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7)
2023(10224)
2022(9063)
2021(8499)
2020(6969)
2019(16280)
2018(16290)
2017(31430)
2016(17109)
2015(19351)
2014(19512)
2013(19162)
2012(17227)
2011(15473)
2010(15208)
2009(13699)
2008(13045)
2007(10988)
2006(9685)
2005(8180)
作者
(48773)
(40319)
(40098)
(38012)
(25676)
(19373)
(18146)
(15968)
(15390)
(14372)
(13994)
(13371)
(12610)
(12566)
(12415)
(12144)
(12056)
(11919)
(11463)
(11277)
(9977)
(9694)
(9545)
(9186)
(8980)
(8919)
(8885)
(8855)
(8091)
(7948)
学科
(68022)
经济(67941)
管理(47302)
(45095)
(36908)
企业(36908)
方法(32052)
数学(27634)
数学方法(27286)
(21265)
中国(20071)
(16643)
业经(16433)
地方(15601)
(15096)
农业(14710)
理论(11004)
(10973)
(10873)
贸易(10867)
环境(10678)
(10606)
(10521)
(10485)
技术(10047)
(9938)
财务(9880)
财务管理(9866)
(9482)
教育(9351)
机构
大学(239440)
学院(237451)
管理(98418)
(90136)
经济(87933)
理学(86231)
理学院(85246)
管理学(83698)
管理学院(83276)
研究(78006)
中国(55702)
(51318)
科学(49740)
(39728)
(38408)
(37001)
业大(36458)
研究所(35182)
中心(35092)
(33076)
财经(32664)
(32631)
北京(32422)
师范(32390)
(29648)
(28788)
农业(28588)
(27395)
师范大学(26329)
经济学(26031)
基金
项目(170089)
科学(133614)
研究(124854)
基金(123249)
(106727)
国家(105813)
科学基金(91507)
社会(77916)
社会科(73652)
社会科学(73633)
基金项目(66598)
(66372)
自然(59919)
自然科(58504)
自然科学(58492)
自然科学基金(57409)
教育(56379)
(55941)
编号(51682)
资助(50313)
成果(41220)
重点(37220)
(36850)
(35824)
课题(34906)
(34883)
科研(32412)
创新(32366)
大学(31602)
项目编号(31558)
期刊
(96140)
经济(96140)
研究(70750)
中国(42051)
学报(37175)
科学(35802)
(35139)
管理(33856)
大学(28213)
(27615)
学学(26453)
教育(26164)
农业(25123)
技术(19680)
业经(16922)
(15785)
金融(15785)
经济研究(14468)
财经(14358)
图书(13999)
问题(12803)
理论(12196)
科技(12157)
统计(12132)
(12041)
(11537)
实践(11469)
(11469)
(11205)
资源(11201)
共检索到335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一星  史育龙  
一、前言城乡划分是从地域上对城镇和乡村作出的界定。城镇人口则应是在上述界定的基础上对常住在城镇地域的人口统计,居住在乡村地域的则属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是对应于城镇和乡村地域的两种人口地理学概念。对于城市地域(镇较简单,本文不作重点)可作三种概念的界定,即城市的行政地域、景观地域和功能地域。城市的行政地域就是根据行政区划规定的城市管辖范围,在我国称市区,在国外即City proper;城市的景观地域是集中了各种城市设施,由非农业用地和非农业活动为主体的城市型景观分布范围,大致相当于城市的建成区;城市的功能地域一般是以一日为周期的城市商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一星,史育龙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始终用市镇的行政地域概念代替城镇实体地域概念来区分城乡。由于市镇设置标准和行政范围的多变,我国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也频繁变化。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城镇人口采用市镇行政辖区的总人口。大跃进时期城镇数量猛增,市镇郊区扩大,城镇人口增长过猛,随即在1964年的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城镇人口改用市镇行政辖区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莉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我国基本建立了以城镇实体地域划定为主导的城乡划定制度,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城镇人口统计标准体系,城乡常住人口统计日益合理,为全国及各地城镇化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这套标准在解决中国复杂的城乡问题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当前,我国城市群建设发展、人口市民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对城乡划定提出了新要求。面向新时代,应进一步推动我国城乡划定与人口界定的调整和完善,构建多元化的城乡界定指标,建立城市群划定标准和办法;构建多样化的城镇地域界定体系,满足不同层面公共政策发展的需要;建立动态化的城镇统计更新机制;明确人口市民化的统计信息,形成健全的城镇人口统计信息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贺福新,郭所林,刘明扬,倪祥康,鲍谦  
我国市镇人口的统计口径几经改变,造成概念混乱,数字失真,已引起各方面重视。现在很有必要从长计议,尽快制定出合理的城乡划分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一、人口年报和人口普查中市镇人口统计口径存在的问题目前由公安部门具体组织的人口统计年报的市镇人口统计口径,与1982年人口普查的口径相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规定了两种口径,第一种与人口统计年报的口径相同,人口普查公报中的市镇人口则是按第二种口径公布的,但两者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惠彦  金志丰  陈雯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客观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城乡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即以居委会、村委会为统计单元,以建设用地占地块总面积之比作为主要判别标准,以相对人口密度作为次要判别标准,结合地块与地块之间的连接状况,判别城乡地域并核定城镇人口。并以常熟市为案例,对上述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全市城镇区用地27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33%,城镇人口5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33%,符合常熟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城乡划分的标准合理,符合客观实际,同时操作简便,具有在大范围推广的价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玮  
