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76)
- 2023(18247)
- 2022(15673)
- 2021(14460)
- 2020(11960)
- 2019(27014)
- 2018(26923)
- 2017(50505)
- 2016(27597)
- 2015(30946)
- 2014(30722)
- 2013(30198)
- 2012(27912)
- 2011(25286)
- 2010(25519)
- 2009(23731)
- 2008(23023)
- 2007(20249)
- 2006(18062)
- 2005(16390)
- 学科
- 济(110509)
- 经济(110364)
- 管理(79663)
- 业(74864)
- 企(61197)
- 企业(61197)
- 方法(42428)
- 数学(35738)
- 数学方法(35307)
- 农(33312)
- 中国(33004)
- 财(29167)
- 业经(27659)
- 地方(27552)
- 学(25033)
- 制(24740)
- 农业(22247)
- 贸(19890)
- 贸易(19873)
- 银(19293)
- 银行(19244)
- 易(19204)
- 环境(18743)
- 行(18507)
- 融(18381)
- 金融(18377)
- 理论(18100)
- 和(17845)
- 技术(17316)
- 务(16971)
- 机构
- 学院(388329)
- 大学(388059)
- 济(151374)
- 管理(148748)
- 经济(147828)
- 研究(136290)
- 理学(127065)
- 理学院(125570)
- 管理学(123368)
- 管理学院(122672)
- 中国(102893)
- 科学(84735)
- 京(84329)
- 财(73011)
- 所(69233)
- 农(65098)
- 研究所(62578)
- 中心(61228)
- 江(59591)
- 业大(57800)
- 财经(56537)
- 范(54094)
- 北京(53632)
- 师范(53586)
- 经(51164)
- 农业(50410)
- 院(50137)
- 州(48046)
- 经济学(44624)
- 师范大学(43319)
- 基金
- 项目(261477)
- 科学(205256)
- 研究(193340)
- 基金(187628)
- 家(163705)
- 国家(162288)
- 科学基金(138663)
- 社会(120606)
- 社会科(114060)
- 社会科学(114035)
- 省(102912)
- 基金项目(99454)
- 自然(89228)
- 教育(88375)
- 自然科(87051)
- 自然科学(87033)
- 划(86762)
- 自然科学基金(85423)
- 编号(80068)
- 资助(76023)
- 成果(65712)
- 重点(59251)
- 发(58983)
- 部(56702)
- 课题(55925)
- 创(54312)
- 创新(50681)
- 制(49623)
- 科研(49535)
- 国家社会(49112)
- 期刊
- 济(177767)
- 经济(177767)
- 研究(119354)
- 中国(83827)
- 学报(61754)
- 农(61215)
- 科学(58017)
- 管理(56148)
- 财(55337)
- 教育(48331)
- 大学(46850)
- 学学(43937)
- 农业(42005)
- 融(36500)
- 金融(36500)
- 技术(33201)
- 业经(30795)
- 经济研究(27478)
- 财经(27204)
- 经(23206)
- 问题(22759)
- 业(21228)
- 图书(20632)
- 科技(19240)
- 版(18584)
- 理论(18380)
- 资源(17991)
- 现代(17725)
- 技术经济(17555)
- 商业(17106)
共检索到593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林丹
笔者总结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制度缺陷,比较三种改革的办法,提出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征地补偿机制,指出只有将土地出让金平衡地投入到农村和城市两个区域,合理界定归公的土地增值收益比例,保护农民权益,才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 征地补偿 机制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华杰
基于对不同类别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后发现,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模式及其策略,方能有效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凡 王欢 王之扬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丽霞
统筹城乡发展对城乡公共图书馆传统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针对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这一重要转型时期城乡公共图书馆如何把握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实现协调发展的初步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丽娜 宋慧勇
文章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背景,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再到协同发展的政策取向变迁。区域协调是发展目标,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则是手段与路径。在比较优势发生动态变化、区域发展经济联系与空间依赖客观存在的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协同发展通道网络,完善要素共享市场体系奠定区域协同发展基础,以创新协同促成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主线,实现生态治理联动形成的外部协同动力,并以此构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创新的基本框架,有效推动不同类型区域共赢式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
区域协调 要素共享 创新协同 生态治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丽娜 宋慧勇
文章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背景,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再到协同发展的政策取向变迁。区域协调是发展目标,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则是手段与路径。在比较优势发生动态变化、区域发展经济联系与空间依赖客观存在的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协同发展通道网络,完善要素共享市场体系奠定区域协同发展基础,以创新协同促成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主线,实现生态治理联动形成的外部协同动力,并以此构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创新的基本框架,有效推动不同类型区域共赢式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
