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7)
2023(11302)
2022(9271)
2021(8676)
2020(6530)
2019(14857)
2018(14490)
2017(25597)
2016(14579)
2015(16177)
2014(16464)
2013(15765)
2012(15137)
2011(14242)
2010(14748)
2009(13392)
2008(12869)
2007(11830)
2006(10888)
2005(9806)
作者
(41053)
(34469)
(34286)
(32333)
(21581)
(16499)
(15639)
(13356)
(13350)
(12407)
(11649)
(11632)
(11041)
(10999)
(10556)
(10541)
(10193)
(10061)
(9879)
(9692)
(8926)
(8535)
(8227)
(8005)
(7865)
(7688)
(7687)
(7679)
(7017)
(6983)
学科
(64736)
经济(64678)
(33222)
管理(30335)
(29694)
中国(26189)
地方(24424)
(20327)
企业(20327)
教育(20067)
农业(20062)
方法(17502)
业经(17283)
(15256)
数学(14859)
数学方法(14709)
(13983)
地方经济(13370)
发展(12361)
(12234)
(11690)
(11248)
(11237)
金融(11236)
理论(11179)
(10795)
银行(10780)
(10603)
环境(10482)
(9707)
机构
学院(205966)
大学(204551)
研究(80985)
(79309)
经济(77212)
管理(69239)
理学(58478)
理学院(57545)
中国(56435)
管理学(56429)
管理学院(56013)
科学(47996)
(46107)
(40984)
(40562)
师范(40330)
研究所(37033)
(36935)
中心(35652)
(35206)
(34277)
教育(33744)
师范大学(32855)
北京(30361)
(29160)
业大(28173)
(27697)
农业(27349)
财经(26826)
技术(24565)
基金
项目(131217)
研究(105754)
科学(105092)
基金(89982)
(77203)
国家(76288)
社会(66485)
科学基金(64410)
社会科(62449)
社会科学(62441)
(54441)
教育(53492)
基金项目(47057)
(46504)
编号(46106)
成果(39650)
自然(36996)
(36158)
自然科(36058)
自然科学(36051)
课题(35456)
自然科学基金(35364)
资助(34485)
重点(31144)
发展(29898)
(29580)
(29434)
(29365)
规划(27894)
(27513)
期刊
(104310)
经济(104310)
研究(73176)
中国(56927)
教育(54238)
(40407)
科学(29171)
学报(28591)
农业(27084)
管理(25173)
(23473)
大学(23306)
(21602)
金融(21602)
业经(21061)
学学(20474)
技术(20051)
经济研究(15045)
职业(13560)
问题(13135)
财经(12493)
(11688)
(11616)
(11200)
论坛(11200)
(10916)
资源(10544)
农业经济(10513)
(9976)
商业(9952)
共检索到337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于莎  刘奉越  
城乡关系是影响和理解建国以来乡村教育演变逻辑的重要维度。建国70多年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实践经历了计划性城乡二元结构、市场性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融合等不同阶段,乡村教育在这些历史阶段中曲折发展,并且呈现出不同特征。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时代背景下,针对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乡村教育发展将会呈现新的态势,即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增强教师资源供给水平、注重质量提升和彰显乡土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耿国阶  王亚群  
在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下,城乡关系是影响和理解70年乡村治理演变逻辑的重要维度。70年来,城乡关系先后经历了城乡分离、城乡失衡、城乡融合发展三个历史性阶段,"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先后成为主导城乡关系基本格局的战略性安排。具体到乡村治理演变上:"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使乡村以人民公社为组织载体的集体化治理成为"城乡分治"的逻辑延伸,党、政、社、经高度合一的整体性控制和动员成为该阶段乡村治理的支配性逻辑;1978年后,因应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政村治"体制逐渐建立,党政社经相对分离,但计生、粮款征收、维稳等刚性任务压力较大,压力型体制和乡村治理的行政化逻辑成为主导逻辑;2006年以来,伴随农业税取消、大规模"以工补农",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逐渐成型,传统任务压力大幅减轻,压力型体制向"三治合一"体系的转变,行政化逻辑向公共服务逻辑的转变,成为乡村治理演变的必然趋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奕山  吴重庆  张慧鹏  
乡村生产要素通过流动实现集聚是提升生产分工规模和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要素过度流失不利于乡村自身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前,"乡-城"生产要素流动规模较小;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在重工业发展战略下乡村生产要素被约束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乡-城"生产要素单向流动趋于加速;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致力于改变乡村要素单向外流的局面。近代以来,立足于乡村且突破村庄社区规模的分工生产和集聚性生产没有大范围发展起来,乡村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强。新中国的综合发展成就为发展现代化的乡村集聚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探索在县域层面整合资源和集聚要素是振兴乡村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海涛  
政策工具作为政府治理社会的有效手段,已经全面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随着乡村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日益凸显,为解决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各级政府应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引导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为乡村旅游规划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政策工具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严贝妮   王露雅  
