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9)
- 2023(11289)
- 2022(9547)
- 2021(8987)
- 2020(7318)
- 2019(17041)
- 2018(16662)
- 2017(31445)
- 2016(17486)
- 2015(19904)
- 2014(20202)
- 2013(19832)
- 2012(18763)
- 2011(17114)
- 2010(17261)
- 2009(15834)
- 2008(16053)
- 2007(14638)
- 2006(12685)
- 2005(11115)
- 学科
- 济(72104)
- 经济(72025)
- 管理(44602)
- 业(42883)
- 企(32551)
- 企业(32551)
- 方法(30185)
- 数学(26212)
- 数学方法(25895)
- 农(25718)
- 中国(19337)
- 地方(18674)
- 财(18070)
- 农业(17643)
- 业经(17418)
- 学(16265)
- 制(13141)
- 贸(12978)
- 贸易(12971)
- 易(12454)
- 理论(11951)
- 和(11197)
- 环境(10844)
- 银(10437)
- 银行(10403)
- 务(10255)
- 财务(10227)
- 财务管理(10187)
- 融(10062)
- 金融(10057)
- 机构
- 学院(254987)
- 大学(252584)
- 济(96075)
- 经济(93558)
- 管理(91114)
- 研究(86337)
- 理学(77842)
- 理学院(76739)
- 管理学(75157)
- 管理学院(74660)
- 中国(64192)
- 科学(56416)
- 京(54464)
- 农(47269)
- 财(45181)
- 所(44868)
- 江(41556)
- 研究所(40795)
- 中心(40572)
- 业大(39712)
- 范(37812)
- 师范(37451)
- 农业(37031)
- 财经(35613)
- 北京(33961)
- 州(33206)
- 经(31935)
- 院(31153)
- 师范大学(29959)
- 经济学(29312)
- 基金
- 项目(167195)
- 科学(129530)
- 研究(124029)
- 基金(117168)
- 家(102298)
- 国家(101370)
- 科学基金(85090)
- 社会(75351)
- 社会科(71040)
- 社会科学(71016)
- 省(67896)
- 基金项目(63229)
- 教育(57545)
- 划(56893)
- 自然(54325)
- 自然科(52938)
- 编号(52934)
- 自然科学(52917)
- 自然科学基金(51926)
- 资助(46495)
- 成果(43778)
- 重点(38093)
- 发(37781)
- 课题(37474)
- 部(35894)
- 创(34435)
- 创新(32038)
- 科研(31793)
- 性(31024)
- 大学(30933)
- 期刊
- 济(113016)
- 经济(113016)
- 研究(72971)
- 中国(51621)
- 农(44886)
- 学报(42110)
- 科学(38198)
- 财(36626)
- 教育(31927)
- 大学(31071)
- 农业(30322)
- 管理(29289)
- 学学(28909)
- 技术(22820)
- 融(20763)
- 金融(20763)
- 业经(20553)
- 财经(16718)
- 经济研究(16598)
- 问题(15613)
- 业(15547)
- 图书(14655)
- 版(14655)
- 经(14401)
- 资源(13289)
- 技术经济(12203)
- 商业(11709)
- 现代(11494)
- 理论(11436)
- 贸(11339)
共检索到378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颖 孙平军 李诚固 宋云婷
以长春大都市区内的长德新区为例,探析城乡共建新区这一新型地理空间框架推进大都市区城乡空间统筹的基本模式与内在机理。基于长春大都市区城乡空间开发隔离、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中心地体系不完善与基本公共服务失衡等问题,在城乡共建新区的视角下,从相关主体空间利益关系协调、产业空间关联网络构建、大都市边缘新城的诱导三个层次,深入分析了长德新区推动城乡空间统筹的总体效应,进一步提炼"利益协调—产业融合—服务均衡"的城乡共建新区推动城乡空间互动的基本模式,最后深入探讨了城乡共建新区成功推动大都市区城乡统筹的机理,以期为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颖 孙平军 李诚固 宋云婷
以长春大都市区内的长德新区为例,探析城乡共建新区这一新型地理空间框架推进大都市区城乡空间统筹的基本模式与内在机理。基于长春大都市区城乡空间开发隔离、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中心地体系不完善与基本公共服务失衡等问题,在城乡共建新区的视角下,从相关主体空间利益关系协调、产业空间关联网络构建、大都市边缘新城的诱导三个层次,深入分析了长德新区推动城乡空间统筹的总体效应,进一步提炼"利益协调—产业融合—服务均衡"的城乡共建新区推动城乡空间互动的基本模式,最后深入探讨了城乡共建新区成功推动大都市区城乡统筹的机理,以期为大都市区地域城乡空间统筹实践总结经验、提供指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崇刚 孙伟 曹玉红 李露露 陈晨
城乡空间边界识别是区分城乡地域、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科学基础,城乡边界动态演化方法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南京市1985~2016年土地利用、二三产业增加值和人口密度数据为基础,选取景观紊乱度和建设用地占比为形态指标,二三产业增加值和人口密度为功能指标,从形态和功能两个维度构建城乡空间边界识别的指标体系,利用公里网格对各个指标进行切分后依据距离衰减理论和"断裂点"分析方法来识别南京市的不同阶段城乡边界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 1985~2000年南京城市扩张以内部填充为主,城乡边界变化较为缓慢; 2000~2016年城镇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城乡边界变化幅度较大;(2)南京市城乡空间边界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扩张特点,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城市国有经济和乡村工业化阶段城乡边界变化较慢,快速城市化和开放型经济阶段城乡边界变化较快;(3)南京作为特大城市,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以南京为例检验城乡边界演化识别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利于为其他大都市区城乡空间边界识别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剑双 陈宇琼 齐立博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面临着更加多元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在这里孕育成长,最有可能率先发展成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平台,成为城市人下乡和乡村就地城镇化相碰撞的地区,最终实现从目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转向理想田园人居地。文章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为例,分析总结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土地、人口、产业、公共资源等方面的困境,并从全域融合、要素聚集、产业创新、生态赋值和收入均衡5个方面提出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认为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要重点转向关注全域城乡国土空间、吸引人才就业定居、全域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和农民各类资产增值增信等方面,以期为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部署发挥小城镇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小城镇 城乡融合发展 田园城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赞 金兆怀
统筹城乡卫生资源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途径。统筹城乡卫生资源,需要明确政府的责任,通过建立合理的卫生财政投入机制、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衔接机制以及推进城乡卫生资源的整合等路径,最终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关键词:
