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4)
2023(10408)
2022(8532)
2021(7571)
2020(5898)
2019(12922)
2018(12569)
2017(23260)
2016(12457)
2015(13333)
2014(12492)
2013(12141)
2012(11042)
2011(10058)
2010(9906)
2009(8699)
2008(8092)
2007(6871)
2006(5966)
2005(5008)
作者
(34781)
(29361)
(29216)
(27658)
(18521)
(13905)
(12856)
(11275)
(11005)
(10180)
(10136)
(9941)
(9196)
(9024)
(9013)
(8957)
(8679)
(8651)
(8591)
(8467)
(7196)
(7174)
(6879)
(6830)
(6629)
(6539)
(6434)
(6087)
(5880)
(5771)
学科
(47415)
经济(47356)
管理(34995)
(30678)
(24439)
企业(24439)
方法(18227)
(17376)
数学(15572)
数学方法(15331)
中国(13460)
(13367)
业经(13270)
(13208)
环境(12949)
农业(11922)
地方(9694)
(9010)
贸易(9005)
(8705)
(8410)
(8289)
(7902)
(7811)
(7472)
银行(7449)
理论(7430)
(7388)
金融(7386)
(7307)
机构
学院(172137)
大学(169405)
(67341)
经济(66013)
管理(62767)
研究(58995)
理学(55152)
理学院(54452)
管理学(53204)
管理学院(52896)
中国(42965)
科学(38426)
(33942)
(31636)
(30794)
(29346)
研究所(27190)
中心(27036)
业大(26512)
财经(25721)
(25244)
(24374)
师范(24119)
农业(24105)
(23497)
(22032)
经济学(21760)
北京(20131)
经济学院(19908)
(19746)
基金
项目(125554)
科学(100559)
基金(93262)
研究(90157)
(83249)
国家(82611)
科学基金(70612)
社会(59437)
社会科(56392)
社会科学(56381)
基金项目(49505)
(49185)
自然(45744)
自然科(44714)
自然科学(44703)
自然科学基金(43863)
(42086)
教育(40860)
资助(35655)
编号(35361)
重点(29421)
(28124)
成果(27372)
(27220)
(26746)
国家社会(25588)
创新(24977)
科研(24730)
课题(24434)
(23393)
期刊
(72575)
经济(72575)
研究(47268)
学报(30216)
(29868)
中国(29623)
科学(28380)
(23056)
大学(22595)
学学(21666)
管理(21192)
农业(20772)
教育(16869)
业经(14272)
(13030)
金融(13030)
经济研究(12320)
技术(12039)
财经(11826)
(10269)
(10045)
(9624)
问题(9123)
资源(8893)
科技(8166)
商业(8033)
业大(7884)
现代(7429)
(7403)
统计(7029)
共检索到240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毛熙彦  朱华玺  鲍兆祥  胡羽晴  龙吟霜  
秸秆焚烧问题是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发生转型的产物。城乡关联视角有助于理解秸秆焚烧问题的成因,为精细化治理奠定基础。文章基于SatSee-Fire数据集,以耕地为掩膜提取2014—2021年全国秸秆焚烧火点,综合焚烧概率、作物产量、谷草比、排放因子、综合利用率等参数估算秸秆焚烧的碳排放量,应用STIRPAT模型检验城乡关联对于秸秆焚烧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焚烧及其碳排放集中于粮食主产区,呈现北高南低的格局,形成以东北为核心,向外圈层衰减的核心—边缘结构;(2)人口非农化加速了秸秆从资源变为剩余,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提高了秸秆处理的机会成本,加剧了秸秆焚烧的负外部性,导致碳排放增加;(3)城乡关联对秸秆焚烧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南北差异。未来应积极探索通过城乡关联强化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实现分时分区、“禁”“用”结合的精细化治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金通  
本文对垃圾焚烧产业的产品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垃圾焚烧产业的基本功能是处理垃圾而不是发电;在存在公共区域和巨额监督成本的条件下,垃圾处理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因而应被纳入政府职能范围;成本性状和垃圾供给条件决定了垃圾焚烧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特征;我国推进垃圾焚烧产业发展的政策重点是建立合理的垃圾处理补贴的形成与支付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祖梁  贾涛  王亚静  王久臣  孙仁华  王飞  李想  毕于运  
[目的]为加快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缓解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方法]将全国划分为黄淮海区、西北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五大区域,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秸秆产生量、秸秆资源密度、秸秆利用结构、秸秆焚烧碳排放量。[结果]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10.4亿t,可收集量达到9.0亿t,玉米、水稻和小麦3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79.19%,黄淮海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33.41%。秸秆已利用量为7.21亿t,综合利用率达到80.11%,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量占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庆华  李兵  
