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39)
2023(14771)
2022(12333)
2021(11274)
2020(9623)
2019(21090)
2018(20449)
2017(39361)
2016(20858)
2015(22494)
2014(22206)
2013(21549)
2012(19345)
2011(17000)
2010(16441)
2009(14847)
2008(14104)
2007(11754)
2006(9484)
2005(7838)
作者
(58684)
(49002)
(48772)
(46194)
(31087)
(23809)
(22104)
(19281)
(18637)
(16942)
(16686)
(16424)
(15377)
(15231)
(14969)
(14899)
(14899)
(14664)
(14025)
(13984)
(12029)
(11991)
(11567)
(11178)
(11172)
(10889)
(10704)
(10410)
(9767)
(9754)
学科
(80735)
经济(80625)
(60737)
管理(58608)
(47346)
企业(47346)
方法(42379)
数学(38439)
数学方法(38001)
(24801)
(24087)
中国(22011)
业经(18891)
农业(16882)
(15532)
贸易(15527)
(15505)
(15466)
(15337)
财务(15293)
财务管理(15262)
(15179)
企业财务(14572)
(14373)
银行(14333)
(13509)
地方(13488)
技术(13071)
(13058)
金融(13057)
机构
学院(284539)
大学(284266)
(116760)
经济(114648)
管理(114014)
理学(100549)
理学院(99515)
管理学(97706)
管理学院(97185)
研究(89841)
中国(69902)
科学(56664)
(56394)
(54219)
(52519)
业大(46898)
财经(44669)
(43555)
中心(43371)
农业(41553)
(41158)
研究所(40399)
(39263)
经济学(37361)
经济学院(34243)
财经大学(34058)
北京(33727)
(33140)
(32853)
师范(32639)
基金
项目(210804)
科学(167184)
基金(157936)
研究(145691)
(140429)
国家(139283)
科学基金(120342)
社会(97204)
社会科(92278)
社会科学(92256)
基金项目(84235)
(81172)
自然(80284)
自然科(78566)
自然科学(78537)
自然科学基金(77160)
(69095)
教育(66567)
资助(63522)
编号(55129)
重点(47512)
(46769)
(44663)
(43883)
科研(42122)
国家社会(41881)
创新(41832)
成果(41455)
教育部(40292)
计划(40081)
期刊
(111973)
经济(111973)
研究(74865)
学报(50824)
(47454)
中国(46479)
科学(45144)
(41448)
大学(38685)
管理(38162)
学学(37552)
农业(32172)
(27885)
金融(27885)
技术(22224)
财经(21320)
业经(19874)
经济研究(19467)
教育(19256)
(18262)
(16093)
(15488)
问题(14982)
统计(13952)
业大(13897)
科技(13744)
(13313)
技术经济(12905)
商业(12853)
理论(12688)
共检索到385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随淑敏  彭小兵  肖云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否发挥了养老保险的"财富替代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对居民家庭消费和储蓄产生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故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从预防性储蓄视角,实证分析统筹之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居保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率;在考虑遗漏变量、自选择等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受消费惯性的影响,居民往往倾向于将城乡居保(预期)增加的家庭收入结余下来而转化为储蓄,导致储蓄率增加;另一方面,受不确定性因素和城乡居保"低保障"水平的交互影响,居民在面对收入波动、医疗、教育和婚姻等不确定性事件时仍倾向于增加家庭储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居保对低收入家庭、45岁以上的参保居民以及农村家庭储蓄率提高的促进效应更大。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评估城乡居保制度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安全  凌晨  
本文将习惯偏好引入传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并构造出检验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计量方程。利用中国26个省1999—2011年城乡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习惯形成效应后,城乡居民依然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是该动机强度比无习惯偏好时降低了约1/2。同时,城乡对比结果表明,在绝对层面,农村居民具有更大的衡量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绝对谨慎系数,其值约为城镇居民的1.5倍;然而基于现有消费,农村居民衡量预防性储蓄量的相对谨慎系数则要小于城镇居民。最后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对上述结果进行解释,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凌晨  张安全  
探寻居民储蓄动机是理解我国居民储蓄率超常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推导出具有常相对谨慎系数的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并给出该效用函数下衡量和检验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公式。然后利用我国26个省2004~2010年城乡消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乡居民储蓄行为存在非常强的预防性动机,并且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动机强度更大,大约是农村居民的两倍。本文最后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对上述结果进行解释,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杜宇玮  刘东皇  
本文首先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全面估测了1979-2009年间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进而对转型背景下中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无论是从全国总体还是分城镇和农村来看,中国居民都存在着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城镇略高于农村,自1990年代以来均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2)收入不确定性是中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农村来说则显著性不高;(3)融资约束、市场化程度等制度因素对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农村居民受融资约束的影响比城镇更大;(4)利率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呈负相关关系,反映了利率的"收入预期效应"。因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陶长琪  齐亚伟  
本文利用欧拉方程,推导出预期消费增长时消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和相应的消费函数。并利用中国城乡居民的面板数据,运用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假说以及空间状态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农村居民的过度敏感性要大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交替变化。本文还验证了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变协整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志媛  盖骁敏  
使用1995—2016年省级城镇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依赖程度高的区域,老龄化加剧对储蓄率的降低作用更大;依赖程度低的区域,养老金占工资比例上升对储蓄率的降低作用更显著,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会减少储蓄率;在职人员参保率上升,在依赖程度低的区域对储蓄率有降低作用,在依赖程度高的区域变为增加作用。因此,在依赖程度高的区域积极开发老年市场,在依赖程度低的区域继续增加参保人数,提高养老金并减少养老保险缴费,有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孟令国  卢翠平  吴文洋  
"全面两孩"政策导致人口结构转变,引起养老保险支付以及居民储蓄率的变化。本文选取199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和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会使得养老压力不断增大,从而增加了居民的储蓄;(2)居民储蓄率与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居民收入越多储蓄越多;(3)"全面两孩"政策对居民储蓄具有抑制性效果,会降低居民的储蓄率;(4)养老保险参保率与居民储蓄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居民在参加养老保险的同时也增加了养老储蓄。因此,建议制定差异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明确养老保险预期,并适当提高社会养老金的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祚炎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预防性动机是居民储蓄增加的显著原因。但是,国内外的部分实证分析表明,预防性动机的强度并不显著。为此,在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支出增加的预期是导致居民储蓄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同时,应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施建淮  朱海婷  
中国居民储蓄的超常增长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居民储蓄动机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普遍的看法是 ,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 ,推导出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函数的显式解和衡量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 ;然后用我国 3 5个大中城市1 999— 2 0 0 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发现 3 5个大中城市的居民储蓄行为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动机 ,但预防性动机并非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强。在对该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小鹰  
通过引入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分析了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预防性储蓄效应这一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房价上涨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换言之,房价上涨通过不确定性因素和流动性约束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最终会使居民消费下降,短期内预防性储蓄效应的影响系数要小于其长期影响系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丽  陈超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升居民当前的消费水平。基于公共医疗支出降低预防性储蓄的视角,本文采用我国27个省份(北京和上海除外)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维度展开研究,验证公共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支出对东、西和中部农民的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医疗公共支出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有正向影响,对中部地区农民消费倾向有负向影响,而对西部农民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周浩明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茜茜  
中国储蓄的超常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基础,基于理性消费者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假设,推导出衡量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新公式。随后,运用30个省际地区1992~2009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不同省份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