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1)
- 2023(10806)
- 2022(8862)
- 2021(8292)
- 2020(6524)
- 2019(14719)
- 2018(14542)
- 2017(26994)
- 2016(14385)
- 2015(15893)
- 2014(15311)
- 2013(14761)
- 2012(13253)
- 2011(11936)
- 2010(11738)
- 2009(10912)
- 2008(9904)
- 2007(8662)
- 2006(7681)
- 2005(6190)
- 学科
- 济(53594)
- 经济(53538)
- 业(34129)
- 管理(33615)
- 农(30613)
- 企(21684)
- 企业(21684)
- 地方(21425)
- 农业(20743)
- 中国(17817)
- 业经(16062)
- 方法(15603)
- 数学(13369)
- 数学方法(13160)
- 财(13053)
- 制(11105)
- 发(10855)
- 学(9657)
- 环境(9447)
- 地方经济(9026)
- 农业经济(8919)
- 发展(8794)
- 展(8785)
- 贸(8469)
- 贸易(8462)
- 易(8102)
- 融(7796)
- 金融(7794)
- 收入(7595)
- 银(7581)
- 机构
- 学院(184222)
- 大学(175558)
- 济(69240)
- 管理(67962)
- 经济(67420)
- 研究(61341)
- 理学(58060)
- 理学院(57324)
- 管理学(56243)
- 管理学院(55910)
- 中国(46285)
- 科学(38637)
- 农(36368)
- 京(36186)
- 江(33471)
- 财(31655)
- 中心(30517)
- 所(29114)
- 业大(28812)
- 范(28266)
- 师范(28038)
- 农业(27044)
- 研究所(26391)
- 省(24641)
- 州(24543)
- 财经(24064)
- 院(22892)
- 师范大学(22046)
- 经(21627)
- 北京(21068)
- 基金
- 项目(130151)
- 科学(102300)
- 研究(101151)
- 基金(90427)
- 家(77461)
- 国家(76671)
- 科学基金(66392)
- 社会(64009)
- 社会科(60098)
- 社会科学(60083)
- 省(57175)
- 基金项目(49017)
- 教育(45493)
- 划(44181)
- 编号(43988)
- 自然(40544)
- 自然科(39477)
- 自然科学(39469)
- 自然科学基金(38679)
- 成果(34594)
- 资助(33898)
- 发(30792)
- 课题(30790)
- 重点(29376)
- 创(27261)
- 部(26792)
- 年(26420)
- 国家社会(25453)
- 创新(25305)
- 制(25259)
共检索到280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乔伟峰 何天祺 陈园 贾铠阳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发展滞后背景下新的时代命题,村镇建设格局优化是破解乡村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城乡共生视角,以苏北灌云县为例,综合运用断裂点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场能模型,开展村镇建设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城乡共生视角下,村、镇的综合质量是共生基质,村镇之间相互作用、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成本是共生界面,结合村镇的共生基质和共生界面进行共生选择,可指导村镇建设格局优化;(2)顾及镇质量、中心性和网络凝聚子群,确定灌云县村镇等级,利用改进的场能模型,通过测算县城及各镇的空间场能,完成村镇共生体构建,形成相互作用的城乡共生的县城—镇—村等级体系;(3)重构村庄引力矩阵并在村之间搭建有向连接线,发现包括后埠村、深沟村、东徐村等25个村与其他村庄的联系微弱,有待进一步调整,根据城镇辐射范围和村庄引力联系,形成优化调整方案,通过比较各村庄的点出度与点入度,将村庄划分为重点村和一般村,完成村镇建设格局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丹奎 孙伟 陈雯 张亦弛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镇聚落的空间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重塑过程,探寻其演变规律、研判其背后动力机制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村镇点位数据,运用最近邻比率、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等GIS和统计分析方法,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和县域尺度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村镇聚落格局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省域尺度上,江苏省村镇聚落整体呈集聚分布,但集聚态势略有减弱;核密度的区域差异显著,整体东部小于西部,苏北连续性较强而苏南较为破碎;密度核心普遍收缩,苏南地区收缩最为显著。(2)县域尺度上,村镇聚落集聚格局依旧,与省域尺度一样,其集聚程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冷热点分布较为分散,"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冷点区"均位于苏南地区;时间维度上,"热点区"有扩大趋势,"冷点区"则呈收缩之势;苏南和苏北地区的村镇聚落格局在该尺度上变化均较为明显。(3)演变机理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策制度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村镇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在本文研究时段内,交通、城市化和政策3个因子对江苏省村镇聚落的格局改变具有显著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耿良承 陆明
灌云县大力推进多种经营产业化的调查耿良承,陆明近年来,江苏省灌云县委、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大力实施以多种经营为农业突破口、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工业突破口、以兴建贸工农联合体为全县经济突破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把多种经营作为重中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小龙 田冬 孙浩浩 龚福海
从健康城镇化的理论视角对江苏省东台市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分析村庄发展现状与特征,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厘清了历次中心村建设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规划编制任务指向,操作性有待提高;建设资金难筹,推进缓慢;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心村规模偏小;政策保障乏力等。最后,对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健康城镇化 农村集中居住点 问题 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安国
为使节约集约用地措施更符合实际,2011年10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与无锡、盐城、张家港和靖江等市国土资源局一起,采取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交谈、实地查看、翻阅资料、典型剖析等方式,按照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域分布,先后对无锡市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建福 俞慧
核心提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现有宅基地政策、建设立项、农转用指标等诸多审批条件限制。笔者建议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解放思想、简化程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解决现实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贵平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反生态"问题的显现,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从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历程、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亟需着眼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经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该文依据新城镇化对国内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基本需求,并结合江苏省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需求,提出以环保技术为支撑、深化江苏省绿色乡村发展,以生态发展为核心、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制度改革,以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生态化转型 江苏省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安驰 姜德波
