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9)
- 2023(11491)
- 2022(9928)
- 2021(9173)
- 2020(7621)
- 2019(16702)
- 2018(16716)
- 2017(31981)
- 2016(17485)
- 2015(19433)
- 2014(19019)
- 2013(18689)
- 2012(16883)
- 2011(15444)
- 2010(15730)
- 2009(15227)
- 2008(14823)
- 2007(13509)
- 2006(12319)
- 2005(11143)
- 学科
- 济(71568)
- 经济(71453)
- 业(58733)
- 管理(51259)
- 农(49748)
- 企(37879)
- 企业(37879)
- 农业(33270)
- 方法(23596)
- 业经(23233)
- 财(20975)
- 制(20696)
- 数学(20255)
- 中国(20067)
- 数学方法(19939)
- 地方(16079)
- 体(14458)
- 贸(13159)
- 贸易(13150)
- 易(12799)
- 发(12777)
- 银(12633)
- 银行(12616)
- 农业经济(12584)
- 学(12494)
- 行(12085)
- 策(11745)
- 融(11277)
- 金融(11274)
- 务(11102)
- 机构
- 学院(246596)
- 大学(239578)
- 济(102544)
- 经济(100288)
- 管理(93324)
- 研究(82500)
- 理学(79783)
- 理学院(78932)
- 管理学(77548)
- 管理学院(77120)
- 中国(66182)
- 农(57493)
- 财(49552)
- 京(49536)
- 科学(48493)
- 农业(43548)
- 所(41773)
- 业大(40379)
- 江(39859)
- 中心(39231)
- 财经(37522)
- 研究所(36935)
- 经(33720)
- 范(32197)
- 师范(31956)
- 州(31202)
- 北京(30398)
- 经济学(29929)
- 省(28994)
- 院(28819)
- 基金
- 项目(158637)
- 科学(125626)
- 研究(121455)
- 基金(114318)
- 家(98234)
- 国家(97245)
- 科学基金(83604)
- 社会(78725)
- 社会科(74082)
- 社会科学(74066)
- 省(64051)
- 基金项目(60455)
- 教育(54941)
- 划(52001)
- 编号(51492)
- 自然(51233)
- 自然科(50010)
- 自然科学(49999)
- 自然科学基金(49090)
- 资助(45075)
- 成果(42029)
- 制(35929)
- 重点(35596)
- 发(35405)
- 部(35405)
- 课题(35388)
- 创(33350)
- 农(32694)
- 国家社会(32091)
- 性(31857)
- 期刊
- 济(127827)
- 经济(127827)
- 研究(74150)
- 农(62633)
- 中国(55817)
- 农业(42003)
- 财(38795)
- 学报(36075)
- 科学(34990)
- 管理(32554)
- 大学(28869)
- 融(28018)
- 金融(28018)
- 业经(27604)
- 学学(27533)
- 教育(26918)
- 技术(20593)
- 业(19580)
- 财经(18542)
- 问题(17821)
- 经济研究(17442)
- 经(15936)
- 农村(15570)
- 村(15570)
- 农业经济(15392)
- 版(14274)
- 世界(13407)
- 经济问题(12386)
- 现代(11495)
- 技术经济(11443)
共检索到386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晓慧 郑传贵
任何制度都负载着一定的伦理价值,公正是制度的第一要义。制度公正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制度歧视是我国城乡分割与不平等发展的根本原因。努力实现制度公正是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平等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公正 城乡关系 制度公正 制度歧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磊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根本分歧在于对城乡关系的认识和判断,可将相关主张分为"城市中心论"和"城乡并举论"。基于城乡并举论的立场,以城乡关系为切入点,梳理农村土地制度不同改革进路的逻辑,辨析城市中心论的逻辑偏差及影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置于统筹城乡关系的层面,着力促进土地制度红利在城乡间平衡配置,为农民工在城乡顺利往返提供支撑,保障农村建设所需的物质基础和组织条件,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战略缓冲。具体制度设置需注意赋予土地调整权以增强集体统筹能力,防范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的风险,建立大田农民与土地发展权益的制度联系,推动土地发展权益向城市化的主体倾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构建城乡互补、城乡互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俞德鹏
论现行户籍制度与城乡关系的改革俞德鹏一、现行户籍制度及其产生现行户籍制度的形成于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单纯的人口统计户籍制仍在延续,1954年宪法还明文规定中国公民具有迁徒自由和居住自由(第90条第2款)。然而自此以后,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局面...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王文静
基于我国城乡关系演进的特征,应用博弈方法对我国城乡关系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土地流转制度对城乡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农产品价格比是城乡关系的核心问题,而原有的城市偏向政策导致了农村在城乡分工合作中处于不利地位,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以及农业免税及补贴政策,确实能够提高农村在城乡合作中的利益分享,但却更容易使城乡关系发展为竞争而非合作。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林刚
在基本国情未发生根本变化的状况下,中国长期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任何"非农"产业和经济活动都不可能在损害农业、农民、农村的前提下得到真正发展。无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到何种程度,农业、农村都是立国的根基。只有农村、农民的繁盛,才可能解决粮食安全、稳定就业和国内市场等问题。那种只把单一的城市化率作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准,将农村社会经济与工业化、城市化截然对立的现代化理念,既不符合历史常识,也经不起现实生活的检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传贵
任何制度都负载着一定的伦理价值,公正是制度的第一要义。因此,本文认为,制度公正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制度不公正是我国城乡分割与不平等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只有努力实现制度公正,才能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
