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5)
2023(8478)
2022(7065)
2021(6531)
2020(5291)
2019(11517)
2018(11347)
2017(21657)
2016(11767)
2015(13115)
2014(12996)
2013(13029)
2012(11877)
2011(10881)
2010(11032)
2009(10553)
2008(10448)
2007(9686)
2006(8771)
2005(8066)
作者
(32931)
(28650)
(27667)
(26519)
(17477)
(13524)
(12397)
(10769)
(10707)
(9905)
(9723)
(9382)
(8846)
(8804)
(8712)
(8381)
(8295)
(8103)
(8067)
(7947)
(7099)
(6897)
(6799)
(6589)
(6454)
(6348)
(6318)
(6208)
(5663)
(5621)
学科
(51072)
经济(50968)
(49429)
(45047)
管理(33464)
农业(32982)
(23982)
企业(23982)
业经(19542)
(17068)
(15890)
方法(15063)
中国(13739)
数学(13236)
数学方法(13145)
农业经济(12679)
(12130)
(10963)
地方(10684)
(9735)
农村(9715)
收入(9657)
发展(9434)
(9425)
(8969)
体制(8957)
(8912)
银行(8906)
(8553)
土地(8403)
机构
学院(173111)
大学(167692)
(76513)
经济(74952)
管理(66532)
研究(57704)
理学(57488)
理学院(56921)
管理学(56108)
管理学院(55806)
(48932)
中国(46642)
农业(36557)
(36173)
(34103)
科学(32244)
业大(30967)
(28374)
中心(28204)
(27857)
财经(27398)
研究所(25053)
(24833)
经济学(22872)
农业大学(22565)
经济管理(21360)
(21272)
(21242)
师范(21125)
(21097)
基金
项目(113475)
科学(90568)
研究(88054)
基金(83292)
(71209)
国家(70437)
科学基金(61040)
社会(59099)
社会科(55538)
社会科学(55528)
(45491)
基金项目(44258)
教育(38345)
编号(36939)
(36231)
自然(36056)
自然科(35190)
自然科学(35183)
自然科学基金(34589)
资助(32061)
成果(29829)
(29371)
(28927)
(26257)
(25474)
国家社会(24983)
重点(24964)
课题(24568)
(23623)
(23426)
期刊
(96148)
经济(96148)
(57133)
研究(51253)
中国(41674)
农业(38486)
(27870)
学报(25550)
科学(25007)
业经(22751)
大学(21653)
学学(20924)
管理(20751)
(20491)
金融(20491)
(16759)
农业经济(15062)
教育(15006)
农村(14931)
(14931)
问题(13762)
财经(13724)
技术(13262)
经济研究(11842)
(11710)
(11667)
世界(11106)
经济问题(10240)
社会(9940)
农村经济(9835)
共检索到268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洪灏琪  宁满秀  罗叶  
本文基于CHARLS全国调查数据,运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损耗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未整合地区而言,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有效缓解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行动能力损耗,但并未对其认知能力损耗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年龄分组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一制多档"模式抑制了农村中年群体与低龄老人群体的行动能力损耗,而"城乡一档"模式则对农村高龄老人的行动能力损耗产生了抑制作用。无论是"一制多档"模式还是"城乡一档"模式,对不同年龄群体认知能力损耗的抑制效果甚微。基于贫困分组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一制多档"模式和"城乡一档"模式均对非贫困组行动能力损耗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但"城乡一档"模式在降低认知能力损耗风险方面呈现出更明显的"益贫"效果,这意味着不同整合模式在抑制不同群体健康损耗方面各具优势。此外,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中老年人行动能力与认知能力损耗的抑制效应随实施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总而言之,若要通过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来破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有差别的城乡医保整合模式,重点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的健康资本损耗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鑫志  谭晓婷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2016年起渐次实施的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是否显著改善了农村中老年人健康,以及制度改革对健康影响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农村中老年人基础性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其影响的作用路径在于通过提升农村中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增加了过去一个月中农村中老年人的门诊就医次数,减少了农村中老年人患病未就诊的行为;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医保整合部分引发了事前道德风险,导致农村中老年人的体检频率相比于新农合时期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整合的健康效应。研究的政策含义是,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可从培养参保居民保健意识,重视预防的角度进一步完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平  洪灏琪  宁满秀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的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政策实施对农村中老年人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贫困脆弱性,并且“城乡一档”整合模式的减贫效果优于“一制多档”模式,但在控制个体层面不可观测因素后,“一制多档”模式也显著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基于年龄分组的异质性表明,“一制多档”整合模式对45~54岁中年人的贫困脆弱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城乡一档”模式则显著降低了55~64岁群体的贫困脆弱性,但两种整合模式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减贫作用效果甚微;健康状况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中老年人,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及“城乡一档”的整合模式对健康状况较好的群体有显著的减贫效果;居住模式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及“城乡一档”的整合模式能够显著降低与子女同住的农村中老年人贫困脆弱性,但难以缓解独居群体的贫困脆弱性。此外,本文还发现,整合政策在实施当年以及实施5年及以后年度均产生显著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能有效发挥减贫功能,但并未缓解农村高龄、患病以及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贫困脆弱性,亟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重点监测农村弱势老年群体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林晨蕾  罗佳丽  
