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4)
2023(7120)
2022(5837)
2021(5703)
2020(4590)
2019(10694)
2018(10453)
2017(19272)
2016(10598)
2015(12180)
2014(12088)
2013(11415)
2012(10934)
2011(9874)
2010(9755)
2009(9087)
2008(9079)
2007(8138)
2006(7277)
2005(6613)
作者
(29639)
(24946)
(24730)
(23367)
(15757)
(12036)
(11207)
(9516)
(9463)
(8776)
(8558)
(8338)
(7888)
(7689)
(7451)
(7382)
(7370)
(7272)
(7251)
(7126)
(6286)
(5995)
(5927)
(5766)
(5615)
(5580)
(5382)
(5355)
(5016)
(5008)
学科
(41502)
经济(41420)
管理(29096)
(27417)
(22174)
企业(22174)
(16411)
方法(14822)
数学(12329)
数学方法(12070)
业经(12004)
(11608)
中国(11347)
农业(11218)
(10703)
地方(10464)
(8744)
(7844)
贸易(7836)
(7596)
(7350)
理论(7148)
(6599)
(6509)
金融(6504)
(6383)
银行(6374)
(6099)
(6097)
体制(5850)
机构
大学(150101)
学院(147933)
(55109)
管理(54413)
经济(53680)
研究(49825)
理学(46542)
理学院(45925)
管理学(44979)
管理学院(44680)
中国(38501)
(32444)
科学(30686)
(27852)
(24400)
中心(24362)
(24302)
(23232)
(22529)
师范(22347)
研究所(21843)
财经(21348)
业大(21073)
北京(20281)
(19265)
(18710)
农业(18651)
(18347)
师范大学(18164)
经济学(16726)
基金
项目(97923)
科学(77143)
研究(73578)
基金(70996)
(61538)
国家(60972)
科学基金(52358)
社会(46729)
社会科(43887)
社会科学(43875)
基金项目(37822)
(37728)
教育(33585)
自然(33073)
自然科(32314)
自然科学(32308)
(31766)
自然科学基金(31716)
编号(30553)
资助(28156)
成果(26132)
重点(21750)
(21573)
课题(20879)
(20700)
(19927)
国家社会(19230)
(19177)
大学(18774)
教育部(18706)
期刊
(67937)
经济(67937)
研究(44060)
中国(33781)
(25560)
学报(23676)
(22016)
科学(21823)
管理(19429)
教育(19253)
大学(18640)
农业(17574)
学学(17083)
(13408)
金融(13408)
业经(11988)
技术(11964)
财经(10589)
图书(10203)
经济研究(9368)
(9184)
问题(9055)
(8699)
(8532)
世界(7384)
资源(7293)
书馆(7198)
图书馆(7198)
(7146)
(7038)
共检索到229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恒   卞成日  
韩国作为东亚典型的后发现代化国家,通过“压缩式”城镇化道路高速发展,但依然存在城乡发展失衡问题。21世纪以来,多尺度研究逐渐成为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地域社会学等学科中的新兴解释框架。多尺度研究中体现出的尺度社会网络性、尺度行动者主体性、尺度政治过程性等社会属性,为城乡交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当今,城乡交流日益成为一个多元、开放、跨地域的多尺度重构的社会过程。二战后,韩国为缓解城乡二元对立关系,大力推行促进城乡交流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社会组织作为跨尺度行动者之一,在中央、地方、乡村等多尺度的博弈合作中发挥核心作用,将其他多尺度行动者编织成一个覆盖城乡的网络领域。韩国的有效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在于:第一,夯实和细化城乡交流的法律保障,拓展提升多元尺度行动者的多重功能;第二,培育跨尺度行动者,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城乡领域的枢纽性作用;第三,精准划分城乡尺度,积极打造多尺度的城乡交流网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连霞  赵媛  管卫华  
利用"全国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基于"多尺度"分析框架,综合运用总体差异测度指数(标准差、锡尔指数及其分解)、马尔可夫链、ESDA等方法,分析1990~2010年江苏省不同尺度人口城乡结构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化。结果表明:(1)20A来,江苏省人口城乡结构无论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性在各尺度上均呈缩小趋势,且前10A大幅缩小、后10A缩小幅度减缓。相对差异值及其缩小程度排序均从大到小依次为县域、市域、区域。主要受地区发展基础、增长极的带动能力及范围、政府政策侧重以及人口迁移机制等多种因素差异性的影响。由于三大区域间通过人口流动、交通、产业、资源等的联动效应,因而三大区域间差异的缩小对全省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刘杰  杨维旭  张苏文  王小艳  
