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2)
- 2023(10590)
- 2022(9099)
- 2021(8326)
- 2020(7071)
- 2019(16117)
- 2018(15835)
- 2017(30123)
- 2016(16657)
- 2015(18976)
- 2014(19224)
- 2013(19275)
- 2012(18240)
- 2011(16651)
- 2010(16526)
- 2009(15378)
- 2008(15022)
- 2007(13604)
- 2006(11890)
- 2005(10541)
- 学科
- 济(75631)
- 经济(75566)
- 管理(41200)
- 业(38059)
- 方法(32112)
- 数学(27964)
- 数学方法(27735)
- 农(26702)
- 企(26471)
- 企业(26471)
- 地方(23038)
- 农业(18392)
- 中国(17822)
- 学(16880)
- 业经(16467)
- 财(15769)
- 环境(14392)
- 贸(12522)
- 贸易(12520)
- 易(11964)
- 地方经济(11729)
- 和(11312)
- 制(10955)
- 发(10077)
- 理论(9922)
- 融(9319)
- 金融(9316)
- 划(8967)
- 银(8933)
- 银行(8897)
- 机构
- 学院(244761)
- 大学(240511)
- 济(95124)
- 经济(92881)
- 管理(89906)
- 研究(84987)
- 理学(77246)
- 理学院(76211)
- 管理学(74734)
- 管理学院(74284)
- 中国(63282)
- 科学(57029)
- 京(51951)
- 农(48801)
- 所(44062)
- 财(41697)
- 研究所(40499)
- 中心(40324)
- 业大(40094)
- 江(38623)
- 农业(38176)
- 范(36022)
- 师范(35677)
- 财经(33250)
- 北京(32586)
- 州(32417)
- 院(30687)
- 经(29906)
- 经济学(28740)
- 师范大学(28676)
- 基金
- 项目(166871)
- 科学(129618)
- 研究(119652)
- 基金(118281)
- 家(103932)
- 国家(103023)
- 科学基金(86879)
- 社会(74848)
- 社会科(70695)
- 社会科学(70672)
- 省(67980)
- 基金项目(64379)
- 划(56374)
- 自然(56349)
- 自然科(54782)
- 自然科学(54764)
- 自然科学基金(53761)
- 教育(53331)
- 编号(49088)
- 资助(47662)
- 发(38348)
- 成果(38309)
- 重点(38214)
- 部(35278)
- 课题(34388)
- 创(33466)
- 科研(32204)
- 创新(31328)
- 计划(31176)
- 国家社会(30405)
- 期刊
- 济(111172)
- 经济(111172)
- 研究(65116)
- 中国(45746)
- 农(45427)
- 学报(41834)
- 科学(38476)
- 农业(31378)
- 财(31055)
- 大学(30714)
- 学学(29198)
- 管理(27020)
- 教育(21956)
- 业经(21094)
- 技术(19662)
- 融(18852)
- 金融(18852)
- 经济研究(16405)
- 业(16311)
- 资源(15874)
- 问题(15238)
- 财经(15136)
- 版(13870)
- 经(12937)
- 商业(12458)
- 统计(11428)
- 图书(11292)
- 科技(11276)
- 技术经济(11257)
- 理论(10868)
共检索到357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正 闵庆文 焦雯珺 李静
本文讨论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居民食品消费的水生态占用计算方法,认为水生态占用计算应当包括食物生产过程中所能提供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水体总量,食物运输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再加工过程的水资源利用量以及浪费或废弃食品的自然消纳所需要的水资源量四个部分。基于这一理论,本文以太湖流域上游常州市为例,计算出该市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生产过程的水生态占用,分别为999.4m3和1108.1m3。本文通过对常州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生产过程的水生态占用结构分析,证明了改进的水生态占用计算结果完善了水生态占用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各组分进行分析,更为明确的说明了水资源在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中贡献的差异性及产业过程中各环节对水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维兢 李小哲 寇敬雯 张楚悦 杨海江 薛冰
基于环境足迹理论,以兰州市为例,对比分析了1990—20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物代谢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城乡差异性,并结合相关文献,提出了融合四种环境足迹(水、碳、氮、磷)的综合评价指标“生态效率”,弥补了当前食物消费环境影响研究中各个足迹独立评价的不足。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兰州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由“温饱型”的植物源食物消费为主逐渐转变为“小康型”动植物源食物并重模式。(2)1990—2020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环境足迹大体呈上涨趋势,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环境足迹却在下降。(3)相较于1990年,2020年城镇地区生态效率提高了0.9倍,农村地区提高了0.5倍,这主要得益于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和兰州市农业体系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一系列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率,优化代谢进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维兢 李小哲 寇敬雯 张楚悦 杨海江 薛冰
基于环境足迹理论,以兰州市为例,对比分析了1990—20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物代谢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城乡差异性,并结合相关文献,提出了融合四种环境足迹(水、碳、氮、磷)的综合评价指标“生态效率”,弥补了当前食物消费环境影响研究中各个足迹独立评价的不足。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兰州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由“温饱型”的植物源食物消费为主逐渐转变为“小康型”动植物源食物并重模式。(2)1990—2020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环境足迹大体呈上涨趋势,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环境足迹却在下降。(3)相较于1990年,2020年城镇地区生态效率提高了0.9倍,农村地区提高了0.5倍,这主要得益于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和兰州市农业体系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一系列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率,优化代谢进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文秀 吴开亚 刘晓薇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人口的不断增长,给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不可持续的居民食物碳消费是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居民食物碳消费是环境碳循环研究和可持续消费的重要内容。采用政府宏观统计数据,研究了1985~2007年安徽省城乡居民食物碳消费结构和食物碳消费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并对城乡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城市居民家庭食物碳消费结构转变较农村显著,城市居民食物碳消费从以"粮食碳消费为主"的比较单一的消费模式转变为以"粮食、肉类、食用植物油碳消费为主"的多元消费模式;而农村居民食物碳消费从以"粮食碳消费为主"转变为以"粮食、食用植物油碳消费为主"的多元消费模式;(2)城...