引导农村中老年人理性就医,提高其医疗服务利用效率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健康差异的分析视角,利用2013—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工具变量法,从门诊与住院两个方面分析患者就诊选择的现实状况与特征,探讨城乡医保整合对农村中老年人基层就诊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中老年人门诊和住院基层就诊的比例分别为63.2%和44.3%,整合地区患者就近就医的比例均高于未整合地区,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健康状况患者的就医选择趋于理性。城乡医保整合有效引导了农村中老年门诊与住院患者就近就医,其中对门诊患者就近选择基层就诊产生更大程度的促进效果。城乡医保整合有助于提升优良健康状况门诊患者就近就医的概率,能够有效引导中等健康状况住院患者就近就医,但显著弱化不健康的住院患者选择基层就诊的倾向。随改革实施时间的推移,城乡医保整合对农村中老年人就近就医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此外,一档制整合模式对农村中老年人基层就诊的引导效果优于多档制整合模式。据此,提出基于健康差异细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偿政策,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进程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菁  曹鑫志  刘书杰  陈迪  
社会保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在城乡分割的医疗保障制度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医疗保险整合成为必然趋势。医疗保险改革冲击对个人健康的影响来说是较为复杂的,导致因果关系难以识别。本文在回顾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两者之间影响的路径并进行简要评述。在医疗保险改革背景下,理清两者之间的影响,对于改善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和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温兴祥  程超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红波  
本文基于CFPS 2016数据,运用描述分析和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中老年人自评健康分布特征,并从信任、帮助感知状况和互惠三个维度,探讨了认知社会资本对农村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的总体影响及分性别、年龄段差异。结果显示:农村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总体较差且存在自评健康不平等现象;认知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均与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较低信任、较差帮助感知状况以及较差互惠的中老年人更可能报告不良自评健康等级;认知社会资本的影响存在性别和年龄段差异,女性主要受信任、帮助感知显著影响,而男性则受互惠影响,认知社会资本的影响集中于中年人和低龄老年人,对中高龄老年人影响不显著。由此,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促进农村居民认知社会资本的培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温兴祥  
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都高于城市地区,收入不平等会增加个体遭受到的相对剥夺,而人口老龄化是否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取决于中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以村内其他居民为参照组构建相对剥夺测量指标,考察相对剥夺对中国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多层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较强程度相对剥夺的农村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精神抑郁程度较高,且这种影响在以不同指标来测量相对剥夺的情况下均存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客观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影响,且相对剥夺对健康状况的不利影响主要作用于45~60岁的中年人、男性和来自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地区的农村中老年人。收入不平等引致的相对剥夺给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农村中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本文研究为深化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相对剥夺和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关系视角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青  王子龙  向彦霖  
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时代,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基于CHARLS数据,本文以精神抑郁和认知健康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体现在男性、60岁及以上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比居住在城镇的更显著受益于医疗保险;(2)分位数回归和更换被解释变量回归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医疗保险通过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安全预期和生活满意度来提升其精神健康水平。为此,应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增进制度公平以提升农村居民的安全预期,并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和加强健康教育,打破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供需双冷"的困境,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温兴祥  文凤  叶林祥  
