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8)
2023(17058)
2022(14674)
2021(13509)
2020(11312)
2019(25875)
2018(25469)
2017(49201)
2016(26118)
2015(29300)
2014(29081)
2013(28522)
2012(26040)
2011(23283)
2010(22943)
2009(21007)
2008(20344)
2007(17363)
2006(14821)
2005(12716)
作者
(73392)
(61148)
(60746)
(57977)
(39056)
(29219)
(27594)
(24121)
(23283)
(21499)
(20977)
(20640)
(19150)
(19039)
(18897)
(18688)
(18236)
(18077)
(17512)
(17460)
(14927)
(14873)
(14855)
(14030)
(13758)
(13556)
(13391)
(13141)
(12142)
(11914)
学科
(106538)
经济(106417)
管理(74907)
(74863)
(60051)
企业(60051)
方法(54270)
数学(47639)
数学方法(47048)
(30547)
(30113)
中国(28317)
业经(24551)
(22693)
农业(21111)
地方(19878)
理论(18541)
(18418)
贸易(18410)
(18360)
(18044)
财务(17974)
财务管理(17934)
(17796)
企业财务(17025)
(16861)
银行(16823)
(16173)
(16116)
金融(16114)
机构
大学(371240)
学院(369215)
管理(150170)
(148386)
经济(145324)
理学(131513)
理学院(130147)
管理学(127699)
管理学院(127043)
研究(116297)
中国(89243)
(76645)
科学(71922)
(70029)
财经(57182)
(55837)
(55288)
中心(53970)
业大(53881)
(52279)
研究所(51305)
(51169)
(48147)
北京(47747)
师范(47714)
经济学(46190)
财经大学(43066)
农业(42988)
(42974)
经济学院(41945)
基金
项目(261841)
科学(207695)
基金(193029)
研究(190432)
(167414)
国家(166056)
科学基金(144653)
社会(122067)
社会科(115655)
社会科学(115630)
基金项目(102289)
(100508)
自然(94657)
自然科(92489)
自然科学(92470)
自然科学基金(90792)
教育(87537)
(84809)
资助(79657)
编号(76983)
成果(60680)
重点(58267)
(58106)
(54343)
(54078)
课题(51838)
科研(50847)
国家社会(50729)
创新(50428)
教育部(50417)
期刊
(152726)
经济(152726)
研究(107053)
中国(61053)
学报(56817)
科学(53006)
(51871)
管理(51707)
(49565)
大学(44207)
学学(41927)
教育(36434)
农业(34346)
(32270)
金融(32270)
技术(30871)
财经(27250)
业经(25898)
经济研究(25243)
(23130)
问题(19568)
理论(17865)
统计(17680)
(17148)
技术经济(17090)
商业(16984)
图书(16860)
科技(16684)
(16545)
实践(16348)
共检索到515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程博  孙巍  王思懿  
本文通过在收入分布视角下构建居民保险消费的理论模型,预见了保险消费的非线性特征及其对保险市场的潜在影响。并采用2011年CHFS数据分别建立城乡居民保险消费的门限回归模型,识别出了这种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虽能促进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险消费,但对其高收入群体的作用有限;对农村低收入群体保险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会使高收入群体削减保险支出。该特征在收入分布变迁背景下将会导致居民总体保险消费的增长出现瓶颈。由此,在"供给侧"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创新主导作用来激发高收入群体的保险消费活力,并在"需求侧"促使收入分配政策合理向低收入群体适度倾斜,将可能成为扭转当前局面的有效途径。此外,社保收入对保险消费的引导和调节作用还有待开发和加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程博  孙巍  王思懿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建民  毛军  吴金光  
文章基于我国1999—2012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平滑转移模型,从城乡收入差距视角实证检验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为了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着眼于发挥税收政策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通过优化税收负担和税制结构,把城乡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情况下,税收政策实现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目标的城乡收入差距绝对数最优值为4 967元,城乡收入差距相对数最优值为0.1238。基于促进消费增长的目标以及调节城乡居民分配差距的需要,应进一步重视和强化税收政策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魏华林  宋平凡  郭静艳  
基于非一致风险偏好现象对微观个体保险购买意愿的作用,本文从宏观理论层面阐述了收入差距影响保险需求收入效应的内在机理,并利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方法和OECD 29个国家(和地区)1990-2012年的数据,建立多个模型实证检验了收入差距与保险需求收入效应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差距轻微增加对保险需求收入效应影响不确定,但当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时,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的需求,其收入效应都会削弱。这表明,过大的收入差距对保险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文章最后指出: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社会公平程度,发达的保险业是社会高度均富的重要标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全颖  杨大光  郑策  
本文基于1985-2012年全国的数据,运用平滑转换模型(STR模型),分别以组间泰尔指数和CPI作为外生变量,考察通货膨胀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依赖于转换变量(滞后2期泰尔指数)的大小,在高区制状态与低区制状态之间进行非线性地转换,当转换变量小于拐点C时,通货膨胀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不明显;反之,则明显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登仕  湛垦华  汪应洛  
一、引言 我们在(一)中引入了负幂律分布的两种定义:Pareto负幂律分布和Mandelbrot负幂律分布,并证明了这两种负幂律分布的等价性:说明了收入水平服从负幂律分布;讨论了收入分布形成的确定性分形机理。本文首先引入负幂律分布的其它定义,并说明负幂律分布各种定义之间的关系,然后讨论收入分布形成的随机性分形机理,最后用分形理论的观点统一描述负幂律分布各种定义之间的联系,并讨论收入分布非线性机理研究的应用前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登仕  湛垦华  汪应洛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在宏观上协调这种关系的常用政策工具就是税收,个人收入所得税就是其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税种。为了制定科学和合理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政策,必须首先搞清楚个人收入的分布情况和形成收入分布的机理。本文用非线性经济学理论探讨收入分布的形成机理。我们首先引入负幂律分布的两种定义,并讨论它们之间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优智  党兴华  