生物质燃烧是重要的气候强迫因子,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源。黑龙江作为农林业大省,森林、草地、农业资源丰富,研究和分析黑龙江生物质燃烧情况,能够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森林草原防火、环境质量改善等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MODIS卫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高程数据,对黑龙江2010-2017年生物质燃烧火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秸秆焚烧火点、林火、草地野火。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火点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小兴安岭中北部;黑河市火点占总火点的30%,齐齐哈尔次之,占16%;秸秆焚烧火点占总火点的68%,林火占32%。年内火点在春、秋两季最为明显,呈双峰分布,春秋季火点数占比分别为51%、45%。2010年以来林地与草地火点数量波动较小;秸秆焚烧火点数量自2014年起显著增加(P<0.05),2016年禁烧政策的开展下火点数量得到控制,秋季火点减少,但春季依旧呈现增加趋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宏伟  朱竹清  刘咏梅  
为解决秸秆焚烧这种负外部性行为,首先对秸秆综合利用和技术创新、政府管理的效果及秸秆焚烧的经济性方面进行了理论综述,然后分析了当前"禁烧"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农民和企业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从成本-收益及经济角度说明秸秆回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变政府宣传角度,科学制定秸秆回收规划、给予秸秆相关产业税收、补贴、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广技术、提高综合利用率,加快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生产,秸秆产业化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毛慧琴  张丽娟  厉青  张连华  张玉环  陈辉  翁国庆  
[目的]为了解我国东北地区露天秸秆焚烧及其排放情况,为东北地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依据。[方法]基于MODIS卫星数据、GFASv1排放清单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上下文算法及空间统计方法对东北三省2015~2017年秸秆焚烧火点及PM_(2.5)排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东北三省秸秆焚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吉林省的中西部以及辽宁省中部地区;2015~2017年东北三省共计1.871 8万个露天秸秆焚烧火点,PM_(2.5)排放总量为17.3万t,火点最多的年份为2017年,排放量最大的年份为2015年,东北三省中黑龙江省火点最多,排放量最大,占比分别为71.9%和73.3%;东北地区年内各月秸秆焚烧火点及PM_(2.5)排放在春(3~4月)、秋(10~11月)两季最为明显,呈双峰分布,春季火点数及排放量多于秋季,且呈春季增加、秋季减少趋势。[结论]东北地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秋季禁烧工作成效明显,春季秸秆禁烧工作有待加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李丹哲  韩笋生  
目前国内外对家庭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经济属性、居民出行特征等方面,对家庭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的认识较少。本文以低碳武汉问卷调查为基础,以GIS为平台,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武汉家庭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家庭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并且生活碳排放较高的家庭更容易出现在城市中心区,而日常出行碳排放较高的家庭出现在郊区的几率更高一些。最后,依据研究结果,从空间规划方面,提出旨在降低武汉居民日常家庭碳排放的策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覃诚  毕于运  高春雨  王亚静  莫际仙  周珂  王莹  
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一直是中国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发达国家通过农作物秸秆计划焚烧较好地对秸秆焚烧进行了管控。本文系统总结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秸秆计划焚烧相关法规,并提出对中国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制定的"烟雾管理计划"和《稻草减量焚烧法案》、英国的《农作物残余物(焚烧)条例1993》、加拿大的《作物秸秆和牧草焚烧法规》对焚烧的每个环节进行立法管理,规定了严苛的焚烧标准。发达国家农作物秸秆计划焚烧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有4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建立秸秆焚烧立法管理体系;二是因地制宜地开展秸秆计划焚烧试点示范;三是制定秸秆禁烧区划定管理办法;四是出台秸秆焚烧总量控制分阶段削减计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舒立福  王明玉  田晓瑞  张小罗  戴兴安  
森林的燃烧过程极为复杂 ,火行为是森林可燃物燃烧的一系列现象的总和。国内外林火研究人员多年来致力于火行为特征的研究描述 ,在火场范围 (周长或面积 )、火焰特征、火强度、火头的蔓延速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 ,其中火强度、火焰高度和火蔓延速度是林火行为的 3大指标。火行为直接受火环境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覃诚  毕于运  高春雨  王亚静  王红彦  孙宁  
