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8)
2023(6402)
2022(5537)
2021(4932)
2020(4274)
2019(10126)
2018(9865)
2017(18967)
2016(10605)
2015(12196)
2014(12679)
2013(12943)
2012(12306)
2011(11218)
2010(11291)
2009(10602)
2008(10752)
2007(9912)
2006(8369)
2005(7415)
作者
(32830)
(27819)
(27764)
(26471)
(17420)
(13378)
(12667)
(10967)
(10345)
(9897)
(9359)
(9295)
(8886)
(8779)
(8704)
(8666)
(8648)
(8139)
(8006)
(7981)
(6974)
(6822)
(6810)
(6430)
(6301)
(6280)
(6256)
(6107)
(5782)
(5673)
学科
(51706)
经济(51650)
(28984)
管理(26982)
方法(25564)
数学(23251)
数学方法(23067)
(20416)
企业(20416)
(19752)
(15363)
农业(13965)
中国(12623)
业经(11501)
地方(10725)
(10103)
收入(9825)
(8785)
贸易(8784)
(8503)
(8287)
(7009)
(6904)
(6894)
银行(6883)
财务(6879)
财务管理(6857)
(6805)
(6589)
金融(6587)
机构
大学(163878)
学院(163626)
(69668)
经济(68178)
管理(61588)
研究(55127)
理学(53221)
理学院(52622)
管理学(51692)
管理学院(51391)
中国(40693)
科学(34662)
(34293)
(32262)
(31672)
(28734)
业大(26288)
研究所(26223)
中心(25796)
农业(25390)
财经(25245)
(24864)
(22766)
经济学(22428)
(21664)
师范(21461)
北京(21385)
经济学院(20594)
(19350)
(19016)
基金
项目(107530)
科学(83481)
研究(77918)
基金(77144)
(67155)
国家(66553)
科学基金(55836)
社会(49522)
社会科(46796)
社会科学(46779)
(42504)
基金项目(40885)
教育(35621)
(35583)
自然(35118)
自然科(34246)
自然科学(34233)
自然科学基金(33606)
编号(32152)
资助(32019)
成果(26400)
重点(24408)
(24212)
(23780)
课题(22148)
(21597)
科研(21000)
教育部(20421)
国家社会(20408)
创新(20229)
期刊
(75870)
经济(75870)
研究(45928)
(30952)
中国(28869)
学报(27426)
(24884)
科学(24470)
农业(20855)
大学(20332)
学学(19284)
管理(18392)
教育(13976)
业经(13580)
技术(13570)
(12906)
金融(12906)
财经(12502)
经济研究(12471)
问题(10716)
(10713)
(10374)
统计(9969)
(9251)
技术经济(9008)
(8499)
商业(8274)
理论(8091)
决策(8077)
(7885)
共检索到234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宝海,王翠琴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和衡量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各级政府确定贫困线的依据,也是评价是否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城多差距越来越大,这两个经济指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二者有哪些不一样? 1 从指标的计算来看,一个按纯收入计算;一个按可支配收入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家庭全年纯收入÷农民家庭常住人口。农民家庭全年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用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口得出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届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2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的内容看,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平均每人每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的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农民家庭成员劳动报酬,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工资收入;(2)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3)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租金等;(4)转移性收入,包括农村相互赠送的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以下4个方面:(1)家庭中就业人员从单位得到的含工资、奖金、第一职业以外获得的其他劳动收入在内的工薪收入;(2)家庭成员从事个体和私营经营获取的经营净收入;(3)居民通过出租房屋、炒股等方式获得的财产性收入;(4)家庭成员所获得的养老金、离退体金、失业保险、赡养收入等转移性收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震宇  白重恩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1978—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曲线的周期性变化进行了解释,并对政府税收是否能有效影响收入差距做出回答。结果表明,在市场出清的情况下,工业品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会成为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内生因素,而政府对工业品和农业品所采取的不同税率政策也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国强  罗楚亮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份额持续降低已成共识,但既有研究未能指出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差异。文章基于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法估计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存在差异;(2)劳动报酬份额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产生正向影响,资本深化产生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城乡差异;(3)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金融深化等因素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影响不确定,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因城乡、地区和样本区间而异。为此,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城乡和地区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小丽  
当前,我国城乡、地区以及社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集中反映在:普通劳动者收入普遍偏低,中等收入阶层尚未形成,高收入阶层拥有过多财富。造成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不仅有历史的、自然的因素,制度设计缺陷和宏观调控不力,也是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后要坚持走城镇化道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切实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还应创新工资理论,通过四次分配环节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力争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的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新乾  李焕焕  
为了多维度刻画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变化的动态情况,文章在常用的绝对量差异和相对量差异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刻画城乡人均收入差异变化快慢的一个新指标——差异速率。此外,为了避免传统建模方法造成的相关信息损失,提出了融合方法建模。并基于1978—2016年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数据,分别构建了绝对量差异的具有三次趋势的残差ARIMA(3,2,0)模型和相对量差异的ARIMA(1,1,0)模型,而且对2017—2020年三种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人均收入绝对量差异仍在扩大,年均增长的速度约为6.71%;相对量差异正逐步缓慢缩小,年均降低的速度保持在0.06%左右;差异速率也在降低,年均降低的速度约为0.1%。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积累了许多经验。1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告诉我们,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是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应当认真地总结经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90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磊  周晓波  
通过对2002—2010年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1)人均年收入大于30000元的省份,其城乡差距在低差距的水平上轻微上升,人均收入大于20000元且小于30000元的省份,其城乡差距在中等差距上轻微上升,人均收入低于20000元的省份在一个高差距的水平上,先上升后下降;(2)在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的同时,城乡消费差距却呈现收敛趋同的趋势,并且越发达的区域,贫富差距越小,越落后的区域,贫富差距越大;(3)城镇消费率持续走低,乡村消费率先上升后走低;(4)经济系统呈现出这样的性状:静态比较看,乡村消费率越高的省份,贫富差距越大;动态比较看,乡村消费率与城镇消费之差持续扩大的省份,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穆久顺  周慧秋  王积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翻番目标的提出过程,阐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双翻番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难度,探讨了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相关对策。指出提高居民收入的最根本环节是,把生产搞上去;提高居民收入的最重大举措是,抓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的改革和调整;提高居民收入的最基本途径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伴随着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变化。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1985—199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逐年扩大,并且具有持续扩大之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在准确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程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和后果,并判定在现有经济发展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毅  孙继伟  
2014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比2010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为何要公布城乡居民统一收入数据在2013年以前,我国居民收入是城乡分别统计、分别公布的,这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克强  张忠杰  
本文构建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基于我国1997—2010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省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空间效应。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直接效应为正;农业税取消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度、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直接效应为负;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间接效应作用机理不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格格  
本文利用2002-2011年我国28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建立了一个用以回归分析的面板模型。考察了城镇化率和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两个变量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正相关,而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负相关。本文随后对其经济学含义进行了相应的阐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格格  
本文利用2002-2011年我国28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建立了一个用以回归分析的面板模型。考察了城镇化率和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两个变量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正相关,而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负相关。本文随后对其经济学含义进行了相应的阐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芳  周兴  
运用相对收入流动指标及绝对收入流动指标对1989—2004年间各时期城市与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1989—2004年间各时期内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增长速度从低收入组到高收入组逐层递减。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与城市相比较,农村贫穷阶层家庭的收入向上的流动性要大于城市的贫穷家庭。低收入阶层向上的收入流动以及高收入阶层向下的收入流动使得1989—2004年间各时期城市与农村家庭的长期收入差距得到了缓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