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1)
- 2023(15908)
- 2022(13329)
- 2021(12516)
- 2020(10237)
- 2019(23584)
- 2018(22976)
- 2017(44018)
- 2016(23525)
- 2015(26196)
- 2014(26051)
- 2013(25831)
- 2012(23686)
- 2011(20891)
- 2010(21121)
- 2009(19538)
- 2008(18447)
- 2007(15877)
- 2006(13784)
- 2005(12087)
- 学科
- 济(90006)
- 经济(89897)
- 管理(71037)
- 业(69936)
- 企(59071)
- 企业(59071)
- 方法(41330)
- 财(38080)
- 数学(35978)
- 数学方法(35615)
- 中国(30619)
- 融(28177)
- 金融(28176)
- 农(27043)
- 银(26727)
- 银行(26689)
- 行(25553)
- 业经(22215)
- 制(21738)
- 务(21455)
- 财务(21391)
- 财务管理(21335)
- 地方(21297)
- 企业财务(20454)
- 学(19643)
- 农业(18394)
- 理论(15813)
- 贸(15375)
- 贸易(15362)
- 易(14956)
- 机构
- 大学(325513)
- 学院(323980)
- 济(129536)
- 管理(128761)
- 经济(126716)
- 理学(111801)
- 理学院(110582)
- 管理学(108736)
- 管理学院(108161)
- 研究(107562)
- 中国(85843)
- 财(68994)
- 京(68042)
- 科学(66294)
- 所(53526)
- 财经(52118)
- 农(51811)
- 中心(50432)
- 研究所(48627)
- 业大(47494)
- 经(47402)
- 江(46369)
- 北京(42759)
- 范(41429)
- 师范(41037)
- 农业(40239)
- 经济学(40187)
- 院(39094)
- 财经大学(39001)
- 州(37881)
- 基金
- 项目(225388)
- 科学(177288)
- 基金(164730)
- 研究(164688)
- 家(143916)
- 国家(142426)
- 科学基金(122455)
- 社会(104750)
- 社会科(99411)
- 社会科学(99381)
- 基金项目(87689)
- 省(87445)
- 自然(79210)
- 自然科(77356)
- 自然科学(77339)
- 自然科学基金(75944)
- 教育(74235)
- 划(73155)
- 资助(67262)
- 编号(66279)
- 成果(53758)
- 重点(50072)
- 部(49593)
- 发(47495)
- 创(47208)
- 课题(45057)
- 创新(43952)
- 国家社会(43545)
- 科研(43355)
- 教育部(42786)
- 期刊
- 济(137543)
- 经济(137543)
- 研究(98494)
- 中国(61848)
- 财(56896)
- 学报(53023)
- 农(48281)
- 科学(47822)
- 管理(45362)
- 融(41565)
- 金融(41565)
- 大学(40353)
- 学学(38297)
- 农业(32961)
- 教育(32074)
- 财经(25778)
- 技术(24922)
- 经济研究(22703)
- 业经(22200)
- 经(21910)
- 问题(17554)
- 理论(16384)
- 业(16112)
- 版(16107)
- 图书(15495)
- 科技(15387)
- 财会(15183)
- 实践(15011)
- 践(15011)
- 技术经济(14566)
共检索到477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维
用CHFS数据研究中国城乡家庭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及异质性,在考虑了金融资产组合互补性的影响后发现:(1)我国城乡家庭储蓄性和风险性金融资产每增加1%,家庭总的消费支出分别增加3.5%和1.4%,即金融资产存在显著正向的财富效应,但储蓄性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大于风险性金融资产。(2)整体上,城镇家庭的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大于农村,但在具体消费类型上,也存在农村大于城镇的证据,体现出显著的城乡异质性。(3)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对食品消费支出影响最小,刚性消费支出次之,弹性消费最大。(4)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均存在低收入家庭显著大于高收入家庭证据。考虑家庭房产价值和地区特征后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及上述异质性的显著存在。
关键词:
金融资产 财富效应 异质性 家庭消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加,家庭资产结构从单一的储蓄型资产转变为丰富多样的风险型金融资产,其配置金融资产的异质性导致了家庭资产选择和消费行为的差异。本文通过实证检验了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及其财富效应,结果显示:城镇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对城镇家庭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而金融资产占比的影响不显著,金融资产占比、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三个变量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均不显著;分组情况下,影响高收入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是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而对于高收入城镇家庭消费结构、低收入城镇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维度的三个变量对其的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
城镇家庭 金融资产配置 财富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志英
利用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开始发布的住户部门流量金融资产年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ECM模型分析我国居民家庭持有的各类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手持现金、存款和股票的财富效应不显著;债券、保险资产存在负的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因此,在促使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效率,稳定投资者预期,并尽快完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体制,才能充分发挥金融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舒建平 吴扬晖 唐文娟
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改变,且这种变化会因居民的个体特征及家庭的区位条件差异而不同。采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追踪调查(CHFS)数据的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收入与定期存款占比呈倒U型关系,与总风险资产占比及股票资产占比呈U型关系,表明中国家庭具有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当户主年龄由年轻→中年→老年转变时,家庭人均收入与定期存款占比之间的关系由U型→U型→倒U型转变,与总风险资产占比及股票资产占比的关系由倒U型→倒U型→U型转变;本科以下学历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未能有效降低其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本科以上学历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其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家庭遭受健康冲击会增强预防性储蓄动机;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较低,更倾向于配置风险资产及股票资产。因此,应加快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升医疗、住房、养老和教育保障力度,有效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而释放家庭金融产品消费潜力,促进现代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振 王春燕 臧日宏
针对家庭异质性特征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问题,利用Probit模型、Tob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异质性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发现:家庭异质性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制定家庭金融政策应该充分考虑家庭异质性特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德发 汪雪瑶