城乡卫生资源 统筹 问题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来位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分布非均衡性问题突出。其主要原因为农民居住分散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效益低下;公共财政支出"城乡倒挂",农村公共服务资金严重匮乏;专项转移支付高度分散化,农村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主要对策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服务设施与人口合理分布;推动农民梯度转移,保持人口与公共服务动态平衡;革除财政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平衡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公共服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晓明 张鸣鸣
我国乡镇产业发展在经历了高潮和低谷之后,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通过对成都市郫县安德镇乡镇产业发展的调查,总结出当地在依托乡镇产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经验:依托特色农业确立乡镇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式;建立"适用"标准,增强乡镇产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三化"良性互动;实行"政企合作"理念下的T-BOD模式;推动农村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提高农民参与发展的能力等。尽管这些经验地方特色浓郁,但对于推动西部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乡镇产业 城乡统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春林 刘继生 陈才 韩阳
大城市形态演化是区域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城乡关系的具体体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遵循城乡统筹的思想,集中分析了长春市的城市形态特征,指出圈层扩展、不断外延是其特性,同时分析城市无限向外扩展与周围地域孤立发展的缺陷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优化长春市中心城市形态与加强外围地域互动发展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城市形态 核心与外围 长春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伟 周生路 吴绍华
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显重要。如江苏省南京市,尽管近年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目前仍然呈现出"城强郊弱","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城乡二元结构已严重制约其发展。本文以南京市近郊浦口区为例,通过城乡统筹现实分析与农民意愿调查,提出都市边缘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贤军 江丽
城乡二元发展的现状、《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下,如何进行城乡统筹规划,使之达到城乡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促使城乡统筹规划成为规划领域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探索了大都市周边地区统筹城乡空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建设管理方式,以期对全国其它大都市周边地区的城乡统筹规划起到示范、借鉴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晖 胡畔 王兴平
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作为我国城乡统筹的重要类型,具有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的双重内涵。本文引入"城乡融合度"概念,从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特定内涵出发,构建了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估模型。本评估模型由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两个层级,空间融合度、经济融合度、社会融合度、设施融合度四大系统构成,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江宁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南京主城关系密切,其城乡融合度呈现圈层分布,距离主城越近,城乡融合度越高。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大都市边缘区 水平评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扬 王红扬 冯建喜 马璇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自20世纪90年代颁布以来,对我国城市规划的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两个标准相互分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城乡建设分割的局面。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第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要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城乡之间迫切需要一个连续、系统的用地分类体系。从传统城乡用地分类的困境出发,针对都市区这一类特殊空间单元,文章提出以"都市组团"、"都市绿郊"为都市区发展的目标空间,以"城镇用地"、"乡村用地"和"城乡一体化用地"表征都市区空间用地发展的区域角色,以此为基础...
关键词:
城乡统筹 都市区 用地分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健生
面对日趋扩大的城乡差距,改变原来缩小城乡差距就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既有思路,代之以还应包括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新认识。通过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治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平等发展。本文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为例,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治理与制度创新作出分析探讨,认为应从完善地方立法、改革地方财政制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以及调整政府政绩评价方法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镜权 温锋华
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农村城市化理论背景的基础上,以城乡统筹的宏观背景为指导,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总结转型时期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城市化新的动力系统结构,提出包括自上而下的压力、自下而上支撑力、前向拉力和后向推力等四大动力,从而构成了大都市郊区农村城市化"四轮驱动"的动力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基于城乡统筹的大都市郊区农村城市化的一般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立华,丛艳国
文章以京津唐大都市区为例,从大都市区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作为"城际交通"主要方式的快速列车的运行态势及其对都市区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提出了建立"中心辐射型"城际快速列车运行系统,并将中心城市的"城际交通"与"城内交通"衔接的规划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