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6)
2023(4975)
2022(3930)
2021(3544)
2020(2738)
2019(6046)
2018(5745)
2017(10316)
2016(5738)
2015(6356)
2014(6201)
2013(6115)
2012(5870)
2011(5401)
2010(5395)
2009(5107)
2008(5162)
2007(4935)
2006(4396)
2005(3887)
作者
(17195)
(14892)
(14767)
(13964)
(9197)
(7151)
(6393)
(5762)
(5540)
(5308)
(5043)
(5026)
(4638)
(4558)
(4525)
(4459)
(4388)
(4371)
(4250)
(4221)
(3672)
(3514)
(3487)
(3377)
(3356)
(3211)
(3188)
(3160)
(3081)
(2989)
学科
(27896)
经济(27860)
(17327)
管理(16080)
(13317)
(11872)
企业(11872)
方法(10998)
农业(10028)
数学(9499)
中国(9491)
数学方法(9339)
业经(8369)
(7719)
地方(6053)
(5923)
劳动(5906)
(5408)
(5035)
(4881)
(4715)
贸易(4711)
(4580)
农业经济(4557)
发展(4382)
(4377)
人口(3871)
理论(3869)
收入(3802)
(3709)
机构
大学(88770)
学院(88581)
(37269)
经济(36503)
管理(32210)
研究(29545)
理学(28117)
理学院(27790)
管理学(27173)
管理学院(27014)
中国(21918)
科学(18149)
(18048)
(17267)
(15911)
(14869)
财经(13914)
中心(13729)
研究所(13427)
(13374)
业大(13027)
经济学(12752)
(12698)
(12300)
农业(12187)
师范(12165)
经济学院(11585)
北京(10990)
(10529)
(10465)
基金
项目(59526)
科学(47471)
基金(44606)
研究(42665)
(39081)
国家(38722)
科学基金(33338)
社会(29491)
社会科(27944)
社会科学(27939)
基金项目(23313)
(22504)
自然(20437)
自然科(20044)
自然科学(20040)
自然科学基金(19676)
教育(19192)
(18758)
资助(17893)
编号(16509)
成果(13514)
国家社会(13118)
(13073)
重点(13072)
(12659)
(11836)
教育部(11439)
人文(11175)
科研(11146)
课题(11092)
期刊
(43395)
经济(43395)
研究(25567)
中国(20143)
(17779)
学报(16127)
科学(14642)
(13016)
大学(12758)
农业(12207)
学学(12171)
管理(11761)
教育(8569)
业经(7852)
财经(7482)
(6954)
金融(6954)
技术(6913)
经济研究(6812)
(6613)
问题(5644)
(5608)
(5195)
业大(4620)
统计(4609)
(4474)
技术经济(4434)
资源(4100)
(4098)
农业大学(4050)
共检索到132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谭华清  黄昊  张辉  周羿  
本文使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2008年农村住户调查(CHIP2008)数据,将最早外出时间在1984年到1992年之间的农民工定义为早期农民工,基于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完全,我们分析了他们在城乡劳动力转移中的先驱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早期农民工越多的地区,当地的农民外出的概率也越高,即城乡劳动力转移中存在先驱效应。考虑到信息传播的质量,我们根据早期农民工的平均教育以及当地其他农民的平均教育进行分组回归,发现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先驱效应越强。本文还发现,先驱越多的地区,当地外出的农民工的行业集聚特征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太勇  
作者指出托达罗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不符;作者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行为方程式和动态均衡转移率问题;从而修正和发展了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式;得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不必然加剧城市失业中的结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张勋  方文全  
本文考察了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了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机制。基准分析发现,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均可以带来显著的收入分配改善效果,即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可以同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因而总体上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还对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础设施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农业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居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谭华清  周羿  赵波  魏旭  
劳动力的空间自由流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中国而言,自1978年以来,近4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机制是成万上亿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部门的宏大变迁。随着中国劳动力增量的逐步下降甚至为负,如何盘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2002和CHIPS2013),从教育的外部性视角系统分析了农村地区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否会促进当地农民外出就业。研究发现,平均教育程度的增加对外出就业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力。首先,农村地区平均教育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进而抑制当地农民外出;另一方面,当地平均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增强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当地农民外出就业。因此,农村地区平均教育程度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取决于当地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当地的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强弱。文章最后使用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支持了上述研究发现。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农村地区的发展政策可能也要因地制宜。对当地企业发达或有潜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地区,可能提高农村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回乡创业更好;而对其他地区,可以完善农村社会网络,增强乡民联系,以更好地促进农民外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世勇  张克听  
一、引言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产业的演进,劳动力要素在产业间的配置经历着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第一产业产值占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例逐渐下降;同时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不断流向第二三产业寻求优化配置,表现为一种时间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金阳  周应恒  黄昊舒  
通过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区分农地产权的两种效应——生产率改进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成本降低效应,分析其对农业-非农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以及最终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农地产权强化未必能促进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部门转移,但是能够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如果城乡的资产分配状况不改善,仅仅依靠劳动力流动,城乡收入差距难以有较大改观。分别运用RUMi C微观调研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检验农地"大调整"和"小调整"对家庭非农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及省级层面的征地补偿费用(指代农地产权状况)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结果倾向于支持强化农地产权能够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尽管作用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秀芳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的人口转变带来了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1978-2013年三次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所引致的结构红利效应,从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视角探求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要因。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的结构红利效应确实存在。第一产业的结构红利除了少数几个年份外整体上为正,而第二、三产业由于劳动力的流动经历了由盲目到规范有序的过程,结构红利呈现出由负变正的趋势。此外,由于结构红利在整个周期存在波动性,2013年为人口红利拐点的观点并未被证实。鉴于此,应从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技能培训等多方面着手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倩文  许秀川  邓宗兵  
城市和农村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分,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是城乡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城乡关系理论出发,剖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农民收入提高、再配置劳动力和促进农村发展等的积极效应,并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从城市、农村和政府三方面进行应对解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大中  胡李鹏  董烈刚  
文章利用CHIPS2002农户调查数据,考察家庭财富与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财富对于农民外出就业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财富低于一定阈值,其增加会提高农民外出就业倾向;而当财富超过该阈值时,其增加反而降低外出就业激励。该倒U型影响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贫困地区和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相应的财富阈值较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史亮  
文章通过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是通过何路径来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进而提出发展非农产业、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布局;健全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市场;推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加大农村公共品的财政投入等相关政策建议,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肯堂  李大光  
论城乡一体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杜肯堂李大光本文认为,城乡一体化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长远目标,也是当前城乡配套改革、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加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而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红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且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贫穷的"三农"问题。为什么我国的"三农"问题难以解决,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这种基本态势不改变,其它措施都很难收到提高农业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