基于区级、省级、地级3个空间尺度,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尺度方差、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等方法模型,分析了2000—201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城乡收入差异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且各尺度差异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城乡收入差异尺度方差和构成均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即尺度越小,对区域城乡收入差异的贡献度越大。(2)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空间类型均以中等城乡收入差异类型区为主,东部沿海地区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均表现出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尺度越小,集聚特征越明显;城乡收入差异空间关联总体以正相关为主,显著关联以HH和LL类型集聚为主。(3)自然区位、战略政策及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于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但在各尺度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亮洁  任娇杨  杨永春  潘竟虎  
采用2019年中国战略新兴产业100强企业网络数据和百度指数数据,运用链锁—隶属网络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从全国—城市群间—城市群内三个相互嵌套的空间尺度,解析尺度重构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应用随机森林和逐步回归法分析城市网络中心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信息流视角下,中国城市网络联系紧密,呈菱形空间结构;企业流视角下,网络联系较弱,呈放射状分布;二者均呈现"东密西疏"分散分布。(2)不同尺度的城市网络内部均存在小团体现象,核心城市的集聚力普遍大于其对外的辐射力;中国城市网络层级结构特征显著,择优链接效应明显;城市群间联系小团体特征明显,层级性显著;信息流视角下城市群间网络联系远强于企业流视角下城市群网络联系,京津冀城市群具有较强的控制力,长三角城市群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城市群内部均存在小团体与互惠对特征,网络结构呈现单核心和双核心两种类型。(3)政治资源、知识资本、专业技术服务、人力资本是城市网络中心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空间合作是城市合作的重要形式,同时又是一个涉及领域、网络和尺度等多维度的社会空间过程。本文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从领域、网络和尺度3个社会空间维度分析城市间合作空间的生产与重构。研究表明,在这种合作形式中,再领域化涉及资本和管制权力2个方面,联系网络具有政治动员、信息共享等功能,而尺度重组的关键则是对高尺度行动者的动员。此外,共同利益是城市空间合作中最核心的要素,高尺度行动者在合作过程中也可能将自身利益嵌入合作空间。最后,这些维度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具体表现为同一、并行、替代和实现4种组合关系。这4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小飞  王仰麟  李正国  薛怡珍  
生态网络的构建具有保护环境、稳定生态及提高城市开放空间价值等功能。以行政单元为基础的区域尺度生态网络,可整合区域自然环境特性与生态功能差异,进而指导区域景观生态建设工作。本研究选择台湾岛为研究区,以县、市为研究单元进行全岛生态功能网络构建,通过能值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整合全岛生态效益、生态格局等数量、空间指标,目的在于明确各个县、市在全岛尺度的景观功能网络中的功能定位,以作为制定各县市发展策略的参考。目前,台湾岛生态功能网络以东部花莲县、中部南投县为中心,向西部功能逐渐减弱。通过与生态需求的对照分析可知,台湾岛以台北市及台北县迫切需要改善境内的生态环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储程  李广斌  
按尺度重组理论,任何空间及其变迁都嵌入于多尺度空间的交织变化之中。城郊型乡村空间作为乡村空间和城市空间的交界地带,其空间变迁最为激烈。文章以常州市典型的城郊型乡村——窑港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重构的历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快速大规模城镇化过程中,城郊型乡村空间重构是刚性尺度重组和柔性尺度重组共同作用的结果,刚性尺度重组引起乡村空间的局部重构,而以权力关系、权力与资本关系为核心的柔性尺度重组在城郊型乡村空间变迁中作用更为突出,推动了乡村空间的全面重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裕  赵保平  张述嘉  林洁  
【目的】田间水稻害虫识别是精确防治水稻害虫的重要前提。由于水稻害虫种类多,同种害虫形状大小、颜色、分布变化多样,且田间环境背景复杂,使得传统方法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识别准确率较低。【方法】针对现有方法对位置、姿势多变的水稻害虫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在胶囊网络(Capsule Network, CapsNet)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双路注意力胶囊网络(Multi-scale Dual-path Attention Capsule Network , MDACapsNet)的水稻害虫识别方法。MDACapsNet由编码模块、重构模块与分类模块组成。在MDACapsNet编码模块中,多尺度双路注意力模块与局部共享动态路由算法用于提高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并降低网络计算量;在MDACapsNet的损失函数中增加重构图像损失项,加速网络训练。【结果】在复杂背景下的水稻害虫图像数据集进行实验,识别准确率为95.31%。与VGG16、CapsNet、ResNet相比较,MDACapsNet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5.47%、19.83%、2.83%。【结论】MDACapsNet能较好地识别大小不同、背景复杂、姿势多样的水稻害虫,可应用于田间水稻害虫自动检测系统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张郁  王小艳  刘鉴  刘杰  
