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74)
- 2023(20220)
- 2022(17245)
- 2021(16018)
- 2020(13227)
- 2019(30261)
- 2018(29946)
- 2017(57627)
- 2016(30933)
- 2015(34704)
- 2014(34391)
- 2013(33792)
- 2012(31269)
- 2011(28154)
- 2010(28122)
- 2009(26002)
- 2008(25025)
- 2007(22144)
- 2006(19654)
- 2005(17106)
- 学科
- 济(131224)
- 经济(131090)
- 业(88593)
- 管理(84682)
- 企(64935)
- 企业(64935)
- 方法(55522)
- 农(53131)
- 数学(48662)
- 数学方法(48062)
- 中国(37510)
- 农业(35294)
- 业经(31803)
- 地方(31482)
- 财(31087)
- 学(25105)
- 制(23997)
- 贸(23439)
- 贸易(23425)
- 易(22657)
- 技术(20034)
- 环境(19895)
- 银(19777)
- 银行(19729)
- 理论(19592)
- 融(19236)
- 金融(19231)
- 发(19142)
- 行(18924)
- 和(18627)
- 机构
- 学院(433851)
- 大学(430953)
- 济(176163)
- 经济(172417)
- 管理(171041)
- 理学(148224)
- 理学院(146625)
- 研究(144918)
- 管理学(143969)
- 管理学院(143189)
- 中国(110248)
- 京(91123)
- 科学(88605)
- 农(81506)
- 财(78987)
- 所(71481)
- 中心(67668)
- 业大(67450)
- 研究所(64761)
- 江(64616)
- 财经(62978)
- 农业(62391)
- 范(58492)
- 师范(57965)
- 经(57570)
- 北京(57146)
- 经济学(52712)
- 院(52639)
- 州(52389)
- 经济学院(47599)
- 基金
- 项目(297721)
- 科学(234890)
- 研究(220114)
- 基金(215468)
- 家(186665)
- 国家(185031)
- 科学基金(159920)
- 社会(139981)
- 社会科(132380)
- 社会科学(132349)
- 省(116930)
- 基金项目(113989)
- 自然(102504)
- 教育(101195)
- 自然科(100130)
- 自然科学(100106)
- 自然科学基金(98281)
- 划(97511)
- 编号(91171)
- 资助(88306)
- 成果(73063)
- 重点(66172)
- 发(66146)
- 部(65570)
- 课题(62202)
- 创(61552)
- 国家社会(57474)
- 创新(57400)
- 科研(56455)
- 教育部(56393)
- 期刊
- 济(197771)
- 经济(197771)
- 研究(126134)
- 中国(89062)
- 农(80475)
- 学报(66706)
- 科学(62590)
- 管理(60501)
- 财(58328)
- 农业(54701)
- 大学(52042)
- 教育(49415)
- 学学(49209)
- 融(41217)
- 金融(41217)
- 技术(38523)
- 业经(37612)
- 经济研究(30030)
- 财经(29856)
- 问题(26867)
- 业(26216)
- 经(25540)
- 版(21617)
- 图书(21499)
- 科技(20681)
- 技术经济(20536)
- 理论(19901)
- 商业(19750)
- 资源(19592)
- 现代(19348)
共检索到644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程海波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地矛盾突出,致使农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村家庭增收,密切城乡联系的重要途径。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无疑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伴随而来的是农村与城市间的阶层分化更加明显,而城市和农村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因此,衡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发展的正负效应,进而探讨缓解城乡矛盾,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实证研究 小城镇建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倩文 许秀川 邓宗兵
城市和农村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分,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是城乡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城乡关系理论出发,剖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农民收入提高、再配置劳动力和促进农村发展等的积极效应,并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从城市、农村和政府三方面进行应对解决。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晶晶
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波及诸多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但目前这二者之间协调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何化解这些困境,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劳动力转移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晶晶
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波及诸多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但目前这二者之间协调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何化解这些困境,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劳动力转移 协调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邱曙辉 徐文平
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支持三农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现状出发,分析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持 三农 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文金 尤彬 王燕兰
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活水平、消费环境等因素,潜在消费需求旺盛的农村消费信贷仍发展缓慢,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消费信贷服务的比例不高。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已经成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他们消费欲望强烈,但消费信贷获得能力较弱。我们以鹰潭市农村消费及其信贷为实证研究对象,农村消费信贷配给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消费信贷 因素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穆文龙,苗建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樊士德 姜德波
劳动力外流后,无论是形成转移刚性即不回流还是回流,都会对区域间的企业转移行为和整个产业转移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区域能否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围绕地区差距抑或区域协调发展,从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回顾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地区差距间的内在关系,从理论研究视角回答了三个重要问题:劳动力流动究竟熨平还是拉大了地区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究竟孰因孰果?产业转移能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将劳动力流动进行内生化,建立其对产业转移与地区差距研究的新的分析框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凤鸿 伊文君
本文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伴随发生、二者应当协调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以山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并研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探索能够使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和谐发展的政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纯彬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进程的协调关系。认为,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不发展的协调;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是发展中的初步协调;现在应着力解决走向成熟协调的十个突出问题:建立最低工资制;八小时工作制;劳动环境和劳动保护;农民工住房;农民工养老保障;农民工医疗;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工资拖欠;进城交通成本。本文还认为,我国大多数农区大多数农户,其所经营的农业实际早已破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业还能维持再生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民还能维持生计?主要靠2亿多农民进城做工和在乡镇企业做工。他们给农户每年带来约一万亿元的收入,支撑中国农业和农民生活的真正秘密正在于此。改革开放...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工 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继云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云南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滞后、现行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力保障权利、坚持多元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等是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良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孙文金 安月婷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本文阐明了金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性,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阐述了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要。为进一步探讨鹰潭金融供给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基于鹰潭1003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需求和供给的视角考察鹰潭农村的金融抑制现象。通过采用部分可观测的二元常态机率模型,正确描述农户贷款有效需求和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对农村金融抑制的影响,并为鹰潭金融机构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谭华清 周广肃 王大中
本文首次讨论了中国的新农保对于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分析表明,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家庭要比没有参加新农保家庭外出的概率要高2%左右。新农保这一影响存在"保障"效应和"收入"效应等两种效应。对于未满60周岁的个人,新农保主要通过"保障"效应促进农民外出就业。因为未满60周岁不能马上获得养老金,但是由于购买了养老保险,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促进农民外出就业。对于已经年满60周岁的个人,参加新农保能够马上获得稳定的养老金。这一笔收入有助这些老年人照顾自己以及家庭中的孩子,从而促进家庭中中青年的外出就业,这就是"收入"效应。最后,工具变量方法的结果也支持上述发现。
关键词:
新农保 城乡劳动力转移 养老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恒周 郭玉燕
在征地制度改革中,农民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对征地制度的满意与否是评价征地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在实际征地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意愿常常被忽视,导致农民对征地制度的不满。本文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南京市、鹰潭市两地问卷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并作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被征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非农收入比重、被征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地区变量等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年龄、老人及儿童在家庭中的比重、土地所有权归谁所有和征地权由谁决定等因素都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作用。农户在征地过程中是否具有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俞伯阳
选取1987-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误差修正模型系统检验城镇和农村的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联动关系;分析城乡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差距对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联动关系强于农村,城乡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差距的变动会对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造成影响。因此,应充分运用现有城乡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加快积累城乡劳动力人力资本增量等手段来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