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21)
- 2023(20628)
- 2022(17458)
- 2021(16153)
- 2020(13425)
- 2019(30581)
- 2018(30257)
- 2017(56324)
- 2016(31240)
- 2015(34949)
- 2014(34918)
- 2013(33709)
- 2012(31201)
- 2011(28305)
- 2010(28251)
- 2009(25364)
- 2008(24543)
- 2007(21616)
- 2006(18975)
- 2005(16466)
- 学科
- 济(124720)
- 经济(124599)
- 管理(85112)
- 业(83044)
- 企(66591)
- 企业(66591)
- 方法(56288)
- 数学(49478)
- 数学方法(48865)
- 中国(38008)
- 农(36435)
- 财(30046)
- 地方(29122)
- 业经(28577)
- 学(27921)
- 农业(24973)
- 教育(23813)
- 技术(23546)
- 贸(22750)
- 贸易(22736)
- 易(21997)
- 理论(21544)
- 制(20335)
- 环境(19623)
- 发(18447)
- 务(18392)
- 财务(18308)
- 财务管理(18269)
- 银(18218)
- 和(18166)
- 机构
- 大学(439278)
- 学院(436551)
- 济(169218)
- 管理(167124)
- 经济(165521)
- 研究(150557)
- 理学(145396)
- 理学院(143672)
- 管理学(140940)
- 管理学院(140139)
- 中国(106744)
- 科学(95315)
- 京(94631)
- 农(77531)
- 所(75894)
- 财(75268)
- 研究所(69611)
- 业大(69207)
- 中心(68061)
- 江(64624)
- 范(64455)
- 师范(63764)
- 财经(60827)
- 农业(60781)
- 北京(59811)
- 经(55576)
- 院(54625)
- 州(52058)
- 师范大学(51945)
- 经济学(50866)
- 基金
- 项目(303941)
- 科学(239108)
- 研究(220369)
- 基金(218183)
- 家(192269)
- 国家(190588)
- 科学基金(162583)
- 社会(138113)
- 社会科(130826)
- 社会科学(130794)
- 省(120324)
- 基金项目(115283)
- 自然(106672)
- 教育(106329)
- 自然科(104218)
- 自然科学(104191)
- 划(102777)
- 自然科学基金(102316)
- 编号(89871)
- 资助(89710)
- 成果(72658)
- 重点(69424)
- 发(67641)
- 部(67346)
- 课题(64162)
- 创(63472)
- 创新(59085)
- 科研(58296)
- 教育部(57730)
- 国家社会(56361)
- 期刊
- 济(180691)
- 经济(180691)
- 研究(129444)
- 中国(89424)
- 学报(74441)
- 农(70567)
- 教育(69291)
- 科学(66551)
- 管理(59645)
- 大学(56711)
- 财(55574)
- 学学(52679)
- 农业(48997)
- 技术(41899)
- 融(35079)
- 金融(35079)
- 业经(31357)
- 财经(29109)
- 经济研究(28961)
- 业(24973)
- 经(24963)
- 问题(23592)
- 科技(22234)
- 图书(21555)
- 版(21274)
- 技术经济(21170)
- 业大(19620)
- 商业(19162)
- 统计(18999)
- 理论(18824)
共检索到638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亚芳 吴方卫 张锦华 陈林艳
教育发展是社会经济内生的产物,城乡发展差异必然带来教育发展的显著差异。本文在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础上,运用Oacaxa-Blinder分解技术实证分析和比较了我国城乡发展的显性差异和隐性差异对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城乡差异的显性特征如居民收入、教育投入等过度解释了居民受教育水平差异,而城乡居民教育的偏好以及机会成本的不同等隐性因素对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具有弥合作用。政府有必要对教育投入进行结构性调整,并充分利用城乡教育偏好和机会成本的差异来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投资意愿。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挺 习勇生
城乡差异是统筹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巨大瓶颈。本研究以重庆市为个案,设计一套衡量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测量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随机选取一部分城市和农村幼儿园,通过对两组独立数据的均数做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来定量分析重庆市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城乡差异,进而提出统筹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玉林,李玉江,刘勇
本文依据联合国社会发展与人道事务中心“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项目调查资料,分析了城乡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在连续性、选择性、参与劳动及社会/文化活动频度、方式、经济类型、在家庭中作用等诸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城乡老年人文化素质、参与目的、社会需求、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同对其参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老年人进一步参与社会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民
城市化是与工业化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它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的要求,也是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环节,对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首先对国内学术界关于城市化与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然后结合全国各省区的面板数据,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城市化与城乡教育发展差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分析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城市化 教育发展 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勤 黄洁
我国老龄社会呈现出"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衰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乡差距明显的特征,本文利用CHARLS 2010—2012年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探讨了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收入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显著,尤其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大于对城市老年人的影响;国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报销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作用较显著。为了实现全社会健康老龄化,我国应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稳定而独立的总体收入;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提高农村新农合的覆盖率和报销比例;四是推进养老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文龙 张苏缘 陈鑫
本文利用2005~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包括发展的规模及效率)以及收入水平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的规模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没有显著的影响,金融发展效率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居民文化消费的城乡差异来看,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大以及效率提升都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异,且金融发展效率的缩减效应更明显,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提升效应更大,而收入差距则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异。此外,社会保障水平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价格弹性要低于农村居民。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水平 文化消费 城乡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耀
