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4)
2023(10148)
2022(8352)
2021(7839)
2020(6002)
2019(13722)
2018(13548)
2017(25457)
2016(13806)
2015(15447)
2014(15338)
2013(15457)
2012(14751)
2011(13749)
2010(13923)
2009(12903)
2008(12663)
2007(11616)
2006(10697)
2005(9733)
作者
(40250)
(34381)
(33577)
(31590)
(21219)
(16532)
(15183)
(13279)
(13066)
(12092)
(11620)
(11431)
(10849)
(10800)
(10336)
(10090)
(10087)
(9882)
(9722)
(9537)
(8700)
(8481)
(8262)
(8114)
(7757)
(7700)
(7612)
(7354)
(7033)
(6796)
学科
(66050)
经济(65986)
(50206)
(42014)
农业(33612)
管理(30380)
地方(23841)
中国(22637)
业经(20139)
(18615)
企业(18615)
(15895)
方法(15233)
数学(13027)
数学方法(12930)
农业经济(12884)
(12559)
发展(12205)
(12184)
地方经济(11176)
(10960)
环境(10805)
(10385)
(10337)
银行(10327)
(10174)
金融(10172)
(10132)
(10076)
贸易(10064)
机构
学院(199305)
大学(191532)
(83441)
经济(81529)
研究(74286)
管理(73679)
理学(62229)
理学院(61470)
管理学(60559)
管理学院(60178)
中国(58398)
(54566)
科学(45206)
(42511)
农业(40976)
(37958)
业大(35484)
中心(35379)
(34623)
研究所(34034)
(33379)
(30068)
师范(29854)
(26894)
(26813)
北京(26740)
财经(26018)
(25874)
农业大学(25032)
(24523)
基金
项目(128842)
科学(100798)
研究(100656)
基金(89524)
(77121)
国家(76251)
科学基金(64506)
社会(63808)
社会科(59833)
社会科学(59816)
(54077)
基金项目(48240)
编号(44352)
(43136)
教育(42850)
自然(37909)
自然科(36757)
自然科学(36750)
自然科学基金(36040)
(35608)
成果(35391)
资助(33857)
(31509)
课题(30126)
发展(29193)
(28691)
重点(28541)
(27547)
(26543)
国家社会(25982)
期刊
(111393)
经济(111393)
(61024)
研究(59889)
中国(52057)
农业(41480)
学报(30224)
科学(30222)
业经(26194)
(23641)
大学(23598)
教育(23561)
管理(23035)
(22802)
金融(22802)
学学(21997)
(19207)
技术(17501)
问题(16043)
农业经济(15551)
农村(15276)
(15276)
资源(14261)
经济研究(14024)
(12051)
世界(11983)
经济问题(11936)
财经(11619)
图书(11571)
(10655)
共检索到323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俊梁  
苏南是全国城乡发展比较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地区。苏南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表明,实现城乡和谐重在发展农村,而发展农村又重在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为人力资源存量的充分利用,其二为人力资源品质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在政府宏观指导和财政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利益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的主体参与意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苏南地区以其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其农村劳动力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但只是低水平和低层次的充分就业。在苏南产业结构升级的形势下,农村人力资源边际生产率递减的趋势将趋强,这是苏南新农村建设的隐忧。依托苏南区位优势,培育联系城乡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是苏南新农村建设取得长期成效的必然要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评生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发挥好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应坚持以城带乡,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欧书阳  吴江  
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素质必须依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跳出农村的局限,拓展视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城乡产业调整升级联动、城乡市场统一协调、城乡文化交流融合,才能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坚实持久的基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玲妹  
构建现代和谐社会需要以高素质人力资源作基础,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没有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应有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全面,这与经济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本需求之间、农民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之间很不平衡矛盾越来越突出。有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切实把农民由人力资本贫困者转变为人力资本“小康者”,才能在农民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玉媚  楚晓琳  汤德喜  贾宪威  
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在当前的"三农"问题中,如何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四川省在统筹城乡之路上面临的且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在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存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中应走一条经济发展产业拉动之路。并认为四川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应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产业拉动为动力,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手段,最终达到城乡和城乡劳动者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同时,还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产业拉动思路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三点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温晶  
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中,城乡统筹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开发,也没有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唯有通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强农民素质素养,农民才能够运用政策、市场、科学技术等因素来提高经济收入,所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这是消除城乡差异,促进城乡协调稳定发展的强有力对策。基于此,本文指出了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可以解决好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问题,解决好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一现实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童举希  施杨  
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有着较好的基础,但相对较高的目标和任务同样对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在分析苏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苏州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为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童光荣  郭笑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必须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市场化的进程 ,重点培育农村教育资本市场 ,提倡社会共同办教育 ,鼓励民间资本对教育进行投资。知识经济条件下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农村教育市场化。推进农村教育市场化 ,切实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农村教育市场化是农村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尧  
本文从解决农村贫困的核心战略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呼唤农村教育改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呼唤农村高等教育发展;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不是梦;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对策五个方面,论述了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由之路的新观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治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轶楠  
在影响"三农"问题解决的诸多因素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影响至深的根本问题,尽快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无疑迫在眉睫。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之后才是持久的,才是永远不会变旧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凤珠  
本文根据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即农村城市化;讨论了农村城市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关系;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从思想、制度、管理服务机制、就业、收入、教育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新农村建设是意义深远的一项战略举措,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内容。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注重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环境等外在面貌,更要注重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有序开发。新农村建设的五项目标要求有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做支撑,但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禀赋,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