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6)
- 2023(15637)
- 2022(13034)
- 2021(12186)
- 2020(10433)
- 2019(23965)
- 2018(23400)
- 2017(45531)
- 2016(24412)
- 2015(27290)
- 2014(27239)
- 2013(27110)
- 2012(25133)
- 2011(22577)
- 2010(22478)
- 2009(20593)
- 2008(20306)
- 2007(18329)
- 2006(15660)
- 2005(13647)
- 学科
- 济(106825)
- 经济(106691)
- 业(76833)
- 管理(66589)
- 农(53368)
- 企(53249)
- 企业(53249)
- 方法(50660)
- 数学(45845)
- 数学方法(45331)
- 农业(35777)
- 财(30042)
- 业经(26441)
- 中国(26132)
- 地方(20299)
- 制(19769)
- 学(19499)
- 贸(18707)
- 贸易(18704)
- 易(18226)
- 务(17253)
- 财务(17209)
- 财务管理(17165)
- 企业财务(16382)
- 银(15497)
- 银行(15468)
- 技术(15239)
- 融(15181)
- 金融(15178)
- 环境(15026)
- 机构
- 学院(350793)
- 大学(347175)
- 济(147703)
- 经济(144900)
- 管理(137230)
- 理学(119919)
- 理学院(118706)
- 管理学(116582)
- 管理学院(115957)
- 研究(113457)
- 中国(86748)
- 农(74860)
- 京(70223)
- 科学(69359)
- 财(67002)
- 农业(57664)
- 业大(57092)
- 所(56569)
- 中心(55133)
- 财经(53935)
- 江(51640)
- 研究所(51431)
- 经(49389)
- 经济学(45879)
- 范(44216)
- 师范(43756)
- 北京(42919)
- 经济学院(41823)
- 州(40629)
- 财经大学(40075)
- 基金
- 项目(241151)
- 科学(191113)
- 基金(177740)
- 研究(174851)
- 家(155375)
- 国家(153789)
- 科学基金(132505)
- 社会(113467)
- 社会科(107347)
- 社会科学(107318)
- 省(94787)
- 基金项目(94256)
- 自然(85557)
- 自然科(83586)
- 自然科学(83561)
- 自然科学基金(82113)
- 教育(80006)
- 划(78655)
- 资助(72548)
- 编号(70189)
- 成果(55796)
- 部(54279)
- 重点(53967)
- 发(51989)
- 创(50081)
- 国家社会(47673)
- 课题(47440)
- 科研(46904)
- 创新(46843)
- 教育部(46574)
- 期刊
- 济(159171)
- 经济(159171)
- 研究(95294)
- 农(76379)
- 中国(63637)
- 学报(56659)
- 财(52073)
- 科学(52069)
- 农业(51787)
- 管理(44957)
- 大学(44131)
- 学学(42339)
- 融(33999)
- 金融(33999)
- 业经(31984)
- 教育(29982)
- 技术(29254)
- 财经(26462)
- 业(25046)
- 经济研究(24144)
- 经(22629)
- 问题(22543)
- 版(19699)
- 统计(17906)
- 世界(17242)
- 技术经济(17099)
- 策(16152)
- 农村(15969)
- 村(15969)
- 农业经济(15706)
共检索到502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盛基 商明贺 周十同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期望贫困脆弱性(VEP测算农村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状况,同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考察城乡居民保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显示,农户参加城乡居民保具有缓解农村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在农村地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人均消费、受教育年限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我国应利用贫困脆弱性等事前概念构建脱贫质量的监测预警体系,实施城乡居民保保费减免补贴措施,鼓励农村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提高缴费水平。还要通过商业保险发展个体养老保险计划,形成多支柱养老保障格局,充分发挥养老保险的减贫效应。
关键词:
城乡居民保 农村低收入家庭 贫困脆弱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庆田 王瑞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扶贫工作重点由贫困治理转向贫困预防,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普惠金融对于缓解城镇家庭相对贫困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渗透度、使用度、满意度三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省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然后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前瞻性指标贫困脆弱性对城镇家庭未来贫困可能性进行测算,最后运用实证模型分析普惠金融对城镇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这种影响可通过普惠金融支持家庭加大教育投入、开展创业活动两条途径发挥作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应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贫困预防中的作用,一是建立健全贫困脆弱性识别机制,将城镇低收入家庭纳入金融扶贫体系中;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脆弱家庭的教育投入与创业活动,提高收入水平和资本积累;三是提升金融对城镇弱势群体和不发达地区的支持,缓解区域间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白雪梅
脆弱性是对贫困的事前测度,具有前瞻性。本文遵循多数人的做法,将脆弱性定义为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为了识别脆弱家庭和群体,探寻其脆弱根源,使用CHNS面板数据,对2638个家庭的脆弱性进行测度和分解,并按城乡、户主年龄和成人受教育程度交叉分组,汇总各子群的脆弱性及分解结果。研究发现:贫困家庭更脆弱,印证了用脆弱性预测贫困的可靠性;65岁以上组和小学组最脆弱,农村家庭更脆弱,可据此进行反贫政策瞄准;脆弱性相近的家庭,脆弱根源并不相同,当前最脆弱群体仍以水平效应为主要根源。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分解 水平效应 变动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平 洪灏琪 宁满秀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的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政策实施对农村中老年人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贫困脆弱性,并且“城乡一档”整合模式的减贫效果优于“一制多档”模式,但在控制个体层面不可观测因素后,“一制多档”模式也显著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基于年龄分组的异质性表明,“一制多档”整合模式对45~54岁中年人的贫困脆弱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城乡一档”模式则显著降低了55~64岁群体的贫困脆弱性,但两种整合模式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减贫作用效果甚微;健康状况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中老年人,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及“城乡一档”的整合模式对健康状况较好的群体有显著的减贫效果;居住模式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及“城乡一档”的整合模式能够显著降低与子女同住的农村中老年人贫困脆弱性,但难以缓解独居群体的贫困脆弱性。