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6)
- 2023(5717)
- 2022(4306)
- 2021(4297)
- 2020(2969)
- 2019(7119)
- 2018(6954)
- 2017(11171)
- 2016(7052)
- 2015(7400)
- 2014(7816)
- 2013(6735)
- 2012(6363)
- 2011(6094)
- 2010(6489)
- 2009(5636)
- 2008(5630)
- 2007(5064)
- 2006(4646)
- 2005(4315)
- 学科
- 济(22685)
- 经济(22657)
- 教育(19188)
- 中国(13519)
- 管理(11352)
- 农(10786)
- 业(10383)
- 理论(9472)
- 企(8049)
- 企业(8049)
- 学(7691)
- 方法(7687)
- 业经(7617)
- 农业(7515)
- 发(6976)
- 发展(6583)
- 财(6520)
- 展(6460)
- 教学(6042)
- 数学(5763)
- 数学方法(5623)
- 地方(4558)
- 农业经济(4545)
- 制(4185)
- 思想(3939)
- 研究(3768)
- 策(3704)
- 革(3653)
- 政治(3623)
- 建设(3427)
- 机构
- 大学(96612)
- 学院(91812)
- 研究(35148)
- 济(30481)
- 经济(29496)
- 教育(27656)
- 管理(26940)
- 范(24505)
- 师范(24441)
- 理学(23336)
- 理学院(22947)
- 管理学(22328)
- 管理学院(22121)
- 京(21648)
- 师范大学(20328)
- 中国(19489)
- 科学(19030)
- 所(16251)
- 财(15786)
- 研究所(14798)
- 江(14743)
- 北京(14529)
- 中心(14103)
- 职业(13234)
- 技术(12643)
- 院(12546)
- 财经(12178)
- 州(11576)
- 经(11102)
- 教育学(10800)
- 基金
- 项目(55991)
- 研究(50942)
- 科学(46183)
- 基金(37527)
- 教育(31666)
- 社会(31311)
- 家(30986)
- 国家(30498)
- 社会科(29142)
- 社会科学(29139)
- 科学基金(25604)
- 编号(23526)
- 成果(22683)
- 省(22618)
- 划(20966)
- 课题(19816)
- 基金项目(18119)
- 年(17338)
- 规划(15100)
- 重点(14293)
- 部(14292)
- 资助(14262)
- 性(14166)
- 项目编号(13724)
- 发(13579)
- 教育部(13348)
- 度(13108)
- 自然(12609)
- 阶(12364)
- 段(12323)
共检索到14736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施威 杨琼 耿华萍
近代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总体上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其实质是资源供给和配置机制失衡。义务教育非均衡供给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动能、深厚的历史传统以及稳固的社会根基:一是非均衡发展机制优势符合后发国家的战略意图;二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累积和固化的法理传统、制度惯性与教育文化;三是国家意志、行政体制和非制度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主体利益博弈需求。循此逻辑,历次教育体制变革都在事实上延续了非均衡供给机制,尽管中央政府于2006年进行了反向改革,但"新机制"及其后续改革并未消除"城乡分立"的制度惯性。
关键词:
义务教育 非均衡供给 制度逻辑 城乡分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雁
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在当前教育资源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有效配置,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实践探索。浙江省湖州市的现状和做法对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城乡师资 均衡配置 原因 对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阮成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历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过渡和均衡发展三个政策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动力机制、价值取向、过程保障和文化规则有着自身的演进逻辑。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将以新型非均衡发展为动力机制,以"发展平衡"促进"机会均等"为价值取向,以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均等享有良好教育为过程保障,以尊重和引导教育民意为文化规则,从而将形成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新的政策框架。
关键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 教育政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容 朱德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复杂的动态发展体系,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核心指标、发展过程及发展承载体三个层面,分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素、过程和空间三个维度,构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维度"均衡结构。"全要素"指向的核心要素维呈现配置性均衡,"全过程"指向的发展过程维呈现受益性均衡,"全方位"指向的空间推进维呈现一体化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向度"价值关系:公平与利益是配置性均衡向度的价值考量,均等与效率是受益性均衡向度的价值考量,均衡与效益是一体化均衡向度的价值考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层级"均衡水平:公平与正义是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健梅 陈丰
为了更加准确把握了解城乡义务均衡发展情况,笔者对山东省日照市进行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查。调查采用自编的《日照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查问卷》,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00个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11份,问卷均由学生家长完成。根据调研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并得出政策性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李廷洲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配置的均衡。我国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经过初步确立之后,逐步形成了政策体系,包括增量配置、存量调整、质量提升三个方面的核心规定。分别选取数量、质量指标,对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进行评估发现,城乡教师数量差距改善微弱、结构差距依然明显,质量差距呈现恶化态势,政策执行失真问题严重。政策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障碍以及由此导致的制度约束。完善政策亟须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教师待遇保障体制,加大特殊地区教师岗位津补贴力度,科学修订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优化制度环境。