区域城乡差异及协调发展的新探索──评介《中国地区城乡经济关系研究》我国是一个疆域广阔、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大国,国情决定了城乡问题与区域问题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城乡关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经济的发达状况。因此,只有把城乡经济(差异)与区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柳清瑞 刘淑娜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家庭杠杆率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家庭杠杆率的上升直接影响家庭消费和生育等经济行为。通过构建家庭生育的扩展OLG模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家庭杠杆率对城乡居民家庭生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家庭杠杆率存在生育效应:(1)家庭杠杆率降低了城乡家庭的分孩次生育水平,其中住房负债杠杆率的影响更大;(2)家庭杠杆率对城乡家庭生育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对城镇家庭和只有一套住房家庭的生育水平影响更为显著;(3)家庭杠杆率推迟了城乡妇女初育年龄,导致城乡家庭生育孩子数量进一步减少。在理论与实证分析基础上,对合理防控家庭杠杆率的过快增长以及降低家庭杠杆率生育效应的公共政策选择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家庭负债 家庭杠杆率 生育 初育年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莹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再分配偏好显著高于城镇居民。为剖析背后原因,本文构建了主观性的社会地位、公平感指标,采用Ordered Probit估计以及中介效应方法探究二者对再分配偏好影响机制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公平感对城乡居民再分配偏好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公平感都受到社会地位的影响;社会地位通过公平感影响再分配偏好的中介效应机制仅在城镇居民中存在,在农村不成立;城镇居民社会地位与公平感对再分配偏好影响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农村居民。研究还发现城镇居民中介效应机制的存在以及社会地位、公平感对再分配偏好更大的负向影响是导致城镇居民再分配偏好弱于农村居民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社会地位 公平感 再分配偏好 中介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文杰
政府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通过公共财政政策,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和社会保障职能,然而,现实经济中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并没有很好地运行。地方政府在支农支出、教育和医疗等公共产品上的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现有财政体制的城市倾向造成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严重不足,农民较多负担了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产品支出,这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中央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乡镇财政薄弱的财政收入无法承担起种类繁杂的公共产品支出,因此必须对现有财政体制进行改革: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2.合理平衡基层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3.改革县乡财政体制,通过压缩农业服务的行政事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公共产品 财政支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博 胡金焱 范辰辰
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中国城乡差异的视角,本文实证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城乡家庭创业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社会交往面较广、交往对象趋于多样化的城镇家庭的积极作用更大,其作用机制在于社会网络通过拓宽家庭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其提供大量重要信息,从而有助于提高创业收入,而并非通过融资机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家庭创业选择而言,由于需要依靠亲戚等家庭强关系提供物质资本支持,社会网络在资源约束程度更高的农村地区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选择和创业收入的作用及其机制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晓霞
当前,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面临资源约束、制度壁垒和环境限制等诸多困境。只有通过不同层面的制度变革,加大对农村教育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才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城乡 困境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朱健 徐雷 王辉
借助多期跨时段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微观家庭视角出发,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考察教育代际传递的城乡差异所造成的居民教育获得不平等问题。结果表明:以亲代为表征的多类别家庭背景因素较为显著地影响了子代的教育获得,亲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在子代身上得到传递乃至强化,这也意味着教育代际传递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扩张所带来的教育机会均等化的成就;此外,相比较而言,中、西部的农村女性在教育获得方面处于地区、户籍和性别的三重弱势。为促使每个人在教育方面享有体面且可视的成长通道,当下的教育政策应努力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和配套制度建设,创造更公平和更广泛的教育机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润平 刘文革
文章利用CHNS数据,分别分析了2004年和2006年分学历层次城乡不同教育阶段的回报率。结果表明,从2004年到2006年,城市劳动者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回报率都是显著降低的,而高等教育的回报则是显著上升的,所以城市劳动力应该接受更多的高等教育;农村劳动者的初等教育回报率是显著降低,中等教育的回报率是显著上升,所以农村劳动力应该接受更多的中等教育;在中等教育内部,不论是农村劳动者还是城市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的回报率都是高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所以政府应该引导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和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
关键词:
城市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教育回报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金玉国
我国居民现阶段的消费活动,无论就总量还是就构成而言,也无论是就数量而言还是就质量而言,在城镇和乡村之间都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异。而且在不同的时期,这种差异具有不同的特点。研究和分析现阶段我国消费活动的城乡差异,对于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科学地进行决策和规划,合理引导消费都有现实的意义。本文试图对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进行简要回顾和分析,以求教于学界同仁。文中所引数据,除特别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