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2)
- 2023(6120)
- 2022(5298)
- 2021(4795)
- 2020(4216)
- 2019(9873)
- 2018(9623)
- 2017(18473)
- 2016(10284)
- 2015(11738)
- 2014(12178)
- 2013(12412)
- 2012(11868)
- 2011(10817)
- 2010(10760)
- 2009(10168)
- 2008(10199)
- 2007(9389)
- 2006(7933)
- 2005(6991)
- 学科
- 济(48942)
- 经济(48888)
- 业(27052)
- 管理(25740)
- 方法(24462)
- 数学(22252)
- 数学方法(22072)
- 企(19416)
- 企业(19416)
- 农(18776)
- 农业(12868)
- 财(12709)
- 中国(11895)
- 业经(11076)
- 地方(10437)
- 学(9741)
- 贸(8677)
- 贸易(8676)
- 易(8397)
- 制(7821)
- 和(6810)
- 收入(6555)
- 银(6547)
- 银行(6526)
- 发(6503)
- 务(6444)
- 财务(6431)
- 财务管理(6409)
- 融(6320)
- 金融(6318)
- 机构
- 大学(157173)
- 学院(156907)
- 济(65225)
- 经济(63783)
- 管理(58954)
- 研究(52751)
- 理学(51025)
- 理学院(50389)
- 管理学(49433)
- 管理学院(49135)
- 中国(39171)
- 科学(33659)
- 京(32962)
- 农(31061)
- 财(29398)
- 所(27557)
- 业大(25392)
- 研究所(25183)
- 中心(25062)
- 农业(24456)
- 江(23773)
- 财经(23582)
- 经(21288)
- 范(21249)
- 师范(21060)
- 经济学(20785)
- 北京(20648)
- 经济学院(19083)
- 州(18772)
- 院(18231)
- 基金
- 项目(103605)
- 科学(80437)
- 研究(74719)
- 基金(74401)
- 家(64858)
- 国家(64274)
- 科学基金(53976)
- 社会(47242)
- 社会科(44589)
- 社会科学(44573)
- 省(40967)
- 基金项目(39860)
- 划(34515)
- 自然(34336)
- 教育(34210)
- 自然科(33495)
- 自然科学(33483)
- 自然科学基金(32881)
- 编号(31012)
- 资助(30471)
- 成果(25149)
- 重点(23564)
- 部(23160)
- 发(22904)
- 课题(21149)
- 创(20870)
- 科研(20376)
- 创新(19512)
- 教育部(19507)
- 大学(19349)
共检索到224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洁华 刘飞 夏彩云 魏鑫
文章基于哈尔滨、郑州、南昌三个城市的城乡居民问卷的调查数据,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感,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内部路径关系,找出社会环境因子与工作情况因子、身体健康因子与个人发展因子之间相关程度较大。通过建立幸福感测量的指标体系,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大小对比分析。
关键词:
幸福感指数 结构方程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慧
本文建立民生因素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民生因素的主要因子,构建民生因素与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CGSS(2010)数据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个人工作因子、健康因子、教育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家庭条件因子以及社会保障因子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其中,健康和家庭条件等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因素次之,个人工作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此外,男性通常比女性的平均幸福感高,具有城镇户籍的居民比具有农村户籍的居民平均幸福感高,居民的幸福感与年龄呈现"U"型的变化态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龚江辉 王琪延
生活时间分配是收入分配之外,反映城乡居民生活差异的重要方面。工作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等各部分时间的构成能够直接反映出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质量,对于研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莉 刘宁 戴明忠 陆根法
论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定量研究哈尔滨市城乡居民食物、生活用品、生活用能、水资源、住区和生活污染等6类消费项的环境压力,为引导城市化发展和城乡居民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985~2003年哈尔滨市人均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并在此期间超过生态承载力,产生生态赤字。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及各分项足迹均大于农村居民,差距呈加大趋势。在消费构成上,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足迹最大,2003年两者分别为1.054hm~2/人和0.711hm~2/人,城镇人均动物性食物消费数量显著大于农村,是其食物足迹较大的主要原因;在生态空间占用上,耕地占用面积最大,城乡居民分别为0.947hm~...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曲建升 刘莉娜 曾静静 张志强 王莉 王勤花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数据从生活消费视角定量评估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LMDI分解法构建一个包括消费碳排放强度、消费结构、城乡消费比重、消费水平、经济水平和城乡结构在内的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对我国1995-2012年的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水平、经济水平、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城乡消费比重各因素效应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均大于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影响;消费水平、经济水平、消费结构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明显;城镇人口效应对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碳排放量的减排意义重大,而农村...
