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1)
2023(9972)
2022(8199)
2021(7511)
2020(6364)
2019(13993)
2018(13777)
2017(25706)
2016(14298)
2015(15977)
2014(16044)
2013(15713)
2012(14772)
2011(13381)
2010(13576)
2009(13214)
2008(13537)
2007(12501)
2006(11050)
2005(10328)
作者
(43530)
(36356)
(36325)
(34518)
(23433)
(17717)
(16579)
(14118)
(14060)
(13237)
(12644)
(12539)
(11857)
(11815)
(11575)
(11431)
(10950)
(10692)
(10648)
(10516)
(9040)
(8994)
(8994)
(8452)
(8295)
(8255)
(8229)
(8171)
(7472)
(7276)
学科
(56192)
经济(56074)
管理(45703)
(44057)
(35286)
企业(35286)
方法(23211)
(20268)
数学(19833)
中国(19677)
数学方法(19542)
(18971)
(18424)
业经(14970)
(13069)
银行(13036)
农业(12717)
(12603)
(12363)
(11776)
金融(11774)
(11765)
财务(11738)
财务管理(11698)
(11557)
(11240)
保险(11149)
企业财务(11145)
地方(9786)
体制(9668)
机构
大学(213339)
学院(209646)
(85238)
经济(83252)
管理(76299)
研究(74479)
理学(64041)
理学院(63271)
管理学(62040)
管理学院(61652)
中国(60912)
(46466)
(45967)
科学(44810)
(38971)
(38631)
财经(35174)
研究所(34662)
中心(34368)
(33911)
(31856)
业大(31092)
农业(30169)
北京(29139)
经济学(27287)
(26625)
财经大学(26221)
(26212)
(25943)
师范(25565)
基金
项目(134577)
科学(105743)
基金(99688)
研究(95418)
(87985)
国家(87228)
科学基金(74075)
社会(62437)
社会科(58922)
社会科学(58903)
基金项目(51579)
(51173)
自然(48200)
自然科(47113)
自然科学(47095)
自然科学基金(46274)
(43758)
教育(43673)
资助(41764)
编号(36937)
成果(31561)
重点(30657)
(30490)
(29389)
(27621)
(27183)
课题(26663)
国家社会(26424)
教育部(26182)
科研(26113)
期刊
(100104)
经济(100104)
研究(68889)
中国(48983)
(38010)
(37986)
学报(37134)
科学(34094)
管理(30202)
大学(28753)
学学(27315)
(26982)
金融(26982)
农业(25159)
教育(20705)
财经(18566)
技术(16536)
(15823)
业经(15186)
经济研究(14976)
问题(12533)
(12308)
(12047)
(10040)
技术经济(9951)
业大(9942)
理论(9918)
统计(9596)
财会(9304)
世界(9246)
共检索到334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英姿  
本文根据城乡差异导致农村人口流向这一社会现象出发,利用社会收益与风险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城乡社会收益与风险的分配不均是人口流动的根源所在,通过人口流动这一再分配过程减少收益与风险梯度差,使城乡收益与风险的分配达到Pareto最优状态,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伦  
文章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城乡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城镇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高于农村流动人口,其原因在于城镇流动人口在收入、工作、闲暇活动、社区活动参与等方面均表现出优于农村流动人口的现象,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城乡分割。农村流动人口需要提高在流入地的融入能力,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文静  刘彤  陈漫雪  
基于CHIP数据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的研究表明:城市劳动者只有接受高中以上教育才能显著提高其工资水平,外来务工人员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回报率比城市劳动者要高。此外,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发现,高中教育起到了缩小城市内部低收入阶层与其他阶层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大专及以上教育缩小了中等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差距。就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接受初中及以下阶段教育起到了缩小中低收入阶层与高收入阶层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大专以上教育对其收入差距产生了"马太效应"。通过分解城乡工资差距发现,改善农村劳动者的教育回报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城乡居民群体特征差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依群  王国军  
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考察人口结构和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储蓄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医疗覆盖面和医疗保险缴费水平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为正。从城镇和农村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储蓄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城市居民储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农村居民的储蓄呈显著负向影响,医疗保险覆盖面对城镇居民储蓄呈现不显著的影响,对农村居民储蓄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医疗保险的缴费率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农村居民的储蓄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研究表明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起到缓解居民预防性储蓄的作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降低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对降低高储蓄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亚娟  Calum G.Turvey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收入差距大的矛盾非常突出,金融发展的城乡二元差异特征亦很明显,表现为城乡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市场提供的产品、居民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研究调查的7331个家庭样本,对城乡居民风险资产持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信贷需求、风险偏好、收入、社会保障、家庭规模、年龄等因素显著影响着居民风险资产持有比例。同时,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风险资产持有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最终本文对政府和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锦顺  