随着经济政策目标从"促增长"转向"调结构",地方政府依赖外资促进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做法也在逐步转变。文章在分析FDI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以FDI最为活跃的江苏省为例,考察2001-2013年外商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江苏发展阶段的变化,外商与被投资地区政府和劳动力的双向选择使FDI与城乡收入间形成倒U形关系,且当FDI占GDP比重为3%左右时到达曲线的顶点;江苏部分地区已进入曲线的右侧,应进一步提升这些地区FDI质量,同时为仍处在曲线左侧的地区提供更便利的投资条件,以解决地区间、城乡间的收入结构差异,已成为经济发展新阶段江苏省利用外资的主要目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姚亦锋 黄燕 郭飞
江苏省许多村镇有3000多年的文化传统,以文化生态学视角研究村镇自然和文化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10多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化以历史上从没有的大规模和高强度发展,正在直接极大地影响着村镇内景观生态格局。现代城镇规划过分强调使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历史上的连绵水系格局已经被现代建设支离破碎地分解。研究从地理多视角:文化地理研究其地域文化传承,景观生态研究其自然空间状况,城市规划研究其实体空间布局。研究分析村镇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建设过程,确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为村镇景观规划和管理奠定科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
历史村镇 地理景观 文化生态 田园乡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商丽媛 韩子睿 张雯 魏晶 孙君
创新型省份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态势,对创新型省份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本文根据司托克斯提出的巴斯德象限模型,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角度,提出面向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新巴斯德象限模型,并以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为例,探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如何运用新巴斯德象限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江苏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樊宝洪 王荣 罗仁福
本文利用江苏省11个乡镇的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财政及其收入的基本情况及乡镇的公共职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乡镇一级财权有进一步上收的趋势;在国家和地方对财政总收入的初始分配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再分配中都体现出统筹发展、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特征;近几年乡镇预算内财政只能维持发工资的局面有所改善,乡镇财政可支配收入除了发工资已经有所结余;最近几年乡镇财政预算用在基本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及社会福利支出等重要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资金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份额正逐步减少;而公共投资资金中只有微不足道的部分来自于预算内投资。为此,应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镇财政 公共职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露 李平星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系统部署,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状况进行评价,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研究热点,可为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评价和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丰富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理论上可为衡量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实践中可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基于“指标体系——空间格局——空间分类”的研究主线,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领域建立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开展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分区研究。[结果] 江苏省乡村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现为 “苏南最高、苏中居中、苏北最低”的空间格局;江苏省乡村振兴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中部最高、南部居中、北部最低”的分布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度,将研究区乡村发展分为重点突破型、全面推进型、协调发展型、优化提升型。[结论]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贺永正 吴价宝 潘培培 卢珂
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水平进行科学地定量评价,对于全面认识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绩效,准确分析其现状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2个维度对江苏省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做评价研究,首先,从时间维度对特定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进行纵向动态评价研究;其次,从空间维度将该创新型城市与其他创新型城市作横向比较评价研究,力求做到对特定创新型城市全面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项蕾 黄景章
近二十年来,江苏省经济高速增长,但在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象。文章通过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苏省收入分配差距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配差距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珊 徐元明 徐志明
为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提出统筹城乡这一新的发展思路。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历史阶段演变和现状指标的分析,运用定量化的手段,尝试建立地区城乡统筹实现程度的评估体系。文章系统总结了1990年代以来江苏统筹城乡的发展特点,并以2004年为现状年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13个地市的城乡协调程度进行比较,针对现实状况提出尊重农民权利、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农业和农村支持力度、实施区域分异政策等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城乡统筹 江苏省 评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