家庭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影响着整个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真实数据,从家庭结构、金融知识水平、收入水平、健康状况、财富状况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家庭的异质性,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异质性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异质性与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和盈利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行为。其中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收入水平的提高、财富数量的增长将会促进家庭进入金融市场,配置较多金融产品并获得盈利,金融知识的增加有助于家庭进入金融市场并提高盈利水平,健康状况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较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利华 王倩 刘雨晴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低收入人群收入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助推家庭合理配置金融资产从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论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库,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家庭金融市场参与、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以及分散程度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农村家庭。其原因可能是以“工具排斥”“自我排斥”以及“营销排斥”为表现的“数字鸿沟”和“知识鸿沟”抑制了农村居民合理配置金融资产的可行性。根据以上结果,论文从金融素养、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供给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数字鸿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熊剑庆 王少锟
本文借助消费函数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分析了金融资产财富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将金融资产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归纳为实际收入效应、预期收入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信心效应、托宾q效应、替代效应等六种效应。除替代效应是负的财富效应外,其它效应均为正的财富效应,而金融资产财富效应的差异性既是上述各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影响金融资产变动的因素存在差异的结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旭鹏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来论证参保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参保养老保险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对金融总资产及各类金融资产的投资;第二,参保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参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类强制险同样能够显著促进家庭对各类金融资产的投资,而参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类自愿险对风险性和保障性金融资产会产生抑制作用,而对稳健性金融资产配置同样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养老金并轨 家庭金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进军
运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情况,实证中系统考虑了家庭异质性影响因素。主要的发现有:风险性金融资产比例在家庭资产净值达到约170万后开始下降,样本家庭的平均资产净值远离下降点;信贷约束的存在降低了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家庭房产和风险金融资产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健康状况、家庭医疗支出对医疗保险计划的影响至关重要;风险性金融资产比例在户主年龄达到约58岁后开始下降,样本家庭户主的平均年龄接近下降点。这些实证结论为政府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家庭异质性 风险金融资产 系统实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艺 李娜
文章利用最新公布的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调查数据,考察房产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探讨其中存在的异质性。实证结果显示:(1)有房家庭的总消费较无房家庭高;(2)家庭房产总值对家庭总消费及食品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房产财富消费弹性小于金融资产;(3)房产数量越多,房产总值对家庭总消费的影响越小。在制定拉动需求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房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关键词:
房产 财富效应 家庭消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小华 李昕儒 宋檬 马小珂
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三农”金融服务中面临的缺乏标准抵押物的“痛点”和信息不对称的“堵点”,有望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让广大农民得以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差异,进而基于不同等级的数字鸿沟展开异质性讨论。研究表明:(1)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但明显更有利于城镇家庭,即城乡间存在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差距拉大的危险;分维度来看,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也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且更有利于城镇家庭。(2)数字鸿沟是制约数字金融发展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城乡家庭都逾越一级和二级数字鸿沟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即数字金融发展要更好地促进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提升,其关键在于缩小数字鸿沟。因此,必须加快构建数字金融的包容性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培育的体制机制,不断弥合“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提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虞群娥 黄怡欣 边元仪 江思远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加不仅影响了宏观经济,也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特别是对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产生了较大影响。正是如此,本文首先结合微观居民家庭和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分析居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及其深度;其次,考虑到居民家庭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存在识别差异,以金融素养高低、是否拥有自住房、家庭收入高低、性别、是否健康、婚姻状况为分类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类后进行回归检验。结果显示,内部因素(个体特征和背景风险)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存在与以往研究相一致的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作为外部宏观因素显著抑制了我国居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
资产配置 金融资产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楷卉
文章基于CFPS、CHFS、PKU-DFIIC调查研究报告,以2011—2018年中国26个省份中30014份农村家庭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城乡数字鸿沟与数字普惠金融双视角切入,分别研究二者及交互项作用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果,进一步研判具体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显著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增加农村家庭财富;随着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普及广度的增加,城乡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应逐渐被削弱。此外,城乡数字鸿沟通过负向影响家庭收入与资产配置,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扩大家庭收入与合理配置资产,增加农村家庭财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楷卉
文章基于CFPS、CHFS、PKU-DFIIC调查研究报告,以2011—2018年中国26个省份中30014份农村家庭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城乡数字鸿沟与数字普惠金融双视角切入,分别研究二者及交互项作用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果,进一步研判具体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显著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增加农村家庭财富;随着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普及广度的增加,城乡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应逐渐被削弱。此外,城乡数字鸿沟通过负向影响家庭收入与资产配置,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扩大家庭收入与合理配置资产,增加农村家庭财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