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师资城乡均衡配置 政策评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艳 刘彦伯 王雪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一即为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对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配置应追求一种动态的均衡,这种动态均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环节,即教师任用时的首次配置、能力再提升的培训环节以及结构调整的流动环节。以辽宁为例,着重从教师的任用、培训与流动三方面分析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动态配置情况,以及在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动态均衡配置的对策,以期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师资源 动态均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双 姜岩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试图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适应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以高层政府为主体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系、"全民性"义务教育监督管理体系和城乡教师双向流动体系,以期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 政策体系 城乡统筹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浩楠 郭绍青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部署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聚焦城乡义务教育在课程教学、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方面均衡发展的困境,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化服务的优势,从平台赋能城乡学校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厘清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并构建面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求的实践路径,为城乡义务教育教学、学习、教研的发展提供平台应用导向,在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的同时,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晓霞
当前,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面临资源约束、制度壁垒和环境限制等诸多困境。只有通过不同层面的制度变革,加大对农村教育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才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城乡 困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龚锋 卢洪友 卢盛峰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受益"的三维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城乡义务教育服务投入差距、产出差距和受益非均衡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城乡地区普通初中和小学师资力量的差距以及义务教育服务的生产效率差距,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服务产出差距的重要原因;而城乡义务教育服务的产出差距以及城乡居民义务教育服务的偏好差异,又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服务受益非均衡的重要原因。据此,本文认为,应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人才充实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增强农村居民对义务教育服务的偏好强度,最终实现从多维的角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服务的统筹和均等化。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城乡差距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龚锋 卢洪友
本文基于2001—2006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义务教育数据,实证测度城乡义务教育服务的边际受益率;进而构建回归模型,检验政府投入偏向、居民需求偏好和义务教育服务生产效率等因素对城乡义务教育边际受益状况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地区义务教育服务的边际受益率远高于农村地区,且二者的差距在逐步扩大;城乡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差距和生产效率差距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边际受益差距明显的主要原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海民 满莹
我国义务教育历经扩容增量、重点建设的教育普及,达成固本增速、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进而要转向改革创新、质量导向的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优质均衡是一种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状态和结构上的优化与升级,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表征。优质均衡的实质是追求优质的学校教育,其学校实践框架是:实现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文化、德育工作、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队伍建设、学校治理和学生评价等要素的协同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操作策略包括:明确优质均衡导向,落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创新多维协同模式,以学校变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坚实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宗晓华 杨素红 秦玉友
集权取向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持续的倾斜性投入,有效地缩小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投入方面的差距,然而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上的梯度落差却依然明显。本文基于全国基线调查数据(CEPS),使用分层线性回归模型和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对当前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中心城区到边缘农村,学生认知能力成绩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在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中,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家庭层面,相比于经济性因素(如生均公用经费、家庭经济收入等),文化性因素(如教师文化程度、职业能力、家庭文化资本、家长教育期望等)的影响效应更大。文化性因素成为当前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的主导变量,预示着在强调质量公平的新时期,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必须做出新的调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建军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