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1)
2023(6816)
2022(5970)
2021(5585)
2020(4678)
2019(11573)
2018(11019)
2017(19900)
2016(11180)
2015(13066)
2014(13511)
2013(13733)
2012(13121)
2011(11862)
2010(11911)
2009(11407)
2008(11615)
2007(10235)
2006(8682)
2005(7842)
作者
(33729)
(28475)
(28416)
(27232)
(18000)
(13767)
(13170)
(11255)
(10619)
(10193)
(9647)
(9591)
(9106)
(8963)
(8951)
(8944)
(8866)
(8313)
(8234)
(8164)
(7151)
(7029)
(6921)
(6523)
(6473)
(6463)
(6448)
(6265)
(5864)
(5717)
学科
(52603)
经济(52561)
(32080)
管理(29782)
方法(25225)
(23728)
企业(23728)
数学(22756)
数学方法(22596)
(19868)
(17875)
中国(14162)
农业(13945)
业经(11926)
地方(11002)
(10338)
(9894)
贸易(9889)
收入(9612)
(9601)
(9353)
财务(9338)
财务管理(9313)
(8853)
企业财务(8847)
(7456)
银行(7435)
(7285)
(7157)
金融(7155)
机构
大学(167769)
学院(166692)
(71739)
经济(70246)
管理(62223)
研究(58822)
理学(53391)
理学院(52756)
管理学(51869)
管理学院(51557)
中国(44970)
科学(35987)
(35594)
(33576)
(32506)
(30544)
研究所(27682)
中心(27464)
财经(26159)
业大(25989)
农业(25429)
(25336)
(23716)
经济学(22751)
(22538)
北京(22402)
师范(22342)
经济学院(20730)
(20440)
(19867)
基金
项目(108030)
科学(84032)
研究(78812)
基金(77833)
(67670)
国家(67062)
科学基金(56341)
社会(49911)
社会科(47142)
社会科学(47125)
(42215)
基金项目(41403)
教育(36085)
(35539)
自然(35457)
自然科(34588)
自然科学(34576)
自然科学基金(33959)
编号(32737)
资助(31853)
成果(27193)
重点(24843)
(24440)
(23759)
课题(22332)
(21836)
科研(21275)
教育部(20702)
国家社会(20558)
创新(20450)
期刊
(79424)
经济(79424)
研究(49544)
中国(34118)
(31358)
学报(28043)
(28043)
科学(24929)
农业(21217)
大学(20924)
学学(19626)
管理(19313)
教育(15768)
(14367)
金融(14367)
技术(13906)
业经(13590)
经济研究(13026)
财经(12887)
(11097)
问题(10856)
(10847)
(9644)
(9286)
技术经济(9017)
统计(8495)
理论(8409)
图书(8164)
商业(7977)
财会(7928)
共检索到252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龙莹  谢静文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库(CHNS)1988-2010年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微观调查数据,测算我国城镇与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和收入极化指数,并通过估算历年低、中、高收入群体所占人口的比重,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不同年份间收入不平等指数和收入极化指数各自变动的特点。测算结果表明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和极化程度要高于城镇,农村各收入群体趋向于向低、高收入水平聚集,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减小,而城镇各收入群体则向中等收入水平聚集。这说明城镇内部的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还有待改善,收入调节政策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严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小明  郭驰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文章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论指出,外商直接投资自身所具有的产业选择性所造成的城乡劳动者工资差异,以及中部各省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的进入而压制劳动力工资上涨,其中主要是农村劳动者的工资上涨,使得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进入,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不平等程度也随之提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钟笑寒  
经典经济学认为,城乡移民(农民工进城)减少了收入不平等,但迄今并无严格的分析。本文从理论上讨论农民工进城对于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关键假设是把农民工看成一个独立的群体加以考虑。研究表明,农民工进城并不总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特别是在城乡移民早期,很可能增加收入不平等。本文还讨论了农民工进城以及户籍改革对于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绍宾  
当前城乡之间基础教育不平等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融资制度差异、可及性差异和办学条件的差异等三个方面。文章的实证分析表明,城乡基础教育差异对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显著性影响。因此,改革现行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等化,对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灿明  孙群力  
本文以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尼系数、广义熵(GE)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发现,在2010年,无论是全国还是城市或农村,收入最高的10%人口的收入与收入最低的10%人口的收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54,城镇为0.431,农村为0.374。GE指数的分解结果表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解释全国收入差距50%左右。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此外,转移性收入没有起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本   赵康   张晨涛  
改善环境质量、实现收入增长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关键,环境污染、污染治理与居民收入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本文构建了2000—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首次基于城乡居民收入及其细分类型,使用逆温和政府治理工具变量,探究了大气污染及其治理的居民收入和收入不平等效应;创新性地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与工具变量检验结合的方法检验了收入效应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发现,大气污染降低居民收入,对乡村居民收入的负面冲击大于城镇居民,加剧了城乡收入不均衡,该结论对工资、经营收入同样成立;污染治理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但不足以显著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大气污染对低收入群体收入冲击更大,大气污染越严重,低收入群体收入损失越大,污染治理对低收入群体收入的促进随规制力度增加而减弱。微观数据检验表明,健康人力资本是大气污染作用于收入的主要渠道。在污染治理深度攻坚中,应更注重城乡统筹,缓解大气污染对重污染地区、低收入群体的不对称冲击,通过多元污染防治措施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霞  李文杰  
本文利用1989~2011年CHNS数据和面板回归模型,在分解收入流动性的基础上,检验了中国城乡收入流动性对长期收入均等化的内在影响机制,以探究收入流动性是否会阻止短期收入不平等固化为长期收入不平等。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城镇还是农村,个体间相对收入地位排序改变引起的交换流动性对长期收入均等化具有促进作用,收入分配结构变动引起的结构流动性对长期收入均等化具有阻碍作用;收入流动性能否促进长期收入均等化、防止收入阶层固化,取决于交换流动性和结构流动性的力量对比。因此,在利用税收等手段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同时,增加收入流动渠道、提高交换流动性,将有助于防止短期收入不平等固化为长期收入不平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彤晖  
