本实现政绩最大化,农民意愿则表现为以最低成本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两者存在一定博弈关系。两者之间博弈状况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地方政府的违规挂钩行为造成农民的损失、农民的抵制成本、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的收益与成本等因素。地方政府发展理念不科学、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造成农民的损失较大、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是目前地方政府意志与农民意愿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促使地方政府树立协调的发展理念;重构增减挂钩机制,细化增减挂钩步骤;完善增减挂钩中监督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推进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园园 王冬艳 朱亚财 菲菲 李茗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不同的参与主体对资金带来的效益要求不同。基于此,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和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分别从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政府和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投资商两个角度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不同的效益观念及评价方法加以阐述,并对不同主体投资效益不对等的原因进行解释。研究表明,政府与投资商之间的经济效益流转具有单向性,且当土地出让金范围介于政府决定的最小值与投资商所定的最大值之间时,该项目便可突破资金瓶颈顺利完成。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城乡挂钩 不同主体 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旺君 吕昌河
该文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剖析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探讨其实施的必要性。通过理论和文献分析,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目前土地制度下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统筹城乡用地安排的一项机制创新,能够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的流转,使其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政策存在城乡之间、村集体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和耕地质量、农民生计持续性等问题,但是在完备的保障措施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具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问题 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绍静 安菁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自推出以来受到地方政府的盛情欢迎,在该政策的幌子下,许多地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拆村运动,增减挂钩影响到农村的终结。针对增减挂钩政策异化的现象,文章对该政策的本体形态进行了反思。增减挂钩政策本身是发展主义范式下思维方式的体现,缺少对权利和自由的敬畏,忽视政策造成的社会影响。事实上,城乡建设用地需要慎重挂钩,是否施行该政策需要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尊重农民的意愿、合理分配土地收益、注重城乡统筹等。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公共政策分析 反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小平 黄蕾 谷晓坤 孙滋英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是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如何科学规划挂钩项目区布局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引入级差区域指数,建立挂钩供需能力评价指标,并以山东省东明县挂钩规划为实证,探讨了挂钩规划的方法。结果表明:①挂钩供给区域和需求区域的级差区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位条件"、"经济状况"、"社会环境"3大因素,具体指标的选择因挂钩供、需区域的任务不同而存在差异;②东明县建设用地需求存在828 hm2的缺口,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达6 346.41 hm2,说明东明县实现数量上的挂钩是可行的;③东明县挂钩供、需求区域级差地租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需求区域的高级差地租区分布在东明县北部...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规划 级差区域指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鲍家伟 陈霄
当前,实现土地利用从增量供给向存量挖潜转变是必然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存量挖潜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从土地、农民心理和资金的三个平衡来审视增减挂钩的利与弊,认为其还将在"严格规范"之中,朝着去弊得利的方向行进。要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就应当:强化增减挂钩的平衡控制;重视增减挂钩的土地权属保护;增减挂钩应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平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俊鹏 王婷 欧名豪 刘震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是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提出挂钩指标是挂钩中土地发展权转移的载体,并将挂钩的实施分为挂钩指标的生产与使用两个阶段,指出"项目制推进"的实施方式是挂钩制度实施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一是挂钩指标在生产过程中整拆整建,导致挂钩运行成本大、安置补偿不合理、农民被动参与、权益严重侵害;二是挂钩指标的使用封闭运行,导致挂钩指标使用效益低、指标供需区域不匹配。因此,制度创新的关键路径:一是在挂钩指标生产阶段构建闲置宅基地退出机制,将目前挂钩指标的"整拆整用"转变为"零拆整用",鼓励农民主动参与,降低挂钩运行成本,促进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国斌 蔡为民 吴云青 赵元强
挂钩工作是一个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有效方法。在系统梳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理论对于挂钩工作的指导作用,并从决定挂钩政策实施必要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影响因素,指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是开展挂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析挂钩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关系到挂钩工作的健康、可持续推进,可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创新挂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元胜 崔长彬 唐浩
实践表明,大多数撤村并居是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缺,而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推行的土地治理运动。这种撤村并居不符合大多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没有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侵害了农村的土地发展权利益,是土地驱动型的扭曲的城市化。应当将经济发展视为推进撤村并居的内在驱动力,清晰的权利界定与完善的法律规定是规范撤村并居的主要保障。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撤村并居 城市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南聪强 杨明 韦佳君 王威伟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保护耕地资源、优化用地空间布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本文系统梳理了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实施成效,分析了其在新的政策背景和要求下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改革思路,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增减挂钩政策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宇德良 汪景宽 李双异 孙静
为了更加合理的选择拆旧地块,以辽宁省桓仁县华莱镇为例,通过实际分析与特尔菲法选取14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指数和法计算评价得分,并运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将评价对象分为四类区域。结果表明最适宜拆旧区占居民点总面积的4.14%,适宜拆旧区占居民点总面积的6.16%,不适宜拆旧区占居民点总面积的31.91%,最不适宜拆旧区占居民点总面积的57.7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