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1)
- 2023(10087)
- 2022(7703)
- 2021(6909)
- 2020(5528)
- 2019(12460)
- 2018(12244)
- 2017(22693)
- 2016(12292)
- 2015(13712)
- 2014(13850)
- 2013(13140)
- 2012(11797)
- 2011(10623)
- 2010(10948)
- 2009(10107)
- 2008(9931)
- 2007(9232)
- 2006(8502)
- 2005(7847)
- 学科
- 济(50749)
- 经济(50694)
- 业(32875)
- 管理(32700)
- 企(25695)
- 企业(25695)
- 中国(19894)
- 农(19864)
- 业经(15263)
- 方法(14436)
- 农业(13688)
- 地方(13213)
- 制(11867)
- 财(11590)
- 数学(11499)
- 数学方法(11294)
- 学(11026)
- 发(9786)
- 体(9617)
- 理论(9053)
- 银(9028)
- 银行(9009)
- 行(8733)
- 策(8535)
- 融(8255)
- 金融(8248)
- 发展(8227)
- 展(8210)
- 贸(7562)
- 贸易(7554)
- 机构
- 学院(174791)
- 大学(173457)
- 济(68312)
- 经济(66583)
- 研究(64466)
- 管理(62197)
- 理学(52636)
- 理学院(51936)
- 管理学(50778)
- 管理学院(50445)
- 中国(47521)
- 科学(39206)
- 京(38280)
- 财(32464)
- 所(32384)
- 农(30997)
- 研究所(29304)
- 江(28789)
- 中心(28488)
- 范(26358)
- 师范(26077)
- 业大(25153)
- 财经(25046)
- 北京(23955)
- 院(23928)
- 农业(23833)
- 州(22680)
- 经(22639)
- 师范大学(20735)
- 经济学(20539)
- 基金
- 项目(114964)
- 科学(90930)
- 研究(85844)
- 基金(82362)
- 家(72366)
- 国家(71740)
- 科学基金(61086)
- 社会(54792)
- 社会科(51724)
- 社会科学(51711)
- 省(45753)
- 基金项目(42707)
- 教育(39675)
- 划(38251)
- 自然(37784)
- 自然科(36971)
- 自然科学(36959)
- 自然科学基金(36279)
- 编号(35681)
- 资助(32169)
- 成果(30011)
- 重点(26388)
- 课题(26271)
- 发(25876)
- 部(24300)
- 创(23558)
- 国家社会(22991)
- 创新(21812)
- 性(21406)
- 年(21330)
共检索到276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新萍
如何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的首要任务。然而长期的城乡分割体制不仅严重阻碍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导致城市化滞后,而且也是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扩大、阻碍统一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由此直接制约了城乡就业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尽快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施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有利于加速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和刺激内需,是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新萍 谭义英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城乡统筹是我国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思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出路。要实现城乡统筹,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实施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是实现城乡统筹的核心内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吉迎东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一些地方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甚至有继续扩大之势。要从根本上化解这一矛盾,必须寻找新的城乡空间整合与优化方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而推动城镇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家强 唐代盛 蒋华
本文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内涵和基本框架进行了重新思考,以武汉市洪山区的城乡一体化实践为例,系统分析了洪山的城乡一体化现实基础,认为洪山区具备发展科教产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模式。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基本框架 选择与定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州大学郭彩琴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研究",把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作为研究活动的逻辑起点,把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思想资源与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模式作为主要内容,以江苏省苏南地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在中国经济进入以"增速减缓、结构优化、动力多元、质量提升"为基本特征的新常态后,城乡一体化格局已呈现出新的趋势,即城镇化增速和市民化意愿下降,城乡收入差距进入持续缩小时期,要素从单向流动转向双向互动,政策从城市偏向转向农村偏向。新常态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将使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挑战包括:农民增收和市民化难度加大,"农村病"综合治理刻不容缓,资源配置亟待实现城乡均衡,城乡二元体制急需加快并轨。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在新常态下,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采取系统集成的一揽子方案,而不能采取零敲碎打的办法。当前重点是全面深化城乡综合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善璧
实施“外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刘善璧一从1983年起,武汉实行市带县、城带郊体制。全市共辖有13个区县,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的有7个区县,即黄陂县、新洲县和蔡甸区(原汉阳县)、江夏区(原武昌县)、洪山区、东西湖区、汉南区。1995年末全市总人口709...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为下一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西部地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地域条件所限,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地区要实现高速稳定的发展,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这有利于西部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尤其是广大农村人口和少数民族的脱贫致富。必然会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增加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为改善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城乡一体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芳
本文创建能源-经济-环境(3E)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对中国3E系统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0—2007年间,3E系统协调度平均为0.6860,处于弱协调状态;能源与经济处于轻度不协调等级;能源与环境属弱协调等级;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平均为0.4866,呈中度不协调状态。3E系统处在动态调整之中,系统总的协调发展趋势趋向好转,但距离稳定的优质协调发展目标还有较长距离。应通过建立3E协调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绿色资本市场、建立国家级新能源基地等来进一步改善3E协调状况。
关键词:
3E系统 协调发展 主成分分析 协调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 郭苑 徐小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分割向统筹发展的渐进式一体化过程,就业结构也逐步得到调整和部分优化。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就业结构优化等问题成为不少学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在阐述国外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学术界关于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就业结构优化的主要观点,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综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保民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城乡就业一体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为各有侧重的阶段性特征:雇佣劳动就业方式的城乡一体化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阶段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就业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任务,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辩证发展过程。他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思想系统、深刻和富有科学预见性,对于城乡就业一体化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城乡就业一体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正浩 孙敖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苑 朱绍勇 张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是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更是江西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江西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入攻关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初步形成规模,但就业结构仍相对滞后,影响江西的城镇化进程。江西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就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协整分析表明,江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系数IG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SD1、SD2和SD3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有必要通过改进公共就业服务、推进社会保障落实以及加强城乡教育统筹等措施,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通过收入差距的缩小促进就业结构优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自忠 刘洁 常倩 胡向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经发展初期、快速发展期、城乡一体化发展期三个阶段,先后重点满足农村居民基础性需求、发展性需求和提升性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推进。但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仍然突出,要素支撑力度有待提升、公众参与度尚需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为主攻方向,破除制度围城和机制障碍,统一规划、建设和管护,处理好城市和农村、政府和市场、当前和长远、公平和效率等关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有差异无差距的一体化格局全面形成,确保农村居民获得与城市居民大体相当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