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4)
2023(13587)
2022(11131)
2021(10354)
2020(8294)
2019(18951)
2018(18228)
2017(34974)
2016(18802)
2015(20987)
2014(20275)
2013(20562)
2012(19300)
2011(17667)
2010(17365)
2009(16375)
2008(15887)
2007(13914)
2006(12364)
2005(10845)
作者
(55258)
(46789)
(46357)
(43893)
(29351)
(22620)
(20642)
(18318)
(17903)
(16202)
(16188)
(15554)
(14597)
(14512)
(14316)
(14305)
(13717)
(13563)
(13522)
(13091)
(11611)
(11371)
(11256)
(10740)
(10635)
(10371)
(10054)
(9988)
(9342)
(9292)
学科
(91963)
经济(91861)
(55479)
(50952)
管理(45895)
方法(38824)
数学(36073)
数学方法(35907)
农业(33667)
(32174)
企业(32174)
中国(28376)
业经(22632)
(19127)
地方(18845)
(18404)
贸易(18398)
(17950)
(16525)
(14954)
(14105)
环境(12839)
农业经济(12740)
(12431)
银行(12397)
(12323)
金融(12322)
(11942)
发展(11881)
(11872)
机构
学院(277129)
大学(275592)
(128004)
经济(125897)
管理(106114)
研究(98845)
理学(93277)
理学院(92242)
管理学(91014)
管理学院(90515)
中国(76683)
(67675)
科学(58762)
(57010)
(52600)
农业(52142)
(49276)
业大(48158)
中心(45456)
研究所(45066)
财经(43256)
经济学(41134)
(40001)
(39044)
经济学院(37455)
北京(35461)
(34484)
(34409)
师范(34108)
农业大学(33154)
基金
项目(193617)
科学(154219)
基金(145901)
研究(137823)
(129012)
国家(127894)
科学基金(109292)
社会(94988)
社会科(89963)
社会科学(89942)
基金项目(77697)
(72722)
自然(68901)
自然科(67393)
自然科学(67373)
自然科学基金(66218)
(61599)
教育(60269)
资助(58150)
编号(52127)
(44592)
重点(43282)
(42792)
国家社会(41558)
成果(40489)
(39909)
教育部(38024)
(37983)
创新(37431)
人文(36970)
期刊
(139173)
经济(139173)
研究(80513)
(71141)
中国(53423)
农业(48265)
学报(47279)
科学(44151)
大学(36615)
(35858)
学学(35434)
管理(32438)
(28661)
金融(28661)
业经(28295)
(22749)
经济研究(22091)
问题(21662)
财经(21502)
(18482)
技术(18389)
教育(17269)
世界(17033)
(15530)
农村(15223)
(15223)
农业经济(15219)
(15072)
资源(13986)
经济问题(13541)
共检索到403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紫荆  王天宇  
长期以来,基于户籍身份的公共福利权利差异使农村外出务工群体处于“流而不迁”的状态,无法真正融入城市。2016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打破了医疗保障的户籍壁垒,使农村居民在迁移到城镇地区后能够享受和城镇居民同样的定点范围、医保目录和报销待遇。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和2016的数据,利用各地区城乡医保整合时间差异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居民迁居城市意愿和购房意愿的影响,提出“福利导向定居”和“工作导向定居”两种机制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城乡医保整合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定居城镇和在城镇购房的意愿。机制检验表明,“工作导向定居”的影响占主导,即医保整合提高了农村居民在城市务工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其定居意愿。本文证实现阶段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打破公共服务壁垒有助于就近城镇化,并且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减轻劳动力流动阻力实现的,并不会出现福利磁铁效应,对以公共服务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明哲  黄乃静  梁珅华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互联网保险业务蓬勃发展,打破地理限制、深入农村,为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发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且年龄在30~60岁区间、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处于中低档的人群受到的正向影响较大。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商业保险可获得性和高水平医院诊疗意愿渠道,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雨婷  水钰杰  李晓萍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三年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Probit回归,实证探究不同养老期望对我国城乡居民退休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子女养老与我国城乡居民的无休止劳动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结果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相对于选择个人养老主体,选择子女养老主体的退休意愿倾向于"活到老,干到老"。进一步基于教育和性别的视角进行分阶段回归后结果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我国选择子女养老或仅从事农业工作的中老年群体的劳作意愿。研究建议将鼓励子女养老与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完善社会养老保障相结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俊   韩非池  
养老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较多文献揭示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水平,但作为强制储蓄性质的养老保险是否具有同样的积极作用尚不明晰。本文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消费水平,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高收入家庭的消费不存在显著影响,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养老保险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家庭的消费水平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总体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改善低收入群体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卫东  刘晓红  白云丽  张林秀  
非农自雇佣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选择,其在改善家庭福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被给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鲜有研究就其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影响开展分析。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对子女综合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会显著提升子女的认知能力。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讨论发现,劳动力非农自雇佣对不同性别、认知能力处于不同分位点子女的认知能力均存在显著影响。本文也从多个维度探究该影响背后的机制发现,农村劳动力非农自雇佣意味着更可能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促进子女学习投入度以及随迁概率的提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郑岩  康正  李远雷  王慧  孙明雷  田国梅  吴群红  高力军  
目的:从农村居民的角度了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政策性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及小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对山东、山西及贵州地区的1 020位农村居民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法,让农村居民对各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1~5分打分并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在此基础上用因子分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城乡医保制度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报销覆盖的内容少;起付线高;封顶线低。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分别为保障制度因子、监督管理因子、医保制度反应性因子和保障效果因子。结论:从农民的角度看,报销覆盖的内容少是城乡医保制度最为严重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城乡医保制度的缺陷,让城乡医保制度在减低疾病经济负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重点应从保障制度因子入手,尤其要扩大城乡医保制度的报销目录。此外,要从加强对三方的监督管理机制、大力宣传医保政策和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来完善城乡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范红丽  杨嘉乐  张晓慧  