本文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将城市化与金融发展考虑在内,构建了一个我国1978~2011年关联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尤其是在考虑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影响下,非线性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在非线性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对于追求经济更快增长的政府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非越小越好,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一定实现经济更快增长的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沈悦  赵强  朱雅玲  
新一轮智能科技革命下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效率差异与替代效应,为诠释技能溢价和居民消费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基于199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增广平均组估计、系统矩估计和门槛估计等方法,研究了中国技能溢价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和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技能溢价对居民消费存在"折线型"或"波动型"非线性影响,合理的技能溢价能够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而过低或过高的技能溢价都会阻碍居民消费增长,且过低技能溢价的阻碍效应更强。因此,应当充分考虑技能与工资的匹配性,保持适度公平和合理技能溢价,发挥收入差距对消费的积极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毛军  刘建民  
为了验证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存在的非线性效应,文章系统考察了因城乡收入差距的第三方外部因素存在差异时,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变化情况。面板门槛计量模型研究发现,以城乡收入差距门槛值作为外生变量构建的分段函数中,税收负担和财政支出规模促进居民消费的城乡收入差距绝对数最优区间分别为4015元-7016元和7912元-10323元;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的城乡收入差距相对数最优区间分别为0.126-0.171和0.127-0.172。因此,应当辩证看待政府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关键点在于财税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实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琴  
本文基于199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交互项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居民消费差距的房价(房价收入比)门槛效应,实证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结论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房价(房价收入比)和城乡收入差距的交互影响进一步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存在三重房价(房价收入比)门槛,当房价(房价收入比)低于第一个门槛时以及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一个门槛低于第二个门槛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不显著;当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二个门槛低于第三个门槛时,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当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三个门槛时,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冠超  郭凯  李政  
本文采用双阈值LSTR模型对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具有通胀预期为阈值变量的二阶LSTR的非线性形式,通胀预期的双阈值分别为2.43%和7.37%,当通胀预期低于2.43%或高于7.37%时,菲利普斯曲线处于高机制,当通胀预期位于2.43%~7.37%时,菲利普斯曲线处于低机制;产出缺口对通胀具有非对称影响,当菲利普斯曲线位于高机制时,产出缺口与通胀正相关,反之则负相关;我国通胀具有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的混合动态特征,且高机制时通胀惯性对我国通胀的影响弱于低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冠超  郭凯  李政  
本文采用双阈值LSTR模型对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具有通胀预期为阈值变量的二阶LSTR的非线性形式,通胀预期的双阈值分别为2.43%和7.37%,当通胀预期低于2.43%或高于7.37%时,菲利普斯曲线处于高机制,当通胀预期位于2.43%7.37%时,菲利普斯曲线处于低机制;产出缺口对通胀具有非对称影响,当菲利普斯曲线位于高机制时,产出缺口与通胀正相关,反之则负相关;我国通胀具有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的混合动态特征,且高机制时通胀惯性对我国通胀的影响弱于低机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旭  聂磊  
再保险人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水平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再保险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绩效以及整个保险市场的稳定。本文使用极值理论模拟了再保险业务的风险分布特征,比较了成数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业务风险分布的差异,认为再保险业务损失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具有厚尾性;成数业务损失分布具有均值大、方差小的特点,而非比例业务损失分布的均值较小,但方差较大;在高置信水平条件下,非比例业务的风险损失率远远大于成数业务。因此,再保险公司应当大力发展非比例再保险业务、增强资本实力,并积极拓展业力的地域范围,在国际市场上分散风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威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明显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而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本文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基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建立了理论模型的分析框架,并利用1980-2009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