关键词:
碳排放 生活 驱动因素 LMDI 中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科
本文以我国1995-201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得出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能源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分别考察各因素对城镇碳排放和农村碳排放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碳减排措施。
关键词:
生活能源消费 碳排放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娟
文章估算了2009—2013年中国各省份城镇、农村和城乡总体的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并运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人口相关因素对于城镇、农村不同层面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作用效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层面的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均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城镇、农村不同层面下,人口因素对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城镇地区的最终居民人口消费影响最大,弹性系数为0.618 2,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率、户规模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负向、负向作用,性别比为非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地区的人口规模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弹性系数为0.609 4,最终居民人口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老龄化率、性别比、户规模分别是非显著的负向、负向、正向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玉环 王琛 王法朋
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存有明显的代际差异,而农村居民的代际差异并不明显;相比城市老年人口,收入水平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更显著;农村普遍偏低的受教育水平,一定程度阻碍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高学历人才的期望会弱化受教育程度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凤舞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月度需求预测是全社会用电量需求预测基础,也是分布式电网发、输、配及智能电网调节等相关企业精细管理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和其月度数据的可获得性进行分析权衡,先用常规方法建立了四个不同类型的基本预测模型,然后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了PSO预测模型,最后基于模型有效性"惯性"的思想建立了"跟踪最优(TO)"模型。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伟进 方振瑞 黄敬翔
为探究周期性波动因素如何影响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变化,本文对新凯恩斯模型进行以下拓展:城乡二元经济体系,城乡居民不同金融参与程度,及城乡间劳力迁移。基于1996—2012年季度数据,由贝斯估计得到的本文模型可以很好地匹配主要宏观变量的数据特性。本文研究得到各种外生冲击对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周期性变动的动态影响及解释力大小;并探明城乡生活水平周期性差距在2002—2004年间扩大及2011年之后减缓的影响主因;同时也发现短期宏观政策对城乡生活水平周期性差距具有不对称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惠雄 吴丽民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省城乡居民快乐状况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居民的快乐状况优于农村居民,且城乡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农村居民在身心健康、家庭氛围和满足度等方面的状况均劣于城市居民。本文进一步对浙江省城乡居民苦乐源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个体自身的健康状况是其苦乐感最直接也是最敏感的影响因素;农村居民的家庭环境处于劣势;工作压力给城乡居民带来的痛苦多于快乐;收入对农村居民苦乐感的影响比城市居民强烈;农村居民的闲暇需求少于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依然处于不均衡状态;环境因素对城乡居民苦乐感影响的敏感性较弱。
关键词:
快乐指数 苦乐源 城乡居民生活状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 陈华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市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3个群体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促进成都地区和谐社会发展、人们安居乐业、增强幸福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调研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指数偏高,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居住环境、睡眠时间、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指数的4个主要因素,经济收入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关系,但与幸福并无必然联系;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居民比在市区、乡村居住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数高;睡眠时间在4~6小时的居民,其幸福感显著高于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和4小时以下的居民;健康状况好的居民,其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那些健康状况一般...
关键词:
居民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继承
根据贵州省2001—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碳排放系数法测度贵州省14年间居民生活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贵州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整体上呈增加态势,从2001年的5 145.07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9 857.79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5.13%。(2)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从2 343.23万吨上升到2 993.91万吨,增幅高达27.77%,其中电力和煤炭消耗是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95%以上。(3)间接能源消耗产生的CO_2排放量从2 801.84万吨攀升到6 863.87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7.14%,其中食品、居住、交通通讯、杂项商品与服务是CO_2排放的重要来源,占比高达90%以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继承
根据贵州省2001—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碳排放系数法测度贵州省14年间居民生活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贵州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整体上呈增加态势,从2001年的5 145.07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9 857.79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5.13%。(2)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从2 343.23万吨上升到2 993.91万吨,增幅高达27.77%,其中电力和煤炭消耗是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95%以上。(3)间接能源消耗产生的CO_2排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沁雨 陈华 牟珊珊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公平感视角出发,对北京市城乡居民的医保参与对其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使用排序probit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参与基本医保和商业医保都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有累加效应;公平感对幸福感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参与医保(主要是商业医保)可以增加居民的公平感,并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公平感较好的居民参与医保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