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5)
2023(15068)
2022(13206)
2021(12460)
2020(10436)
2019(24389)
2018(24362)
2017(47704)
2016(26234)
2015(29731)
2014(30172)
2013(29807)
2012(27856)
2011(25255)
2010(25301)
2009(23510)
2008(23111)
2007(20586)
2006(17913)
2005(15671)
作者
(77215)
(64617)
(64057)
(61223)
(41002)
(30842)
(29264)
(25395)
(24286)
(23218)
(21894)
(21608)
(20414)
(20366)
(19979)
(19943)
(19913)
(19036)
(18493)
(18363)
(16198)
(15786)
(15642)
(14664)
(14496)
(14472)
(14301)
(14253)
(13057)
(12892)
学科
(107287)
经济(107176)
管理(74076)
(72323)
(58406)
企业(58406)
方法(50993)
数学(44780)
数学方法(44274)
(33612)
(27913)
中国(27137)
业经(24037)
(23912)
地方(22681)
农业(22348)
(20360)
贸易(20355)
(19745)
(18765)
(16939)
财务(16864)
财务管理(16828)
理论(16737)
(16569)
环境(16212)
企业财务(15888)
(15645)
银行(15593)
(15435)
机构
学院(378737)
大学(378653)
管理(151043)
(150331)
经济(146886)
理学(130863)
理学院(129420)
管理学(127217)
管理学院(126545)
研究(126457)
中国(93358)
科学(80247)
(80138)
(68496)
(66419)
(64578)
业大(59363)
研究所(58981)
中心(57777)
(56015)
财经(54704)
农业(52193)
(50604)
北京(50543)
师范(50187)
(49539)
(45552)
(45144)
经济学(44192)
财经大学(40370)
基金
项目(257303)
科学(200793)
研究(188117)
基金(184998)
(160827)
国家(159456)
科学基金(135904)
社会(115947)
社会科(109697)
社会科学(109666)
(101097)
基金项目(98832)
自然(89205)
自然科(87007)
自然科学(86982)
教育(86130)
自然科学基金(85393)
(85095)
编号(78653)
资助(76451)
成果(64005)
重点(57416)
(56744)
(55154)
课题(53637)
(52634)
科研(49254)
创新(49048)
教育部(48127)
大学(47639)
期刊
(164473)
经济(164473)
研究(109000)
中国(68389)
(61268)
学报(60871)
科学(56149)
管理(51371)
(51218)
大学(45279)
学学(42680)
农业(42192)
教育(40157)
技术(32133)
(31796)
金融(31796)
业经(28643)
财经(25677)
经济研究(25609)
问题(21920)
(21781)
(21079)
图书(19753)
技术经济(18911)
理论(18548)
(18409)
科技(17812)
商业(17249)
资源(17201)
实践(17117)
共检索到545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王兰霞,宋玉玲  
受区位条件、土地级差收益和城市经济辐射的影响 ,多年以来城乡交错地带耕地被大量征占。特别是近 1 0多年来 ,在市场的导向下 ,城乡交错地带耕地流失速率越来越快 ,造成了耕地资源不可逆转的流失 ,加剧了我国本已紧张的人地矛盾。本文针对我国城乡交错地带耕地流失的状况 ,分析了此地域耕地流失的机理 ,从制度、机制、法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城乡交错地带耕地保护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黎芝  
本文在分析耕地流失状况及影响耕地流失的经济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对粮食实行支持价格保护、提高耕地征用费、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及改革土地税制四项抑制耕地流失的经济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玉梅  任国柱  
三大地带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的宏观地域差异,本文从三大地带耕地资源时空演变特点入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认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必须充分分析区域差异,并提出了区域平衡、生态平衡,数量平衡、质量平衡、配套措施等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学  李秀彬  宋恒飞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的耕地撂荒问题开始显现。本文剖析了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和关键驱动因素,提出了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土地租赁市场等的应对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庆香  常庆瑞  李云平  寇宝平  
根据陕北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等 ,对该区 5 0年来的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耕地变化态势表现为耕地面积总量减少 ,有效灌溉面积和水田比重大大提高 ,旱地比重明显下降 ;粮食作物面积比重有所上升 ,而经济作物、其他作物比重下降 ;耕地投入增加 ;耕地质量趋于下降。造成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工矿与交通建设、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最后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战略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瑞珍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且农业人口占70%的国家,保护和利用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替代的耕地资源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分别从农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管理体制、农村土地市场等方面揭示了耕地大量占用的深层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与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正确协调“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择深圳、东莞、上海、无锡、武汉五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域,搜集上述城市近20年来耕地资源流失量及人均GDP统计数据,分析耕地面积减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流失量最初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当越过某一个阈值后,就开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降低。虽然这样的演化规律受政策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有所波动,出现阶段性变化,但基本上仍吻合库兹涅茨曲线的一般特征;耕地资源流失量下降的阈值受城市经济、消费水平的影响,有所差异,上述五城市的阈值在5 192元至17 ...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应用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在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四期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新疆三个时段的耕地开发利用时空流转数据,并结合新疆环境背景数据库分析近20年来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间,新疆耕地开发速度呈现急剧上升又减缓的趋势,2000年-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开发由壤质绿洲地区逐渐向砾质和砂质的戈壁、沙地等未利用地扩展延伸,由引渠水灌溉向地下水灌溉发展,打破河流、土质定开发的传统模式;近20年间,新疆耕地流失速度持续下降,撂荒一直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建设占用在耕地流失中的比例持续下降,生态退...
[期刊] 改革  [作者] 艾建国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我国目前耕地保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与我国的近期发展密切相关 ,而且对将来也有深远影响。本文在对我国耕地变化状况、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效果以及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静  林春野  陈瑜琦  刘爱霞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村镇耕地污染现状及其原因,提出村镇污染耕地的整治建议。研究方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hm2耕地受"三废"危害,其中遭受大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达400万hm2,污水灌溉耕地216万hm2,受乡镇企业污染的耕地187万hm2。村镇耕地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金属采矿与冶炼、养殖业废弃物、化肥/农药/市政污泥以及电子废物等。研究结论:耕地污染已经成为耕地质量恶化的首要因素,直接威胁群众健康。应将村镇污染耕地整治摆在耕地保护的首要位置;从土地利用调控角度进行耕地污染的长效防治;并严格实行源头控制土地污染,加强污染耕地的综合整治;同时,与其他部门协调建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栾光旭  费淑静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健  张少剑  于晴  李瑞婷  
本文从违法主体、违法用地类型、违法用地面积及其变化趋势等不同角度,对自然资源部公布的违法乱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了农村违法占用耕地的原因,查找了其共性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道云  石宇  石媛  滕召君  
耕地地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基于测土配方施肥调查结果,分析吉首市耕地地力现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全市高产耕地面积仅26%,74%的耕地为中、低产土壤,尤其是在旱地土中,中低产土壤占的比例较大。吉首市耕地以三级地分布面积最大,为2189.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9.8%。园地只在三至七级地中分布,其中以六、七级地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2221.5 hm2和3062.1 hm2,占园地总面积的26.5%和36.6%。耕地和园地中低产田以瘠薄培肥型和障碍层次型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分别为6165.1 hm2与6418.2 hm2,分别占障碍型土壤面积的36.3%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烈佳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农地被占用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国,农地城市流转是通过土地征用而实现的,即我国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属于政府行为,因此,从决策主体行为出发,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于我国城市化的正常推进以及农地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得出,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区域农地流转的经济发展,村干部往往是政策的执行者,而农民在决策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农地流转决策影响不大。可见,要控制农地过量向城市流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征地行为,提高农民参与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