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4)
2023(13289)
2022(11006)
2021(10185)
2020(7930)
2019(17925)
2018(17436)
2017(32317)
2016(17899)
2015(19567)
2014(19330)
2013(19246)
2012(18232)
2011(16898)
2010(17184)
2009(15848)
2008(15536)
2007(13943)
2006(12785)
2005(11533)
作者
(55212)
(46817)
(46430)
(43486)
(29321)
(22545)
(20562)
(18248)
(17931)
(16588)
(16224)
(15452)
(15133)
(14709)
(14484)
(14031)
(13962)
(13550)
(13511)
(13248)
(11913)
(11704)
(11360)
(10972)
(10670)
(10453)
(10426)
(10306)
(9561)
(9365)
学科
(81840)
经济(81747)
(53684)
(50874)
管理(41557)
农业(33842)
(29985)
企业(29985)
方法(25664)
中国(25528)
地方(24157)
业经(23053)
数学(22430)
数学方法(22206)
(17062)
(16155)
(15971)
(15354)
(15207)
贸易(15195)
(14637)
(13316)
银行(13265)
(13226)
金融(13225)
发展(12903)
农业经济(12894)
(12885)
(12876)
环境(12876)
机构
学院(263442)
大学(258574)
(109826)
经济(107692)
研究(98532)
管理(95489)
理学(82438)
理学院(81389)
管理学(79910)
管理学院(79435)
中国(74519)
(72593)
科学(63097)
农业(56012)
(55096)
(51992)
业大(49973)
研究所(47435)
(46419)
中心(44698)
(41581)
(36815)
师范(36340)
财经(36209)
农业大学(35145)
(34464)
(34316)
北京(34283)
(32993)
(32844)
基金
项目(177887)
科学(139033)
基金(127722)
研究(127036)
(114362)
国家(113239)
科学基金(94601)
社会(82595)
社会科(77779)
社会科学(77756)
(72252)
基金项目(68286)
自然(60303)
(60011)
自然科(58869)
自然科学(58850)
自然科学基金(57768)
教育(55625)
编号(50818)
资助(49954)
(44890)
重点(40368)
成果(40348)
(39121)
(38430)
(37178)
课题(35683)
发展(35400)
(34836)
创新(34772)
期刊
(133476)
经济(133476)
(76646)
研究(76155)
中国(59331)
农业(51736)
学报(50521)
科学(45660)
大学(37971)
学学(36452)
(31732)
管理(31318)
业经(29123)
(28613)
金融(28613)
教育(26898)
(24377)
技术(19986)
经济研究(19102)
问题(18886)
财经(17290)
(17007)
农业经济(15652)
农村(15591)
(15591)
业大(15436)
(14875)
世界(14770)
资源(13823)
科技(13773)
共检索到405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妍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藩篱日渐松动,加之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大量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在城市和乡村流动居住的"城乡两栖农民",其思想动态呈现出与传统农民不同的特征,对农村的发展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需善加引导,促进农村和城市的互动共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光伟  
近年来,随着对农村和大城市适应能力的逐渐弱化,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在农村老家的县城(或中心乡镇)另置房产,其生存方式也由原来的"两栖"向"三栖"转变。在"两栖"状态下,农民工"打工在城市,家在农村",而在"三栖"状态下,农民工则是"打工在城市,老家在农村,新家在县城(或中心乡镇)"。对于农民工而言,"三栖"生存代表着有资产、有家和贡献县城,具有不同于"两栖"生存的特殊意义。不仅如此,农民工的"三栖"生存,对于中国农村的家庭、社区乃至区域社会结构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冲击,其社会意义更加深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芳  
农村经济振兴关键在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其中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健全发展是基本手段。目前,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年轻人或在城市购房定居,或常年在城市务工,使得农村人口城乡两栖成为常态。人口城乡两栖状态造成农村劳动力、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流失,并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加,对农村经济振兴构成冲击。对此,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应当充分重视,并采取对策予以化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保海  
农户城乡"两栖占地"造成了城乡建设用地的严重浪费。"两栖占地"农户退地存在着制度障碍,必须在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建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盛基  曲秉春  王泓懿  
两栖就业是农户在不离土和不离家前提下,有效配置家庭生产要素的行为决策。本文利用2016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对吉林省农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从个体特征、家庭因素以及就业因素等三个层面,定量分析了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个体特征中,性别和人力资本对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意愿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家庭因素中的耕地面积对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表现出较大的正向影响,而就业因素中的就业距离对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表现出较大的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完善非农就业培训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帮勇  张兵  
