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9)
2023(12062)
2022(10302)
2021(9429)
2020(8197)
2019(18725)
2018(18610)
2017(35756)
2016(19625)
2015(22596)
2014(22779)
2013(22528)
2012(20877)
2011(19032)
2010(19406)
2009(18195)
2008(17949)
2007(16327)
2006(14027)
2005(12318)
作者
(58545)
(49424)
(49403)
(46615)
(31247)
(23699)
(22459)
(19460)
(18547)
(17676)
(16907)
(16548)
(15608)
(15500)
(15413)
(15292)
(15117)
(14682)
(14240)
(14102)
(12294)
(12205)
(12193)
(11161)
(11116)
(11086)
(11060)
(10910)
(10045)
(9784)
学科
(91838)
经济(91758)
管理(57030)
(54370)
方法(46833)
(44171)
企业(44171)
数学(42401)
数学方法(41774)
(25591)
中国(21681)
(21539)
地方(20459)
业经(19003)
(17464)
农业(17371)
(14985)
贸易(14977)
(14469)
(14214)
理论(13954)
(13168)
财务(13119)
财务管理(13079)
(12678)
(12477)
金融(12474)
环境(12452)
企业财务(12379)
(12358)
机构
学院(292163)
大学(290232)
(116960)
经济(114392)
管理(113834)
理学(99185)
理学院(98061)
管理学(95985)
管理学院(95455)
研究(93222)
中国(70216)
(60475)
科学(59290)
(52587)
(49887)
(47382)
业大(44874)
中心(44337)
(43670)
研究所(43203)
财经(42481)
农业(39288)
(38473)
(37835)
北京(37629)
师范(37433)
经济学(36213)
(35110)
(33418)
经济学院(32986)
基金
项目(198671)
科学(156737)
基金(143932)
研究(142380)
(125510)
国家(124497)
科学基金(107288)
社会(89882)
社会科(85209)
社会科学(85183)
(79559)
基金项目(75880)
自然(70623)
自然科(69036)
自然科学(69020)
教育(68041)
自然科学基金(67758)
(66815)
资助(60484)
编号(58225)
成果(46634)
重点(45260)
(43837)
(42617)
(41380)
课题(40823)
创新(38550)
科研(38306)
教育部(37569)
大学(37077)
期刊
(123048)
经济(123048)
研究(77619)
中国(54173)
学报(46640)
(45655)
科学(42525)
(40980)
管理(39333)
大学(35185)
学学(33273)
教育(31123)
农业(31024)
技术(28195)
(24262)
金融(24262)
业经(21548)
财经(20933)
经济研究(19931)
(17872)
统计(17653)
问题(16375)
(16311)
(16260)
技术经济(15502)
决策(14720)
(14627)
商业(14143)
资源(13367)
图书(13301)
共检索到414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竟竟  
从区域系统视角构建城乡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并以河南省为实证对象,进行城乡相互作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城乡相互作用量与城市市区和县域经济实力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较之以人口规模表征城乡系统质量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城乡联系的实际水平;距离衰减规律在县域层面仍具有一定作用,但在市域层面不明显;城乡相互作用量分析模型在理论和方法上是对城乡相互作用量化研究的有益尝试,实践上可为各地加强城乡联系指明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晓康  
从1993年Case、Rosen和Hines的研究开始,经济学家利用博弈理论及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政府间的相互作用、相互竞争的程度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总结出多种实证模式。这些研究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公共经济学中关于政府竞争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级政府进行有效决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公共物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会娟  曲双石  陈锡康  
本文将通过构建城乡就业群体乘数,旨在衡量城镇、乡村就业人员的相互影响关系,城乡就业群体乘数借鉴了宫泽乘数模型的概念,研究了城镇、乡村两大就业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本文将着重于内部不同的就业群体之间直接拉动、完全拉动作用,为就业问题的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2007年全国城乡就业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结果显示增加城镇就业带来的就业群体拉动作用最优,尤其是对乡村就业的拉动作用最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惠彬  张丽阳  曹国华  
利用1989—2009年重庆市的相关数据,从金融相关比率、金融发展效率、保险深度三方面,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仅是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促进金融发展;重庆市的金融相关比率促进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动,金融发展效率与保险深度促进了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丽  黄超  刘琦杰  
基于产业转移与区域物流能力的相互关系,分析探讨了产业转移与区域物流能力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采取梯度系数法评估京津冀地区产业梯度,并运用模糊物元理论评估京津冀地区2004~2009年间的物流能力,综合实证结果进一步对探讨结论进行验证。产业转移通过推动物流产业带的形成、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业竞争力、改善物流环境和改变物流衔接模式影响区域物流能力;区域物流能力通过现代物流管理、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产业聚集、改善投资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产业转移。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能力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缺少前期规划、信息化水平仍然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玲  何怀金  韩玉梅  熊健杰  卢锦运  