此外,本文还发现,整合政策在实施当年以及实施5年及以后年度均产生显著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能有效发挥减贫功能,但并未缓解农村高龄、患病以及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贫困脆弱性,亟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重点监测农村弱势老年群体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英 何冰 毕洁颖
为考察新农保在精准扶贫时期能否降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本文利用2014—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2 300元/年和每人每天3.2美元两类不同贫困标准衡量的贫困脆弱性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缴费参与新农保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削弱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根据领保状态的分阶段分析发现,缴费参与新农保和缴费参保人数增加对未领保家庭和领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和领保人数对贫困脆弱性没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改善健康成员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对无储蓄家庭和无借贷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具有显著缓解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减少代际转移,进而缓解家庭贫困脆弱性程度,而领取新农保则通过增加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而加剧家庭贫困脆弱程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程静 陈佳睿 杜震 曾小艳
金融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家庭的金融决策能力与金融资源利用能力,家庭在金融素养上的相对差距是造成相对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素养如何影响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显著降低了家庭的相对贫困脆弱性,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更换变量测度方式、更换样本与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法之后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主要通过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金融市场参与、商业保险参与和创业行为这四个方面来降低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素养对人力资本较低家庭与农业户籍家庭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减缓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为进一步重视金融教育,加强普惠金融发展力度,完善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满足不同贫困群体的金融需求,从而降低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金融素养 相对贫困 贫困脆弱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斯丽娟
虽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对农村减贫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大量农户却仍处于贫困脆弱状态,这一问题是未来反贫困工作的重点。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FGLS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进行了全样本检验。从贫困特征和子女受教育阶段角度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教育支出显著降低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分样本来看,对贫困家庭的降低程度大于非贫困家庭,所有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都能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加对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应最大,高中及以上教育阶段次之,学前教育阶段的效应最小。增加社区控制变量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农户人力资本的增加和社会网络的增强是家庭教育支出影响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据此,文章认为增加家庭教育支出是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和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青 李剑 曹明宏
本文利用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测量了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了医疗保障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医疗保障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效应对于不同禀赋以及不同区域的家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中,暂时性贫困以及处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家庭可以通过医疗保障显著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但是对于慢性贫困和不贫困家庭以及东部地区的农村家庭而言效果则并不显著。此外,医疗保障政策主要通过社会网络和人力资本等渠道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产生影响。以上研究发现在稳健性检验和采用其他回归方法后依然成立。据此,本文认为,医疗保障是降低我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医保投入力度和政策保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尹志超 吴子硕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该项目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可以显著降低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机制分析表明,提高农户农业经营收入,增大农户农业生产值、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及缩小农村家庭数字鸿沟是该项目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该项目对低物质资本、低人力资本及低社会资本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有更为显著的缓解作用,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具有良好包容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栋 刘文璋