通过构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作为影响农民消费需求的变量引入到传统消费函数中来,实证分析我国1979~2010年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密度和农村金融规模都显著影响农民的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是影响农民消费支出最主要的因素。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密度和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体现为长期的持续效应。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主要体现为短期效应,长期内几乎没有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一、两栖人口的出现 “两栖”原为生物学上的术语,这里我们提出的“两栖人口”,是指不变更户口,越过乡、镇界限,以劳务输出为目的的农村劳动者。通俗讲,两栖人口是指户籍在原地,劳动在彼地,离乡不“背井”的农村劳动者。它是流动人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劳动力流动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的特定表现。 劳动力流动的内在冲动在任何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任何社会都存在收益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鹤  
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成为总体的改革趋势。我国农村一些社会组织存在明显的"两栖"属性,即官民两重性。本文分析了"两栖"类农村社会组织官民两重性存在的原因和理性,及其改革趋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学基  沈世伟  
随着中国从乡土中国迈入城乡中国时代,城乡关系由二元对立进入加速互动的新阶段,"城乡两栖"在流动性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尤为凸显,表现出与以往城乡迁移不同的特征:生活、就业、交往和文化观念呈现出"非城非乡"或"又城又乡"。乡村旅游地则是"城乡两栖"尤为典型的地理空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军书  张硕  
城乡"两栖占地"形成受土地保障功能牵制、土地收益功能吸引、乡情乡愁牵绊、城乡文化差异阻滞等因素影响。城乡"两栖占地"农户宅基地退出存在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虚位、使用权权能残缺、宅基地产权与房屋产权分离、使用权登记制度不完善等制度障碍。"百村调查"结论如下:农村"两栖占地"情况严重;农村"两栖占地"者多为经济实力较强的"能人";影响"两栖占地"农户退地的主要因素是"留恋乡情"。促进"两栖占地"农户退地的政策建议为:民主施政,让宅基地制度改革代表最广大农民的利益;科学施政,让宅基地退出政策更加符合农户愿望;精准施政,让政府宅基地退出行为更加人性化;重建信誉,让农户在宅基地退出中更加拥有获得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素  
在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化和交通便捷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乡两栖老人大量出现,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普遍注目的群体。城乡两栖老人经常往返城市、乡村两地,人户经常分离,对其进行管理不便,给起社会保障权益的维护带来很大难题。应当全面考量多种制约因素,结合城乡两栖老人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科学划定社会保障责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注重法律治理、人文关怀,努力充分保障城乡两栖老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保机制的社会认同感、支持度,有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学基  
<正>流动性背景下,社会生活实践的时空关系正发生着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定居走向移居,这些变化及其塑造的流动实践带来了新的研究话题。21世纪以来,中国快速城镇化中的人口流动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是随着区域交通日益便利和城乡关系改变,新型“城乡两栖”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迁移现象。
关键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立军  湛泳  
大多数研究表明,中国整体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它们均未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本文从农村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层面出发运用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的不断外流和非正规金融的不规范发展,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现实的出路是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提供更多的农村正规金融资源;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正宇  
我国城乡发展失调,有历史、政策、制度、金融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密切相关。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地区资本的集聚,带动该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与技术的提高,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此,应制定适合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制度,扩大农村资金投放,制定农村金融激励制度,取消金融机构对农民的贷款门槛等,以抑制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书杰  于雯  周连秋  
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出发,找出其内在原因:农村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由于存在收入门槛效应,农民享受不到优质金融服务,又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经济二元结构影响资金分配,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建议转变观念重视农村金融发展;协调城乡金融发展,消除二元金融结构;加强、改善、创新金融体系;增加社会福利;完善金融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