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9)
2023(4906)
2022(3784)
2021(3644)
2020(2396)
2019(5403)
2018(5099)
2017(9962)
2016(5124)
2015(5130)
2014(4968)
2013(4946)
2012(4403)
2011(4127)
2010(4051)
2009(3646)
2008(3424)
2007(3078)
2006(2699)
2005(2320)
作者
(12460)
(10667)
(10577)
(10164)
(6607)
(5098)
(4834)
(4005)
(3870)
(3699)
(3559)
(3522)
(3331)
(3257)
(3203)
(3203)
(3158)
(3111)
(3077)
(2957)
(2562)
(2527)
(2498)
(2464)
(2373)
(2364)
(2285)
(2256)
(2145)
(2095)
学科
(20360)
经济(20347)
(16271)
管理(13001)
(12500)
农业(8910)
业经(7531)
(7385)
企业(7385)
中国(6887)
(6062)
贸易(6060)
(5971)
方法(5809)
(5784)
地方(5544)
数学(5091)
数学方法(5035)
农业经济(4980)
产品(4929)
(4868)
(4538)
发展(4340)
(4333)
市场(4032)
工作(3959)
(3736)
农产(3663)
农产品(3663)
建设(3578)
机构
学院(69026)
大学(64642)
(28458)
经济(27831)
管理(26393)
理学(22813)
理学院(22591)
管理学(22295)
管理学院(22154)
研究(21815)
中国(16374)
(13212)
(12756)
(12403)
科学(12282)
中心(10453)
(10272)
财经(9991)
(9931)
业大(9723)
(9643)
师范(9584)
农业(9340)
(9072)
研究所(8898)
经济学(8799)
(8380)
(8166)
经济学院(7941)
北京(7785)
基金
项目(47271)
研究(38650)
科学(37437)
基金(33330)
(28211)
国家(27919)
社会(25560)
社会科(24078)
社会科学(24071)
科学基金(23791)
(19262)
编号(17039)
基金项目(17008)
教育(16659)
(15453)
成果(13873)
自然(12590)
资助(12316)
自然科(12270)
自然科学(12270)
自然科学基金(12032)
(11683)
课题(11544)
国家社会(10755)
重点(10472)
(10143)
(10122)
(10038)
(9927)
项目编号(9899)
期刊
(35081)
经济(35081)
研究(19479)
(15622)
中国(13748)
农业(11169)
(9487)
学报(9073)
业经(9002)
科学(8782)
管理(8208)
教育(7723)
大学(7569)
学学(7257)
经济研究(5744)
技术(5704)
(5493)
金融(5493)
农业经济(5090)
图书(5086)
问题(4924)
财经(4729)
(4374)
书馆(4150)
图书馆(4150)
(4144)
(3999)
商业(3752)
(3623)
社会(3616)
共检索到102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贵贤  
在公共产品供给上,我国长期实行城市偏向型城乡非均衡供给策略,致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及不稳定因素突显。城乡公共产品和谐供给制度创新是指为保证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有效实施,对阻碍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废除,进而构建有利于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一体化的全新体制、机制的活动及过程。这也是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及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士海  李先德  
改革开放以后,二元体制的影响在转轨时期并没有完全消除,公共产品供给城乡失衡现象十分严重。进入新世纪,我国政府重新定位了城乡关系,加强了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但是,公共产品供给"城市倾向"的政府激励机制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竞争机制问题、财政体制问题和农村社区型公共产品供给的动员机制问题依然存在,这导致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动力和能力都存在不足。城乡公共产品供给走向平衡有赖于一个包含政府治理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内的综合改革,而这又取决于各级政府能否真正变革发展观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成德宁  欧阳玉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1.解决公共产品生产低效率问题。政府生产公共产品的低效率是各国政府的通病。我国一些公共机构存在机构膨胀、财政供养人员过多等现象,导致政府公共机构花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却只能提供有限的公共产品,从而导致公共支出的低效率。解决这种低效率,一方面靠加强政府治理,精简机构和人员;另一方面要靠政府职能的转变,让政府回到掌舵者的位置,而让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战军  谢梅  
在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且需求多样化的现实背景下,迫切需要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有所创新。不论是从理论和现实经验,还是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来看,都存在着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在深入分析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的一些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德炎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韦统义  宋瀛  梁军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以屯垦戍边为基本职能的经济社会组织,上政下企是其基本组织结构,农垦团场是兵团下属的基层企业单位。基于计划经济的背景和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农垦团场形成了单位制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在国家公共产品供给非单位化的改革中,农垦团场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具有"逆非单位化"倾向,造成农垦团场社会成本沉重,企业经营失范。农垦团场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路径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单位制"历史路径以及"非单位化"的市场化改革原则,构建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体、农垦团场经营剩余为补充、市场化供给(特别是借鉴PPP供给模式)相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康松  熊尚鹏  
在长期的“城乡分割”、“以农补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向城市倾斜、“重城轻乡”的财政分配制度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不足,造成了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的严重差别。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制约着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为此,必须寻求有效途径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群  员晓哲  
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应依据公共产品的层次和特性,构建政府、农村社区、私人部门、非营利性组织(也称第三部门)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结构。目前,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却存在着严重失衡的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应对其进行改革与重构,要营造一种有益于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主体多元化和多层次制度安排的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曲延春  
在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层级高的政府掌握的财权较多,但承担的事权却较少;而层级低的政府掌握的财权较少,但承担的事权却较多。以乡镇政府为例,乡镇政府直接面向农民,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最重要主体。《宪法》规定,乡镇政府的职能是"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志敏  吴朝阳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如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需求,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建国之初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选择、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利益的分化。因此,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需要切实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建全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德超  曾媛  
目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现状及成因,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政策建议,对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永泰  王丽英  
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在城市公共产品已基本满足居民的显性需求的情况下,开发公共产品的隐性需求,并实现其有效供给,是今后在公共产品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从公共产品隐性需求开发和有效供给的角度,探索公共产品隐性需求的开发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对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衡,优化公共产品的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艳芹  李秀玲  刘英泽  
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特点,是以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目的的产品。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公共性,公共产品的公共性而对于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有着缓冲与抑制作用。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尽快消除体制和制度障碍,给予农村居民以同等国民待遇,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环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单吉堃  
一、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江明融  
长期以来,我果实行的是城市偏向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公共产品收益分享不公平,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因此,必须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