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7)
- 2023(9177)
- 2022(7633)
- 2021(7236)
- 2020(5780)
- 2019(13689)
- 2018(13324)
- 2017(23653)
- 2016(14339)
- 2015(16573)
- 2014(17142)
- 2013(16057)
- 2012(15053)
- 2011(13822)
- 2010(14135)
- 2009(12826)
- 2008(12750)
- 2007(11900)
- 2006(10244)
- 2005(9227)
- 学科
- 济(52880)
- 经济(52835)
- 管理(30600)
- 业(29565)
- 方法(24020)
- 企(21643)
- 企业(21643)
- 数学(21594)
- 教育(21567)
- 数学方法(21314)
- 农(20241)
- 中国(20171)
- 农业(13767)
- 财(13420)
- 学(12773)
- 业经(12718)
- 地方(12064)
- 理论(11652)
- 发(9938)
- 贸(9529)
- 贸易(9526)
- 易(9231)
- 教学(8990)
- 制(8986)
- 发展(8448)
- 展(8322)
- 技术(7511)
- 和(7458)
- 银(7281)
- 银行(7261)
- 机构
- 大学(202759)
- 学院(199900)
- 济(72892)
- 经济(70922)
- 研究(70784)
- 管理(67101)
- 理学(57942)
- 理学院(57070)
- 管理学(55756)
- 管理学院(55351)
- 中国(45936)
- 京(44319)
- 科学(43681)
- 范(38485)
- 师范(38252)
- 所(35835)
- 教育(35173)
- 农(34381)
- 财(33249)
- 研究所(32759)
- 江(32140)
- 中心(31904)
- 师范大学(31046)
- 业大(29402)
- 北京(28760)
- 农业(26890)
- 财经(26440)
- 技术(25737)
- 州(25393)
- 院(25048)
- 基金
- 项目(128418)
- 研究(102482)
- 科学(101256)
- 基金(87221)
- 家(74589)
- 国家(73749)
- 科学基金(61518)
- 社会(61295)
- 社会科(57578)
- 社会科学(57559)
- 教育(55681)
- 省(53275)
- 划(46396)
- 编号(46017)
- 基金项目(45676)
- 成果(40383)
- 自然(36709)
- 自然科(35791)
- 自然科学(35779)
- 课题(35339)
- 自然科学基金(35108)
- 资助(34657)
- 重点(30750)
- 发(29921)
- 部(29863)
- 年(29538)
- 创(26881)
- 性(26811)
- 项目编号(26766)
- 规划(26761)
共检索到301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宇航 杨东平
本文基于对中国人民大学CGSS"2008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描述1980年-2008年间城乡学生高等教育机会的演变轨迹,并对其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城乡学生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长期存在,结构性差距凸显,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更多被城市学生占据,这一现象在1999年扩招之后更加明显。在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过程中,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和高中进入大学这三次教育分流均产生重要影响,义务教育的影响程度比高中教育更为强烈,初中升高中最为关键。学生的年龄和教育阶段越低,家庭经济背景和学校教育背景特征越明显。在家庭背景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基础教育对农村学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金木
根据教育机会获得模型,家庭背景中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与个人能力等交互影响着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建国以来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影响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建国初期政治标准与能力标准并存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单一政治标准,经济与文化影响完全被阻断;改革开放以来,能力标准被重新确立,家庭政治背景开始弱化,经济因素的作用逐渐凸显,文化的影响始终持久有力。面对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现实,如何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构建自由而又公正的教育体系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机会分配 政策演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孟凡强 初帅 李庆海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城乡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上升,但这一比例攀升是否在城乡间同步,高等教育扩张能否有效缓解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引起学界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3)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研究发现:扩招政策对提高城乡居民获取高等教育机会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这种机会在城乡居民间的分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说明扩招政策实施后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更加严重。对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扩招政策通过家庭特征对城乡居民产生的差异化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教育机会不平等 城乡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邵宜航 徐菁
本文从量与质两个方面探讨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不同阶层子辈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演化情况。我们首先构建理论模型解析高等教育扩张如何影响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高等教育选择。理论分析解释了高等教育扩张将有助于缩减高等教育机会量的不平等,即缩小不同收入阶层间子辈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不平等;但高等教育扩张可能导致高等教育机会质的不平等加剧,即阶层间高水平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状况可能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利用我国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随着高考录取率的逐步提升,家庭的经济背景对子辈上高等院校(大专以上)的影响不断减小,但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教育机会 不平等演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沈鸿敏
本文首先通过招生来源比例这一指标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升学机会省间差异的现状,并运用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升学机会省间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其次,对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升学机会省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的新生来源计划制度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及其改革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邓飞 傅文晓