严防城乡收入两极分化态势加剧是切实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对1990—2015年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总体呈现"双峰型"波动态势;西部地区ER指数始终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依据ER指数划分的各极化类型区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在样本年内变动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呈"倒U型"关系。从全国整体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政府行为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开放和基础设施建设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从分区域视角看,部分因素的影响效果在东中西部地区间有所不同。为改善城乡收入极化态势,须在把握总体演进阶段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有效对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炜  杨沫  王岩  
文章通过对盖勒和斯利亚的理论模型进行扩展,将城乡二元结构和政府行为引入跨期模型,揭示了城乡教育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可以通过政府实施农村偏向的教育投入政策予以改善的内在机理。基于2001~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建立联立方程组和分布滞后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城乡教育不平等将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也会促使城乡教育不平等的程度进一步加大。第二,缩小城乡初中教育经费的差距可以有效地降低城乡教育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而缩小城乡小学或高中教育经费的差距对降低城乡教育不平等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无显著作用。实证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实施农村偏向的教育投入政策,增加对农村初...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小克  李小平  
基于1997—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将收入、消费的基尼系数纳入研究框架,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水平和结构两个层面考察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地区城乡收入不平等状况恶化均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非线性检验结果表明,全国和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倒"U"型,并处于其下行区域,即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差距的作用是递减的;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处于"U"型曲线的上行区,即城乡收入差距的上升造成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越来越大;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的角度看,现阶段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类别的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莹  
基于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从长期与截面两个时间维度考察收入流动对收入不平等影响效应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收入流动有效缓解了长期收入不平等,对农村的缓解作用强于城镇,但近年来的缓解作用均有所下降;相较于城镇,农村收入增长更有利于低收入者,并成为牵制农村居民截面收入不平等过快上升的主要因素,但农村居民也更容易受短期冲击影响,使收入排序变动更为活跃,农村居民更难获得稳定的向上流动机会。因此,构建有利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模式,减小负面冲击的影响,可以使收入分配格局得以优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原君  游士兵  
长期以来,收入不平等是研究热点,近五年来热度进一步上升,本文借助Web 0f Science的搜索功能考察近五年来这一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热点与亮点,范围是SSCI索引论文。本文对收入不平等文献的发文量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差商法有助于描述各类别收入不平等文献的增长速度。文章回顾了收入不平等研究领域的奠基性文献和收入分配分析的来龙去脉;介绍了近五年来收入分配理论研究中最突出的两个方向,其中之一是邦费罗尼曲线与指数;评介了有关我国收入不平等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收入不平等分析方法在其他不平等分析中的拓展与应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全红  张建华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公布的我国城乡家计调查加总数据,通过Son(2003)提出的四要素贫困分解方法,在城乡统一的框架下实证分析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增长、收入分配的变化以及乡—城人口流动在我国总体贫困变动中的作用,并特别考虑了不同贫困线和贫困指数对于实证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城乡收入增长外,乡—城人口流动是减少贫困的主要动力;不平等程度的提高会降低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但乡—城人口流动在1990年代后期的减贫贡献趋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不平等和城乡收入非均衡增长的负面效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旋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变动趋势,采用中国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支出规模及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长期实施的财政支出"城市偏向"分配机制,财政支出显著地扩大了城乡间收入差距;而不同项目的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互异,其中农林水务支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间相对收入差距,而公共安全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的受益范围主要局限于城市,显著不利于城乡间收入状况的改善。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扭转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必须转变财政支出"市民导向"的既定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文教以及农林水务支出,扩大公共安全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在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青  傅强  王庆宇  
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绿色增长的产业基础,降低城乡收入不平等是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两者的作用机制可帮助我国实现促增长与保公平的双重目标。笔者采用中国2007年至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PVAR (向量自回归)模型验证产业绿色转型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双向耦合关系,并通过偏效应、边际效应延伸分析政府规制行为带来影响。借助PVAR模型分析指标间双向互动关系可总结为:(1)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城乡收入差距、环境规制和能源消耗均受到各自滞后一期影响,呈现较强连续性和累积性,其中环境规制与城乡收入差距表现最强;(2)依据系统GMM估计和脉冲响应函数得出,产业绿色转型对城乡收入差距表现为先正后负,最终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不平等;(3)通过方差分解得出,环境规制是各变量(排除自身影响外)方差贡献最大因素,分别影响着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绿色转型和能源消耗其贡献值依次为44. 71%、16. 02%和26. 07%;(4)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环境规制为能源消耗的直接Granger原因,能源消耗为产业绿色发展直接Granger原因,而产业绿色转型、城乡收入差距互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而环境规制间接影响产业绿色发展和城乡收入不平等。论文结尾就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给出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