确立合理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是一切有关城镇问题研究的基础。我国虽然几次调整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但是仍存在明显的不完善之处,急需尽快解决。 一、目前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所存在的偏差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对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有两个: 1.市镇总人口。是指市镇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常住人口。其中对市带县的大中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建江  
城镇地区与城镇化地区不是一个概念,城镇地区加上其功能辐射溢出效应的泛化空间范围是城镇化地区。城镇化地区划分方式,可以对达到城镇化地区统计指标标准的地区,在行政区域图上,用按公顷打网格的方式进行固定,进行城镇村数量、常住人口、经济和公共基础设施指标的日常统计和普查统计。城镇化地区的划分和城镇化地区指标设置及统计,还为乡村城镇化或就地城镇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文章对城镇化地区的划分标准进行了探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玉清  
关于用城镇乡划分标准取代城乡划分标准的建议王玉清一、为什么要采用城镇乡划分标准依据城乡划分标准可以把社会区域划分为城市和乡村;依据城镇乡划分标准则可以把社会区域划分为城市、镇和乡村。目前对我国社会区域进行怎样的分类,依据什么标准进行划分,对于制定适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先鹏  曹荣林  
文章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市、镇、乡人口三者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市和镇的差异还没有小到可以不加区分的程度,因此建议在平常年份的调查和统计资料中也应分市、镇、乡进行统计和数据公布。同时发现从第四次到第五次人口普查,镇的特征与市的差距在扩大,说明现行的设镇标准偏低,降低了镇的整体质量,当前不少学者调整设镇标准的建议应当得到支持,但由于两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统计口径不一,这一结论还只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克辉  
对城乡划分范围与统计口径的研究宋克辉一、对我国城乡划分范围与统计口径的剖析(一)行政地域与实体地域严重偏离我国对城镇与乡村的划分,一直是按行政地域范围,即按行政建制的区划范围进行划分的。在这个地域范围内,不论人口聚集程度如何,由市领导的地域一律划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辉  陈惠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城镇化进步是同一过程,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作为人口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流动人口的定居及转化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特殊的城镇化进程,针对城镇化率量高质低的现状,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户籍人口(或者说是完全融入城镇生活的农村人口)的比重上。对此,拟从多维视角切入,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划分与统计方法进行探索与验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白建华  
城市人口及乡村人口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以及职业、文化程度等,都有很大不同,政府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对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因此,完善市、镇建制,正确划分城乡人口,求得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城乡人口数字,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各项行政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现就这两项工作,提出下列一些意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青维  
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我国城乡人口划分和城乡人口统计方面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变动频繁;城乡人口统计对象(分类)缺乏统一的科学标准;城镇中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度下降,削弱了城镇特性;反映国情失真。因此,制订科学的适合当前形势和国情的城乡划分标准,科学确定城乡人口概念和统计口径,以保证不同时期数字的统计可比往,是解决问题、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的主要方法。下面就几个基本概念提出理解和看法。 1.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是相对应的人口地理概念,是按地域划分人口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钊  杨山  刘帅宾  
人口空间分异研究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便捷准确地获取城镇人口全局和局域的空间信息,对于合理制定区域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数据之间的定量关联基础上,模拟出格网尺度上江苏省2012年人口密度,采用人口集中指数、空间变差函数识别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并探讨区别于行政单元尺度的人口格局形成机理。区域层面,江苏省人口空间分异呈现苏北地区"低密度点状"分布,苏南、苏中为"高密度面状"分布并存格局。城镇层面,江苏省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具有4种类型,H-H型地区人口各向差异性最强,网格单元内随机变异最小;H-L型人口各向差异性最小,网格单元内随机变异较大;L-L...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戴化勇  陈金波  
蔬菜消费对于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蔬菜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城镇居民的蔬菜消费量来看,男性低于女性、青年低于年长者、未婚居民低于已婚居民,低收入者低于高收入者,受教育程度低的居民低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与此同时,加入地区和职业两个控制变量后,中国城镇居民蔬菜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