制度公正 和谐社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璐 王江萍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正逐步构建起新型城乡关系,同时提出要发展"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本文通过研究"乡愁"的空间性质,发现其具有距离、尺度与迁移性。同时又针对"乡愁"空间表达的影响要素做出分析,发现自我、他人、历史、自然这四类关系会影响其空间表达。最终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发掘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愁"这一价值意向的空间隐喻:新型城镇化提出"乡愁",就是将城镇、村落、传统、历史、民俗等凝聚成为共同的价值认同意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要维护"原住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保护城镇弱势群体的空间权利,塑造新空间要做到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思想为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重塑城乡关系要以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土地确权机制以及长效增收机制的改革,最终推动新型城乡关系重构和城乡繁荣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 机制改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龙珍罗尔依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能够从工农相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三重维度夯实共同富裕制度基础。为此,应优化工农相促的产业制度,健全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入现代化管理;完善城乡互补的区域制度,在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共享制度、区域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变革;提升共同繁荣的整体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共同富裕理念,并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提供积极保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一南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农城乡关系的演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体趋势是: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转让在内的土地产权核心权能以及入股、融资担保、退出补偿等他项权能,逐渐地由集体向农户个体让渡。产权集体化向产权个人化转变的目标是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但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作为一种身份的农民和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的范畴差异逐渐扩大,以农民身份为依据实施的产权个人化安排不仅难以实现其政策目标,而且可能反噬“三农”,这集中表现在“离乡不离土”问题、“耕者租其地”问题和“农者无其权”问题上。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须重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包括以组织化承包地退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非农民化”,以组织化承包地调整实现“耕者有其权”,以成员资格开放实现集体经济组织现代化转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郑岩 康正 李远雷 王慧 孙明雷 田国梅 吴群红 高力军
目的:从农村居民的角度了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政策性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及小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对山东、山西及贵州地区的1 020位农村居民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法,让农村居民对各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1~5分打分并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在此基础上用因子分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城乡医保制度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报销覆盖的内容少;起付线高;封顶线低。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分别为保障制度因子、监督管理因子、医保制度反应性因子和保障效果因子。结论:从农民的角度看,报销覆盖的内容少是城乡医保制度最为严重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城乡医保制度的缺陷,让城乡医保制度在减低疾病经济负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重点应从保障制度因子入手,尤其要扩大城乡医保制度的报销目录。此外,要从加强对三方的监督管理机制、大力宣传医保政策和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来完善城乡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因子分析 农村居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建国
我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作为一种新生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相关部门必须从整体上对该制度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交流制度 城市教师 农村教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子捷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乡融合的进程不断加快,但农村的城镇化占用了大量的农村用地,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快速的增长。合法、合理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能够促进乡村的城镇化,对社会和谐、经济平稳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城乡融合为视角,对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现与司法制度的改革进行多方位的研究。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司法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志华
改革开放以来,进城打工构成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农业剩余劳力出现并增加,城乡发展水平差距,以及改革开放后农民自由度提升,是农村劳力进城打工的主因。城乡关系涉及现代化诸多层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现代化内在要求与重要标志。当前城市化水平很低,乡村“三留守”问题严重,城乡关系存在严重弊端。城镇化应以人为本,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一是让农民自由转移至非农产业;二是让农民自由迁移至城市定居;三是为那些不愿或不能定居城市的农民在农村提供较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使其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总之应通过制度保障,实现城乡相得益彰。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城镇化 城乡关系 以人为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超 曹志冬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之一亚当.斯密关于城乡关系的系统理论阐释及其意义,却被经济地理学者忽视了。自然顺序揭示了城乡关系的本质和初始状态,认为城乡之间是一种基于产业分工而形成的互为市场的互利关系,并强调城镇的增设应该与农村和农业发展成比例。发展经济学家忽视了这种初始状态的意义,经济地理学家侧重于空间分布的解释。城乡关系主要受政策—文化和地理—贸易两组变量的制约与影响。特定的产业保护政策形成的风俗习惯以及地理条件(主要是临海的区位)的先天差异改变了自然顺序,导致反自然的演变结果和趋势。亚当.斯密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贯穿于他对影响城乡关系的地理、经济、文化等诸要素的综合集成研究中,非常值得当代经济地理学家借鉴。
关键词:
亚当.斯密 斯密定理 自然顺序 城乡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