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2018年4轮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社会文化组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本文发现,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文化组织的存在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感,不同类型的社会文化组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农村社会文化组织数量的增加也会促进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社会文化组织对女性、中年人和老年人以及居住在富裕村庄的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较弱。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社会文化组织能够通过营造和谐的村庄氛围和家庭氛围、促进农村居民身心健康来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倩  韩青  
本文基于CFPS2014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模型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使用互联网的居民相比,使用互联网居民的年收入提高3911. 63元;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其贡献率为12. 6%;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来源的收入均有提高,尤其对农业收入的影响明显。通过对其收入影响机理的验证发现,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创业机会增加经营性收入。互联网使用打破了年龄对收入增长的局限,但是也加大了性别、教育水平对收入的影响程度。在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解决由于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的同时,也要警惕互联网使用导致的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漫宇  窦雪萌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为居民带来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城乡数字鸿沟的出现,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构建了城乡数字鸿沟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检验了城乡数字鸿沟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城乡数字鸿沟会阻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且城乡数字鸿沟的分维度中接入沟的阻碍作用强于使用沟,意识沟的作用不显著;第二,城乡数字鸿沟通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和数字技能差异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数字鸿沟对农村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具有阻碍作用,且对前者的阻碍作用弱于后者;相较于高收入群体,城乡数字鸿沟对低收入群体消费结构升级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杰  孙斌栋  
地理视角下的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鲜有研究系统分析各类建成环境要素的影响及其异质性作用。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全国抽样数据,采用多层定序逻辑模型检验了社区与城市建成环境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相关变量后,社区及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会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降低的可能性,住所距最近公共交通站点越远,个体主观幸福感降低的概率越大,而城市每万人公交拥有量的增加对于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进一步异质性研究发现,建成环境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存在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君英  何蒲明  
本文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为自变量,分析了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指数、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之比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三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也在扩大,而且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在下降,农村居民的相对消费越来越少。最后提出尽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强消费能力等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容  毛中根  
论文运用1991-2010年中国29个省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居民人均收入、消费习惯、收入预期等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东、中部农村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对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有负向抑制作用;各地区居民消费对收入普遍存在过度敏感性;农村居民消费受城市居民"示范效应"影响;收入预期对消费影响显著。据此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力流动政策,采取增加收入、改变消费习惯以及改善收入预期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生龙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验证健康对中国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影响。基于Probit模型回归的实证结果,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①健康对中国农村居民的劳动力参与有显著的影响,平均而言,健康状况每增加一个等级,中国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可能性将会提高3.48个百分点;②健康状况对中国老年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影响远远地高于对中青年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影响;③健康状况对中国女性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影响要高于对男性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冯大威  高梦桃  周利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匹配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居民的创业概率;从雇员规模和创业动机的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只对选择"自雇型"和"生存型"创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不影响"雇主型"和"机会型"创业;社会资本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创业活动的雇员规模和收入。因此,政府部门应当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积极鼓励居民创业行为,同时也要优化创业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雪  
本文基于我国西部11省、市、自治区1978~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人口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在控制变量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摒弃传统的土地城镇化模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效率,推动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