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84)
- 2023(8706)
- 2022(7070)
- 2021(6756)
- 2020(5459)
- 2019(12707)
- 2018(12300)
- 2017(22693)
- 2016(12516)
- 2015(14121)
- 2014(13884)
- 2013(14232)
- 2012(13765)
- 2011(12581)
- 2010(12602)
- 2009(12034)
- 2008(12099)
- 2007(11039)
- 2006(9899)
- 2005(9312)
- 学科
- 济(61675)
- 经济(61617)
- 业(32616)
- 管理(31475)
- 方法(26141)
- 企(23293)
- 企业(23293)
- 数学(23028)
- 数学方法(22782)
- 农(21559)
- 中国(20917)
- 财(16333)
- 农业(14981)
- 业经(13481)
- 贸(13215)
- 贸易(13207)
- 易(12965)
- 学(12902)
- 制(12486)
- 地方(9773)
- 银(9723)
- 银行(9704)
- 收入(9605)
- 融(9540)
- 金融(9539)
- 行(9394)
- 发(9119)
- 体(8967)
- 理论(8192)
- 策(7806)
- 机构
- 大学(198168)
- 学院(192531)
- 济(89570)
- 经济(88092)
- 研究(73066)
- 管理(66507)
- 中国(57199)
- 理学(56621)
- 理学院(55861)
- 管理学(54810)
- 管理学院(54439)
- 京(43033)
- 科学(42343)
- 财(41531)
- 所(37209)
- 研究所(33650)
- 财经(33100)
- 中心(31325)
- 经济学(31024)
- 农(30901)
- 经(30389)
- 北京(27935)
- 江(27870)
- 经济学院(27868)
- 范(27688)
- 师范(27447)
- 院(25584)
- 业大(25061)
- 财经大学(24585)
- 农业(23883)
- 基金
- 项目(120709)
- 科学(96254)
- 基金(91770)
- 研究(88079)
- 家(80687)
- 国家(80053)
- 科学基金(67625)
- 社会(60030)
- 社会科(56972)
- 社会科学(56957)
- 基金项目(46637)
- 省(41708)
- 自然(40916)
- 教育(40115)
- 自然科(40082)
- 自然科学(40072)
- 自然科学基金(39431)
- 资助(38813)
- 划(36726)
- 编号(32953)
- 成果(28960)
- 部(28899)
- 重点(27593)
- 国家社会(26953)
- 中国(25980)
- 发(25772)
- 教育部(25134)
- 创(23596)
- 课题(23438)
- 大学(23433)
共检索到303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松林 孙文远 程瑶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的微观框架,本文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作为切入点,研究城乡二元转换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一方面,当市场化改革推动产品和劳动市场交易效率达到足够高时,农村劳动力有动力转变为"全职工人",而在劳动市场"谈判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厂商却有动力只招聘"兼业工人",并维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劳动收入占比随着市场化改革中产品和劳动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而下降。上述两方面共同促成了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对此,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市场上的"谈判能力",转变分工结构,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兼业工人"向"专业农民"和"全职工人"转变...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交易效率 劳动收入占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伟洁
在过去几十年,由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快速增长,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有所改善,但部分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在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未被所有人共享,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已出现抬头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紧密联系的是近几十年全球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本文在IMF和OECD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全球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了造成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 收入不平等 资本深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
关键词:
城市化 劳动力流动 市场化 劳动收入占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入占比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而劳动收入占比会随着"不完全城市化"阶段向"完全城市化"阶段的转变而显著提高。
关键词:
城市化 劳动力流动 市场化 劳动收入占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长远 张军
本文运用1987~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事实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三阶段最小二乘分析,发现FDI、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营化都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改善。其中,FDI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双向的负相关关系,是"谈判力量"机制在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的背景下发生效力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中国目前还处在曲线的下行区间上;民营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效应与"工资侵蚀利润"的现象被扭转以及劳动力供给的正向冲击有关。对劳动收入占比起促进作用的因素包括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财政支出以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松林
本文将城市化与市场化纳入统一的微观模型框架来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演变影响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门槛模型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了负效应,其中,"不完全城市化"向"完全城市化"转变可以削弱这种负效应,从而使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演变的影响呈现出门槛特征:当城市化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相对较大的负效应;当城市化跨过"不完全城市化"阶段,转向"完全城市化"阶段后,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的负效应将减小。从地区层面进一步考察这种门槛特征发现,内陆地区所对应的城市化门槛值小于沿海地区,所对...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城市化 市场化 劳动收入占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昕
文章主要探讨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在现行户籍制度下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普遍低于城镇本地劳动力,由此带来GDP中总的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应有水平。继而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以验证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农村转移劳动力规模的增加会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动产生负面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价格大大低于正常的市场价格,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农村转移劳动力越多,国民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会越低。从这个角度来看,改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劳动力市场统一等措施将有助于改善我国GDP中劳动收入占比较低的局面,有助于提高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磊 郭玉清
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分配理论以劳动力是稀缺资源作为其前提假设,与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分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时解释力不足。文章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力稀缺要素假定,基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假定的二元经济模型和中国数据表现出的异质性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二元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解释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趋降的原因,提出促进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禀赋、审慎干预劳动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东皇 王志华 唐炳南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是"十三五"时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本文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上升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劳动收入占比是影响中国基尼系数的重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在劳动收入占比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在劳动收入占比对规模性分配格局的链条中,财税政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相应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等措施优化功能性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东皇 王志华 唐炳南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是"十三五"时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本文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上升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劳动收入占比是影响中国基尼系数的重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在劳动收入占比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在劳动收入占比对规模性分配格局的链条中,财税政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相应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等措施优化功能性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祁毓 李祥云
当前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与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行为决策有着很大的关系,地方政府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在相当程度造成了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走低。本文基于省级数据,运用动态面数据的GMM方法着重考察和检验了财政分权驱动下放松劳动保护对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机理是,在财政分权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可能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并将其作为引资"优惠政策"和争取本地选民的重要手段,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者应获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而财政分权正是通过弱化劳动保护进行传导进而影响到劳动收入占比,因而财政分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显著地决定着劳动收入占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兴华
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分析劳动收入占比的理论框架,发现运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计算,说明了提高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原因:我国劳动收入占比总体上有下降趋势,但是这种下降并没有带来利润率的增加,反而带来了围绕工资问题的劳资冲突增加。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提高我国劳动收入的占比会遇到两重基本困难,即利润率下降的可能和劳资冲突依然增加并升级的可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地区竞争 结构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伟
文章引入工业部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比重、私营企业产值比重、外资企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变量,实证分析了1998年-2013年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在稳健性检验中引入FDI占GDP中的比重作为外资企业产值比重的替代变量,具体结论为:(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与民营化的不断推进,国有经济占比持续下降,私营经济比重持续上升,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在同一时期持续下降;(2)引入FDI会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带来非线性影响,少量引入FDI会降低我国的劳动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世龙 马春燕 马尚平
本文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入手,采用大陆31个省级经济区近3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经济区城乡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并按主因子及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进而通过对各指标值的统计分析,从多方面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状况,最后通过相关性研究及各经济区相关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实证研究显示: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城乡资源配置产生着重大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渐显,但在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中农村仍处于不利的地位。
关键词:
城乡资源配置 因子分析 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