区域协调 要素共享 创新协同 生态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海峰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农村面貌将发生改变。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问题,为此,从当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考虑,应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荣涛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平衡性,关键在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仍存在市场机制及互助机制不健全、合作机制不完善、扶持不到位、生态补偿机制和跨行政区协调议事机制差等问题,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不断提出新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应以协调发展理念构建协同联动机制,以开放发展理念构建合作共赢机制,以共享发展理念构建互助共建机制和扶持共享机制,以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以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平台创新示范机制,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议事协调机制和法治保障机制,使八大机制形成多目标、多主体、多手段、多程序的系统合力,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新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应博 刘震涛
两岸在签订ECFA后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双方产业的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和特点,探讨两岸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目前的合作情况,剖析其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从技术创新与转移、产业共同治理以及资源共享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建立产业协同机制。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双方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构想。
关键词:
ECFA 产业转移 协调发展 两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晓青 洪尚群 段昌群 曾广权 夏丰 陈国谦 叶文虎
环境问题环境资源关系已成为重要的区际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极大的影响和抑制区域协调发展。本文首先探讨区际环境问题和环境关系的成因、类型、数量动态、时空演变格局;独创性的剖析区际环境关系、区际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深刻根源。深入研究区际生态补偿作用和影响,指明缺乏补偿是江河上游与下游地区间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指出区际生态补偿体系应由政策法律制订机构、补偿计算机构、补偿征收管理机构等组成;同时着重研究计算策略思路、计算方法、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表达等区际生态补偿计算有关问题;分析建立区际生态补偿机制在环境资源管理体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移支付制度)、环境影响数量技术、...
关键词:
区域 生态补偿 环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洁 姚萍 徐玲 陈志刚
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在对比分析南京市近十年来两次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改革方案的基础上,从区片综合补偿、接轨城镇社保、设立调剂资金三方面,着重介绍了2011年征地新政的亮点。最后,分别从政策条款分析和抽样调查评价两方面,评判了南京市征地制度改革的绩效。结果显示,南京市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改革遵循着一条市场化、一体化、公平化的演进路径,并始终关注对被征地农民生计的有效保障。作为我国首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南京市近年来的政策改革经验为有序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静
农业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有效分析农业经济和乡村旅游市场信息,有利于推动两者的协调发展。十九大上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成为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对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进行分析,其次介绍大数据下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最后探讨两者结合发展的策略,提升乡村经济整体发展质量。
关键词:
大数据 农业经济 乡村旅游 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啊米娜 杨阿维
本文以我国2010-2020年各省份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进行分析,旨在为各地区加速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提高;降低城乡收入差异性能够促进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提高基础设施水平能够促进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促进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提高金融支持力度可以推动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利哲 张佳丽
《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使用人单位受到的法律约束大量增加,导致短期人工成本及管理费用不同程度地增加。面对这一现实,如何做到更好地实现组织既定的长远战略目标,变不利为有利,这是任何用人单位都要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在选择促进实现共赢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既适应大量法律的约束,又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新型的"强对称式劳动关系管理模式"。
关键词:
共赢 用人单位 管理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文荣 王鹏飞 叶俊焘
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协调发展度模型、聚类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2002-2012年30个省域城乡协调度的动态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各省的城乡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省份间增长差异明显;整体上城乡协调度出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协调度高的省份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协调度低的省份主要集聚在"黑河-腾冲"线以西的地区;江西、安徽、辽宁3个省份表现出局部空间异质性。最后,结合地理二元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等理论尝试解释了地理单元间的相互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