文章旨在探究场景理论视域下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组态分析,分析乡村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根据场景理论形成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发展的分析框架,以20个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获取我国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场景理论视域下乡村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并非单一条件变量作用的结果,而是原真性、表现性和认同性三个维度中多个条件变量的组合作用。其次,共有10条提升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效果的路径,可归纳为三种模式:读者需求满足型、在地文化挖掘型和政社合作扶持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概念逐渐获得了国际社会主要舆论的支持,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中国政府对推广低碳乡村旅游展开的措施,分析低碳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功能建设与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概念逐渐获得了国际社会主要舆论的支持,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中国政府对推广低碳乡村旅游展开的措施,分析低碳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功能建设与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炜娟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期间重大国家战略,基于乡村旅游的产业扶贫则是践行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举措。研究解读以乡村旅游为拉动的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背景;揭示乡村旅游产业特色不特、精准不精,贫困农户素质不高及利益回馈渠道不畅通等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能的若干问题;给出精准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精准投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精准设计旅游收益回馈机制等可行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宁  
自2015年以来乡村旅游迅速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热点,然而纵观大量乡村旅游项目与产品,却存在同质化严重、发展动力不足及缺乏创新等问题。特色小镇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基于特色小镇视域下,乡村旅游可借鉴成功的特色小镇经验,结合国家政策引导和地域特色,创新乡村旅游项目与产品,推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祝平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保障民生的出发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乡村文化和民生问题,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和建设投资三个方面,从文化民生的角度提出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宁  王明月  
新时代共同富裕要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等关系。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中却存在相应关系失衡的问题。基于此,要从政府力推、产业自强、目标明确等维度形成合力去破解,扫清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玲洲  
近代以来,传统社会中的城乡关系在工业化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一种新型关系。乡村在以农业资源支持城市发展的同时,城市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促成了乡村的变迁。高阳织布业依靠天津提供的技术和棉纱,实现了"技术革命"和"原料革命",依靠天津提供的市场与金融服务构建起产销体系,而得以兴盛和发展。这表明良性互动的城乡关系以及城乡间产业结构的重塑是乡村工业变迁的动力所在。从城乡关系变动的角度思考近代乡村工业的变迁,探索其内在逻辑,对当今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郅玉玲  严佳琴  
近年来,乡村民宿迅猛发展,已逐步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展开,对乡村民宿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并提出国内乡村民宿研究的未来展望,以期为我国乡村民宿的研究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从而更好发挥其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寿颐  
转型发展背景下,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和制度创新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乡村作为一种生态友好、文化丰富的人居形式,具备转型发展所需的稀缺资源,而乡村重构正是激发资源潜力的重要手段。选取北京市何各庄村为研究案例,对其自发形成的以老北京四合院文化为核心,以乡村服务型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其实现乡村重构的关键在于:乡村多元价值的挖掘契合了转型发展的需求;乡村内部要素的重组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延伸讨论了乡村重构作为一种新的城乡关系转型路径的意义以及新形势下城乡统筹发展亟待完善的工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发萍  
在乡村振兴视野下,基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研究逻辑与"生存—发展—生活"的分析工具探讨新型城乡关系构建的现实基础与突破口。研究发现:中国城乡关系模式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城乡关系的基本表征体现为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生活形态七大基本要素所形成的六种结构性失调,不同要素组合下的城乡关系具有区域空间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乡关系要以非农化耦合、均衡性发展作为突破口,城市群、城连乡、城+乡地区的城乡关系要以自主性生活为切入点,实现对现阶段不同空间梯度城乡关系的解构与重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