新中国70年的教育发展既表现为伴随时代发展不断提高的受教育年限与持续扩大的升学机会,也表现为城乡二元分隔衍生的结构性教育不平等,更交叠着省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的附加影响,综合刻画着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复杂演变轨迹。采用CGSS数据建立多层次模型进行实证验证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体教育不平等程度随时代发展而递减,但城乡人口结构性不平等程度却在起伏后扩大;省域教育不平等则既有区域内的趋同效应,又有省区间的显著差异;不同层级受教育者的升学机会主要受到教育扩张和优势群体机会享有比例的影响,目前高中教育是决定教育不平等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教育不平等 教育扩张 城乡结构 演变轨迹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陆雪琴 马汴京 陈慧文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2015年数据,利用1999年高校扩招这一政策冲击,研究高等教育扩张对阶层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扩招总体上缩小了阶层间相对教育机会不平等,在变换了出生队列分界年、度量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仍然成立。扩招引起的阶层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缩小仅发生在省属高校,扩招对教委直属或部委所属高校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没有显著影响,而在地区所属高校中扩招反而扩大了教育机会不平等。进一步分析发现,扩招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与家庭经济能力、人员和信息流通以及家庭教育背景有关。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机会不平等 社会阶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桂庆平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三十多年来,在男女生参与高等教育的机会均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呈现出"男少女多"现象;除重点高校外,女生在普通本科及专科院校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学科分布中"男工女文艺"现象一直存在且日益明显;选择基础学科的男女生人数趋于减少,而选择热门的应用学科的人数却增长较快。为了促进两性自由充分的发展,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性别敏感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吸引优秀的男生立志从教;通过倾斜政策与激励措施,引导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基础学科,同时要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做出更加科学的选择。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性别差异 性别平等指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光
笔者使用2012年中国31个省、市的调查数据,估算城乡劳动者在城镇就业的教育回报率,区分人力资本回报和就业机会不平等对教育回报的影响,研究城乡教育回报差异的形成原因和城乡工资差距问题。结果表明,忽略农村劳动者在城镇和农村就业的选择问题会导致农村教育回报率被严重低估,修正后的城乡教育回报差异明显缩小;就业机会不平等是造成城乡教育回报差异和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的城乡差距并不明显。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消除家庭背景所致的就业机会不公是缩小城乡教育回报差异、激励农村劳动者接受更多教育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绍宾
当前城乡之间基础教育不平等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融资制度差异、可及性差异和办学条件的差异等三个方面。文章的实证分析表明,城乡基础教育差异对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显著性影响。因此,改革现行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等化,对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城乡 基础教育差异 收入差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立娟
宏观社会结构中的户口分割所带来的教育机会分化与家庭内部资源配置和行动选择的微观机制共同作用于家庭内部所有子女的教育获得,在兄弟姐妹之间生产出差异化的教育结果。采用2010年CFPS数据,在出生同期群视角下对家庭内部教育不平等作用机制和历史演变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农村家庭内部有更高的教育不平等,但这种户口导致的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渐消减;1980年以后,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对家庭内部教育均等化的积极作用开始凸显;父母教育程度的提高更利于促进农村家庭子女教育的均等化;子女数量对家庭内部教育不平等的扩大作用逐渐上升。其中,早期家庭内部儿子的教育较为均等,但随着教育的性别差异的缩小,儿子数量和女儿数量对家庭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惠
作为世界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欧洲有着悠久的学生流动发展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人才争夺战的日趋白热化,跨境学生流动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面对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国际局势,欧洲实施了革命性的区域高等教育改革,其学生流动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回溯欧洲高等教育领域学生流动的历史发展轨迹,探析其当代发展特点与趋势,得出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学生流动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欧洲 高等教育 学生流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波
以CHIP(2013)中1980—1989年出生的居民为样本,运用参数法与夏普利值分解方法测度高等教育质量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测度结果表明,相比于能否接受高等教育中的机会不平等,高等教育质量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是其两倍;在高等教育质量差距中,父母受教育水平、高中教育质量、父母工作类型是导致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谭细龙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 ,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配置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权利 平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梦冰 李实
随着中国城镇住房分配体制的转型,居民的居住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住房的不平等状况。基于2002年和2013年的城镇和农村的住户调查数据,本文从住房面积和房产价值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住房不平等的总体状况。研究发现,在住房市场化体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从财产所有权上的住房均等化有所提升,家庭居住面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均居住面积分布的不均等程度却进一步扩大。房产价值的不平等分析表明,虽然这一时期居民的住房财富高速增长,但城乡内部和城乡之间的房产差距都急剧扩大。基于回归分解的方法考察住房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后发现,区域差异、收入差异和人力资本是造成居民房产价值分布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住房 房产价值 不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