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0)
2023(3358)
2022(2549)
2021(2398)
2020(1556)
2019(3463)
2018(3290)
2017(5994)
2016(3093)
2015(3384)
2014(3481)
2013(3523)
2012(3450)
2011(3404)
2010(3598)
2009(3451)
2008(3167)
2007(3104)
2006(2913)
2005(2196)
作者
(9499)
(8312)
(7935)
(7715)
(4880)
(4040)
(3594)
(3125)
(3118)
(2904)
(2888)
(2725)
(2645)
(2441)
(2419)
(2383)
(2328)
(2268)
(2166)
(2126)
(2074)
(2011)
(1941)
(1864)
(1851)
(1849)
(1802)
(1740)
(1712)
(1668)
学科
(20969)
(16654)
经济(16545)
农业(14022)
(10346)
业经(7628)
农业经济(6601)
地方(6004)
中国(5887)
(5240)
收入(4981)
发展(4884)
(4882)
(4772)
农村(4755)
(4410)
管理(4324)
建设(4052)
土地(3716)
(3693)
经济建设(3415)
工作(3373)
分配(3344)
人口(3244)
社会(3205)
及其(3168)
方针(3168)
(3134)
方法(3094)
(2988)
机构
学院(50453)
大学(47228)
(20267)
经济(19654)
研究(17853)
管理(17672)
理学(15233)
理学院(15002)
(14790)
管理学(14672)
管理学院(14585)
中国(13652)
科学(10422)
农业(10081)
(9272)
(9032)
中心(8939)
业大(8800)
(8612)
师范(8583)
(8422)
(8244)
研究所(7557)
(7426)
师范大学(6748)
财经(6655)
农业大学(6621)
(6487)
(6352)
社会(6305)
基金
项目(33708)
研究(27224)
科学(26896)
基金(24214)
(20376)
国家(20086)
社会(19068)
社会科(17600)
社会科学(17595)
科学基金(17223)
(14139)
基金项目(13212)
编号(11997)
教育(11253)
(10883)
(10665)
成果(10088)
(9448)
自然(8860)
自然科(8636)
自然科学(8634)
(8465)
自然科学基金(8455)
资助(8326)
课题(8270)
国家社会(7977)
(7320)
重点(7316)
发展(7228)
(7182)
期刊
(31810)
经济(31810)
(21928)
研究(14310)
农业(13919)
中国(13776)
业经(9462)
科学(8288)
学报(7810)
农业经济(7460)
农村(6944)
(6944)
大学(6852)
学学(6669)
(6446)
金融(6446)
(5507)
教育(4860)
农村经济(4770)
(4508)
社会(4385)
问题(4296)
社会科(4033)
社会科学(4033)
管理(4032)
(3677)
经济问题(3536)
经济研究(3341)
业大(3117)
资源(2974)
共检索到78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旭峰  武萍  
我国原有的单向城市化格局已演化为城乡互动格局,以城乡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重新配置和互动流通来激活乡村活力,形成新的城乡关系。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法治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法治主体缺位,自治限于形式;涉农立法滞后,专业人才匮乏;法治环境恶劣,法律意识薄弱的三大困境。文章提出通过完善乡村振兴法律体系,明确主体责任,约束公共权利;加强基层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以法治保障吸引人才回流;强化村规民约与基层党建,推进普法宣传,构建新型法治环境;结合城乡长效互动机制,建立"三位一体"的乡村法治建设长效保障机制作为构建城乡互动格局下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路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日新  叶思彤  
2021年我国颁布《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为促进“五个振兴”,带动广大农村和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但在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产业发展缺乏宏观计划、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不足、乡村生态化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涉农领域立法、健全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等路径多管齐下解决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保障法治在乡村振兴中能够发挥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峪灼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乡村经济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完善乡村振兴的经济法治保障体系成为提高乡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因此,文章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经济与法治的价值遵循,分析乡村振兴中经济法治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乡村政府部门长期管理意识、凝练彰显乡村经济法治体系特色、构建乡村经济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和推动乡村经济法治服务多元实践的路径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提供坚实的经济法治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长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一种促进型立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和根本遵循,是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行为规范和有力法治保障。深入领会其突出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立法特色,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结合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更好地落地见效仍需不懈努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婉馨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引,而《民法典》的出台必将有力地促进乡村振兴总体布局的落实。民法的平等理念对促进城乡二元体制的解体和新的城乡融合关系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的束缚,实现城乡资源的平等交易和共同发展。《民法典》有助于促成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政治文明建设。《民法典》通过规定公民个人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重塑新型农民的精神风貌和灵魂。《民法典》通过规范家庭、邻里、社区等的关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民法典》通过在物权、侵权、合同、人格各编的具体规则,有利于促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婉颖  杨军  
