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0)
- 2023(6622)
- 2022(5347)
- 2021(4992)
- 2020(3903)
- 2019(8833)
- 2018(8408)
- 2017(16060)
- 2016(8973)
- 2015(9817)
- 2014(9843)
- 2013(9648)
- 2012(9362)
- 2011(8544)
- 2010(8975)
- 2009(8315)
- 2008(8343)
- 2007(7757)
- 2006(7172)
- 2005(6387)
- 学科
- 济(35928)
- 经济(35805)
- 业(25141)
- 管理(23993)
- 农(18594)
- 企(17400)
- 企业(17400)
- 中国(13024)
- 农业(12812)
- 方法(11875)
- 财(10451)
- 数学(10315)
- 业经(10251)
- 数学方法(10100)
- 策(8781)
- 地方(8487)
- 制(7653)
- 学(7583)
- 贸(6911)
- 贸易(6908)
- 及其(6848)
- 易(6715)
- 劳(6388)
- 劳动(6371)
- 银(6312)
- 发(6303)
- 银行(6299)
- 政策(6154)
- 行(6109)
- 融(5953)
- 机构
- 学院(133469)
- 大学(132036)
- 济(56029)
- 经济(54713)
- 研究(49147)
- 管理(49068)
- 理学(41766)
- 理学院(41219)
- 管理学(40373)
- 管理学院(40113)
- 中国(36587)
- 科学(29041)
- 京(27811)
- 财(27764)
- 所(24977)
- 农(23560)
- 研究所(22580)
- 中心(21815)
- 江(21785)
- 财经(21028)
- 范(19982)
- 师范(19833)
- 经(19081)
- 业大(18328)
- 农业(18075)
- 院(17714)
- 北京(17520)
- 经济学(17493)
- 州(16800)
- 师范大学(15880)
- 基金
- 项目(85386)
- 科学(68170)
- 研究(65020)
- 基金(62231)
- 家(53825)
- 国家(53301)
- 科学基金(45223)
- 社会(41999)
- 社会科(39546)
- 社会科学(39537)
- 省(32610)
- 基金项目(31652)
- 教育(29663)
- 划(28044)
- 自然(27793)
- 自然科(27144)
- 自然科学(27132)
- 编号(26712)
- 自然科学基金(26649)
- 资助(25711)
- 成果(23672)
- 课题(19490)
- 重点(19376)
- 部(19211)
- 发(19174)
- 国家社会(17288)
- 创(17131)
- 性(17036)
- 教育部(16499)
- 制(16283)
共检索到208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娟 曾菊新
城乡劳动力的双向流动是指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同等级规模的城镇之间和乡村之间的互动和优化配置过程,它有利于区域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共同发展。目前,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大多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而很少关注城市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问题,实际上,只有城乡劳动力实现无障碍的双向流动,才能确保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因此,本文将从互动的视角,综合分析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所遇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排除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梅 程传海
劳动力的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合理的人口流动也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面临着就业、居住、子女教育等制约,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制订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发展战略,改革户籍制度。构筑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润林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在描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和对策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障碍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任燕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 ,涉及到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 ,因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促进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双向流动的关键是 :打破二元结构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 ,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 ;加快城市化进程 ,提高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率 ;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转移。
关键词:
农村 富余劳动力 双向流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玉军 李秀彬 陈瑜琦 马国霞
农业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呈上升趋势,促使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镇流动,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劳动力城乡流动会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决策行为,继而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为理解这一过程对于农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文章首先综述了城乡劳动力流动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并总结了国内外劳动力流动对农地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尚需研究的若干学术问题,即在方法上需要建立劳动力流动-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型,重视农户尺度研究,注重区域差异。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乡劳动力流动 农地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慧娟 邵彬涛
城乡关系是我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维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长期偏向城市的政策,导致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流动,从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作为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纽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可避免地对城市和农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认真梳理劳动力转移对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影响机理,有针对性地分析出当前我国城乡间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发展中尚遇到的障碍因素,并根据障碍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城乡经济 互动发展 外出就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蔡武
构建城乡分割体制下的二元经济模型来分析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机制,并基于省区数据建立交叉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乡劳动力流动率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随农民工工资和城镇化水平的临界值由扩大转为缩小;(2)近年来超过三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由城市就业市场对农民工歧视产生的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价值带来的。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云章
针对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出现了观点分歧;本文通过基于我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只存在由收入差距到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单向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馈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因果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天阳 刘慧
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和社会公平是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目标。基于特征事实的描述发现,国企依赖与劳动力流动呈反向变动关系,而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呈反向变动关系。理论研究发现:(1)三部门的生产模型表明,由于国有企业过于倚重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地方对国企依赖会大大降低对劳动力的吸纳,不利于劳动力流动,从而对城乡收入分配产生客观不利影响;(2)劳动力流动模型表明,劳动力流动越充分,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地方对国企的过度依赖,会通过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不利于劳动力流动而对城乡收入的分配产生客观不利影响。这启示我们,既要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也要毫不动摇发展民营企业,要同时兼顾国有企业的发展效应和民营企业的就业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金童谣
文章基于中国199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劳动力流动与贫困的时空动态特征,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劳动力流动对城乡贫困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乡间和时空上的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力流动显著降低城市贫困程度,同时导致农村贫困程度加深,且劳动力流动对贫困的影响具有空间外溢效应。(2)分阶段研究发现,2010年以前劳动力流动对本地区城乡贫困有缓解作用,2010年以后则加剧了城乡贫困。(3)除劳动力流动外,地区的城镇化率、基础设施水平、就业率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在不同阶段对中国城市和农村贫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投入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城乡减贫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武 吴国兵 朱荃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城市生产函数中引入集聚空间外部性,利用均衡模型推导出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程,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路径与内在机理,认为伴随城市产业集聚规模效益的变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轨迹呈现倒U型的阶段性特征。随后基于模型方程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等因素通过影响本省区城乡差距,进一步将作用传递和迭加到相邻省区城乡差距之上;(2)城市产业集聚过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目前尚处于极化效应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加速城市产业集聚扩大了城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可人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对农村与城镇间劳动力的流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追溯了户籍制度的建立、发展演化过程,立足户籍制度演变历程分析了城镇和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以及劳动力市场在城乡之间的对立分割对劳动力在乡村——城镇之间的流动和迁徙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户籍制度与重工业化战略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和农村形成的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制约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亟需改善和解决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以及城镇内部由于户口属性不同呈现出的农业户籍与非农城镇户籍人口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状,促进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