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0)
2023(8533)
2022(6458)
2021(5625)
2020(4188)
2019(9526)
2018(9112)
2017(16785)
2016(9279)
2015(10211)
2014(10172)
2013(9923)
2012(8998)
2011(8116)
2010(8319)
2009(7516)
2008(7356)
2007(6592)
2006(6074)
2005(5687)
作者
(27548)
(22738)
(22608)
(21581)
(14701)
(10937)
(10266)
(8774)
(8743)
(7956)
(7828)
(7564)
(7318)
(7303)
(7297)
(6959)
(6635)
(6618)
(6502)
(6445)
(5530)
(5508)
(5454)
(5233)
(5216)
(5032)
(4916)
(4869)
(4623)
(4548)
学科
(45458)
经济(45413)
管理(20636)
(20402)
中国(18413)
(16911)
方法(14889)
(13602)
企业(13602)
数学(13194)
数学方法(13107)
(12587)
贸易(12583)
业经(12400)
(12323)
地方(12320)
农业(11818)
(11281)
(9503)
(9473)
(8392)
(8172)
出口(8169)
出口贸易(8169)
发展(7831)
(7823)
城市(7716)
(7224)
教育(7151)
产业(6515)
机构
大学(136266)
学院(133839)
(60323)
经济(58819)
研究(53587)
管理(47256)
理学(40258)
理学院(39718)
管理学(38959)
管理学院(38708)
中国(37347)
(30201)
科学(29717)
(25974)
(25690)
研究所(23329)
中心(22984)
(22623)
(20958)
经济学(20473)
财经(20345)
(20155)
(19746)
师范(19595)
北京(18919)
(18673)
业大(18603)
经济学院(18577)
农业(17213)
(16470)
基金
项目(91195)
科学(73070)
基金(67637)
研究(67630)
(58908)
国家(58448)
科学基金(50435)
社会(46306)
社会科(43955)
社会科学(43948)
基金项目(35238)
(34641)
教育(30443)
自然(30308)
自然科(29684)
自然科学(29678)
自然科学基金(29161)
(29010)
资助(26433)
编号(26208)
(21170)
重点(20824)
成果(20783)
国家社会(20458)
(20126)
课题(19061)
(18367)
发展(17626)
教育部(17421)
(17419)
期刊
(69420)
经济(69420)
研究(48046)
中国(30662)
(23462)
科学(20016)
学报(19670)
(17538)
管理(16774)
教育(16732)
农业(16135)
大学(15867)
学学(14786)
(12141)
金融(12141)
经济研究(11436)
问题(11357)
业经(11311)
技术(10297)
财经(9864)
(9512)
(8724)
国际(8377)
(7968)
城市(7767)
世界(7475)
(7342)
(7226)
现代(6934)
(6622)
共检索到210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澍卿,王文录  
对于人口城市化的研究,人们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口迁移和聚集方面,因为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迁入,促进农民在劳动就业、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诸方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坤  胡东婉  刘扬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科学评价政策实施的效果尤为重要。以2001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一对夫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生育两个子女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82~2013年省级年度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和门槛模型评估生育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及机制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政策与人口出生率显著为正;生育政策和生育成本社会化的交互项与人口出生率显著为正。说明生育政策有效,可以提高人口出生率,且生育成本社会化转移越多,人口出生率越高。从地区分组来看,东、中部地区的政策有效性更强。从门槛效应看,相对于低房价地区,高房价地区的政策效果更明显;相对于低文化水平群体,高文化水平群体的政策效果更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静  
在中国信奉"多子多福"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生育政策的适度放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必然引致个人跨期选择行为的改变。文章将社会保障对个人所产生的心理预期纳入到Diamond模型中来考察家庭代际之间的优化选择行为。理论分析认为,家庭将在收入约束和生育政策下选择孩子数量的上限和孩子的教育投入水平。而社会保障对家庭优化选择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会使个人对未来保障产生预期,从而影响个人当期的生育动机和孩子的教育投入水平。一方面,社会保障预期对出生率具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受到政策性因素约束,这种抑制作用较小;另一方面,社会保障预期会使家庭增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随后,我们用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实证结果印证了理论部分的结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莉  周宗社  
笔者基于1978年~2011年数据构建VAR模型,对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滞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偏差的变动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具有正效应;但滞后城市化对第一产业结构偏差没有明显的冲击效应,对第二产业的结构偏差有负效应,对第三产业的结构偏差有正效应。滞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互为格兰杰原因,滞后城市化的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短期具有正效应,长期具有负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具有正效应,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则会产生负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美丽  张志新  张琳琛  刘欣  
文章探讨了我国大陆31个省份2015年人口城乡分布不平衡问题,以及由于人数增长缓慢、死亡率低以及新生人数少三个主要原因形成的"三低"情况,并根据其数据特点加以聚类分析,为各地在该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收集2015年我国31个省份人口城乡结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对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省份在以上各方面存在差异,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成樑  
本文在内生化人口出生率的跨期迭代模型中引入延迟退休和隔代教养,考察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在本文框架下,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通过两条渠道实现:延迟退休使老年时期收入增加,从而年轻时期储蓄压力减少,年轻人倾向于投入更少的时间用于劳动,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抚育子女,促使人口出生率上升;延迟退休使老年人用于隔代教养的时间减少,年轻人抚育子女的时间成本上升,促使人口出生率降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上述两种效应的大小对比。在特定参数环境下,延迟退休与人口出生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或单调递减关系。本文认为应充分考虑延迟退休通过隔代教养渠道对人口出生率的负向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光明  丁波鹦  