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是乡村战略的重要资源和动力源泉;乡村振兴是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目标。当前,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中面临过度开发、侵权、知识产权权属不明等方面的纠纷,需要从法治上予以保障。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法治保障,一是乡土法治文化资源与国家规范成文法互补共融是动力源泉,国家规范成文法需要乡土法治文化资源的补充,优秀的乡土法治文化资源对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有重要作用;二是严格国家规范成文法实施是重要保障,法律实施阶段最需要规范、完善的实施细则,加强法律之间协调性以防止机械司法;三是用法治守护传承人权利是重要内容,明确传承人知识产权权利人主体地位,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让对传承人权利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四是开发过程中重视传承创新农村文化资源的历史担当是重要前提,制定明确统一的开发规划,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优化农村文化资源开发的准入与审批制度,完善农村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五是法治教育和宣传工作是重要环节,加强农村法治教育,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引导民众正确处理权利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芙  刘玲  高珍妮  叶思彤  
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阐述农民—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探讨新型职业农民身份、地位和作用,并将其分为5种,剖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面临的6个难题。据此,提出8项法治保障建议:各级政府要制定有效可行的培育规章制度、制定统编通用公用教材与各地专业的实用教材制度体系、鼓励完善培育职业农民的师徒新路径制度、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库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网络媒体教育培训培育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培训培育与农事基地融合发展的制度、实施题库考核认定制度和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财政扶持与监管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乾  
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基层政权稳定与否,我国乡村治理在法律层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同党中央和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相比、与乡村百姓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乡村治理困境的解决要依靠法治的力量,不断提升乡村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治理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代伟  
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于2017年首次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是指健全乡村自治、推动乡村法治、弘扬乡村德治,尤其推动乡村法治是指在农村地区普及法律知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璐  
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与精神动力。乡村振兴视阈下乡风文明建设存在农民参与积极性较低、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部分优秀乡村文化逐渐遗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传统文化以及重视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展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璐  
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与精神动力。乡村振兴视阈下乡风文明建设存在农民参与积极性较低、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部分优秀乡村文化逐渐遗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传统文化以及重视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展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慧明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我国现代化治理目标的实现。在城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农村社会原有的治理方式无法满足新问题新形势的要求,需要以法治保障农村社会治理的有序推进。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提出优化法治保障的对策建议,为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也为实现农村治理目标贡献些许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荣娟  
加强农村生态法治化建设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尚面临诸多问题,要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久健康发展,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和监督机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完善的法治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雅  
“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有助于激发农村市场活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赋予乡村现代化发展重要支撑力,进而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增强内循环最深厚最重要的领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排头兵”。通过剖析“双循环”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耦合性,从马克思城乡关系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角度对乡村振兴进行理论溯源,由此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转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激发乡村治理高效能,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甘晓辉   王建辉   伍婷   王文君  
本文总结了乡村地区的用地保障现状,厘清了其目前制约用地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规划统筹保障机制、创新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路径、分类实施差异化项目用地报批方式、集成土地政策促使项目落地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