为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给中国环境保护与农村建设带来的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农业焚烧管理中最主要的内容即烟雾管理计划,重点研究了烟雾管理计划对中国秸秆焚烧治理的启示。通过归纳分析表明,美国烟雾管理计划通常由焚烧授权、烟雾管理组件、公众教育、监督与执法、实施效果评价等5个方面组成,具体做法是针对不同等级的焚烧规模进行不同的分级管理,制定规范的焚烧授权标准以明确是否可以焚烧,依据烟雾扩散能力、风向、安全距离等确定可焚烧时间和可焚烧区域、最大可焚烧量,并进行严格的执法监督和处罚。基于上述分析,建议中国出台专门针对秸秆焚烧治理的法律规定,制定秸秆焚烧授权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制定秸秆焚烧气象指数分级办法,加强秸秆焚烧过程中的管控工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静  李抒芮  
城市现代化建设引起的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已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源和碳汇的平衡是城市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基于植被覆盖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遥感数据,构建了碳排放和碳吸收的核算量化模型,以京津冀城市圈为例,对碳效应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交通和建设开发是京津冀城市圈的主要碳排放源,林地、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是主要碳吸收库;京津冀城市圈当年碳排放量是碳吸收量的近两倍,人均碳赤字为0.85 tC;在空间分布上,净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东冷西热”的空间格局,碳源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南部和西北部地区,碳汇热点地区为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及坝上高原地区。因此,为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应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构建跨区合作机制,制定差异化“减排增汇”的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利江  郑丽波  张卫国  俞立中  
区域土壤碳库的估算不仅是陆地土壤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为国家尺度的土壤碳库的估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利用上海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GIS技术对上海土壤有机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0~10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5.76×107 t,占全国的0.062 6%,0~100cm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0.55kg/m2,高于全国平均值,反映出上海土壤具有较高的碳蓄积能力。各类土壤中,水稻土的土壤碳储量最大,其次是灰潮土和滨海盐土,而黄棕壤由于面积狭小,所以土壤碳储量最小。各类土壤0~100cm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水稻土>灰潮土>黄棕壤>滨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庞慧焕  印春生  田壮  崔曲  方淑波  
如何量化城市中土壤Pb的空间分布是城市土壤P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景观格局指数、人口和经济指标、交通流量和道路密度等为变量,采用景观变量空间插值、滑动窗口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定量解析沿城市化梯度上土壤Pb的分布。结果表明,土壤Pb不仅受交通流量的影响,也与景观格局指数所反映的城市化过程有关。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景观形状指数(LSI)和道路密度(RD)可以解释69%土壤铅的空间变化,景观形状指数(LSI)和道路密度(RD)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6%、13%。说明景观破碎度、复杂性越高,道路密度越高,土壤Pb的浓度值越高。研究证明梯度分析法和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解释城市化扩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孙莉   刘薇   何砚  
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区域环境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战略支持。使用最近邻法构建了空间权重矩阵,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发现该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即相邻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碳排放效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周边碳排放效率高的地区对本地区的碳排放效率也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对多元回归模型中各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进行解释,总体来看,人口密度、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占比等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比其他因素更为显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丹婷  张兰怡  陈诚  邱荣祖  
基于浮动车数据、交通量数据和碳排放因子,利用ArcGIS建立福州市二环内不同时段乘用车道路碳排放的时空分布图,并设置4个减排情景模拟2020年该区域内乘用车的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相同时段内,道路等级越高,单位面积乘用车碳排放量越大;不同时段乘用车碳排放量存在差异,工作日早高峰与工作日晚高峰时段碳排放量较高,周末早高峰及平峰时段碳排放量较低;快速路与次干道在不同时段乘用车碳排放量变化较大,主干道与支路则较为稳定.4种减排措施中,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是最有效的减排方法,相对无控情况碳排放量降低8%;相同减排措施下,工作日早高峰次干道上乘用车碳排放量削减效果最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