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对城乡教育资源进行一体化配置已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共识,然而由于缺少科学可行的执行依据,在具体实施时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研究在城乡教育资源存量差异的假设前提下,构建了县(区)域内城乡一体化教育资源配置模型,按此模型对我国西部F县2009-2010年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作模拟计算,并与该县2009年、2010年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县(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具有显著效果,基本达成了为城乡资源配置提供科学模型和为考核政府教育投入绩效提供科学依据的研究初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江苏  骆华松  曹洪华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本文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用两地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来表达以往惯用的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然后以昆明市为例,用新的表达式测算了昆明市城区与各郊区县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区与郊区互动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晓雪  
本文通过建立VEC模型,进行相关协整分析,辅助以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湖北省1978-2009年间流通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流通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短期互动及长期均衡中均起到了单向的原因关系,这对于研究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梁喜  李东连  王秀模  
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和难题之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基于SUP-CCR-DEA模型,在保证整体效率最优的同时,增加政府进行区域补贴后的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最小化的约束条件,建立区域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模型,对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用锡尔系数进行验证。分析表明,通过政府补贴改变区域间居民的收入分配,可以改善区域经济公平性,也可增进整体经济效率;西部和中部地区应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在缩小四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同时,也要积极改善各大区域内部的经济公平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光一  杨淑平  
本文以GDP核算理论为基础,建立以需求导向为主的区域宏观经济需求模型,并应用山东具体数据,对模型中各有关假设条件进行逐步检验,对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对模型进行协整性检验;以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及模拟的准确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红启  
从产生原理的角度、用修正的Wilson模型刻画物流空间相互作用。根据该模型获得"作用强度"和"相互作用负荷"两个参数。作用强度的大小能够反映物流服务供给的合理与否;相互作用负荷增大的空间相互作用方向是进行物流设施建设的主要方位,由相互作用负荷的变化确定的物流设施的规划建设在空间方位上表现出交替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莉  
在对高技术产业进行科学定义与划分(详见本刊1989年第5期)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高技术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对于确定我国高技术产业和相关产业合理的投资比例,对产业结构调整并使之逐步高级化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高技术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互作用关系理论产业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用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其中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闫卫阳  王发曾  秦耀辰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端于西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是引进和实证,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机制和原理,考虑到断裂点模型应用较广,经过了较多的实践验证,重点探讨了该模型的缺陷、演进和扩展形式,从理论上论证了将空间分割原理和断裂点模型结合的扩展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影响空间和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物流分析、设施选址、市场影响力的分析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分析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演进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深刻的启发:地理学以复杂的自然、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最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小真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产生于上世纪末,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与应用已大大地超过了最初形态所显示的范围。进入六十年代以后,此模型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与物理学引力定律有本质区别,而且还能用一个模型衍生出内容丰富的模型体系,把原来的静态分析发展成为动态分析。在西方学术界,这一模型被认为是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然而,在我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晓莉  
以城市化、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理为理论基础,根据1978-2009年的时序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从长期来看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短期却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较大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城市化虽在长期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在短期则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力度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