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33)
2023(2946)
2022(2280)
2021(1985)
2020(1477)
2019(3490)
2018(3157)
2017(6214)
2016(3242)
2015(3449)
2014(3523)
2013(3736)
2012(3533)
2011(3039)
2010(2936)
2009(2736)
2008(2469)
2007(2253)
2006(1999)
2005(1693)
作者
(8720)
(7592)
(7580)
(7214)
(4711)
(3558)
(3293)
(2976)
(2939)
(2700)
(2671)
(2478)
(2469)
(2429)
(2406)
(2322)
(2154)
(2094)
(2094)
(2074)
(1876)
(1781)
(1779)
(1755)
(1750)
(1699)
(1621)
(1604)
(1603)
(1587)
学科
(21919)
经济(21899)
(11954)
农业(9562)
收入(9079)
方法(9077)
数学(8820)
数学方法(8808)
(8730)
(7733)
地方(6286)
业经(5841)
中国(5753)
管理(5376)
国民(4712)
农业经济(4479)
国民收入(4333)
(4262)
(4208)
(4197)
财富(4197)
税收(4170)
(4045)
分配(3931)
发展(3863)
(3863)
人民(3574)
地方经济(3468)
(3090)
企业(3090)
机构
学院(48402)
大学(46973)
(26090)
经济(25715)
管理(17324)
研究(16927)
理学(15126)
理学院(14989)
管理学(14789)
管理学院(14706)
中国(12625)
(12113)
经济学(9717)
财经(9363)
(9263)
经济学院(9026)
科学(8912)
(8858)
(8609)
(8109)
中心(7579)
研究所(7271)
(6949)
财经大学(6892)
业大(6518)
农业(6452)
(5998)
师范(5971)
(5909)
北京(5582)
基金
项目(32736)
科学(26293)
基金(24972)
研究(24642)
(21467)
国家(21271)
社会(18484)
科学基金(18201)
社会科(17530)
社会科学(17529)
基金项目(12843)
(12271)
教育(10343)
资助(10017)
自然(9673)
(9631)
自然科(9462)
自然科学(9461)
自然科学基金(9289)
编号(9164)
国家社会(8604)
(7912)
(7439)
重点(7322)
成果(7238)
社科(6825)
发展(6818)
(6739)
人文(6710)
教育部(6618)
期刊
(29764)
经济(29764)
研究(15827)
(10620)
(8992)
中国(8426)
农业(7369)
学报(7073)
科学(6962)
大学(5958)
学学(5872)
经济研究(5625)
业经(5570)
管理(5195)
财经(4806)
(4236)
问题(4157)
(3931)
金融(3931)
统计(3506)
技术(3220)
农业经济(3118)
(2811)
经济问题(2806)
(2787)
决策(2749)
技术经济(2730)
商业(2665)
社会(2633)
世界(2583)
共检索到71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祖辉  
一是如何实现低收入群体收入倍增。对低收入群体而言,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来源门路不广、渠道不多,且多在整体平均工资较低的行业就业,加之劳动技能水平低且固化,使之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短板"。其中又以城镇低收入者、困难家庭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问题最为突出。二是如何协调职工收入提高与企业成本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永新  于婧  监文慧  
城乡居民收入倍增不是简单的收入数字的倍增,而是实际购买力倍增,由于我国居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存在收入差距,因此也不能简单地强调居民收入的平均倍增。因此,要从系统的角度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倍增进行全面研究。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重点研究如何从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几个方面实施突破。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祖辉  
居民收入倍增是指实际收入倍增是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基础上的"双倍增",是缩小城乡差距基础上的"公平感倍增",是协同发展基础上的"幸福感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还有诸多难点。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要确保劳动者收入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确保居民收入增长率与经济总量增长率同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的比重;调整企业与居民的税收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伴随着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变化。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1985—199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逐年扩大,并且具有持续扩大之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在准确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程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和后果,并判定在现有经济发展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毅  孙继伟  
2014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比2010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为何要公布城乡居民统一收入数据在2013年以前,我国居民收入是城乡分别统计、分别公布的,这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克强  张忠杰  
本文构建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基于我国1997—2010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省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空间效应。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直接效应为正;农业税取消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度、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直接效应为负;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间接效应作用机理不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炜  储德银  
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关系会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在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地区差异的背景下,这种差异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性差异。本文在理论界定实现最快经济增长的最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础上,提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影响的理论假设,并通过建立考虑地区差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采用GMM方法估计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中部和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尽管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中部与西部地区能够有效促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盛明  王辉  潘国俊  
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允许存在的,也是合理的,在一定意义上,这是改革和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消除过去的绝对平均主义,其结果必然是拉开收入差距。但是差距过大是不正常的,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必须进行调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课题组  叶柏青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其内涵是指实际收入的倍增而不是名义收入倍增,是缩小差距的公平倍增而不是每人收入倍增,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倍增而不是简单倍增。居民收入倍增与市场价格是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的,前者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引起价格上涨,后者则会吞噬居民收入倍增成果。要让居民实际收入翻番,必须将增加居民收入和控制价格上涨结合起来,加强对市场价格的宏观调控,夯实居民收入倍增的经济基础,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居民收入倍增优化成为扣除价格因素后的最终效果。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秦晓娟  
针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高位徘徊、消费结构二元并行格局的研究要突破收入数量视角,从收入性质视角予以深刻剖析。基于经典消费理论核心思想,引申出收入的暂时性、流动性、相对性、可预期性和跨期支配性等性质,并采用1991—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收入量既定的条件下,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显著;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向上流动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才能使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农村居民对正向不确定收入的消费倾向于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文青  刘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呈上升走势,并渐趋平稳,但长期慢于同期经济增长水平。本文首先阐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主要特征,并重点从收入分配视角对其慢于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协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  李子珺  
首先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用效用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4个维度设计了金融包容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和比较了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市的金融包容性发展综合指数及其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金融包容性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对综合指数的贡献最大;中国金融包容性发展存在巨大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同一区域内金融包容性发展综合指数处于中间水平的省份变动相对较大;金融包容性发展有助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