关键词:
食物碳消费 秩相关系数 城乡居民 安徽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万江
浙江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发展比较分析杨万江近年来,浙江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有了很大变化,我们根据全省近年来的历史资料和全省城乡四个典型县市1992年300多户住户调查材料对全省城乡食物消费发展变化作了比较分析,其变化规律及特点对在市场条件下如何合理引导人们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晶 唐增 李重阳
为研究食物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运用综合食物碳排放系数和生命周期过程理论,对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对比。研究发现,1)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对碳排放量起促进作用,且消费同重量的动物性食物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高于植物性食物;2)城镇居民食物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在总量上高于农村居民且差距由2000年的1.05∶1增大到2014年的1.3∶1;3)居民食物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高于食物消费数量的增长速度,其中城镇居民的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达到了食物消费量的4.8倍;4)人均GDP、可支配收入、食物消费支出、食物消费价格指数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大于农村,但恩格尔系数则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较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晨 伍国勇
文章结合2000—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贵州省城乡居民食物虚拟水消费情况,并利用灰色关联和预测方法分析其消费结构及趋势。结果显示:贵州省城镇居民虚拟水消费总量呈稳步上升趋势,17年间增幅达到105.6%,农村居民虚拟水消费总量则呈波动下降趋势;城镇居民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费高于农村,在2011年达到最大差值107.5立方米/人;城镇化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是影响贵州省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物虚拟水消费的重要因素。未来5年贵州省城镇居民食物虚拟水消费总量将会明显增加,消费结构将趋于稳定;而农村食物虚拟水消费总量则会缓慢减少,消费重点将会由粮食转移为肉类、蔬菜等产品,贵州省农村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正在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关键词:
虚拟水消费 灰色关联 预测 贵州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李文华 Anthony M.Fuller
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ESEF)为基础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了水量支撑、水质限定和水生态稳定三方面特征,从而实现了足迹方法对水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有效表征。然而,如何界定水产品、水资源和水污染足迹以及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太湖流域上游湖州市为例,探讨了在考虑或不考虑水质标准与环境功能分类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求并集法或求平均值法进行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反映出湖州市人们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需求超出了当地水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对当地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造成影响。综合考虑水产品供给、水量支撑和水质保障三方面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心田 易法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哲敏
一国居民的食物消费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如何用最小食物资源获得最大食物安全保障,最终实现国家的食物安全这一重大目标。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平滑预测法和趋势外推法中的各种预测函数,对城乡居民主要食物的人均食物消费量进行趋势预测,并就预测结果与合理膳食进行比较,提出未来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需要改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食物消费 居民营养 趋势预测 城乡居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孟繁盈 许月卿 张立金
以1995年-2006年我国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食物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演变特征,并应用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收入消费模型,对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发展动态进行了预测,由此得到一些保障我国食物消费安全的结论与政策启示。结论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有所减少,鲜菜消费基本稳定,而猪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在增加;②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只有粮食消费高于城镇居民;③我国食物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食物种类均存在消费地域性;④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后,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津春 秦富
本文首先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即具有非齐性、社会性、分阶段稳定性和区域性。其次主要从收入、价格、城市化、家庭规模、市场化和商品化和消费引导等几个方面对影响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城乡居民 食物消费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潘建伟
北京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总支出、消费种类、消费数量、增长速度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其收入水平存在差距。优化北京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食品市场,增加食品种类,保证食品质量;大力发展餐饮业,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尽可能使居民的不同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关键词:
城乡居民 食品消费 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贺晓丽
在城镇居民主食消费急剧下降、动物性食品及酒类等奢侈品消费迅猛增加的同时 ,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缓慢。这说明解决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快速发展经济所能解决的。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现状及差异进行详细剖析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从而为有目的地引导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优化食品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及促进食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蕾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持续拉大,且城乡饮食消费习惯有所不同,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明显存在一些差异,这就对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业和相关联的市场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情况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乡居民 食品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