城乡人口流动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使得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实证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体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都显著增加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认知状况,显著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的精神抑郁程度;(2)社会经济因素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比社会人口因素更大;(3)在本文所考察的各项社会活动中,与朋友交往、休闲娱乐活动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最重要的提升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社会活动。因此,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度,是改善和维持他们精神健康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志海  麦尔旦·吐尔孙  王雅鹏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中2277个农村中老年人样本,本文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了慢性疾病与急性疾病对农村中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及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慢性疾病虽然未对农村中老年人参与农业劳动的可能性造成明显影响,但显著减少了他们的农业劳动时间;急性疾病的冲击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参与农业劳动的可能性,也显著减少了他们的农业劳动时间。此外,健康冲击对农村中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还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健康冲击显著降低了农村老年人参与农业劳动的可能性,减少了他们的农业劳动时间,但对农村中年人农业劳动参与影响不显著,仅显著减少了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庆祝  吴宇凤  刘淑彦  
我国农村留守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利用CHARLS数据和Tobit模型分析发现,新农合对农村留守中老年人的保健消费具有显著影响,但是这一影响存在健康异质性。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留守中老年人的保健消费远大于健康状况较好的农村留守中老年人,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健性。这一结论还能说明农村留守中老年人尚未建立起“治未病”的保健消费观。内生性的讨论和检验进一步巩固了该结论的稳健性。最后,利用逐步因果法探讨了新农合影响保健消费的中介渠道。研究发现代际支持是重要的中介渠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农村留守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识、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在物质支持的基础上鼓励子女给予更多的货币支持等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吕守军  孙健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目的在于实现城乡居民疾病负担的互助共济、缩小城乡居民健康差异、改善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本文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使用OLS回归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中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运用倾向得分匹配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运用渠道分析法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渠道。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显著促进了中老年人的社会交往,但是对中老年人学习和适应能力、社会支持能力的影响均不显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显著促进了中年人的社会交往,而对老年人社会交往的影响不显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城镇中老年人社会交往有显著的影响,而对农村中老年人社会交往的影响不显著;医疗服务利用、体育锻炼和定期体检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影响中老年人社会交往的渠道。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连杰  
全面“三孩”背景下,中老年人隔代照料孙子女必将成为更加普遍的社会现象。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使用OLS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系统探讨了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研究表明:(1)隔代照料有利于提高中老年人生理健康,并降低陷入抑郁情绪的概率,在控制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2)照料强度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伴随照料强度的增加,中老年人陷入抑郁情绪的风险逐渐提高;(3)隔代照料对女性、中年(45~60岁)及农村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4)隔代照料通过增加代际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及扩大社会交往提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基于此,应该建立社会化、市场化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延迟退休、优化生育及女职工就业保护政策之间匹配度与衔接性,并实施面向家庭的婴幼儿照料支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琳  
对健康需求的研究,国际通行的方法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2008)的数据,运用Probit排序选择模型对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整体上看,收入和年龄对健康水平的影响符合Grossman模型的预测,且影响显著,相比之下,教育的影响不明确而且不显著,稳定的婚姻状况和青少年时期健康的体魄对中老年的健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性别差异方面,教育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更大,而年龄和收入对男性健康的影响更大。在城乡差异方面,年龄对城镇居民的健康影响更显著,收入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影响更大。这些经验发现可以作为配置医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