本文利用消费者剩余方法分别估计了中国城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VEC)和改进的信息共享模型(MIS)分析了城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估计结果,本文认为城乡通货膨胀动态调整的过程十分缓慢,缩小城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差距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力量,应该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并提出缩小城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茅倬彦   莫华归  
2022年,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从人口惯性视角审视中国人口负增长,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适应中国人口发展新常态。文章基于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近70年全国及城乡人口惯性变化及其对人口长期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累积内在负增长势能,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2020年出现显著的人口负增长惯性;(2)在超低生育率驱动下,中国人口负增长将带来人口总量缩减和老龄化加速发展,且超低生育率持续时间越久,负增长惯性作用越强;(3)随着城乡生育率趋同,2020年城乡均呈现出人口负增长惯性,但由于农村年轻人不断流入城市,农村的人口负增长惯性更强。人口惯性反映实际人口年龄结构与均衡状态(静止人口年龄结构)的偏离程度,考察人口惯性变动有助于科学研判人口长期变动状况,正确认识人口负增长的成因与趋势,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负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本文通过分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总和生育率等主要人口变动指标在城乡之间表现出的差异,试图揭示农村人口转变在何种程度上滞后于城市人口,并通过对造成人口转变城乡差异原因的简单分析,重点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麒麟  赖小琼  
本文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储蓄效应进行了城乡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人口年龄结构的储蓄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较明显的城乡差别,而在中部地区则没有体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  王武林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农村老年人口比例日益高于城市,这是否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本文对中国和其他国家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只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会长期持续。当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大规模的城乡人口迁移基本完成,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人口因素发生改变时,人口老龄化程度农村高于城市的城乡倒置状况将发生转变,即城市老年人口比例最终将超过农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秀女  郭圣莉  
基于中国社会科学综合调查(CGSS)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三期截面数据,运用OLS及PSM方法研究医疗保险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首次运用LSA估值法测算了隐性福利的货币价值。研究发现,医疗保险显著地促进了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总体上隐性福利价值约为年收入的24.58%,农村隐性福利提高的幅度高于城镇;但进一步按收入从低到高分组,则发现农村低收入人群的隐性福利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原因可能在于农村低收入人群就医时仍具有较高家庭负担。据此提出,提高农村低收入人群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或者降低其就医时的门槛,灵活设置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险降低其就医负担,才能达到精准健康扶贫和提高其隐性福利的目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天芸  张政  陈铭翔  
数字技术渗透在居民生活之中,影响着家庭的行为和经济决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接受理论模型,本文探讨数字技术对金融参与的影响机制,运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微观统计数据,对城乡家庭的金融参与进行实证研究。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有效提升了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和金额,如果城乡同时实现数字普惠,农村家庭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远高于城镇家庭,但由于资产、收入等因素的限制,其购买金融产品的金额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良书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9个省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居民自评健康与家庭人均收入和社区内收入不均之间的相关关系。考虑到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特征,本文将农村样本和城镇样本分开处理;考虑到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计量方程中引入了代表职业地位的变量及其与收入和收入不均的交互项。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关系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是:收入与健康的关系、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都存在城乡差异和职业差异,这说明在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十分重要。要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主要是农村居民和生活在城镇的农民的医疗保障,同时要设法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心广,魏晟,饶克勤  
本研究在1993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基础上,以两周患病就诊率作为基本医疗眼务需求的度量指标,通过运用简单比较和高级经济学模型技术,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城乡差异及价格和收入对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以便从经济学的角度了解和把握我国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规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建良  
风险投资的收益机制是一种基于非对称、非充分信息的"合理预期的高收益"机制。风险投资合理预期的高收益来源于以转换的形式分享的被投资企业的"行业超额利润"和"垄断利润"以及基于这一基础条件和被投资企业管理素质而获得的"现值收益"和"透支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