基于多尺度分析视角,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尺度方差、空间关联及回归模型等方法,从省级、地级、县级3个空间尺度分析了2003-2016年东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和相对差异、尺度方差及构成均呈现县级>地级>省级的尺度发展格局,各尺度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表明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差异越大。②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地级和县级尺度分别以中等和较低城乡收入差距为主要发展类型;城乡收入差距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地级尺度关联性较强,县级尺度差异性较强;各尺度局部空间关联以显著正相关为主且LL型占据主导地位,各尺度冷热点集聚格局总体保持一致。③自然基础与区位、经济发展与支撑、社会发展与支撑、发展战略与政策共同推动各尺度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格局的形成及演化。④更加关注多尺度的实体区域研究、更加区分多指标体系与多因素分析、更加关注定性与定量方法有效结合是今后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温雪  
在网络信息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进行网络学习资源的优化设计,为学习者提供适当、适量的资源,是获得网络学习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面对无尺度网络形式之一的因特网,设计者是否充分理解其无尺度网络的特性则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本文基于对无尺度网络的特性及网络学习环境中资源设计要点的分析,提出结合无尺度网络特性的资源评估、主题设计、资源结构生成、资源呈现等阶段的设计策略与设计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方正  梁佩斯  李雄  商楠  
绿道建设是当前我国规划设计的一项热点工作,但现阶段其规划建设过程出现规划目标不明确和功能单一化的问题。首先针对绿道定义、功能的变化和规划方法的多元化特征进行论述,其次根据绿道规划的尺度特征,针对市域、中心城区和社区三个尺度,通过MSPA、大数据等数据和技术手段,分别围绕生态连通、市民出行和社会基础设施使用公平视角提出不同尺度的绿道布局特征,讨论不同尺度下绿道布局量化体系的建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方正  梁佩斯  李雄  商楠  
绿道建设是当前我国规划设计的一项热点工作,但现阶段其规划建设过程出现规划目标不明确和功能单一化的问题。首先针对绿道定义、功能的变化和规划方法的多元化特征进行论述,其次根据绿道规划的尺度特征,针对市域、中心城区和社区三个尺度,通过MSPA、大数据等数据和技术手段,分别围绕生态连通、市民出行和社会基础设施使用公平视角提出不同尺度的绿道布局特征,讨论不同尺度下绿道布局量化体系的建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少沛  谭建军  李英远  
多模式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形式,多模式交通系统要求每个交通模式平衡发展并发挥其最好的服务性能。可靠的数据和信息获取是建立可持续多模式交通系统的基础。单一模式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模型不能准确地反映城市交通空间网络的特性和联系程度。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多尺度多模式的城市交通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支持多模式交通网络地理数据集成化和拓扑关系模型化,实现多模式交通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表达。数据模型在概念和逻辑建模层面上,应用面向对象设计语言及其扩展机制集成面向地理信息时空特征描述的可视化语言插件(plug-in for visual languages,PVL),将不同交通线网集成于一个综合信息模型中。交通线网的多尺度表达允许不同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专业化信息服务的开发和实现,辅助多模式交通网络规划和发展,并且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的应用。将模型应用在广州市多模式交通系统中进行可靠性和实用性验证,对未来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宁宁  张炜  曲云鹏  
文章从基本情况、系统总体模型、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检索等几个方面介绍分析了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网络信息保存项目OASIS,并指出其对我国进行网络信息保存的借鉴意义,希望为我国的网络存档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冯勇  刘志颐  吴瑞成  
本文从日本、韩国、欧盟等国际典型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和动因出发,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其支持乡村振兴的法律制度、财税与金融等政策工具、"一村一品"与多产融合、"造人"为核心的教育培训、农协"国民生命库"、公共服务等具体经验,总结提炼出国际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内在规律,提出中国要立足乡村本位和主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从顶层设计、制度供给和政策创设、特色产业培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公共服务及医疗、养老等兜底性社会保障的角度,引导和撬动多方参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内生式发展动力,对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思路性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