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现显著下降,而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的居民工作时间波动增加可能是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将中国城镇行业加权平均工作时间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考察期内城镇居民平均工作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当地人口出生率。进一步研究表明,居民收入、工作时间对出生率存在交互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工作时间增加对出生率的负向冲击就越被削弱,即收入水平对劳动闲暇具有一定补偿作用。构建工具变量“经济地理偏离度”、去除少数民族自治区及基于SYS-GMM方法的稳健性检验也得出了一致结论。异质性检验则发现无论城镇男性或女性居民平均工作时间的增加都会负向冲击当地人口出生率。相关部门应在保证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严格规范工时制度,保障职工拥有充足劳动闲暇,并对家庭生育予以必要的支持辅助,避免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清华  
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物质富裕、生活方式先进的地域。因此也是人们向往的地域。当人们出于对城市的向往而从乡村地域迁移到城市地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非农经济活动、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地朝着城市地域进行空间聚集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化。目前,人们一般认为它发端于产业革命,并从此形成了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冲击着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10.6%提高到了1989年的26.9%。但是在其构成方面,却存在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文溥,陈永杰  
本文对中国目前的实际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估算。在不同方法估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国际比较,认为中国目前的实际人口城市化水平仅仅略微偏低正常值10%左右。但是,中国的城市化产业内部结构与世界同类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偏差。实证分析证明,从城市化角度看,城市化产业结构严重偏差是由于近20年来,中国侧重发展小城市,小城市比重上升使服务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市场空间。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城市效率,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学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经历近十年之久,1954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84年初,苏联总人口为27,380万人,比1954年的19,100万人增加43.35 %。 战后苏联人口的增长中,国际迁移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从1950—1982年的三十二年间,人口净增9,029.7万人,比自然增长的累计数9,301.4万人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邵宁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印度的人口问题更受到世界的重视。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面积的2.4%。根据美国人口情报社编制的《1980年世界人口资料表》,1980年年中,印度人口已达67,620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从人口总数来看,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国。印度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比它在世界上所占面积的比重大五倍半,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这种情况。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印度人口中男多于女,根据1971年人口普查资料,男女之比为1000:932。年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本文构建了包含家庭照料和社会照料的跨期叠代模型,考察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并对比社会照料分别由市场提供和政府提供时的人口出生率和社会福利。研究发现,自我老年照料偏好和老年照料偏好结构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不确定,利他老年照料偏好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相对于社会照料由政府提供,市场提供社会照料时对应更高的人口出生率。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转移支付以满足老年人从市场上购买老年照料。相对于政府提供老年照料,市场提供老年照料对应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对应更多子女数量,这使得子女提供的家庭照料更多,且子女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使老年人有更多老年消费和社会照料。本文认为应注意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加快老年照料市场化进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成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人口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相当时期内成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正在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转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高冉  蔡雯霞  张冲  
本文在综合考虑生育率、老年抚养比和预期寿命三个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二孩政策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包含三个因素的三期代际交叠模型(OLG),分析得出生育率和老年抚养比均与国民储蓄率呈显著负相关,预期寿命与国民储蓄率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之上选取1980-2013年全球8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同时,实证分析显示生育率对储蓄率的影响要大于老年抚养比。这表明开放二孩政策、适当地提高生育率对于国民储蓄率的降低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再贵  
在具有内生增长的交叠世代模型框架内,本文考察了中国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对人口出生率、经济增长和家庭养老保障的影响。本文假设个人为拥有孩子和老年期得到孩子的物质支持而感到满足,子女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默契总起作用,进而证明提高企业缴费率会导致人口出生率和代际转移率下降、经济增长率上升,而个人缴费对这三者没有影响。最后求解了能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促进经济适度增长并鼓励适当家庭养老保障的理想的企业缴费率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