后扶贫时代背景下,将低收入家庭中特殊困难人员以“单人户”的形式纳入低保制度覆盖范围是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探索。本文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构建了“制度结构—个体差异—治理策略”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构建反事实结果,分析了低保制度对低收入群体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低保制度对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备显著的缓解作用;其减贫效应在城乡与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农村大于城市,西部大于东、中部地区。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应逐步扩大低收入群体以“单人户”入保的制度覆盖面,健全对低收入群体的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应将贫困脆弱性纳入到现行低收入家庭贫困预警机制之中,提升对该群体整体致贫风险的动态监测能力;应考虑城乡与区域之间低保制度对低收入群体贫困脆弱性缓解作用的差异性,确保低保制度在城乡与区域之间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均衡兜底的作用。
关键词:
单人户 低保制度 低收入群体 贫困脆弱性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若晨 李实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而分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影响,对回答好按期实现脱贫目标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贫困脆弱性方法能够对贫困人口脱贫与非贫困人口返贫共同进行描述,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中只关注当期收入(消费)贫困问题的缺点;另一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影响能够帮助扶贫工作更好地借助农村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扶贫的效率。为了控制劳动力禀赋差异导致的误判,研究中利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倍差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贫困线标准下(1美元、1.25美元和2美元),劳动力外出都能显著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该结论对于暂时性贫困人群、慢性贫困人群和全体样本都成立,具有稳健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家庭持久脱贫,充分利用农村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党和政府应该将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扶贫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为农村劳动力提高人力资本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为外出务工劳动力提供适宜的社会保障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繁荣。
关键词:
劳动力外出 农村家庭 贫困 贫困脆弱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冀县卿 王琢 沈晓敏
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理论分析表明,土地流转引致农户生计资本禀赋的变化是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基础和引擎。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期微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土地转入对中部地区农户、低收入组农户以及年老男性户主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负向影响显著;土地转出则显著降低了西部地区农户、低收入组农户和年轻户主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相对贫困脆弱性 生计资本 农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冀县卿 王琢 沈晓敏
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理论分析表明,土地流转引致农户生计资本禀赋的变化是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基础和引擎。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期微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土地转入对中部地区农户、低收入组农户以及年老男性户主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负向影响显著;土地转出则显著降低了西部地区农户、低收入组农户和年轻户主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相对贫困脆弱性 生计资本 农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军 沈怡宁 唐文浩
2020年底中国将实现全面脱贫,特殊困难群体的持续性脱贫问题成为新的关注点。为此,本文以贫困脆弱性作为衡量特殊困难群体长效稳定脱贫的指标,并借鉴可持续生计模型,构建社会资本对贫困脆弱性影响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测算中西部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实证研究社会资本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相较于男户主家庭,女户主家庭持有的生计资本较少,其贫困脆弱性程度更高。内部生计资本中的金融资本体现了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直接显著地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外部资本,可以提高家庭风险抵御能力,进而对降低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影响。在风险抵御上,女户主家庭主要依靠强关系进行非正规借贷,而男户主家庭主要依靠弱关系进行正规借贷以抵御风险冲击。研究还表明,女户主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也会受到重大事件、政府补助金额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当关注女性或女户主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问题,短期可加大对贫困脆弱女户主家庭的救助力度;长期可从增加社会资本的角度为其制定长效脱贫政策,如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组织和社区为女户主家庭提供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